浅谈小学生数学创新思维的培养
袁荣化
◆摘? 要: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教育工作的使命。课程改革一轮接一轮的实施,课程标准不断变动,但创新始终是教学工作的核心,这一点是无法动摇的。从小学教育入手,为学生奠定创新思维的良好基础,对他们未来的人生发展和学习将产生无法估量的有利影响。文章从小学数学课程出发,介绍了一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优质方法,望推动创新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推广。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思维培养
创新思维是思维个性和独创性的表现,它能够帮助学生灵活的解决问题,综合的利用知识,善于多角度观察,这在数学学习中无疑是尤为重要的。但是,面对思维能力处于较低水平的小学生,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谈何容易,必须设计出优质教学方案,一点一滴的引导、积累,在长期的坚持中才能看到成效。
1自主探究是创新思维发展的根基
小学阶段的学习不仅仅是为了给学生打下堅实的知识基础,更重要的是通过引导、约束等方式将他们的思维习惯、思维方式确立起来。如果教师总是教给学生现成的知识,为他们解决问题,剥夺他们思考问题的机会,那么学生就会渐渐产生依赖性,思维开始僵化。但如果教师善于从多角度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自主探究问题,则无疑会将学生的思维激活,迸发出无限的力量,这也是他们创新思维发展的重要基础。
在“圆的认识”教学中,我没有直接出示相关概念,而是先让学生利用身边的物品进行操作和观察:在一根细线的一端绑上一小块橡皮,然后抓住线的中端,将橡皮甩动,在加速运动的过程中,学生隐约看到了一个圆形。从一根线到一个平面图形的转化,令学生产生了许多联想,因此在了解了圆形半径的概念后,他们在回想刚才的操作后立即意识到,每个圆形都有无数条直径和半径。观察和探究,为学生理解概念提供了优质的感性材料,彰显了他们的思维灵活性,创新意识也就此萌芽。
2实验操作是创新思维发展的“催化剂”
相信有过小学数学教学经验的教师都了解,小学生由于抽象思维能力薄弱,在理解一些问题和概念的过程中总是苦思冥想也无法想透,而教师往往费劲口舌却收效甚微,这是由于小学生的思维特征导致的,儿童善于以形象思维来思考问题,如果出现了上述问题,说明教师的教学方法有误,必须及时调整。要转而将学生的抽象思维和较强的感知力利用起来,以长处弥补短处,这样往往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惊喜。
因此,我在数学教学中喜欢让学生们多动手操作,在感知中得到新发现。事实证明,学生在手脑并用的过程中,思维灵活度大大提升,创新能力自然被激活。比如,在学习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时,我让学生完成了这样的操作:将一个三角形纸片的三个角剪下,再组合起来,看一看都能组成哪些新的角,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发现要想将这三个角拼凑在一起,有很多种拼法,但是很多情况下都会出现一个平角。接着学生将拼成平角的各种情况总结出来,发现只要将原三角形ABC中剪下的∠A、∠B和∠C拼在一起,就会成为一个平角。这样的收获令他们欣喜若狂,而我之所以没有在最开始的操作中就要求学生必须将∠A、∠B和∠C拼在一起,就是为了等待他们自己获得这一发现,因为有了这样观察、总结的过程,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才能得到更有力的锻炼。无需多说,本课的三角形内角和知识点已经被学生掌握。
3逆向思考是创新思维发展的推动力
创新就是要打破常规,与众不同。那么在数学中,创新思维的存在就是为了打破一般的问题思考模式与解决模式。我们不要让固定的方法、解题的模式限制住了学生的思维发展,要多引导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思考,打破常规。
逆向思考其实就是创新思维的一种体现,基于数学知识可逆性的特征,教师可以在概念教学、应用题教学中均引导学生反向思考。比如,判定平行四边形,先总结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接着让学生自己总结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既然拥有四项基本性质才能成为平行四边形,那么判定的对象也应该是图形是否具备平行四边形性质,如果没有,则不是平行四边形。最后师生再逐一验证这样的猜想是否成立。只要教会学生这种思考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诀窍,他们就能在以后的学习中举一反三,突破许多难题。
4结语
简言之,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就要让他们在学习中多体验、多感受、多思考,教师要为他们创造更多独立学习的机会,切忌取代学生完成本应该由他们完成的任务。在方法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没有标准“公式”可套用,教师更不必为自己设限,只要始终将引导、启发作为教学手段,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知识的模式,尝试一些新的方法,总能有所收获。
参考文献
[1]秦永明,高子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5(32):117-118.
[2]黄君.怎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升学生创新思维能力[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7(02):11-12.
[3]张伟.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7(18):149-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