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课堂“好声音”就在这里
姚玮华
语文课程标准认为,建构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丰富课堂教学过程和方法的有序途径。这种新型师生关系,能够让学生在自由、快乐的学习环境氛围中丰富自身认知思维情感,利于其自愿表达自己的“心声”。因为倾听是教师“……怀着深深的谦虚和忍耐,……张开他的耳朵,满怀信心和期待地迎接那些稚嫩的生命之音……全部目的无非在于:为了在空中绽放花朵,凝结果实”(李政涛《倾听着的教育─论教师对学生的倾听》)。课堂上多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呼声,定会发现课堂上的好声音是如此的悦耳动听和宛转悠扬。
一、融入互动,倾听建言
教师要想倾听到学生的真实心声,不妨多融入到他们的互动交流中,多深入了解他们的认知感触,多给他们自由倾诉的机会。融入互动的过程,就是教师和学生进行深入沟通,更好摸清学生学习过程的必然需要。
融入到学生的互动交流中,能够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指点。如,在学习蒲松龄的《狼》时,针对“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的表达主题,不妨建议学生思考:如果你就是那个屠夫,你会怎样做?这样的开放性话题,不仅考量学生的丰富思维想象力,更注重培养学生实践综合运用能力。有的同学说,自己会拼命地跑,并且喊人救命。有的同学说,自己会向屠夫一样,先扔骨头,让两只狼能吃骨头,自己好趁机逃跑。有的同学说,自己会根据狼的性格特征,主动想出相应的办法,因为困难总比办法多。有的同学说,自己会准备好钩子,防止狼对自己进攻,等等。这些方法,不仅是学生阅读课文后的发现,更是他们主动发挥想象思维的有效途径。
融入互动,能够使得学生在大胆建言的过程中相互学习和切磋。融入互动,能够让学生由被动的听学者向语言主动表达运用者转变。
二、关注争执,倾听异议
关注学生的争执,多给他们建言献策的机会,利于其在真正表达认知中形成多元化感触。多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呼声,多给他们相应的争执机会,利于其在不断释放自身表达激情中深化记忆。倾听学生的争执,能更好摸清学生的英语学习实情。
学生在争辩中的各种意见,使得他们在彼此交流沟通中产生丰富思维情感。如,在阅读《孔乙己》时,针对“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不妨请学生就作者描述孔乙己的方法进行深入探知,帮助他们明白作者的表达意图。结合小说的描述,不妨建议学生思考:你是怎样评价孔乙己的?对此,学生纷纷提出了自己的观点,针对其中的内容进行阐述。有的同学说,孔乙己是可怜、可悲的人,深受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可谓是一个悲剧性的人物。有的同学说,孔乙己是一个“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人物,身上体现出了封建知识分子的迂腐和好吃懒做,不值得我们去同情。有的同学说,孔乙己是自命清高的人物,有着阿Q般的精神胜利法,并靠着这样的方法来麻醉自己,等等。这些争辩,不仅体现了学生对语文课文的独特理解,更能利于他们在主动参与交流中形成多元化认知感触。
放手让学生多深入交流,定会给他们更多的启发和深思,利于他们在不断聚焦核心要点的基础上形成多元化感触。关注学生的不同,多建议他们尝试运用不同的语言形式进行交流,引导他们在深入讨论中形成多样化的深刻感知和独特体验。
三、察纳雅言,深度感知
千人读哈姆雷特就有千样,正所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教师多给学生自我表达的机会,让他们深入其中表达自己的观点并从中丰富理解,定会有不一样的独特发现。学生在表达中发出的声音,不仅是心声,更是一种自我释怀。
教师在倾听学生的意见中,不妨以宽容的心态予以接纳,定能够有所发现。如,在指导学生阅读《最后一课》时,不妨从作者都德通过韩麦尔先生给学生们上的最后一堂法语课,让小弗朗士深受启发和教育的故事中体味其中浓浓的爱国情怀。特别是文中提到的“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等富有哲理的语言更是有许多值得玩味的地方。对此,不妨请学生予以主动表达。很多同学在表达中,围绕“掌握母语就是最为现实的爱国”做了深入的阐述,对学习语言、运用语言进行了详细解释。很多同学在学习中深受启发,认为学好自己的母语,就是忠诚于祖国的最好方法,更是提升自我素养的必然需要,等等。这些表达,不能不说闪烁着一定的智慧光芒。
多请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感知,从情感态度、审美价值、人文理念等方面进行感知,定能利于学生在不断深化理解中生成丰富的语言知識,沉淀深厚的感悟体验。
由此可见,教师多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呼声,不仅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更利于学生在自由表达中生成丰富的思维灵感。多点倾听,便于学生在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中产生积极奋进的动力。多倾听学生的意见,定会发现学生是如此可爱,课堂上原来有如此悦耳动听的“好声音”!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河头中学(213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