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英语冠词选择参数浮动假说

    王健 张雨

    内容摘要:本文研究一语为汉语的二语英语学习者在语义语境下对英语冠词选择敏感度的差异。强制选择测试和写作测试任务分别测试受试冠词选择的接受性和产出性能力。研究结果表明:不管语法能力如何,在强制选择测试下,受试在[+definite,-specific]语境下过度使用不定冠词a,在[-definite,+specific]语境下过度使用定冠词the。在写作测试中受试使用定冠词the的正确率高于不定冠词a,且在冠词误用现象中受试的冠词省略误用率高于添加误用和替代误用。这两个测试结果表明:由于一语名词组和二语名词组在句法,语义,语用/语篇三种语言子系统之间存在结构差异和复杂的接口,所以一语为汉语的二语英语学习者很难把一语名词组的知识迁移到二语名词组中。

    关键词:有定性 话题突显 冠词选择变异

    1.引言

    大量有关英语冠词习得的研究表明:L1(First Language)没有冠词系统的L2(Second Language)英語学习者很难习得和使用冠词。在英语冠词习得过程中,L2ers(Second Language Learners)出现的普遍错误是:在必要的语境中省略了冠词;用另一个冠词替代另一个冠词;在本该使用零冠词的NP(Noun Phrase)中添加冠词。

    有关句法表征的研究表明,L1缺少特定句法特征的L2ers很难习得L2英语中相同的句法特征。同时另一种解释冠词选择变异的方法关注的是L1的语用或语篇功能。采用这种方法的研究认为汉语为话题突显(topic prominent)的语言,而英语为主语突显的语言。因此,需关注L1NP中能够解释L2英语学习者冠词选择变异的的多重现象。

    本研究旨在探讨无冠词背景的L1汉语L2ers如何在[+definite]和[+specific]语义特征下体现出冠词选择的敏感度。此外,本研究亦会探讨受试L1NP和L2NP的句法、语义和语用特征之间的交互作用对L2ers冠词选择决策上所带来的影响。与以往该研究领域不同的是,该研究在逻辑上考虑了L1NP属性的所有可能的影响,以及它们与相应的L2NP属性之间的潜在交互作用,从而预测L2ers的冠词选择决策。

    2.理论框架

    该论文关注的是将L1语篇信息结构迁移到L2语篇信息结构中的影响。根据这一概念,可得出两种语言类型:话题突显和主语突显。汉语允许在主语和宾语位置使用零回指(zero anaphora),但英语中即使NP在前面的句子中已经提到,但也仍不允许在主语和宾语位置省略NP的所指。关于语篇信息结构的跨语言NP的分析对于解释L2ers对冠词选择敏感性的差异至关重要。确切地说,受汉语的零回指和话题标记的影响,L1汉语L2ers会在NPs中省略英语冠词。

    该研究认为L1汉语L2ers会把L1NPs中没有冠词系统这一语言知识迁移到具有冠词标注的L2NPs中。该研究考虑了L1NPs关于句法、语义、语用/语篇知识的迁移对L2ers冠词选择变异的影响。L1与L2名词组在句法、语义、语用/语篇之间的交互作用都可能会影响L2冠词的选择。L2NPs在三个语言子系统间的异同以及L2ers的元语言意识都会影响L2ers冠词选择表现出的差异。

    基于以上讨论,本研究提出以下研究问题:

    1)由于L1和L2NPs间存在参数差异,基于强制选择测试所表现出的语法能力,L1汉语L2ers在四种语境下对冠词选择的敏感度如何?

    2)在写作测试中L1汉语L2ers在有定和无定的语境下如何表现出其独特的冠词选择敏感度?

    3.研究方法

    本研究受试是来自中国某大学L1汉语L2英语的50名本科生。受试为自愿参与,年龄在20-3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4.7岁)。所有受试都有相同的社会经济背景。受试在进入大学前,所有课堂教学都是以汉语为主,大学期间课堂教学部分是双语模式。

    该研究的所有受试在三个不同的时间段内按以下顺序分别参加了三个测试:(a)完形填空测试;(b)强制选择测试;(c)写作测试。每项测试分别为45分钟。采用Baek与Sarker的完形填空测试,旨在测试受试的英语语法能力。测试包括三个段落,共35个空格,每个段落的空格数大致相同;采用Ionin等人的强制选择测试,该测试由20个短对话组成,对括号内所给冠词进行选择。采用Baek与Sarker的写作测试探究英语冠词选择的变异性,该测试的根本目的是探究受试是否在四种语义语境下用一个冠词替代另一个冠词的现象,同时还探究了冠词的正确使用、冠词省略和冠词添加。在该测试中,要求受试回答七个英语句子中的其中五个问题即可。

    4.研究结果

    根据完型测试分数的均值(M=20.02),受试分为两组:高水平组(N=28,M=23.5)和低水平组(N=25,M=16.12)。测试结果显示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5)。

    强制选择测试的研究结果表明,在[+definite,+specific]与[+definite,-specific]语境下,不定冠词a的误用率高于零冠词的误用率;在不定冠词a的误用中,[+definite,-specific]语境下的误用率高于[+definite,+有指]语境下的误用率;在定冠词the的误用率中,[-definite,+specific]语境下的误用率高于[-definite,-specific]语境下的误用率。由此可以看出,受试在[+definite,+specific]语境下过度使用不定冠词a,在[-definite,+specific]语境下过度使用定冠词the,且受试在四种语境下定冠词与不定冠词的误用率高于零冠词的误用率。

    在写作测试中,受试的正确使用冠词的均值大于冠词误用的均值,这表明受试在写作测试中能准确地使用冠词;在冠词误用现象中,冠词省略误用在替代和添加误用中占主导地位;受试在有定和无定的语境下冠词误用的可能性更大,且受试在三种误用类别中有显著性差异(替代vs.省略,p<.05;添加vs.省略,p<.05)。

    5.讨论

    该研究结果与Ionin等人结果一致。L1汉语L2ers在[+definite,+specific]语境下能够正确使用定冠词the,在[-definite,-specific]语境下能够正确使用不定冠词a。在[+definite,+specific]语境下,由于汉语对有定性的描述用指示限定词“这”(指代this),“那”(指代that),因此两组受试都迁移了L1知识,在该语境下习得定冠词the与二语水平无关。在[-definite,-specific]语境下,对不定冠词a的正确使用中,低水这组正确率高于高水平组,二语水平和在[-definite]的语境下确定数和可数性的复杂过程导致了低水平组获得更高的分数。

    区分有定和有指的这种值得注意的属性所带来的影响是另一种潜在的语言现象,当L2ers在这两种语境选择冠词时,这种现象会导致一种未知表征。在汉语中,[-specific]特征比[+specific]特征更突显,学习者的元语言意识在语言能力中起着重要作用,高水平组比低水平组用更复杂的元语言知识操纵L1和L2,高水平组在[-specific]的语言特征下面对的困难要比低水平组的多,所以在[+definite,-specific]语境下高水平组的误用率高于低水平组。由于不定冠词a在NP语境下的多种用法和a在[+specific]语境下的模糊表征,这对语法能力较差的低水平组来说存在困难。[+specific]和[-definite]在同一个语篇中的模糊特征使得低水平组难以选择正确的冠词。因此,在[-definite,+specific]语境下,低水平组的误用率高于高水平组。

    6.结语

    该论文基于强制选择任务测试受试在四种语境下对冠词选择敏感度的差异。测试证明了L1NPs与L2NPs在句法、语义和语用方面的差异是建立L2ers冠词选择偏好的基本语言属性,即L1NPs与L2NPs从句法、语义和语用上共享语言属性的程度是L2ers冠词选择敏感度的潜在来源。L2ers的语法能力是冠词选择敏感度的另一重要来源。L2ers在写作测试中正确使用冠词的现象表明由于L1中有明显的有指标记,L2ers的冠词正确率高于误用率。在误用现象中,L2ers在写作测试中对冠词省略的敏感度高于替代和添加。造成冠词省略的原因是:缺少限定词的单数可数名词在L1汉语中是合语法的,且汉语允许使用零回指。

    对L1和L2在句法、语义、语用/语篇方面的探究为从L1NPs迁移到L2NPs的可能性因素提供了理论支撑。更准确地说,对L1NPs和L2NPs有指和无指特征的测试和关于句法、语义、语用特征所表现出来的差异将会使L1NPs迁移到L2NPs的基本认知有深层次的理论理解。这种跨L1和L2的理论判断将会进一步促进L1汉语L2ers把L1NPs中的有指和无指的句法特征迁移到L2NPs中的有指和无指的语义特征中。

    该研究的受试都只来自无冠词系统的参与者,如果加入有冠词系统的L2ers或者英语本族语受试作为对照组,则可以对冠词选择变异有更加深入的了解。此外,该研究只进行了强制选择测试和写作测试,由于有指性特征是与语篇相关的,口语测试可能会为L2英语冠词的选择行为提供更加可靠的来源。

    参考文献

    [1]常辉,赵勇.冠词缺失与中介语句法损伤研究[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4(1):10-16.

    (作者介绍:王健,广西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外国語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张雨,宁波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