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背景下《分析化学实验》课程改革与实践
潘迪
摘要:针对《分析化学实验》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将微课引入该课程的现实意义,并进行了微课教学改革的探索。在微课教学改革实践中,采用了在课前、课中、课后分别引入不同内容微课的模式,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微课;分析化学实验;信息化教学;课程改革
“微课”作为一种在传统课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新型信息化教学资源,正以其“主题突出、情境真实、交互性好、生动有趣”等特点快速渗透到高职院校各门课程的教学改革中。
《分析化学实验》作为高职院校化工類和环保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是将分析化学理论知识应用于操作实践的重要平台,也是高职院校学生掌握相关专业技能的重要基础,承载着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任务。然而,由于高职院校的学生学习自主性不够强,加上传统教学模式和实验教学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分析化学实验》的教学效果始终不甚理想。因此,在“微时代”背景下如何利用好“微课”这一新型的信息化教学资源,改变传统的实验课教学模式,提高《分析化学实验》的教学效果,是当前面临的问题。
1《分析化学实验》课程教学现状
《分析化学实验》作为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在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该课程以实操为主,需要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将分析化学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是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重要实践环节。但是目前该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并不完全能达到以上教学效果,存在着一些问题。
首先,该课程知识点繁多而零碎,缺乏合适的教材。分析化学实验主要包括称量、配制溶液、移液、滴定等单元操作,每一个单元操作中包含着很多操作步骤,每一个操作步骤中又隐含着很多操作要点,因此该课程的知识点多而杂,前后无逻辑联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记忆困难。同时,该课程目前可用的教材都是以‘实验项目化”为主要思路,而课程重难点——单元操作部分内容往往被忽视,因而在选择教材和教学参考书时非常困难。
其次,学生课前无法预习,课后很难复习。学生在上课前应对每个实验的内容有一定的了解,课后也应对实验操作步骤和操作要点等关键内容进行复习。然而,由于该课程缺乏合适的教材,同时由于实验类课程的特点——实验场所只有在课堂上才对学生开放,实验仪器只有在上课时才准学生使用,因此学生在课前几乎无法预习,课后复习也很困难,从而限制了《分析化学实验》的教学效果。
第三,实验课传统的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创新能力。在高职教育改革理念中,特别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然而目前《分析化学实验》仍然主要采用传统的实验课教学模式,即提出任务、分析任务、示范操作、学生模仿。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示范操作和学生模仿占用了大量的课堂时间,使得教师不可能再有多余的时间引导学生对实验进行深入的探索,也就更没有时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了。
2微课在《分析化学实验》课程教学中的现实意义
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微课以视频为主要载体,形象直观,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微课时长通常只有5~10分钟,能使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微课观看方便,可以保存在移动终端上,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因此,“微课这种教学模式恰好能够解决《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引入“微课”十分必要。
首先,微课体现了真实的教学情境。微课的核心手段是课堂教学视频,并配有文字、音乐、图片和动画等多种表现形式,创造了一个真实的学习情境,能在短时间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往课前学生无法预习,或只有书上一些简单的实验原理和实验仪器介绍,学生的预习效果并不理想,而微课的引入恰能解决这一问题。学生在观看教师制作的课前微课时,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可以有针对性地找到一些问题,带到课堂上解决。在课后,学生可以回放课上的实验内容,利用微课视频进行查漏补缺。如此一来,由于创设了真实的教学情境,以往该课程无法解决的预习与复习的问题便迎刃而解了。
其次,微课能够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如上所述,微课是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展开,主题突出、目标明确,而《分析化学实验》是由若干个单元操作构成,如果将每个单元操作都录制成微课的形式,该课程的全部内容便可浓缩为若干个微课视频,这些视频涵盖了课程所有知识点,加在一起组成了一本“微课教科书”。教师将这些微课内容上传到网上以后,学生可以对该课程所有实验有计划地自主选择相关视频进行学习,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渴求。因此,微课在解决课程教材缺乏问题的同时,还可以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要,提高实验课堂的教学效率。
第三,微课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前已述及,微课时代下的实验课教学模式,将提出任务、分析任务和示范操作等环节移至课前完成,为课堂上学生实践操作环节赢取了更多的时间,教师可以从繁琐的演示、规范操作等教学任务中解放出来,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引导学生对实验进行合作学习和自主探究,以及创造性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实验环节中去。与此同时,利用网络技术和学生手中的移动终端(例如手机和笔记本电脑),学生可在课后继续进行拓展学习,对实验内容深入探讨,为学生进行创造性实验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3将微课引入《分析化学实验》课程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3.1在课前预习中引入微课
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过程是一个自我建构的过程,因此微课教学应从学生“建构”知识和技能的起点——预习开始。我们将分析化学实验的每一个单元操作都做成微课,包括称量、配制溶液、移液、滴定等,以视频的形式展现应学的知识和技能。但是,这里的微课是只有图像没有声音的,我们称之为“无声微课”。我们将这些无声微课上传至授课班级的QQ群或微信群里,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利用各种移动终端进行下载,事先观看视频进行课前预习。由于这些视频是无声的,学生只能看到教师的操作演示,而需要对操作步骤和每一个步骤中的操作要点进行归纳总结,于是试点班级的学生自发进行了很多合作探究学习,对实验过程中的步骤和要点进行了先期整理,并将存在的疑问带入了课堂,起到了前所未有的预习效果。
3.2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微课
课堂教学是微课应用的核心环节,如应用得当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课前无声微课的基础上,我们每堂课都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检查,希望学生能够自己总结出操作步骤和操作要点。当学生归纳的知识和技能与标准有出入时,我们便会在课堂播放我们制作的“有声微课”,学生通过对比来对自己的预习效果进行评价。同时,有声微课的播放也对实验操作步骤和要点进行最终的流程化和规范化,学生按此标准进行实验操作便掌握了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此时,由于提出任务、分析任务和示范操作等环节均用微课替代,节省了大量的课堂时间,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指导学生的过程中。在学生模仿的教学环节,由于每一位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动手能力各不相同,因此在实验操作过程有快有慢、有好有坏。这时,教师将有声微课上传至授课班级QQ群或微信群,替换课前上传的无声微课,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上可以通过自己手中的手机进行下载,边观看教师示范边进行动手操作。与此同时,学生还可根据自己的实验进程,有选择地针对某一操作步骤或操作要点反复观看、反复研究,以解决自己在操作中碰到的实际问题。如此一来,传统课堂无法解决的分层次教学与差异化学习的问题便得到了很好的解決,学生普遍反映每一堂课都有很大的收获。例如,我们将“谪定分析基本操作”做成了微课视频,并在课堂中使用。
3.3在课后复习中引入微课
在每一次实验课后,教师上传专门制作的“课后微课”。课后微课有别于无声微课和有声微课,将重点放在知识、技能的归纳整理和课后延伸上。这些微课既包含了学生课堂实验中遇到问题的思考和课后作业,又包括了在课后学生对实验完成情况的自我评价,还包含了引导学生对知识和技能进行的课外拓展,鼓励学生自我发现、自我创新。课后微课为学生在课后对课堂实验内容进行随时、随地的复习提供了可能,学生在下载观看课后微课后评价普遍较好,认为课后微课对知识和技能的巩固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经过一个学期的探索与实践,我们发现传统的实验课堂被有效地延伸到了课前和课后。与此同时,学生的学习行为模式也发生了转变,从传统的课堂学习模式转变为移动学习、泛在学习模式。通过引入微课,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注意力集中了,自主探究意识更强了,年轻人的创造力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激发,总体而言《分析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因此,我们的《分析化学实验》微课教学改革是成功的。今后,我们将提升教师自身的多媒体微课制作水平,让微课内容更丰富、更精彩;同时更加注重微课视频中所体现的教学设计思路,以完善教学设计过程来提升微课视频的质量,并将行业标准嵌入微课,让我们的微课更加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