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成都市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现状分析 |
范文 | 白云华 田竞 李戎隽 李春艳 刘娟 摘 要:作为科技创新和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高新技术企业在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因此,很有必要通过引导和鼓励,发展壮大高新技术企业群体,促进其真正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的主体。 关键词:高新技术企业;分布;统计 中图分类号: F127 ? ? ?文献标志码:A ? ? ?文章编号:1673-291X(2020)20-0017-08 引言 当前,我国正在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实现由低成本优势向创新优势的转换,从而为我国持续发展提供强大动力。经过多年的发展,高新技术企业(以下简称“高企”)已成为我国科技创新的排头兵以及知识经济的中流砥柱,更是引领经济发展的动力引擎和产业创新的风向标。 本文全面分析成都市2015—2018年高新技术企业的相关统计数据,对高新技术企业的分布特征、经济效益、创新投入等方面进行全面梳理和分析,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引导创新、重点扶持、协调发展、完善和落实配套[1,2]等建议。 一、成都市高企发展状况分析 (一)成都市高企规模及分布情况 1.成都市高企数量变化统计 如图1所示,对历年高企统计数据进行分析,2015—2018年,成都市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从1 754家增加至3 113家,增幅分别为21.89%、19.61%、17.83%、25.93%,年均增长率为33.22%,年均增加453家,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 图2展示了2015—2018年4个直辖市和15个重点城市高企数量的增长态势以及各个城市的数量对比。从中可以看出,成都市历年高企数量均处于中等偏上位置,在中西部地区处较前位置,但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相比,不论在数量还是增幅方面均有一定差距。 2.2015—2018年成都市高企规模分布统计 如表1所示,从销售收入统计数据来看,2015—2018年,成都全市高新技术企业销售收入在2 000万元以下的企业占比逐年提高,由2015年的38.98%提高到2018年的52.47%;销售收入在2 000万元以上的企业比例逐年降低,由2015年的61.02%降低到2018年的47.53%。从变化趋势来看,规模以上企业和规模以下企业占比逐渐趋近,即分布在50%左右,说明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所要求的科技创新、企业管理、财务制度等先进理念正在快速地融入中小企业的日常管理中,规模以下中小企业正加快成长为高新技术企业,促进了中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3.2015—2018年成都市高企技术领域分布统计 如表2和图3所示,成都市高新技术企业主要分布在电子信息、先进制造、高技术服务等领域,三者合计占比达76.58%。从发展趋势上看,电子信息和高技术服务领域高新技术企业占比逐年上升,占比从2015年的36.92%和8.23%增长为2018年的48.61%和13.69%;而生物医药、新材料、先进制造领域高新技术企业比例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尤其是先进制造领域高新技术企业比例下降幅度较大,由2015年的23.89%下降到2018年的14.28%。 4.2015—2018年成都市高企区域分布统计 (1)中心城区和郊区新城分布 從成都市高新技术企业在中心城区和郊区新城的分布[3]来看,2015—2018年中心城区(天府新区、高新、青羊、锦江、成华、金牛、武侯、龙泉、新都、郫都、温江、双流、新津)的高新技术企业数量逐年增加,占比也逐年提高;2018年企业数量达到2901家,占比93.19%,占据绝对优势,其中高新区数量排名第一,占据半壁江山,天府新区增速(148.39%)排名第一,郊区高企数量占比逐年下降,从2015年的10.32%降到2018年的6.81%。 (2)22个区(市)县分布 表4反映了成都市各区(市)县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占比情况。2015—2018年高新区贡献了全市高新技术企业的主要力量,尤其是2018年占比超过了一半;其次是武侯区,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占比维持在9%以上;其余中心城区占比大部分比较均衡,并且普遍高于郊区(市)县占比。从占比变化情况来看,高新区和天府新区占比每年都在提升;中心圈层11个区域中,仅有金牛区和成华区占比增加,其余9个区占比均出现下滑;而郊区(市)县中,仅有简阳市的占比小幅上升,其余区域均为下降。 (二)成都市高企经济效益与产出 整体上看,2016—2018年成都市高新技术企业的经济贡献呈现持续增长的态势。2018年,成都高新技术企业数达到3 113家,占全市企事业单位比例持续上升;营业收入达到5 267.72亿元,与2016年相比总收入增长幅度超过了60%,但其中高新技术产品收入占比持续下降;利润额为293.35亿元,已超过2016年利润总额;出口创汇达到397.26亿美元,是2016年的2.17倍;上缴税收240.91亿元,比2016年增加45.81%,占全市税收收入比重增加6.18个百分点;吸纳就业人数53.7万人,比2016年增加超过12万人。 (三)成都市高企创新投入统计 2017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科技人员合计13.04万人,研发经费投入累计381.23亿元。各区(市)县中,高新区高新技术企业科技人员超过5.7万人,数量占全市总量的比为43.79%。其中,科技人员超过1万人的有青羊区,占全市总量的9.9%;科技人员不超过500人的区域有蒲江县、邛崃市。各区(市)县中,高新技术企业研发经费投入最高的三个区域是高新区、金牛区和青羊区,其中高新区高新技术企业研发经费投入220.11亿元,占全市总量的57.74%。 1.研发投入强度 2015—2017年,成都市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投入强度[4]先减后增,从2015年的16.67%下降到2016年的6.51%,随后增长到2017年的8.9%。 2.研发投入强度规模分布 表7显示,2015—2017年不同规模的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投入强度均高于《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规定的标准,不同规模的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投入强度具有较大差异,5 000万元及以下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投入强度平均为74.46%,5 000万元至2亿元(含)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投入强度平均为10.83%,2亿元以上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投入强度平均为9.12%。规模越大的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越低,这是由于规模小的企业销售收入较低,往往具有较高的研发投入强度,而规模较大的企业销售收入较高,因此研发投入强度相对较低。 综上,成都市高新技术企业的创新投入逐年提高。虽然规模小的高新技术企业在人力资本和资金方面投入较少,但研发投入强度保持较高水平。 (四)成都市高企知识产权产出情况 从表8数据可看出,专利占知识产权比重最高,但有下降趋势。2015—2017年,成都市高新技术企业当年申请的专利数占到知识产权数的比重分别为79.47%、66.57%、56.61%;软件著作权占比保持較快增长,比例分别为19.90%、33.06%、42.88%。2018年,成都市高新技术企业当年申请专利19 718件,其中发明专利8 891件。总体上看,知识产权产出保持了平稳发展态势。 (五)成都市配套政策 为全面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成都市2017年出台了《成都市科技型企业培育行动计划(2017—2020年)》,建立了后备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并开展针对性的培育服务。 为鼓励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2019年成都市出台了《成都市科技创新券实施管理办法》。该管理办法规定,企业购买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申报代理服务支出费用时可用固定金额的科技创新券进行支付;为企业提供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申报代理服务的服务机构将根据企业所付科技创新券抵扣金额的一定比例进行奖励。管理办法的出台,进一步提升了企业申报高企的积极性。 同时,为促进区内高新技术企业的成长,成都市22个区(市)县均出台了针对域内高新技术企业的优惠补贴政策,规定对成功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企业一次性给予5万元到30万元不等的直接补助;此外,为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对域内企业的研发投入按5%—10%的不同比例予以最高100万—200万元的补助。 二、存在的问题 (一)高企规模的问题 成都市高企数量由2015年1 754家增加到2018年3 113家,保持了较快的发展速度。这表明,近几年随着国家转型发展以及产业升级的需要,成都市域高企群体也在快速成长,正在成为保障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但是与一线发达城市相比,不论在成长速度以及增长幅度方面均有较大的差距。因此,还需要更多的引导和鼓励,借鉴成功的经验,以促进高企群体的进一步壮大。 (二)区域和行业发展不协调、不平衡 1.行业分布不协调 从表 2成都市高新技术企业技术领域分布可以看出,2015—2018年,在电子信息、先进制造和高技术服务三个领域始终保持了较大比例。电子信息与高技术服务两个领域的企业数量和占比在快速增加的同时先进制造领域的企业占比却在不断下降,增长趋势也在放缓。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与节能等领域的占比也在逐年减小。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与节能等领域包含很多新兴产业,具有较为广大的发展前景,对促进国民经济转型升级以及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因此,在高企群体逐渐壮大的同时,应该多关注这些占比较小但意义重大的领域。 高企数量的增加是利好,但在总体数量增加的同时,不同的技术领域也应该按照合理正常的比例同步成长。 从最近三年的情况来看,成都市高企各个领域的占比处在比较合理的区间范围内,但是个别技术领域(先进制造)的发展也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在促进高企数量增加的同时,也应该引导相应技术领域的发展,不断优化产业结构使之处在合理区间,均衡协调发展。 2.区域发展不平衡 从表3和表4可以看出,成都市域高新技术企业的分布具有较大的差异。中心城区占比从2015年89.68%增长到2018年的93.19%,郊区占比逐年下降,从2015年的10.32%下降到2018年的6.81%。 图4和图5可以看出,主城区高企数量和占比逐年增加,郊县占比逐年减小,其中高新区最为明显,其数量已占据成都全市高企数量50%以上。这充分说明了成都市域范围内各个区县的发展较为不平衡。区域优势、产业分布以及配套倾斜、政策优惠等因素对结果产生了不同程度影响,各区市县应当促进优势产业发展,同时也要出台多样化的政策支持产业的全面协调发展。 (三)配套政策的制定以及落实 根据统计,截至目前,成都全市有3个区(市)县的旧优惠政策已经失效;3个区(市)县的优惠政策正在制定中;1个区(市)县的优惠政策已经制定完毕,待审议通过。其余15个区(市)县的优惠政策处于正常执行状态。 上述7个还未施行优惠政策的区(市)县中,4个属于郊县新城,说明其配套优惠政策的制定存在一定不足,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的配套制度。 在优惠政策落实方面,22个区(市)县中大多数的补贴兑现均与企业的税收贡献额度挂钩,从而导致很多小规模高新技术企业难以拿到与政策规定的额度相匹配的补贴。少数区(市)县在补贴兑现执行方面还存在审批流程复杂、兑现周期过长等问题,从而导致某些企业在完成高企认定后很长时间还未获得补贴兑现。 综上,相关区(市)县的配套政策的制定和落实方面需要进一步完善,以此促进高新技术企业群体的进一步壮大。 三、促進成都市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1.针对中小型高企,在制定配套优惠政策时予以适当倾斜,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加速企业成长进程,推动企业加快成长为高新技术企业,做大做强高新技术企业群体。 2.重点扶持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市场潜力的高新技术企业,扩大和延长产业链,进而带动相关行业发展。 3.以产业功能区和工业园区为依托,促进高企在园区的聚集,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4.针对成都市目前较为薄弱的新能源与节能、资源与环境以及航空航天等领域加大引进力度,引导企业往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方向发展,促进行业协调发展。 5.当前,成都市关于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政策较为全面地覆盖了高企培育、认定奖励、税收优惠、研发补助、融资渠道、人才引进等各个方面,但在保证落实政策的同时,也需要加大宣传培训力度,使企业全面了解并用好相关政策,营造良好的高企发展环境。 参考文献: [1] ?芦雅婷,邓丽.河北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科技和产业,2019,19(9):73-77. [2] ?张明,盛刚,高伟丽.2017年度天津市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现状分析[J].天津科技,2018,45(12):5-7. [3] ?王立军.全国省市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政策的比较及启示[J].杭州科技,2018,(3):46-50. [4] ?科技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中国火炬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7. Abstract:As an important force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leading high-quality economic development,high-tech enterprise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innovation-driven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our country.Therefore,it is necessary to develop and strengthen the group of high-tech enterprises through guidance and encouragement,and promote them to become the main body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decision-making,R & D investment,scientific research organiz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of achievements. Key words:high-tech enterprises;distribution;statistics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