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全域旅游视角下安徽省旅游产品结构调整策略研究
范文

    张启全 齐莉莉

    

    摘 要:转型期的安徽旅游业迫切需要发现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以全域旅游时代安徽省旅游业发展的“新常态”和旅游产业的融合与创新为切入点,以实证方式系统分析安徽省旅游产品结构调整的发展方向,提出安徽省旅游产品结构调整的科学模式。

    关键词:全域旅游;安徽旅游产品;结构调整;业态创新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0.01.013

    1 研究背景与研究现状

    1.1 研究背景

    当前,作为新时代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中国旅游业正迎来一个大调整、大变革、大跨越的新阶段。同时,作为中国现代旅游业的发源地,处于转型升级期的安徽旅游业也呈现如业内融合到跨界融合、带病增长到内生增长、碎片市场到系统市场、点线发展到全域旅游等诸多特征和矛盾,产业结构调整阵痛日益显现,迫切需要发现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而旅游产品是旅游资源的表现形式和价值体现。当前,在全民旅游和个人游、自驾游相结合的全域旅游时代,安徽旅游业应在区域内全域优化配置旅游资源、生态环境、相关产业、旅游人才、公共服务、体制机制等经济社会资源,重点抓好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融合,推动旅游产品向观光、休闲、度假并重转变、推动旅游开发向集约型转变、推动旅游服务向优质高效转变。

    1.2 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有关旅游资源开发、旅游产品设计、旅游线路设计等方面的研究较多,但对旅游产品结调整特别是针对某一特定地区的旅游产品结调整实证研究较少。仅有的文献主要集中在旅游产品结构演变、调整方向和调整途径方面,如廖春华等以云南参与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为例,从调整方向、内容、途径等方面对云南省旅游产品结构进行了论述;陈佳平以中部区域旅游合作为背景,对河南省旅游产品结构调整进行了研究;李德明、杨开福基于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论述了黄山市旅游产品结构演变过程与调整对策;葛丹从政府和企业的角度分析了新常态下温州旅游智能化发展的途径。在全域旅游方面,由于全域旅游的概念是近几年刚刚提出的,其内涵与外延处于不断丰富变化之中,所以相关研究开展较少。仅有的文献多见于政府部门的公开文件和旅游学者的学术报告中。

    2 安徽省旅游资源本底与旅游产品开发条件

    2.1 安徽省旅游资源本底

    安徽省旅游资源丰富,参照《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 18972-2017),通过统计分析发现,安徽省旅游资源具有种类多、总量多、密度大、品味高等突出特点(表1)。

    2.2 安徽省旅游产品开发条件

    2.2.1 地文景观

    (1)山岳型景观。

    安徽省名山众多,有“天下第一名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之称的黄山,全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的“铁九华”——九华山,道教名山齐云山,世界地质公园天柱山,欧阳修《醉翁亭记》中描绘的蔚然深秀的琅琊山,天下独有的“海门第一关”小孤山,江南诗山敬亭山,古战场八公山,禅宗圣地司空山,人间仙境天堂寨,自然保护区牯牛降、鹞落坪等名山。

    (2)岩溶景观。

    安徽岩溶洞穴资源极为丰富,其中广德太极洞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在其带动下,安徽相继开发了龙泉洞、韭山洞、紫薇洞、禅窟洞等一批洞穴。

    (3)丹霞地貌。

    齐云山属丹霞地貌,奇峰峥嵘,怪石嶙峋,赤如丹砂,灿若红霞。其中著名的有香炉峰、玉屏峰、五老峰、天门岩等。

    2.2.2 水域景观

    安徽的水有全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巢湖,“山水画廊”新安江,“黄山情侣”太平湖,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花亭湖,“长江三矶”之一的采石矶,“黄山四绝”之一的温泉等。

    2.2.3 生物景观

    安徽省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截至2016年,有高等植物4245种,占全国种数的14.2%,其中国家一级保护植物6种,二级保护植物25种。脊椎动物44目121科742种,占全国种数的14.1%,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21种、二级保护的70种。

    2.2.4 天象与气候

    安徽比较著名的气候天象旅游资源有黄山和九华山皆有的云海、佛光、雾凇和雨凇。此外,九华山的日出和晚霞也比较迷人,天台寺为观日最佳点。茅仙洞景区的八景之二西湖晚照和硖石晴岚也蔚为壮观。

    2.2.5 建筑与设施

    安徽省的建筑设施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在宗教与祭祀活动场所方面,仅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安徽就有14所,分别为合肥市明教寺、安庆市迎江寺、潜山县乾元禅寺、滁州市琅琊寺、芜湖市广济寺、九华山的化城寺、肉身殿、百岁宫、甘露寺、祇园寺、天台寺、旃檀林、慧居寺和上禅堂,另外还有芜湖的基督教礼拜堂和宣城的水东天主教堂等;著名的景观与附属性建筑有安庆迎江寺的振风塔、亳州的花戏楼、怀宁的孔雀台、全国四大名亭之首的醉翁亭等;著名的古墓祠有凤阳的明皇陵、亳州的曹氏宗族墓群、合肥的包公墓和包公祠,合肥的李鸿章享堂、庐江县的周瑜墓、合肥的张辽衣冠冢和马鞍山的李白衣冠冢等。

    2.2.6 历史遗迹

    安徽悠久凝重的历史使得境内历史遗址遗迹诸多。史前人类活动场所就有和县龙潭洞猿人遗址、东至县华龙洞旧石器遗址、繁昌县人字洞旧石器遗址、含山大城墩遗址、巢湖新石器时代古人类遗址、薛家岗古文化遗址等;而社会经济文化活动遗址遗迹就更多了,比如安徽的古战场就有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的战场、张辽威震逍遥津的战场、中国十大古战场中的霸王别姬的垓下之战戰场和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淝水之战战场八公山等;安徽的古长城遗迹有七大古城墙之一的全国唯一完好的古城墙寿县古城墙等。其中诸多均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2.7 旅游商品

    安徽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安徽的文房四宝宣笔、徽墨、宣纸、歙砚,徽派砖雕、石雕、木雕,黄山漆器,芜湖铁画,万安罗盘,名茶名酒等。在副食品方面,符离集烧鸡、无为板鸭、采石矶茶干、八公山豆腐名扬天下。另外徽菜、九华素菜也很受大家欢迎。

    2.2.8 人文活动

    安徽文化底蕴深厚,建安文学为代表的淮河文化、桐城文派代表的皖江文化,徽州文化等等,滋润哺育了一代又一代文人学者。徽剧、黄梅戏、花鼓戏等地方戏曲闻名于世。安徽的现代旅游节庆活动也很丰富其中影响较大的有中国黄山国际旅游节、中国安庆黄梅戏艺术节、中国淮南豆腐文化节、中国宣城文房四宝之乡文化旅游节、中国巢湖牡丹观赏节等。

    3 安徽省旅游产品结构调整策略

    3.1 整合旅游产业要素,打造全域旅游产品线路

    以“安徽省十三五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为指导,开发全域旅游产品,实现旅游资源合理布局、分工,打造全新安徽旅游产品线路,树立安徽旅游新形象。

    3.1.1 旅游形象定位

    在安徽旅游“东向发展”和“中部崛起”战略中,要突出安徽旅游和周边省份的差异性和独特性,树立“美好安徽、迎客天下”的特色旅游形象,发挥安徽旅游竞合优势,实现错位发展。

    3.1.2 旅游产品线路开发

    兼顾传统旅游吃、住、行、游、購、娱六大要素与商、学、养、闲、情、奇旅游新六要素,统筹皖北、皖中、皖南三大区域协调发展,以生态、山水、文化、宗教等为主要特色,设计面向亲子、研学、康疗、休闲、度假、自驾等各个专项市场的安徽全域旅游特色线路。

    3.2 创新业态,大力发展乡村旅游

    3.2.1 天人合一,保持生态

    乡村旅游的吸引力主要表现在城市与乡村不同文化的差异上,城乡文化差异越大,乡村旅游的吸引力就越大。乡村旅游除了拥有完全不同的自然风景,农家村落等,还有浓郁的乡土传统文化、民俗风情,以及悠然自得,安静的生活方式。各地政府应该强调推广坚持历史文化景观与自然风光景观相辅相成的乡村旅游建设开发的原则,使城市游客在乡村旅游中能够真正的领略乡土文化,感悟到人文与自然和谐一体的感受。

    3.2.2 保存古朴,突出民宿等新业态产品

    从当前旅游业发展形势看,民宿已经不再是游的配套,而是自己本身就是休闲度假产品。发展民宿,就是发展安徽省的休闲度假旅游产品,是观光产品的有益补充。发挥民宿的作用,多处开花,可以助推形成全域旅游网络化的空间格局。通过民宿的组织,旅游者实现旅游空间的拓展,带动相关旅游要素的发展,形成全域旅游格局。参照我国《旅游民宿基本要求与评价》(LB/T 065-2019)行业标准,安徽省发展乡村旅游与民宿业,具有资源和市场的双重优势。尤其是以黄山市、宣城市等为代表的古徽州地区,拥有绝美自然山水和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叠加而形成的传统村落和民居优势。当前,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型的背景下,高质量发展、优质旅游是方向,因此,民宿发展必须强调品质,同时,在民宿建设中要以开放性思维,融入国内其他地区的,甚至包括西方的多元的生活方式。以生活理念来发展民宿,也是避免同质化,实现特色化发展的关键。

    3.3 大力开发夜游产品,点亮“夜经济”消费

    安徽要顺应夜游经济的发展,依托丰富的城市滨江资源,大力开发乘船夜游、观看演出、夜观动植物园、品尝美食等夜游产品,让游客感受与白天不一样的风景,既满足了游客夜游的需求,也拉动了住宿、餐饮、文创等产品的消费,充分发挥“夜经济”的综合效益。

    参考文献

    [1]廖春花,明庆忠,邱膑扬.区域合作背景下的地方旅游产品结构调整研究——以云南参与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为例[J].旅游学刊,2006,(07):48-53.

    [2]陈佳平.中部区域旅游合作背景下河南旅游产品结构调整优化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9,(10):102-106.

    [3]李德明,杨开福.基于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的黄山市旅游产品结构演变研究[J].黄山学院学报,2006,(4):37-40.

    [4]葛丹.新常态下温州旅游智能化发展研究[J].生产力研究,2015,(5):90-94.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23:4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