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主观幸福感和学业成就关系研究综述
范文

    于倩 陈欣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不断进步,人们对青少年心理健康越发重视,幸福感成为青少年心理研究的重要主题。对于青少年来说,学习是他们中学时期的主导活动,而获得更好的学业成就也就成为他们的期望,学业成就的高低对学生的情绪产生影响,进一步会对主观幸福感产生影响。

    关键词:主观幸福感;学业成就;心理健康;青少年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0.11.051

    0 引言

    众所周知,青少年一般是指在青春期年龄阶段的人。青春期可以说是人们从儿童逐步发展成为成人的过渡时期,这段时间儿童在为自己即将成人做准备,而同时这又是他们的中学时期。大家都知道,中学时期父母老师们或多或少都极为重视青少年的学业成就,而忽视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如今,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已经成为国家统一行動,主观幸福感是测量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指标,所以说学业成就、主观幸福感是青少年心理研究的重要主题,现有的心理学研究中关于主观幸福感和青少年学业成就的关系研究很多。但是大部分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对象是针对大学生的,而对青少年进行研究的很少,还有就是大部分研究是将青少年时期划分为初中和高中两个阶段来研究。一般情况下,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体验到的愉悦、幸福和自豪等积极情绪越多,其积极情感越高。也就是说,若是人们在所处的日常生活中能够获得更多的积极情感,极为少的消极情感,就会提高他们对生活的满意度和情感体验,从而也就提高了他们的主观幸福感。青少年正处在人生道路中的关键时期,如果能让他们有较高的主观幸福感和学业成就相互共存,对于他们的成人时期的心理健康和生活状态都是有意义的。本研究从已有的研究中分析主观幸福感和学业成就的影响,为提高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

    1 主观幸福感

    1.1 主观幸福感的定义

    主观幸福感的实证研究是弗鲁格尔(1925)记录一定样本的人群在不同时刻的情绪反应模式。二战以后,人们对幸福的状况和生活满意度才受到重视。主观幸福感的概念界定可以分为五个角度:(1)从生活满意度角度,主观幸福感是人们对自己生活满意程度的认知评价。如Neugarten(1961)的生活满意感量表(LSI)。(2)从情绪、情感体验角度,认为幸福的人应典型地表现在情绪、情感上。如Bradburn制定了情感量表。(3)从心理健康角度,认为心理健康是幸福的基础。(4)从心理发展的角度,认为幸福快乐的获得、潜能的开发和自我价值的实现。(5)从自我评定的角度,代表人物E.Diener(1984)、Vitters(2002)。他们认为,主观幸福感是主体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评估。也就是说及时满足了人们的需要的是与否决定了人们能不能感受到生活的幸福人,人们只有需求得到满足才会感到幸福,同时因为每个人的期望水平和适应能力不一样导致了人们获得满足的程度不相一致,因此人们能够获取的幸福感也不同。

    1.2 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

    我们可以将影响主观幸福感的因素划分为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两部分。在早期的主观幸福感理论研究中,在Wilson第一点假设的影响下,大部分的主观幸福感的研究重心在外部因素上,如研究人口统计和环境。随着通过研究者的不断深入,研究证明人口统计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程度不超过20%,外在环境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程度只有15%。研究者将视线转到内部因素上,这也恰好符合Wilson的第二个观点。每个人都具有自己所独特的人格气质,多数的研究者通过艾森克人格问卷和大五人格因素问卷对人格特质进行测量,在其相关的研究中表明人格与气质对主观幸福感都有很强的影响(孟宪璋,2002)。除了上面提到的人格特质外,影响主观幸福感的因素还有很多。如遗传学,遗传基因在通过神经系统的作用下遗传得到,能够影响人的主观幸福感。当然也有研究者认为感知幸福是人天生所具有特质本领,而幸福感不是一个恒定的特质,它会变化,它会受到时间和生活中好与不好的事件同时影响。任何事物的影响因素包括主观幸福感,从来都不是单独某一个造成的,而是各种因素的一起作用下产生的结果(张尹,2017)。

    1.3 主观幸福感的测量

    1961年Neugarten等人编制了生活满意感指数(LSI)测量人们的生活满意感。生活满意感指数量表有一个他评量表和两个自评量表。自评量表分别为生活满意度A(LSIA)和生活满意度B(LSIB)。包含了个体的生活热情,已达到的目标与期望目标的一致性,身体、心理、社会方面良好的自我认识,愉快乐观的心理品质等多个维度。1985年Diener等人编制了主观幸福感量表。有总体生活满意度量表(SWLS)、积极情感体验和消极情感体验量表(PANAS)三个分量表组成。其中总体满意度量表包含5个项目,采用于不同年龄阶段的群体,信度、效度指标较好,使用十分广泛。1988年Watson等编制了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的测评量表。2002年,Diener编制了《生活满意度问卷》已有的研究表明大部分人的得分在21~25之间。

    2 学业成就

    2.1 学业成就的定义

    对于学业成就的定义,研究者的观点不尽相同。金志成,隋洁(1999)认为学业成就,从广义上讲,学业成就是有一定的学习动机,智力正常,没有感官障碍的学生在语言表达、听力理解、书面表达、基本阅读技巧、阅读理解、数学运算和因果关系分析等方面上的水平。从狭义上,学业成就仅指学习成绩。周旭玲认为,学业成绩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学习活动所取得的学习成果。学业成就有三个部分组成分别是,知识与技能、能力和学业情感。董研和俞国良(2010)认为,评价学生学习好坏的其中一个最重要的标准中有是学业成就。

    2.2 学业成就的测量

    学业成就是对学生学习成果衡量的标准。测量学习成就这个领域中有很多评价学生学业成就的方法和工具,我国大部分是采用学习成绩作为在学校教学对学生学习的考核和研究学业成就评价标准。学业成就采用学生在最近一次期末考试中在语文、数学、英语三门科目上的成绩进行评价,计算着三门科目期末考试分数标准分的平均数,青少年的分数越高,学业成就则越高。有的研究学生的学业成就测量是选取学生最近的语文、数学和外语考试成绩,计算T分数总分(俞国良,2010)。

    因为各种原因,更为多数的人采用学业成就自评问卷测量学生的学业成就。自我评价就是要求青少年对自己在语文、数学、英语三门学科的学业表现进行评分。已有的研究表明,学生对学业成就的知觉与实际考试成绩相关显著(方晓义,林丹华,孙莉,房超,2004;文超,张卫,2010)。因此,学业成就主观评定量表也可作为对学生学业成就的工具。学业成就自我评价问卷采用Likert5点计分,计分范围从1(表示“很不好”)至5(表示“很好”)。学业成就的分数就是三个项目的平均分,分数越高,青少年的学习成绩越好。

    3 结论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的需要,积极心理学越来越受到心理学和教育学研究者的重视,主观幸福感(SWB)也日益成为研究的热点。不同的心理学家的定义也不尽相同。池丽萍在2002年曾提出通过对一个个体在从积极到消极连续体上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评价和情感体验,从而了解社会中的个体生活质量的重要心理参数。测量个体的主观幸福感可以用来了解一个人的生活质量的同时,可以测量其心理健康状况和心理发展水平。当然同许多心理现象一样,主观幸福感也是发展变化的,受到所处环境的影响,呈现出其发展特点。在青少年主观幸福感发展特点研究中,已有研究以及逻辑论证来看,从谭春芳(2004)的研究结果来看,大部分居住在城市的初中生,他们的性别、年级、家庭经济条件等方面对其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不大,同时学生有中等偏上水平的主观幸福感。在张洪霞(2010)研究农村初中生的主观幸福感的研究中发现农村初中生的主观幸福感处于中等水平。上面是单独研究城市或者农村的,结合王晓丹在2006年的初中生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其对学生进行城乡对比分析后发现,城市和农村的初中生在主观幸福感有显著的差异性,城市教育的过程中,可能有意无意中更为关注学生的主观幸福指数和身心健康。马颖、刘电芝在2004的研究中发现中学生学习主观幸福感普遍偏低,同时因为学校类型差异而存在差异,如非重点学校学生学习主观幸福感比重点学校的更低,可以看出学习成就会影响学生的主观幸福感。

    综上所述,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们主观幸福感偏低,中学生的学业成就被给予较高的关注这是应该的。与此同时,对孩子在学习生活中的主观情感体验和心理感受给予重视,时刻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中的主观幸福感指数,让学生学习的路途上充满阳光,那样学生才能有效地学习,这样才能更好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陈作松,连榕,季浏.高中学生主观幸福感量表的初步编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15(1).

    [2]邓平,柴先林,邓颖.修订版青少年幸福感量表在青少年群体中应用的信效度[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4,(15):4-6.

    [3]丁新華,王极盛.青少年主观幸福感研究述评[J].心理科学进展,2004,12(1):59-66.

    [4]姜晓文,姜媛,田丽,等.青少年压力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一个有中介的调节模型[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8,16(3):63-68.

    [5]李金珍,王文忠,施建农.积极心理学:一种新的研究方向[J].心理科学进展,2003,11(3):321-327.

    [6]李文桃,刘学兰,喻承甫,等.学校氛围与初中生学业成就:学业情绪的中介和未来取向的调节作用[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7,33(2):198-205.

    [7]谭春芳,邱显清,李焰.初中生幸福感影响因素的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18(10):723-725.

    [8]唐洁,孟宪璋.大中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比较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2,10(4):316-316.

    [9]万崇华,禹玉兰,王亚静,等.幸福感研究现状与展望[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47(2):141-144.

    [10]王克静.中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发展特点及影响因素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3.

    [11]王士雷.高中生主观幸福感对学业成就影响的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8.

    [12]姚一玲.学生主观幸福感及其对数学成绩的影响[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6.

    [13]张尹.父母教养方式与初中生主观幸福感个关系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7.

    [14]张若男,赵幸福.初中生主观幸福感的特点及与学业成绩的关系[J].科技视界,2015,(01):299-300.

    [15]张利钧,杜东东.初中生主观幸福感与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12,39(06):1446-1448.

    [16]董妍,俞国良.青少年学业情绪对学业成就的影响[J].心理科学,2010,(4):168-171.

    [17]马颖,刘电芝.中学生学习主观幸福感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的初步研究[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4,(4).

    作者简介:

    于倩(1995-),女,汉族,江苏泰州人,研究生,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

    陈欣(1995-),汉族,江苏南通人,研究生,研究方向:心理教育。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23:4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