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当代大陆新儒家思潮述评
范文

    苏雷

    摘?要:当代大陆新儒家,是与港台现代新儒家不同的社会思潮,在当前的社会思潮中呼声很高但是没什么实际影响力。当代大陆新儒家走的路向是,试图恢复儒家的“政治儒学”,提出了“建立儒教”“儒化中国”“儒家宪政”等众多不切实际的口号。这些政治目标,显然不切实际也脱离人们的生活。

    关键词:当代大陆新儒家;政治儒学;儒家宪政

    中图分类号:D9?????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0.14.067

    现代新儒家思潮是中国现当代社会思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长期受到争议和关注的社会思潮。有别于第一代现代新儒家和港台新儒家,当代大陆新儒家思潮是特指20世纪70年代后期出现中国大陆宣扬政治儒学的社会思潮,至今仍处于活跃状态。

    1?当代大陆新儒家概述

    现代新儒家思潮是现代中国社会思潮中声势浩大却没对国内产生多大影响力的社会思潮,是传统大陆知识分子对中国文化传统的变革和借鉴西方哲学研究路数研究传统文化的思潮,是中国文化传统向现代文化变革的一次大胆尝试。在现代新儒家思潮中,当代大陆新儒家自20世纪70年代形成便旗帜鲜明提出了“儒化中国”的口号,却一直处于边缘地带。

    关于现代新儒家的定义,暂无公论。方克立先生认为,“现代新儒家是产生20世纪20年代……以接续儒家‘道统、复兴儒学为己任,以服膺宋明理学(特别是儒学心性之学)为主要特征,力图以儒家学说为本体为主体,来吸纳、融合、会通西学,以寻求中国现代化道路的一个学术思想流派,也可以说是一种文化思潮”。李宗桂先生认为,“为了提高中华民族的地位,便极力弘扬儒学,恢复传统文化的地位和价值体系,以便在此基础上融合西方文化,这可将其概括为‘现代新儒家思潮”。而后虽然有对此定义提出异议的人,但大部分学者都倾向于认同方克立先生的定义。一般我们认为,现代新儒家分为三期:第一期,以梁漱溟、熊十力、马一浮、冯友兰为代表的开山人物;第二期,以唐君毅、牟宗三、徐复观、方东美为代表;第三期,以杜维明、成中英、刘述先为代表。现代新儒家的开山之作是梁漱溟先生的《东西文化及其哲学》本书在激烈反对传统的年代,力排众议、独树一帜提倡儒家文化的精髓,并将中国传统和西方非理性的思想进行对比,分析中国文化的价值以及中国近代未能孕育出科学、民主的原因以及文化走向问题;而后的奠基之作是熊十力的《新唯识论》,本书在本体论方面,从唯识宗的万法唯识思想开始,认为宇宙和万化根源是识或本心。同时,熊十力建立了自己的本体论——体用不二,并由此出发建构了自己的宇宙论和认识论。本体论、宇宙论、认识论三者合乎逻辑地构成了新唯识论的理论框架,也奠定了熊十力新儒家的学者地位;冯友兰的《新理学》是对宋明理学概念上的直接继承,有的概念继承下来却改变了旧有的用法,这是作者的独创。本书中以四组命题的形式体现了作者的本体论思想,也体现了作者对宋明理学发展的深刻理解。第一期现代新儒家开创了用西学研究中国文化传统的风尚,为中国文化传统的现代化转向提供了很好的路向。第二期现代新儒家的功绩主要是向西方社会宣扬中华文化的独特性和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可能性,以1958年张君劢、唐君毅、牟宗三、徐复观共同发表的《中华文化与世界——我们对中国学术研究及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前途之共同认识》为代表。第三代期现代新儒家们是立足于全球化视域,谋求儒家文化与其它文化的融合共通。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现代新儒家分为港台现代新儒家和当代大陆新儒家。港台现代新儒家走的是用西方哲学路向重新构建中国文化传统,希望借助于西学复兴以儒学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与港台现代新儒家不同,当代大陆新儒家谋求儒学的全面复兴,代表人物有蒋庆、康晓光、陈明、盛洪等,代表观点有:儒家宪政、儒化中国、建立儒教等。大陆新儒家的代表作品有:蒋庆1989年发表的《中国大陆复兴儒学的现代意义及其面临的问题》。由于中国大陆是传统文化的腹地,占据天然的资源优势,在改革开放后的解放思想中,“儒学复兴”成为一个响亮的口号和旗帜。这也是当代大陆新儒家发端的时期。

    当代大陆新儒家植根于中国大陆,依托中国传统文化长期繁衍的土壤,提出“儒化中国”“建立儒教为国教”“儒家宪政”等口号,企图从政治途径复兴儒学。这是一条与港台现代新儒家不同的路向,也是至今未得到官方支持和响应的文化思潮。

    2?当代大陆新儒家特征

    当代大陆新儒家的特征,总的来说就是不切实际的空想,具体言之:以复兴儒家政统为己任、呼吁阅读儒家经典、恢复乡绅制度。三个特征其实就是围绕政治儒学展开的,围绕如何让儒家重新回到政治核心来展开。

    无论是蒋庆、陈明,还是后来的张旭、干春松等,都突出了“以复兴儒家政统为己任”,都希望儒家能够重新回到政治中心。蒋庆多次提到“政治儒学”这一概念,强调现代中国要回到儒学的王官之学,并呼吁“中国今后具有中国文化特色之政治礼法制度当由‘政治儒学重构”。陈明更是直接大胆提出了“儒学宪政主义”,想用宪政来取代社会中的自由主义思潮。张旭和干春松是当代大陆新儒家中的“新康有为主义”,他们的思想主张接近于康有为的“儒教思想”,强调建立类似于基督教的儒家宗教来实现儒家和政治的政教合一。他们的想法并非空穴来风,儒家在历史上的确是担负了一部分政治功能,儒家经典也成为国家政权录取官员的必读书目,儒家提倡的德目也成为国家教化民众的主张。他们提倡复兴儒教等也是有其历史传统的。承接着“政治儒学”而来的就是,当代大陆新儒家呼吁阅读儒家经典。阅读儒家经典,本身没什么,但是通过一种外在的强制性和教化的目的性就使得这一行动本身缺乏文化传承的意味。当代大陆新儒家呼吁人们阅读儒家经典,是以“中国人必须阅读儒家经典”这一外在约束性为准绳的,是以“阅读儒家经典,传承文化传统”为目的的。21世纪初,国内掀起了大范围的读经活动,“国学热”一时成为那时候最热的词。伴随着国学热开启的国学学院,也在一些大城市里扎起根来。但是很多国学学院在给儿童、小学生讲授国学时,教他们“三纲五常”“跪拜父母”等旧时代的糟粕等东西。更让人难以理解的是,教授他们一些连大学生都难以理解的儒学典籍——四书五经,纯粹是无益于现代社会。近些年来,社会儒学成为热门,有学者呼吁恢复“乡绅制度”,从乡村中建设好传统道德规范,让儒学从官学走向村学。这种尝试其实在民国时期梁漱溟先生就已经开始了,他的《乡村建设理论》就是在阐述建设乡村底线伦理规范的必要性,是其社会政治思想的代表作。是其“困勉研索的结果”,“这里面的见地和主张,萌芽于民国十一年,大半决定于十五年冬,而成熟于十七年”。从开始酝酿到成书,此书從筹备到付梓出版历经16年之久。该著作影响很大,出版后学界公认此书是中国现代教育界最有创造性的教育理论著作,因此一举奠定了梁漱溟在中国现代教育史上的地位,他也成为乡村建设派的主要代表人物。该书在中国现代教育中的影响范围是绝无仅有的。该书从以认识和解决当时中国社会问题为己任,系统地阐述了作者对中国社会的改造与乡村教育关系的深刻思考。他认为乡村是中国文化之本,试图通过教育手段改造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社会的组织结构,建立新的伦理,新的礼俗思想,这是对当时中国社会本质思考的有力实践。但是当代大陆新儒家强调的“恢复乡绅制度”更多的是,以儒家道德规范来选出乡村贤人,而不是通过选举等方式来选出符合民意的乡村代表。这在某种程度上是“政治儒学”的延伸。

    在特征上,在积极方面上看大陆新儒学相较于对西方文化系统而言,更多的关注的是古今问题。大陆新儒家更注重实践政治性参与而不是知识性的整理疏通。这是一种政治传统,因为历代儒学发展都可以说是通过对现实政治问题的回应才获得自己的知识形态以及文化上的品格。

    消极方面看,如果说现代新儒家主要是给儒学以哲学的知识体系以及属性定位,可以看出大陆新儒家在主要方面是借助宗教框架进行构建工作。除去知识视野的拓展,更与问题意识的转变有关。“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是儒门先贤的自我期许,这显然是应该以此为尺度成为理解定位儒学知识类型的。哲学思考的是对象化的世界,而对生活、生命之根源与归宿给予阐释的则是宗教中国人的意义世界无疑主要是由儒家、儒学政治论证建构而成。这种构建毫无疑问是宗教是的因此不具有历史唯物主义的实践意义。

    总结起来其特征就是恢复政治儒学。这是一种不切实际的空想,是一种建立在糟粕中的幻境,是不符合历史潮流的学说。无论是“恢复乡绅制度”,还是“呼吁阅读儒家经典”,都是“政治儒学”的延伸。从这一特征来说,当代大陆新儒家和港台现代新儒家走的是不同的路向。

    3?对当代大陆新儒家的评价

    当代大陆新儒家思潮是开历史倒车的无意义的社会思潮,是在国民信仰真空下利用人们固有的对传统的依恋这一情怀下制造的不切实际的政治构想,是与历史发展潮流相违背的社会思潮。

    港台的现代新儒家走的是“心性儒学”的路子,大陆的现代新儒家走的是“政治儒学”的路子。究竟哪种路子更符合现代新儒家的本义呢?恐怕大多数学者都是认同港台新儒家的。梁漱溟先生在《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中,分析了西方文化、中国文化和印度文化,并在最后断言:“世界未来文化就是中国文化的复兴,有似希腊文化在近世的复兴那样”。他就是运用西方来解释中国文化的,对于当时的人来说颇有新意,即使今天来看也是很有洞见的。港台新儒家基本上都是围绕着梁漱溟、熊十力、冯友兰、马一浮等开创的现代新儒学传统——接着宋明讲。当代大陆新儒家更像是滑稽取宠,在建设现代化政治制度已经成为人们共识的今天依然强调传统儒家的政治传统,显然有些不合时宜。即使是加以改造的宪政主义,也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当今社会,个人与集体处于二分状态,公共领域和私人空间的界限日益明晰,反对以集体的名义来侵犯私人空间已经成为大众的共识,政府也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管理公共事务”的角色。如果要实行“政治儒学”的观点,势必会提倡传统儒家的道德,也就势必会造成个人与社会的界限破裂,个人会在各种美德规范中依附于集体,也就难以达到“人的主体性得到极大张扬”的现代社会。儒学及儒家道德究竟好不好,能否适宜现代人生活,尚且还属于争论之中,且在争论中持否定态度的居多。不可否认,传统儒家在中国传统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让我们抛弃传统重新建立一种新的文化制度,也许很难适宜,但这不是我们抱残守缺的理由。当代大陆新儒家提倡的“阅读儒家经典”,根本不适宜现代的社会教学,也不适宜现代的德育工作。各地国学书院暴露出来的“跪父母”“以父母马首是瞻”等事件,已经充分说明读经运动并不能达到继承传统、建立文化自信的目的。对当前的信仰真空,我们需要的是,综合东西方文化中优异的地方,建立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中国现代文化。比起让儿童读经,读诗词和文学作品或许是更好的选择。

    当代大陆新儒家也许有其合理之处,但他们提出的诸多主张显得很幼稚,不切实际。从根本上来说,不可能促进中国文化传统向现代转化,也不可能增强中国人的文化自信。但是他们看到了中国人处于的“信仰真空”“传统遗失”的状态,也让给我们思考如何建设精神文明提供了思路。

    參考文献

    [1] 方克立.关于现代新儒家研究的几个问题[J].天津社会科学,1988,(4):18-19.

    [2] 李宗桂.“现代新儒家”辨义[J].学习与探索,1988,(5):21.

    [3] 梁漱溟.梁漱溟自选集[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58.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22:2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