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国债对民间消费效率的计量分析 |
范文 | 马树才 刘忠敏 [摘要]采用1981年~2007年数据,用协整和误差修正模型分析了我国国债对民间消费的效率,分析表明:无论是从长期还是短期看,国债的存量和流量都促进了我国的民间消费;我国国债符合“凯思斯主史”理论,“李嘉图主义”关于国债理论在中国不成立。 [关键词]民间消费;国债;协整;误差修正模型 [中图分类号]F812.5;F224.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46i(2009)07-0073-03 一、引言 在经济理论中,关于国债对私人消费有无影响有两种不同的理论观点:一种是“凯恩斯主义”的观点“凯恩斯主义”的理论观点认为,经济中存在大量短视的或者面临流动性约束的消费者,国债作为居民持有的金融财富能刺激私人消费、增加总需求;另一种是“李嘉图主义”的观点。“李嘉图主义”的理论观点认为,由于国债最终只能通过增加税收或压缩政府支出来偿还,国债的当期发行必然意味着未来税收的增加或政府支出的减少,若政府支出不可变,则只体现为未来税收的增加。因此,理性预期的居民是不会把国债视作一种净财富的,政府债务增加只意味着未来时期政府还本付息负担的增加,对私人消费不会产生影响。 自从1998年我国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以来,国债规模迅速扩大,即使在2002年后经济形势开始好转时,国债规模也没有缩减。2007年财政部发行国债约2.35万亿元,中国国债内债余额在年底首次超过5万亿元。大量的资金从民间部门转移到政府部门,国债的发行对我国民间部门的支出是否有影响,会不会降低民间部门消费?显然。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然而,目前国内经济学界在国债的研究上,主要集中分析国债规模、国债的期限结构方面,研究国债对民间消费的效率方面文章又主要集中在理论探讨上,实证分析却很少。如尹超(2000)主要从理论上阐述了国债发行对国民经济、货币供给的影响,刘溶沧、马栓友(2001)从赤字和国债对整体经济增长的影响出发分析国债的经济效应,涂立桥(2004)从国债发行的支出方向、社会资金供给角度分析国债不会排挤民间部门支出。为此,本文运用协整和误差修正模型的方法。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债存量和流量对民间消费的影响。 二、理论模型与数据处理 国债流量和存量对民间消费的影响是不同的,国债存量即国债余额会被认为是一种资产影响消费函数,而国债流量对民间消费的影响,受国债发行动机及国债资金来源的影响。民间部门如果认为持有国债就是持有资产,那么国债存量就有扩大民间部门商品的作用;如果认为持有国债是政府减税的替代,纳税人要在未来缴纳这笔税款,那么民间部门就会减少商品的需求,这关键取决于民间部门的公债错觉程度。如果民间部门因为购买国债而减少了资源,从而降低了消费,那么国债发行就会抑制民间部门支出;反之,民间部门用闲置的资金购买国债,那么国债发行对民间部门的投资和消费决策不产生影响。 民间消费的影响因素众多,民间消费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通过消费函数表现出来,现代经济理论中的消费函数指的是消费支出与决定消费的各种因素之间的依存关系。影响消费支出的因素很多,但最重要的是即期可支配收入。基于本文的研究目的,把国债的规模引入消费函数,用公式表示为: pc=f(dr,tb,tbb) 其中,pc:民间消费,dr可支配收入,tb:国债流量即国债发行额,tbb:国债存量即国债余额。 本文研究时期为1985年~2007年,为消除价格因素影响分析效果,所有变量的数据均换算为1978年不变价,并作了取对数变换以消除可能存在的异方差性。取对数变换后的各变量,仍然用。原符号pc(民间消费对数值)、出(可支配收入对数值)、tb(国债流量即国债发行额对数值)、tbb(国债存量即国债余额对数值)表示。 原始数据,Pc:人均民间消费额,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 Dr:人均可支配收入,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的居民消费的抽样数据,并经过计算得到的。计算式为: 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重+农村居民纯收入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重 tbb:人均国债余额,tb:人均国债发行额,数据来自《中国证券期货年鉴2008》。 三、实证分析 从数据直观判断,pc、dr、th、tbb这四个变量取对数变换后的时间序列之间,存在明显的线性相关关系。因此,所建模型应为线性。然而,由于数据带有明显的趋势性变动,不满足平稳性条件,为了避免建摸过程中出现“虚假回归”问题,故本文首先对各变量进行平稳性单位根检验。然后,再进行协整性检验,检验结果分别如表1、2所示。 单位根检验结果表明:这几个变量序列都是一阶单整的非平稳序列。 目前关于协整检验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Engle和Granger在1987年提出的基于协整回归残差的两步法检验;二是Johansen(1988、1991')和Juseliu(1990)提出的基于VAR.(向量自回归)方法的协整系统检验。鉴于本文的分析中样本容量小于30,且涉及的变量为4个,为了克服多变量和小样本条件下Engle-Granger两步法参数估计的不足弊端,本文采用Johansen方法进行协整检验。 上述Johansen协整检验表明:序列Dc、dr和tb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至少存在一个协整向量。为此,可建立民间消费对可支配收入、国债发行量和国债余额的回归方程为 pc=0.598123drt+0.089375tb,+0.075156tbb。 T值143.6359 0.020897 0.075156 P值0.0000 0.0003 0.0023 Adjusted R-squared=0.996584 误差修正项为ecmt-1=pc1-1-0.598123dr1-1-0.089375tb1-1-0.075 156tbb1-1 可以看出方程拟合的很好,调整后的可决系数约为99%,说明被解释变量能够被解释变量所解释的部分占99%。 协整关系表明的是各变量的长期均衡变化关系,从该方程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从长期来看,民间可支配收入、国债发行量和国债余额对于民间消费有正的边际影响力,国债的发行量每增加1单位,民间消费会增加0.09个单位;国债的发行挤入了民间消费,民间部门用闲置的资金购买国债,并且认为发行国债是减税的替代物;国债余额每增加一单位,民间消费会增加0.075个单位;民间部门认为持有国债就是持有资产,国债具有财富效应。这说明在我国经济中存在大量短 视的或者面临流动性约束的消费者。从而证明了“凯恩斯主义”理论在中国是成立的。“李嘉图主义”理论在中国失效。 协整关系只是反映了变量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而误差修正模型,则可以建立短期动态模型以弥补长期静态模型的不足,它既能反映不同时间序列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又能反映短期偏离向长期均衡修正的机制。为此,我国又建立误差修正模型作进一补分析。 误差修正模型为 △pe=-0.543900 ee(-1)+0.691693Adr+0.141328Atb+0.053006△tbb t统计量2,932626 8,739226 4.127730-2.673278 p值0.00820.0000 0.00050.0146Adjusted R-squared=0.5594,Durbin-Watson stat=1.6454 可以看出方程拟合优度比较高。修正可决系数约为60%,说明被解释变量能够被解释变量所解释的部分占60%;D-W统计量为1.61,说明不存在序列相关。 上述误差修正模型标明:首先,协整误差对于民间消费的短期波动存在着显著的修正影响,说明误差修正速度达到54%,误差修正能力比较强;符号为负数,说明这种修正是反向的,符合误差修正原理,说明民间消费受到共同趋势作用的影响;其次,在短期调整中,可支配收入、国债发行量和国债余额对民间消费有显著的影响,可支配收入的短期波动的系数为0.69,呈同方向作用,国债发行量的短期波动系数为0.14,国债余额的短期波动系数为0.053,三者都促进了民间消费增加,这和“凯恩斯主义”的理论观点相吻合。 四、结论 本文用协整和误差修正模型的方法,对我国国债存量和流量对民间消费的效率,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我国现阶段,一般居民认为发行国债是税收的一种替代,我国城乡居民储蓄规模巨大,国债的发行不会挤占民间部门消费的资金资源,反而民间部门因持有国债带来的财富幻觉增加消费,他们基本上没有感受到国债的发行对未来税收负担的影响。因此,认为中国“凯恩斯主义”的国债观与现实更相近,即国债的运用能够促进当期居民消费增长。 在我国,消费、可支配收入、国债发行量和国债余额之间,至少存在一组协整关系的结论,对于财政政策制定是有重要意义。这说明,通过对某些变量施加政策性影响,可以改变其他变量的长期运动轨迹;国家通过对国债规模的调整,实现提高或降低民间消费的政策目标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但是效果不是很大。 这些结论。对我国宏观经济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当前受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下滑,居民持币观望,消费低迷。面对当前这种情况,我国应加大国债的发行规模,实际上政府也是这么做的。2009年的国债发行量预计增加60%以上,总量预计达到1.4万亿元左右。这些国债的发行,无疑会刺激民间居民消费。 运用协整和误差修正模型方法来研究国债与民间消费的关系,虽然识别出了我国国债对民间消费的影响,但我国国债对民间投资和经济增长的影响如何有多大,并不是很清楚的。虽然国债的增加提高了居民消费,但是它也有可能减少民间储蓄和资本积累,从而不利于我国长期经济增长,即“挤出效应”。如果经济中存在一定程度的失业和资源闲置,通过发行国债所带来的民间消费需求的增加,会通过“乘数效应”提高国民收入,增加可用于消费和投资的总资源,从而出现消费和投资同时增长的“双赢”局面当然是最理想的。但就我国而然“挤出效应”和“乘数效应”究竟谁占主导地位,国债到底是挤出民间投资、损害经济增长。还是刺激民间投资、促进经济增长,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