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大学生就业能力影响因素分析 |
范文 | 彭康煜 [摘要]随着社会的变革和发展,大学生就业也成了人们关注的话题,2015年大学生就业调查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共有727万大学生毕业,选择创业学生比例只有1%,整体就业形势不容乐观,被媒体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文章将从就业能力和概念、研究对象统计和分析、影响就业能力两大因素三方面展开分析,为大学生就业提供必要参考依据。 [关键词]分析;就业能力;因子;大学生;统计对象 [DOI]10.13939/j.cnki.zgsc.2016.34.116 目前,中国社会属于经济转型期,劳动市场供需关系变得越来越合理和成熟。怎样科学评价大学生的就业水平?大学生就业能力与哪些因素有关?本文将从调查数据入手,并进行统计,浅析影响大学生就业能力因素。 1 就业能力的概念和定义 “就业能力”这个词汇最先由澳大利亚科学家贝弗里奇提出,经过后来的学者修改和补充。经过总结,就业能力定义大体上可分为三种:第一种是将技术和能力作为重点,多用于大型研究机构,他们认为技术和能力是整个就业的核心部分,而求职者的诉求、个人背景、学历层次等条件并不在考虑范围内。第二种是将个人特质作为就业能力关键因素,他们认为就业能力的本质等同于个人特质和人力成本的综合。第三种是整体就业能力,它主要指就业能力要达到用人单位设定的范围和要求,一方面,它要求就业者具备基本的态度、专业水平、知识结构;另一方面,它要求就业者有较好的认知能力和适应各种环境的能力。 官方就业能力概念,通常指的是就业者不仅需具备专业的技术和能力,而且还应拥有良好的态度。而就业者的外部环境和条件,通常不能包含在内,虽然这两种因素会影响到求职者的就业成效,但并不属于就业能力领域和范围之列。 当前,关于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定义主要分为两方面:第一方面是指大学生通过自身能力获取工作的能力,它包含自身素质和各种硬性条件;第二方面是指既符合适应岗位能力需要,又要符合持续工作的要求。通常情况下来讲,能力和岗位需要是紧密结合的,特别是大学生初入职场,他们需达到企业提出的综合素质、学历条件等硬性要求,并具备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 不过,就业能力与胜任能力属于两个方面,两者之间不能一概而论,如果硬性将两者等同,将不利于就业重点和方向的把握。所以,影响大学生就业能力因素要从多方面考虑,如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表现出的就业动机、自我认识的水平、对求职岗位的理解、所具备的技能、知识涵盖范围、个性特点等,都属于大学生就业能力的范畴。 2 研究对象统计和分析 为了确保研究结果的科学性和真实性,文章将研究对象定为2015年的高校毕业生。就抽样的样本而言,选取了全国140多所学校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学校分布的局域十分广泛,上至华北、西北、东北等地区,下到华南、西南等地区。除此之外,还将毕业学生的性别、学历水平、所属专业都充分考虑在内。就调查方式来讲,主要通过网上调查为主,将调查问卷以链接方式通过邮件和QQ发送给各学校的就业办教师,再通过就业办教师转发至各系别和各专业的老师和辅导员,并要求学生在指定的时间截至点上交调查问卷。本次调查从2015年4月1日开始,截至时间为4月30日,共收集到有效样本数据2630份。 传统的调查问卷,由于题目设置的抽象和不合理,导致调查数据结果不准确。本次问卷调查,为了确保数据质量,将调查中的题目设置为必答题,并将问题调查IP进行设置,防止一个学生做多个试卷现象的发生。本次调查工作告于段落后,共收集到2630份有效样本,样本数据导入表格后,安排人员进行系统核实和检查。其中,淘汰无效问卷调查70份,如填写时间过快、年龄不符合要求、乱填学校、任意做答等,保存2630份有效问卷。 3 影响就业能力两大因素 3.1 探索性因素分析 将2630份问卷调查中的1315份用于大学生就业探索性分析。从就业能力表项目来讲,总共有39个分类,并通过SPSS软件分两个步骤展开。第一步是使用检验法进行常规的检验,检验结果显示本次数据能充分满足因子分析;第二步是进行分析,通过一系列筛选,最后保存29个类目和5个因子。其中,因子1主要包括7个条目,分别是分析、解决矛盾、提炼核心信息、汇集信息、求新、资源重组、书写沟通能力,重点描写叙述大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因子2大致包含7个条目,主要强调了大学生人际沟通能力;因子3主要包括6个条目,主要强调大学生品德品行水平;因子4主要包括5个条目,重点强调大学生对职业认可的态度;因子5主要包括4个项目,主要强调大学生专业知识水平的高低。 通过详细的观察可发现,保存的5个因子与就业能力关系数0.5左右,关联性较高。所以,此次调查结果说明就业能力从某种程度上讲,可将其归纳为一个隐藏存在的元素。此外,通过SPSS软件对五个因子进行持续分析可发现,公共因子能非常充分说明5个就业能力因子。所以,公共因子也被取名为“就业能力”。 3.2 控制变量回归分析 文献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受教育水平、在外实习的经验、参加学习就业指导次数等要素都会影响其就业能力。所以,研究将从大学生的所在地、政治面貌、所受教育水平、学校干部级别、实习单位长短和名气、实习单位意见、参加就业指导次数和水平综合调查。 通过问卷调查可发现,大学生就业能力受到性别、所在地、学校类别和所学专业、是否参加社团等因素影响较小,与实习单位的名气和评价有较大的关系。社团之所以不能影响大学生就业能力,这与高校大学社团的随意性和普遍性有关,并不能作为学生就业能力高低依据。之所以实习单位会影响到大学生就业能力,与一组最新数据有关。数据显示,大学生实习单位名气越大,给出的实习评价越高,学生就业能力越强。换而言之,实习已成为大学生提前就业预备练习的战场,它更能帮助大学生在同类学生中脱颖而出,获得心仪就业岗位。 参与就业指导次数和水平也会影响到大学生就业能力。在我国,众多高校都在学生毕业的最后一年开设了就业指导课,目的在于增强学生自我认识能力,帮助大学生更顺利实现就业。根据近年来的资料显示,认真参与就业指导课程,并能较好运用于实践的大学生,都拥有较强的就业能力。除此之外,大学生政治面貌和学历水平,对大学生就业能力也会产生直接的影响。因为大多数高等学府在发展党员时都是通过层层考核,而选拔出的优秀学生,根据历年就业数据显示,这些学生就业能力也比普通学生水平高出不少。所以,我们会经常看到一些知名企业招聘时,将学历和政治面貌等条件作为硬性标准,作为筛选求职者的依据。 4 结 论 当前,影响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因素有五个方面:一是大学生专业能力和水平;二是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水平;三是大学生独自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四是大学生职业道德水平;五是与大学生一脉相连的品德品行。通过以上论述可发现,大学生就业能力与性别、户口所在地、学校种类、专业名称等因素有较少关联性,大学生就业能力高低与大学生是否为党员,是否为本科生或研究生,是否是学生会的部长或主席、是否在知名企业实习等因素息息相关。 参考文献: [1]乔志宏.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结构及其对就业结果的影响[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1(3):274-281. [2]王霆.高校毕业生结构性失业原因及对策研究[J].教育与经济,2009(1):1-4. [3]慰建文.父母的社会地位与社会资本——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就业意愿的影响[J].青年研究,2009(2):11-17.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