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行动学习法在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
范文 | 胡技飞 [摘 要]行动学习法是学习知识、分享经验、创造性地提出问题、实际行动解决问题四位一体的创新学习与工作方法。通过行动学习,能激发人才的创新思维与人才的创新能力;它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极具效率,适宜在国内各级各类创新型人才培养中普遍推广。对高职教学活动有着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作用。 [关键词]行动学习法;岗位能力;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F272.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2)27-0105-02 1 引 言 行动学习法是英国学者Reg Ravens教授提出的, 1965年他离开英国到比利时为高级管理人员组织管理培训课程时,首次把这种方法引入管理发展的科学学术领域。行动学习法(Action Learning)又称“干中学”,就是通过行动来学习,即通过让受训者参与一些实际工作项目,或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来发展他们的领导能力,从而协助组织对变化做出更有效的反应。这是一个计划、实施、总结、反思进而制订下一步行动计划的循环学习过程。这种方法是可以与案例教学方法并列的、另一种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学习发展工具。 2 行动学习法的内涵 为了说明行动学习法,雷文斯使用了一个简单的方程式,即:L=P+Q。行动学习法中的学习(L)是通过把掌握相关专业知识(P)与提出深刻问题能力(Q)相结合来完成的。行动学习以学习者为主体,以现实问题、挑战或项目为主题,在教师的引导下,将结构化的深度团队对话渗透在“问题—反思—总结—计划—行动—发现新问题—再反思”的循环过程中,从而使学习者及时将行动体验上升到认识水平,并将新认识及时转化为行动,继而在行动中检验认识,并产生新的学习体验。 行动学习强调个体经验对学习的意义,不是简单地主张在做(行动)中获得新知识和新能力,而是更关注对以往经验的总结与反思,期望通过对过去事件的理解,强调在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中不仅要能指导、会行动,而且要能从深刻的反思中获得经验提升,使个人通过反思和体验过程获得专业发展。 3 行动学习法相对于传统教学更有利于学生岗位能力的提升目前,行动学习法主要应用于企业的人力资源培训,在高校教学中虽然对行动学习法进行过借鉴,但并没有形成系统的流程和科学的组织模式。本文以高职教学为例,探讨行动学习法在实践教学中的运用。 3.1 传统教学存在的问题 传统教学中,老师在课堂里所讲授的知识与实践相距甚远,学生不能有效地运用好所学知识;教学的内容和方式全由老师确定,学生被动地接受老师的灌输;一个专业或者一个班的学生聚集教室,但相互之间极少有交流,整体课程的设计形成了以个人为核心的学习方式。 3.2 行动学习法教学中的应用 行动学习将“用”作为主题,作为学习过程的主要环节(以个人和企业当前所面临的各种问题为学习主题),并将“用”与“学”整合在一个完整的过程中,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行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是主角,他必须承担解决问题的责任,并在学习过程中锻炼自己的能力,老师在学习的过程中只充当促进师或者教练的角色;行动学习的核心是以小组形式进行的团队学习,通过学习者相互间的交流讨论,激发反思和创新。 4 行动学习法在教学中实施的三阶段 在教学中运用行动学习法,可以将整个教学过程分为前期、中期、后期三个阶段。 4.1 前期阶段 前期是整个教学的准备阶段,在这个阶段,教师按教学大纲的需要以及学生在今后工作岗位应该掌握的相关技能的基础上,广泛征求学生的意见,了解学生对哪些问题感兴趣,然后将征集来的问题进行筛选、分类、整理,设计教学问题,这些问题在紧扣知识点的基础上,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基本问题,也是知识点,是学生必须了解的;第二层次的问题有一定的深度和难度,通过研究讨论,学生是可以掌握的;第三层次的问题是教材中没有的新问题,具有较强操作性和实践性,要求难度大。这样分层次设计教学问题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不同能力,每个学生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任务,使学生由接受学习逐步过渡到体验学习最后达到发现学习。 4.2 中期阶段 中期是实施和控制阶段。这个阶段主要以学生为中心展开教学,可分几步进行: 4.2.1 划分角色 在行动学习中,要选定角色,不同的角色承担着不同任务。 促进师:可以由授课教师担任,负责整个行动学习的教学设计和过程把握,帮助学生进行多渠道沟通,进行深入反思。 专家:可以邀请校外实训基地或者具有实践经验的老师担当此角色,积极参与行动学习活动,充分发挥专家引领作用,负责对学术性和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和术语进行解释和明晰,在学习活动遇到困难或陷入僵局时提出必要的建议。 组长:在促进师的协助下,组织开展各项小组学习活动,负责小组行动计划的落实和工作项目的实现,担任小组活动的主持人或指定小组活动的主持人。 学生:在采用行动学习法的过程中,学生们积极主动学习基础理论和项目相关的综合知识;按时完成教学计划中规定的内容;在讨论进行时,要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等,保障教学活动的开展和进行。 4.2.2 问题选择与团队成立 行动学习法包括专业知识的学习,但主要的目的不是获得这些知识,而是运用这些知识去分析、研究实际工作中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并付诸实施。学生在教师提出的众多教学问题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一般不超过3个),然后将选择相同问题的学生组织起来,进行初步讨论研究。学生选择的问题会有差别性,因此会出现不同的小组,这时,就需要促进师角色的教师有效地进行组织和控制,让选择同一问题的学生都可以在一起进行讨论并形成一个小组,人数尽量控制在6~8人。团队成员应该尽量各有所长,互相之间能够取长补短,在确定问题后,各小组团队成员应按照各自的特长和能力进行分工,尽量发挥每个人的最大作用。同时,团队的分工要保证每个团队成员都能够全程参与到整个问题解决的过程中。 4.2.3 解决问题,提升能力 对行动学习的基本理论及过程和方法向学生进行必要的介绍,特别是对行动学习过程中经常用到的一些思考工具如头脑风暴法、六顶思考帽、鱼骨刺分析法、动态思维导图等做必要的介绍,制定必要的学习规则,为后续教学活动的开展做好准备。在小组研讨过程中,每组由教师担任促进师,进行引导,把握学习全过程。在促进师的引导下,学员确定课题、明确重点、梳理思路、改进方法。解决问题的流程包括:确定每次讨论的议题→分析议题出现的原因→罗列引出问题→把问题逻辑化、系统化→将出现的重要问题转换为目标→自由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案→拟定行动草案→评估行动方案→制订行动计划→实施行动方案→记录行动日志→把行动学习的体会带入下一次讨论中。 4.3 后期总结阶段 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1)教师和专家可以对所有小组的问题进行点评和总结,教师回顾和点评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纠正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偏差和不足,各组总结学习的成果并进行交流与分享。 (2)各组学生对自己小组的问题进行总结和讨论。 (3)各小组之间对其他小组的作品发表进行点评和讨论。 (4)各组整理行动学习体会。学生作为绝对的主体全程做到了充分的参与,并通过不断地学习反思和行动探索,产生不同的感触,学员要把这些体会记录整理。促进师和召集者等不同角色主体方面也有很多体会,我们应对行动学习的流程和规范性资料进行整理,并逐渐使其清晰化、精细化、标准化,为以后开展的行动学习提供可借鉴性材料,实现成果共享。 5 结 论 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采用行动学习法进行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能促使学生善于创造性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全面提升学生创新能力与水平,对创新型思维的形成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起到了其他培养方法所不能代替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郑斌.高职院校课程建设行动学习法研究[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8(7). [2]杜凯阳.有行动的学习才是最有效的学习——行动学习法对搞好中职教学活动的启示[J].大众科技,2011(7). [3]王宁.行动学习法在合同法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19). [4]侯晓帆,王以宁.行动学习法在教学中的应用——以数学建模实验教学为例[J].中国电化教育,2011(4).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