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关于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几点思考 |
范文 | 陈杨 [摘要]飞速发展的市场经济对政治体制的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模式也亟须完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进一步强调了科学的权力制约和有效地协调机制的重要性,《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也随之正式执行。此规范对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严谨性提出了细致的要求。文章分析了目前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中存在的不足,结合经济发展的需求,对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未来发展的模式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监督机制 [DOI]1013939/jcnkizgsc201619094 1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背景 事业单位是国家重要的社会公共部门。一方面,它维护公共利益,且为公众提供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服务;另一方面,它的运营经费由公共财政支出,主要来源为公民的税收,承担着社会责任。因此,事业单位在社会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有义务接受公民的监督,其管理也成了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长久以来,事业单位在内部控制上有所欠缺,其管理人员缺乏对内部控制的认识,也未建立成体系的内部控制制度。这样的现状,阻碍了事业机关高效行使职能,使得资金使用效率低下、公共服务建设不健全,对社会大众的利益造成了损失。 2014年1月,财政部颁布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正式执行,对于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建设提出了详尽完善的要求,事业单位内控的改革势在必行。 2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相关概述 1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目标 事业单位的内控活动,是以实现监控为目的,通过制定制度、采取对策和执行程式,对经营业务的风险进行防范与监控。目的是确保经营活动的合法性,并有效确保单位的资金安全,并对单位财务信息的有效和可靠提供担保,预防错误发生,并防止腐败滋生,保障公共的权益落实。 2国家对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要求 由财政部出台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可以看出,国家对事业单位内控环节提出了严格细致的要求。 总的来说,其要求事业单位做到提高内控管理水平,规范内控活动,建立健全单位活动的风控制度,完整、有效、可靠地评价风险;在组织层面上,实行权职分离,发挥权力监督人员的巨大作用;对财政预算、财政收入严格把关,对资金、在建工程、协议签署严格监控,以保障廉政的实施。最后强调了监督机制的重要性,由国家权力机关、审计工作室、纪检委以及广大人民对事业单位的工作进行充分的监督,以保证工作高效进行。 3事业单位在内部控制中存在的不足 1单位控制意识薄弱,缺乏内部控制意识 当前环境下,我国事业单位的内控环节问题诸多,其根本原因在于缺乏高效的内控活动。高效的内控活动,需要高层管理人员在意识上对内控环节有足够的重视。缺乏内控意识,将内控环节完全地与财务管理与人力资源监控等同起来,对于其他重要的方面,则全部忽略,尤其是对于风险的评估和控制,对建设项目的把关等。如果没有正确严谨的内控意识,就无法在主观意识上提升内控活动的效率。 2业务流程不规范,审核制度不科学 由于事业单位目前缺乏健全的内控制度,其对业务流程监管不全面,无法形成覆盖全部业务活动的全阶段、全部门和全环节的内控系统。因此,事业单位对日常的经营业务管理疏于监管,存在重大缺陷:授权审批制度不健全,业务流程未经过严谨规划从而缺乏科学性与合理性,事业单位管理透明度不够,业务控制流程单一,未形成严格的控制体系。这些导致业务办理过程中,业务人员缺乏寻求科学高效的意识,做事经验化套路化,效率低下;也由于缺乏完整的管理,导致管理混乱,没有统一的指导思路,事业单位员工的目标感与成就感得不到提升,内部控制制度也没有办法很好地发挥作用。 3会计基础工作薄弱,岗位分工控制不明确 内部控制中,财务管理也是重中之重。而现行管理体制中,未对单位会计提出严格的要求,会计人员专业素质欠缺,对单位财务状况的监管不力,增加了管理人员舞弊的可能。并且财务部门分工不明确,存在一人多岗的现象,甚至会出现兼任不兼容的岗位的现象,增加了会计内部人员徇私的可能性。同时,事业单位目前在财务管理方面,对成本管理没有明确的要求,导致预算混乱,盲目购买,账目数量大,而缺乏统一的计划,资金使用效率低下。 事业单位使用的是纳税人的钱,因此对财务管理的忽视,就是浪费了纳税人的财产,损害了纳税人的利益,理应重视。 4纳税人监督机制不完善 事业单位资金来源于纳税人,也有义务为纳税人提供服务,接受纳税人方方面面的监督,包括资金使用是否合理、工作是否做到为人民服务等。然而,纳税人虽然有一定的监督意识,由于信息不对称、监督手段不足、投诉渠道不畅通等原因,无法很好地实现。 4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未来发展的建议 从长远历史角度来看,经济发展与政治开明是密不可分的。政治是否开明决定经济是否繁荣,而经济的繁荣又会对政治制度提出更高的要求。如今,中国的经济飞速发展,而政治体制的改革却远远慢于经济发展的速度,如何去不断完善以寻求一个最合适经济发展的体制,成了政府重视的问题。而作为政府机关的行政事业单位,也需要去顺应时事,改革弊端,以保障经济的稳定快速发展。我国多数事业单位中内控环节存在的大大小小的缺陷,逐渐被发现并且得到重视。国家出台《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详细而完善地提出了对内控活动的要求,而如何进一步地落实,则成了当下广大事业单位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应当严格按照《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的规定,建立健全完善高效的内控制度,提高行政效率。 1重视对管理人员的培训,引进优秀的管理人员 管理人员在事业单位处于极为关键的地位,对管理体制和经济活动上的重大事项做出决策。而目前,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内控意识有待加强,对其重视不够,对其框架也缺少构想,因此要加强对他们的培训,明确建立健全内控制度的必要性。并且引入一些管理学人才,从旁辅助,建设性地提出建议,进一步完善内部控制的框架体系。 1完善内部控制体制,明确岗位分工与责任,建立追责制度《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对如何建设内控体制提出了明确的规划和完整的要求,事业单位需要严格按照规范的要求,完善各个岗位的分工,明确权力制约的重要性,对重要的岗位实行分权制度,并且明确每个人的职责范围,建立完善的问责制度。并且对经济活动的风险进行仔细的评估,审核过后再投入实施,将有限的财政拨款发挥最大化作用。 3 加强对财务管理的重视,聘用专业知识过硬的会计人员事业单位需要聘用一些经验丰富、专业知识过硬的会计人员,对单位内部财务状况进行高效控制。严格审核预算制度,在月初进行统一规划后移交至财务部门进行详尽的各项预算,并且严格按照预算去支配资金。对于每一项支出,及时规范登记,并于月末对单位资产进行盘点清算,严查舞弊现象。同时,完善财务人员内部分工制度,明确责任,形成相互制约的模式,避免一人控制、徇私舞弊的可能。 4 加强外部的监督与管理 外部监督对事业单位本身经营活动有重要的警示作用。只有有了完善的外部监督机制,并且对贪污违纪等行为严惩不贷,事业单位的内部管理人员才能有顾忌,减小了贪污舞弊的可能性。并且要完善纳税人监督机制,对其检举投诉,采取重视,提高纳税人的公民意识,发动广大纳税人的力量,对事业单位的工作进行全面的监督。 5结论 不论对事业单位还是行政单位来说,内部控制与管理是非常关键的,只有形成井然有序的内部控制制度,才能使业务得以高效完成,避免甚至杜绝贪污腐败的事件,造福于人民。如今,国家对此已经充分重视,内部控制有法可依、有据可循,已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接下来的落实,更加任重而道远,需要事业单位自身加以重视,并且加强外部监督,保障其职能高效实施。最后,身为纳税人的我们,也要加强公民意识与监督意识,明确自身所具有的社会责任,积极监督并且大胆提出建议,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顺利实施略尽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王利萍浅析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重要性[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4(17). [2]刘永泽,唐大鹏关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几个问题[J].会计研究,2013(1). [3]樊行健,肖光红关于企业内部控制本质与概念的理论反思[J].会计研究,2014(2). [4]唐大鹏,李鑫瑶国家审计推动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路径[J].审计研究,2015(2). [5]唐大棚,吉津海,支博行政单位内部控制评价:模式选择与指标构建[J].会计研究,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