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互联网+”时代浙江农村社区养老模式构建研究
范文

    高军行

    [摘 要]浙江人口出现老龄化、高龄化、空巢化等特点,而农村老年人口又占较大比重,使得农村养老出现许多问题。农村社区养老模式仍是一种在探索中的新型养老保障模式,却符合我国国情并值得研究与探讨。尤其在“互联网+”时代,如何把互联网引入农村养老来解决农村地区养老资源稀缺、促进农村社区养老的发展都值得研究与探讨。文章介绍了养老的相关概念,论述了浙江农村養老面临的困难与推行社区养老的必要性,并进一步探讨了建立农村新型社区养老的路径。

    [关键词]社区养老;“互联网+”;养老模式

    [DOI]1013939/jcnkizgsc201707049

    国际上将60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10%以上或65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7%以上的国家视为老龄型国家。浙江已快速进入老龄化深化阶段,截至2015年底,浙江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约98403万人,占总人口的2019%,高于全国平均数4个百分点,高于国际老龄化标准线1019个百分点,养老成为不得不去关注和思考的问题。另外,农村老龄化程度比城镇更高、更快,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受到更严重挑战。2015年,李克强总理提出的“互联网+”行动计划为养老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作为互联网发展前沿和积极推进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浙江,更需要通过互联网实现农村养老模式的创新和养老产业的发展。

    1 概念界定

    1990年人口普查显示浙江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为1038%,提前进入老龄化,且老龄化、高龄化、空巢化加速发展。因此,养老问题、特别是农村养老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热点。

    11 社区与农村社区

    1881年,费迪南多·滕尼斯首次使用“社区”一词,“社区”是具有共同价值取向的人口组成的社会共同体。[1]我国很多学者虽然认知不同,但普遍认为社区具备一定的地理区域、一定数量的人口、居民共同的意识与利益、较密切的社会交往等基本特点。城镇化不断推进,农村社区逐步推广,但其范围一般仍限制在行政末梢的自然村落或联系较紧密的村落群。[2]综合农村社会学家们的理解,地域较广阔且以村或镇为居民活动中心、居民生活方式大体相同、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具备相似价值观与行为规范的社会群体为农村社区。

    12 家庭养老与社区养老

    在我国,养老首先想到家庭养老这一传统、维系社会稳定的养老方式。它以家庭为单位,家庭成员基于血缘与亲情,赡养老人及给老人精神慰藉。社区养老则以家庭养老为主体,加大社区的载体作用,加以政府的辅助,将专业服务引入社区,老人既得到家人照顾,也可由社区相关服务机构或专业人士在生活照料、医疗保健等方面提供上门或托老服务。农村社区养老是农村在各级政府无力实现全面社会养老的情况下,提炼优化农村现有资源建立的一定范围的养老模式,农村老人不必离开自己的住所和赖以生存的土地,留在熟悉的环境和熟悉的人一起安享晚年。

    2 浙江农村养老保障的现状

    21 浙江农村人口老龄化现状

    随着浙江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年轻人随着求学外出打工,移居或落户城镇,家中老人主动或被动地留在了农村。

    211 农村老龄化快于城镇

    2015年末,浙江常住人口约5539万人,农村人口约占总人口的342%,比上一年下降093%。但是,全省农村老年人口增长较快,1990年农村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约占农村常住人口的69%,比城镇这一比重高03个百分点;2000年,这一比重达到106%,比城镇相应比重高34个百分点;2006年则为125%,比城镇相应比重高36个百分点;2012年60岁以上农村老年人口57856万人,占全省老年人口总数的6746%,占全省农村总人口的287%。近20年农村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约占农村常住人口比重的年均增长达到了1096%。

    212 农村“空巢老人”不断增加

    农村“空巢老人”指那些子女不在身边、独立生活的老人,也包括和未成年孙辈们留在农村共同生活的老人。在城市化浪潮中,由于城乡差距的存在,大量农村青壮年通过打工或接受中高等教育流入城市,也因为农村核心化、小型化家庭的比重提高,“空巢化”现象更加严重。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2000年,浙江65岁及以上老人家庭户中,农村“空巢老人”占366%,2006年,这一比率为591%,2010年达到5956%,呈现快速增长趋势。

    213 高龄化与失能半失能现象日趋严重

    农村老龄化加速的同时,高龄化现象日趋严重。2000年,全省农村75岁及以上老人为864万人,2006年为1035万人,年均增长33%,同期农村65岁及以上的老年常住人口年均增长率为104%。2015年,浙江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更是达到1558万人,占老龄人口的158%。2012年末,全省共有百岁老人1625人,2013年为1794人,2014年则增加到1977人,2015年突破2000人,达到2227人,2012—2015年均增加926%,其中农村百岁老人又占全部百岁老人的70%以上。2014年全省失能和半失能老年人口分别为2131万人、4408万人,各占老年人口总数的226%、466%。在广大农村,多数老人主要以种地获得收入,但随着年龄增长,从事繁重体力劳动的能力减退。浙江省一些较发达村的老年人能从村里获得一定补助,但大部分主要依靠家庭养老或自我养老,一部分无劳动能力的老人因子女无能力承担或不愿承担养老,生活相当困难。

    22 浙江农村养老现状分析

    浙江省经济虽得到大幅提升,但短期内依然很难解决全省的养老问题,尤其是农村的养老问题。

    221 农村家庭养老模式的困境

    绝大多数农村以“养儿防老”式的家庭养老为主,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变革,该模式受到越来越大的挑战。

    (1)家庭养老负担增大,经济支持乏力。浙江省是计划生育政策落实较好的地区之一,今后一段时期越来越多独生子女的父母进入老年期。截至2014年底,全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为977%,农村老人基本达到应保尽保,但领取的养老金依然有限。[3]对独生子女们来讲,两个年轻人养四个或更多的老人逐渐成为一种极大的压力。且面对“养子”与“养老”,往往出现“重小轻老”的情况,对老年人经济支持不多或没有。

    (2)城镇化进程的推进与核心家庭比重增加。随着城镇化持续推进,失地农民数量增加,大量农村人口流入城市工作生活,传统农村养老文化受到冲击,甚至出现“养儿不能防老”的现象。留守老人,尤其是失能和半失能老人,成为被嫌弃、冷落、忽视的对象。即使是农村子女,一般在成家后也会与父母分开,把大多数精力放在自己小家,不能随时掌握父母的衣食住行及健康状况或给予老人因孤独、失落需要的精神慰藉。

    222 现有农村社区养老模式存在的问题

    养老问题日益突出,各地政府探索多种养老模式。上海等城市在社区养老模式探索中暴露了一些制约社区养老发展的问题。一是信息不畅带来资源配置不合理。社区居委会作为中介聚集信息,但存在养老服务供给和需求信息发布不完整、不及时等问题,一些单位、志愿者没有畅通渠道去参与社区养老。二是当前社区养老以政府推动为主,设施建设主要靠政府投入,受人力、资金等资源条件限制,落实中會出现分配不均、管理落后、服务人员欠缺等情况。而在获利较低的现实情况下,一些企业也没有较高参与社区养老服务的积极性。三是虽然浙江经济发展很快,但农村居民养老观念仍较为落后,更注重固有的“养儿防老”,不愿接受社区养老模式。

    3 浙江农村新型社区养老模式的构建

    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开始对社区养老方式进行研究,而农村社区养老又是一个较新的研究方向。

    31 国内外相关养老经验

    经济社会发展、文化传统不同,各国实行的农村社区养老保障有不同的模式。

    311 日本模式

    目前,日本的社区养老组织形式主要有政府主导型、政府资助民间组织型、民间志愿者协会型和企业组织型四种,体现“小规模多机能”的特点,社区养老院的床位一般在20~30张,可以提供包括24小时入住照顾、日托服务或居家上门等“多机能”服务,强调老人们在自己的家中和社区中养老,与社区互动。

    312 英国模式

    英国社区老年服务采取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的“社区照顾”模式,在20世纪70年代政府削减福利支出后愈加受到重视,成为英国社会养老的最主要方式。其主要以社区为依托,政府为主导,市场运作为辅助,专业机构提供服务,形成官办民助的管理格局,实现政府与社会、个人共同承担养老责任。后来美法等国纷纷效仿,社区照顾成为欧美国家中占主导地位的一种养老模式。

    32 浙江农村“互联网+养老”服务新模式

    近年来,浙江省大力推进养老服务工作,2020年的目标定为“9643”,既96%的老年人居家养老;4%的老年人在机构养老;保证不少于3%的老年人能享受政府提供的养老服务补贴。目前,浙江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已覆盖全部城市社区,但农村仍有11%的地区没有覆盖。就农村社区养老,浙江省可以落实“政府扶持、村级主办、社会支持、群众参与、家庭分担”的农村社区日间照料养老新模式,有效突破贫困地区农村社区治理的瓶颈。[4]在这一过程中,应鼓励各村根据实际情况,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充分利用村内闲置人力、物资资源,通过新建、改建、扩建等多种方式推动医疗、养老、文化等资源“一体化、集约化、全方位”利用,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高效化,把老年人看病就医、日间照料、健身娱乐打包,解决农村老年人的医疗护理和日常照料等问题。

    国家制定“互联网+养老”行动后,具有开放性、便捷性、共享性等特点的互联网通过结合养老产业,对突破农村优质养老资源的时空限制,提升农村老年人生活质量意义重大。浙江各地需要利用互联网技术整合农村有限的公共服务资源,实现资源更优配置。浙江省应该利用自身在互联网发展方面的优势,通过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动员,社区资源充分利用,成立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的智能呼援中心,既能对农村留守、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的行动进行简单掌控,使老年人得到及时救援;也能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有效地分析和把握老年人的多样化需求,建立社区与家庭、老人与子女、乡镇卫生院、专业机构之间线上线下的交互,减轻家庭照护者的压力,使得老人留在农村社区养老成为现实,实现老年人生命保障、社会参与、家人照料的全方位保障,提高农村社区养老的质量,实现农村居家老人晚年幸福健康与尊严的生活,还能达到节约政府、个人的人力物力,降低养老成本的效果。

    4 推进“互联网+”农村社区养老发展的途径

    当前,互联网养老项目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养老产业链条的融合。但是,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养老服务起步晚,基础差,投入少,还需政府、行业、社会、家庭各方共同努力,推进该产业的发展。

    41 政府层面

    411 加快立法与制度建设

    现行的养老管理制度与运行规则往往不能有效指导新的养老模式,在“互联网+养老”发展的进程中,就要求政府部门作为引领者与推动者,破除阻碍新模式发展的不合理机制,根据实际颁布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为“互联网+养老”创造一个公平、公开、公正的运行环境。

    412 加大财政等支持力度

    “互联网+”背景下的农村社区养老还是新兴事物,企业在获利较低的情况下进入的意向低。因此,政府必须作为主导力量,增加财政支持力度,如政府对“互联网+养老”模式创新带来的风险进行预估,通过国家的前期投入为后续资金的进入奠定基础,建立服务信息平台,弱化企业追求利润带来的局限性与产业发展中的竞争性,实现数据的社会化价值;还应从财政补贴或税收方面完善融资机制,引进民间资本,解决企业面临的资金短缺困境,提高资金投入的积极性。

    413 搞好农村社区建设

    农村社区是“互联网+社区养老”的载体,因此应抓住当前我省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有利契机,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建设,完善基层卫生医疗系统或机构;推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保护地方集体经济等,促进新农村的建设,为社区养老提供经济、制度上的支持。优化产业布局,加强城乡合作,实现要素优化配置,城乡资源互补、合理分工。

    42 企业或社会层面

    421 整合资源与平台

    养老虽然是一项公益性事业,但也需要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加入。当下,“互联网+养老”离不开专业化的信息与技术的支撑,企业需要协调上下游需求与资源分配,构建信息平台,促进不同养老模式的融通,满足多样性的养老需求,构建更加合理、有效的养老服务供应链。

    422 研发新设备,简化操作程序

    企业需要加大技术设备的研发,简化智能设备的操作应用程度,方便老年人使用。当然,企业在追求自身可持续发展过程中,需要对设备、应用程序进行周期性检查与更新,不仅为社会提供更优的产品与服务,也能创立自己的品牌,提高社会信誉度。

    43 家庭与个体层面

    431 夯实家庭养老基础,挖掘个体潜在资源

    社区养老是家庭养老的拓展与延伸,在构建中要挖掘家庭、老人自身的潜在资源。如通过制度设计鼓励低龄老人向高龄老人提供无偿或低偿服务;有空闲房产的老人无偿或低偿提供场所作为日间照料室;创造机会为愿意参与社会活动的老人提供各种条件,发挥余热;还可以结合农村实际,带动村里的空闲劳动力,如充分调动没有外出务工的、熟悉本村老年人基本情况的妇女,对她们进行专业的职业技能培训,把她们培养成为贴近老年人实际需求的养老服务人员。

    432 推广互联网应用,增强老年人应用能力

    “互聯网+”带来了新的智能养老方式,但农村老年人年龄结构偏高,受教育程度低,无法熟练掌握智能设备和应用软件,使“互联网+养老”举步维艰。因此,农村老年人要走上“互联网+养老”的路上,不仅需要社会与家庭的引导,也需要老年人自身的努力与观念的转变。

    433 克服思想障碍,提升农村老人的养老意识

    “银发浪潮”下,最重要的任务是加大宣传,使各年龄段的村民认识到社区养老的观念与实质是互助共济,社区养老并不意味着年轻一代对老年人的遗弃与不孝,是新形势下对家庭或居家养老的补充。因此,作为农村社区基层干部在改变自身养老观念时,根据本社区实际需求去开展服务项目,最大限度满足本社区老年人社区居家养老的需求。

    5 结 论

    农村老龄化日益严峻,如何突破农村养老资源短缺的限制,创新养老模式成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基于浙江省养老实际,农村社区养老模式作为一种尚在探索之中的养老模式,能解决浙江省当前严重的“养老难”问题,结合其他养老保障模式有存在与发展的现实性和必要性。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今天,加快发展农村养老服务业,应该充分利用互联网、云计算等现代技术手段,创新社区养老服务模式,实现养老产业领域政府、企业与家庭“三赢”。

    参考文献:

    [1]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编(修订本)[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2]徐志文农村社区养老模式研究[D].咸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

    [3]浙江日报浙江省近两成人口为老人[N/OL].[2015-04-20](2017-01-02).http://wwwcncaprcgovcn/contents/37/77070html.

    [4]新华网山西平陆探索农村日间养老新模式——“老年灶”让老人吃上“暖心饭”[EB/OL].[2015-03-20]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6:5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