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一带一路”视阈下两岸四地MIA产业智力资本协同创新研究
范文

    曾丽平+任华冬+蔡光悦+任华楠+杨伟光+区健鸿

    

    [摘要]由于内地与港、澳、台在发展历程和阶段各有不同,两岸四地的发展有各自优势,也存在着互补性。面对“一带一路”的历史性机遇,实现两岸四地协同创新发展有利于推动两岸四地产业优化升级和加快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两岸四地可以在“一带一路”框架下进行协同创新。文章即是从MIA产业内的两岸四地企业协同创新的角度出发,首先通过文献综述法研究国内外关于智力资本协同的理论和文献,其次通过案例调研方法对两岸四地智力资本协同方面典型案例进行深入调研,探讨实现两岸四地智力资本协同创新的机制和途径。最终通过构建一个战略性的理论框架,阐述在“一带一路”视阈下的两岸四地智力资本内部各要素分布和智力资本协同创新的框架问题。

    [关键词]“一带一路”;两岸四地;智力资本;协同;创新

    [DOI]1013939/jcnkizgsc201705032

    1前言

    “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提出为我国各区域的发展带来了福音,京津冀一带协同发展战略的提出刚好顺应了“一带一路”的号召。两岸四地如果以恰当的方式做好区域间的协同创新发展,将有力地促进“一带一路”的发展。“协同创新澳门论坛”的召开对两岸四地智力资本协同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香港在金融服务和贸易服务业领域独领风骚,台湾在现代农业、电子等领域以及成果转化能力方面闻名遐迩。大陆经过多年的改革开放,产业结构日趋优化,形成了众多产业链,具有广阔的腹地和市场。但对比国外仍存在创新力不足的问题。面对“一带一路”的历史性机遇,为实现两岸四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两岸四地可以在“一带一路”框架下进行协同创新(叶伟巍,2015;任荣伟,2015)。

    本研究的应用价值在于通过集结两岸四地优质生产要素构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人力资本,嵌入两岸四地智力元素的企业之间的协同,可以通过协同创新拥有更加充盈丰富的智力资本,进一步地提升这些区域内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绩效。而现实指导意义在于本文运用创新领域协同解决企业智力资本管理问题,让协同创新走在创新管理理论的前沿且与当前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紧密相关,探索两岸四地协同创新可以赋予学术理论更大的理论意义和应用实践价值。

    同时,国内学者对两岸四地的协同创新以及智力资本的汇聚的研究起步较晚,本项研究的成果期望能够为国内该领域的研究做出必要的补充,使智力资本这一关键的要素资源能够在两岸四地经济发展中得到强化和重视。

    基于国际产业的趋势,本研究认为“两岸四地可以架构MIA产业,即生物医药产业(M)、移动互联网产业(I)、通用制造产业(A),超前挖掘这一巨大的蓝海市场需求,建议构建新型MIA产业集群带,嵌入两岸四地优质协同要素,打造出完整的MIA产业链”。基于这一新型产业的前景,我们有必要围绕这一产业对智力资本如何协同进行深入研究。

    2文献综述

    21MIA 产业的文献综述

    目前关于两岸四地MIA产业组合研究还有待发展。大多数是对生物制药产业、移动互联网产业、通用制造产业的单一研究。在生物制药产业,大部分现有的文献是对本行业的智力资本与业绩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

    霍茵(2012)通过对我国生物制药公司进行实证研究,指出生物制药企业的智力资本中的人力资本对企业的财务业绩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黄馨莹(2014)以国内生物制药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作为研究的样本,并为实现企业资源的有效利用提出建设性建议。[1]在通用制造业的研究中,当前大部分的研究是对通用制造产业集群化的形成和作用机制进行探讨。刘博(2011)通过对国际航空制造业产业集群的现状进行分析,指出航空制造业的集群化发展可以带动该产业的发展。[2]李艳玲(2015)结合“一带一路”国家大战略,以郑州航空港区建设问题展开探讨,提出人力资本的加大投入是解决现存问题重要途径之一。[3]在移动互联网产业,当前大部分文献重点研究了移动互联网市场的产业链发展以及移动互联网产业的创新发展与人才培养的组合研究,而国内对于移动互联网新兴市场的产业链发展的研究相对较空白。燕春兰(2011)结合移动互联网这一市场的特点,提出了移动互联网的产业链的层次模型,并运用这一模型对移动互联网市场进行了现状分析和对策建议。[4]许泽聘(2011)指出移动互联网市场正处于一个良好的发展阶段,指出从多元化战略转向产业链的形成和上下游扩张战略可以促使产业链形成一种竞争与合作的局面。[5]

    本研究将对MIA产业的发展进行一个组合研究,探讨在“一带一路”视野下两岸四地智力资本在这一蓝海产业协同创新发展的作用机制。

    22智力资本的文献综述

    “智力资本”一词最早是产生于国外,从“无形资产”这个概念开始的。对于智力资本的定义,国内外学者在基于各自的学科背景对智力资本给出了不同的定义,其中会计学流派主要强调智力资本是一种无形资产;知识管理派从知识的转化和积累这个角度谈智力资本的形成;战略管理派基于企业资源这个大角度来解释智力资本的三维度构成;价值链流派主要从价值与资源创造的关系来对智力资本进行定义以及展开研究。同时也存在不少学者是基于资源基础观、生产要素、知识基础观三大视角来定义智力资本。在分析与总结国内外各流派对于智力资本的定义过程中,我們发现,智力资本这个概念的由来都和“知识”“资源”“价值”“价值创造”这些词语不可避免地联系在一起。本研究是从智力资本的三个维度出发,认为智力资本是企业中人力资本、关系资本、研发资本三大投资过程形成的员工的知识和能力、企业产品服务知识、关系网络中获取的知识的组合体。也从现实背景分析智力资本作为一种知识组合体,认为知识作为一种无形资源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6]同时也从理论背景分析,认为智力资本有效地解释了企业价值差异的存在。

    23协同创新理论的文献综述

    “协同创新”是由“协同”“创新”两个概念组合而成的。“协同”一词最早是由Ansoff(1965)在研究企业多元化问题时被提出的,主要是指组织各事业部间的协同。“创新理论”一词由经济学家熊彼特首先提出,将创新定义为组合生产要素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开拓新市场,并获取经济效益的过程。而最早对协同创新概念进行定义的是美国研究员Peter Gloor,将其定义为“由自我激励的人员所组成的网络小组形成集体愿景,借助网络交流思路、信息及工作状况,合作实现共同的目标”。[7]在国家创新体系的提出后,创新主体也从国家这个层面开始细分化。陈劲和杨银娟(2012)指出,协同创新是指企业、知识生产机构、政府等一些机构为了实现科技创新这个大目标而进行的跨区域、跨领域的互动与整合的一种创新模式。[8]经过综合分析,本研究根据协同创新的所具备开放性、整体性、动态性这三大基本特征,将协同创新定义为相关组织或行业间以知识增值为核心,经过有效的整合与互动,共同为实现自身创新发展大概念而形成的一种内外部知识资源分享机制。

    3两岸四地智力资本协同创新构成要素分析

    31两岸四地智力资本协同创新构成要素的提出

    智力资本是企业无形资产的集合体,不同学者根据企业在市场上竞争能力的组成进行不同的划分。在全球化时代,智力资本从基本的组成分析发展到了理论模型的构建。斯堪的亚智力资本模型从商业管理的实践角度出发,认为智力资本的模型可采用加法原理,即“智力资本=人力资本+结构资本+客户资本”。

    通过对现有研究智力资本模型的文献进行分析和总结,本研究决定以斯堪的亚智力模型作为研究两岸四地智力资本协同创新的起点,并结合斯堪的亚智力资本模型中提出的应用步骤提出适合两岸四地智力资本协同创新的新模型。

    32两岸四地智力资本协同创新构成要素的分析

    斯堪的亚智力资本模型从智力资本的三维构成出发,分为人力资本、结构资本、客户资本。人力资本从人力资本的投入、员工学历层次、员工自身效率和满意度来具体体现,从对现有文献关于人力资本的定义分析,可以看出人力资本是来源于人自身能力与知识的体现,也是企业对人力资本投资重视得以形成的一种企业竞争力。结构资本从公司管理结构、人均资产和管理费用增长率等方面可以得到较好的体现。如果说人力资本是企业对人力资本的投入而形成并随员工的知识和能力而发生改变,那么结构资本是员工身上的缄默知识在企业组织力量的催化下螺旋产生为企业的显性知识。客户资本被不少学者也定义为关系资本,从市场占有率、客户关系的投入率、供应商的采购比例和客户销售比例中可以较好地体现一个企业对客户资本的投入力度和产生的效果。客户资本是由企业对于外界顾客的投入而转化过来,即由企业处理外部利益相关者的投入而形成的资本。

    33两岸四地智力资本协同创新模型的构建

    本研究认为智力资本的协同创新必须根据企业自身的定位类型进行人力资本、结构资本、客户资本的机制创建。本文结合两岸四地存在的差异性和互补性,认为两岸四地的智力资本协同创新要在亚智力模型的应用步骤中启动三协同机制,即区域间、企业间、企业内部同步进行区域人力资本、结构资本、客户资本的协同创新发展,具体机制构建如下图所示。

    4两岸四地智力资本协同创新模型分析——以蓝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例本文案例选择的来源是在Wind数据库导出所有在A股上市的企业,手工筛选出外资持股超过25%的企业,因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資经营企业法》中提到,在合营企业的注册资本中,外资合营者的投资比例不低于25%的属于外资企业。然后在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中按照企业所在地区搜索企业名称,将系统中“类型”一栏有“港/澳/台”字眼的企业筛选出来作为研究样本,同时观测Wind数据库“大股东前10名名称”和“股东持股比例”作为筛选样本的二次验证。然后再筛选出符合条件且具有代表性的MIA产业,最终本文选取通用制造业的代表性外资企业蓝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作为样本研究。

    蓝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蓝思科技(香港)有限公司投资的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显示屏功能玻璃面板于一体的合资企业,2006年12月注册成立,注册资本为606亿元,工厂主要分布在香港、大陆内地。公司以科技创新为先导、以先进制造为基础,坚持走外向型和技术先进型集团化发展的道路,在全球高端电子消费产品主机配套零部件制造领域,依靠特有的技术创新和产品国际化经营的管理模式创新,凭借持续领先的研发投入,具备了从专用模具开发设计、专用生产设备研制开发、专用产品快速研发和规模生产的能力,工艺、技术、规模一直稳居国际领先地位。

    企业智力资本模型是企业智力资本研究的基础,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理解企业的智力资本之间的相互作用。本文根据亚智力模型,从人力资本、结构资本、客户资本这三个维度设计出蓝思科技创新资本的衡量指标如下:人力资本包括高等学历员工比例、研发人员比例、企业高管领导力、员工流动率、人力资本投入率;结构资本包括管理架构、企业文化、人均利润增长率、管理费用利用率、申请专利通过数量;客户资本包括产品市场占有量、主要供应商采购比例、客户满意度、主要客户销售比例、大学、科研机构的关系。

    本文从蓝思科技官网、年度报表以及上市公告书等途径选取数据,从人力资本、结构资本和客户资本三个方面以及细分的指标去进行相关的分析,论证各要素在企业协同创新发展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从而为进一步探索两岸四地MIA产业智力资本协同创新的路径提供依据。

    41人力资本分析

    截至2016年9月30日,蓝思科技的在职员工共65587人,其中企业没有离退休的职工。以下是蓝思科技的在职员工的人员构成情况:由普通工人、研发人员、销售人员、行政及财务人员四个群体构成,2011—2015年的数据变化如下,2011年分别是42286人、1607人、347人、684人,每年以上数据构成是逐年上升,至2015年分别是63008人、1874人、742人、963人。

    从对蓝思科技在职员工构成情况的分析得出,蓝思科技企业员工人数从2011年至2015年,总数是呈递增趋势,说明最近五年企业运作良好,企业规模不断扩大。截至2015年,蓝思科技人员总人数共66587人,其中普通工人占比946%,行政及财务人员占比14%,销售人员占比11%,研发人员占比28%。蓝思科技属于通用制造业,应以普通工人和研发人员为核心,也可看出,蓝思科技企业人员的内部分布是协调的。

    本研究也对蓝思科技在2011—2015年的人员学历情况进行了分析,根据调查数据显示,2011年专科以下43948人、专科680人、本科及以上296人,五年期间,每年数据呈一定比例上升,到2015年以上三项数据分别是65361人、801人、425人。由调查数据可知,蓝思科技专科以及专科以上学历的员工都是在逐年增加,截至2015年年底,专科及以上学历的员工共占184%,相比以往,企业员工学历、素质总体上都在不断提高。这说明企业一直很重视优秀技术与管理人员的引进,这为企业人力资本整体实力的提升、智力资本的协同创造了条件。

    除此之外,蓝思科技的人力资本具有几个优点,它的高管团队一直都是维持着稳定的态势,这有利于培养企业管理团队对企业的忠诚度、归属感,从而更容易激发团队积极进取。同时高管团队中有不同地域人员的存在,包括香港、澳门等地的公民,文化互补,这对企业决策、发展战略等的制定走向更科学化都有促进作用。

    42结构资本分析

    公司内部设置有董事长、总经理、独立董事、证监会主席、监事、董事会秘书等各级行政管理部门,各部门之间相互协调运行,各司其职。蓝思科技还建立比较完善的组织架构,拥有从研发、采购、生产、销售以及售后等一系列的配套职能部门,各部门都能相互合作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公司建立了比较完善的《股东大会会议议事章程》《内部审计制度》等完善的企业管理制度和规范流程。企业内部形成了“以人为本,诚信务实,勇于创新,乐于奉献”的企业理念。企业实行“1+3+8”的住房奖励政策,吸引并稳定了一大批中高端技术、管理人才,不断引领企业向前发展。蓝思科技实行“人格魅力管理——制度化管理——人性化管理——数字化管理”创新管理思路,灵活务实、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薪酬福利水平,蓝思特困救助基金、商业保险、绩效考核等多种形式的福利保障都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奠定了结构资本基础。蓝思科技充分利用企业所在高科技产业园区的资源: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中介服务机构等,与园区其他的企业进行合作创新,优势互补,节省了企业成本,这对提升企业竞争力起到了重要作用。

    43客户资本分析

    客户资本主要分析的是企业与供货商、顾客等的外部关系。本研究对蓝思科技2011—2015年主要采购供货商进行了调查,数据显示,前五名供货商采购金额占企业年度采购额的比例在这五年内分别是8558%、8874%、8236%、8433%、8547%;前五名供货商预付款余额总量数据分别是642亿元、1431亿元、2780亿元、2652亿元、3328亿元;前五名供货商预付款余额占企业预付款的比重分别是5021%、6788%、3369%、4323%、4635%。从数据可知,蓝思科技前五名的供货商总量占年度总采购金额的比例波动幅度不大,都是维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由此可见,蓝思科技对主要供货商的依赖性是比较高的。

    本研究也针对蓝思科技2011—2015年主要客户进行了调查,其中前五名客户销量总额占全年销售金额的比例分别是9536%、9697%、9569%、8973%、9347%;前五名客户应收账款金额总数分别是5750亿元、10861亿元、12822亿元、13011亿元、16077亿元;前五名客户应收账款金额占企业全年应收账款比重分别是9033%、9317%、9122%、9013%、9165%。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除了2015年,蓝思科技前五名的客户销售总额占全年销售总额的比例都是呈现递增趋势并变化稳定,主要客户销售总额占年度销售总额比例较大。这说明客户对企业的忠诚度以及满意度是比较高的,但也从侧面看出,蓝思科技对主要客户的依赖性也比较强。

    44小结

    从收集到数据来分析蓝思科技的智力资本构成:人力资本、结构资本和客户资本,得出蓝思科技的智力资本一直在增长,企业的发展态势也呈上升趋势,是国内通用制造产业的领军企业,并在2015年成为全球企业2000强。从以上的分析可知,蓝思科技作为中港合资的外资企业,它的快速发展、市场占有率等不断提高离不开两地企业管理层共同的杰出管理和睿智眼光,更離不开企业在科研协同创新方面的巨大努力。数据显示蓝思科技37亿元的研发经费一直是创业板制造业公司之最。

    同时,蓝思科技背靠大陆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低等优势,依托香港的国际市场,引进先进技术和经验,两地的优势互补对企业的智力资本协同创新发展也功不可没。

    5两岸四地MIA产业智力资本协同创新机制建立的对策协同创新具有一定开放复杂系统性,因此必须充分调动多元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企业作为协同创新的主体在纵向协同模式下,由于创新主体的性质相同,可以采取标准化的分配机制,但在横向协同模式下,创新主体存在一定差异性,那么在分配机制的选择下必须充分考虑创新主体的独特性质,以达到相对公平的状态。政府作为“一只有形的手”,也需要对协同创新这一新的创新组织模式加以引导。因为相关政策的存在和区域文化的存在,只凭创新主体自身的力量很难推动协同创新的持续发展,因此两岸四地MIA产业的智力资本协同创新发展采用本研究提出的区域智力资本协同创新机制模型,即区域间、企业间、企业内部同步进行区域人力资本、结构资本、客户资本的协同创新发展。以下是根据本研究上述的模型对两岸四地MIA产业智力资本协同创新机制的建立提出相关的对策。

    51两岸四地区域间的智力资本协同

    在区域智力资本协同创新上,大陆内地与港、澳、台要遵循协同的开放性原则,在不断提升自身创新能力的基础上打破原有的创新边界,有效地进行跨区域的智力资本的输入与输出,让创新资源得以自由的流动和扩散,并在协同机制下进行有序的交互与整合。因为人力资本的跨区域流动产生的智力溢出可以影响创新的产出。王鹏、赵捷(2014)在其实证研究中表明,区域间直接进行资本投入对区域的创新能力发展会产生轻微的负面影响,而粤、港两地的人才交流对创新能力的提升具有正面作用。因此,在“一带一路”国家大战略下建立一个基础设施一体化体系是区域政府间一个首要合作项目,政府要鼓励两岸四地人才的输入与输出,政府应加大两岸四地的智力资本投入,降低双方交往的阻碍程度,加强双方的通信和交通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打造有利于两岸四地进行合作交流的空间,让隐性知识在加大区域间的经贸文化交流和人员的往来中溢出,进而互相吸取,将两岸四地存在的创新能力差距缩小。

    52MIA企业之间的智力资本协同

    首先,创建MIA产业协同创新中心。中心的主要功能是协同各创新主体,运用平台的优势促进各主体之间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技术研发、生产流程、企业研发等资源的联动协同,使各协同主体的资源和利益需求迅速匹配并得到快速有效的满足,降低企业创新的风险和成本。其次,各创新主体可建立自身的研发外包服务模式以获取新的技术,实现各主体的知识互补。大陆以及港、澳、台的企业各有各的政策、市场、资源等优势,可根据自身所处的环境对智力资本各要素进行配置优化和相互整合,实现企业的互利共赢。

    53企业智力资本内部协同

    企业内部的协同既要保证内部各要素相互协调,又要使各要素相互有机融合。在加强企业内部人才培训,引进优秀人才的同时,为员工制定有效的企业管理学习制度,确保企业内能形成有效畅通的知识和信息交流机制,从而促进企业内员工的自觉学习和交流学习,使得知识技能在企业内形成流动效应。同时,企业也可通过与高校、科研机构、客户等建立良好的交流合作,实现客户资本和人力资本之间的相互转化,从而再逐步改善自身的结构资本,如企业文化、企业制度等。最后在良好的结构资本和关系资本协同中将智力资本转化为企业产品或服务输出,推向市场,再对企业产品和服务在市场中的反响进行剖析,将其信息反馈回智力资本当中,再对智力资本各要素之间进行相互协调和优化,从而实现企业良性循环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玉翠,黄馨莹生物制药上市公司智力资本与经营绩效相关性研究[J].商业会计,2014(9)

    [2]刘博航空制造业产业集群形成要素和机理研究[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

    [3]李艳玲郑州航空港区建设在融入“一带一路”战略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地方经济,2015(24)

    [4]燕春兰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产业链研究[J].生产力研究,2011(12)

    [5]许泽聘移动互联网新战局:全产业链竞合[J].通信企业管理,2011(2)

    [6]李冬伟智力资本与企业价值关系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10

    [7]陈劲协同创新[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

    [8]陈劲,阳银娟协同创新的理论基础与内涵[J].科学学研究,2012(2)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6年度广东大学生科技创新培育专项资金立项项目:“一带一路视阈下两岸四地MIA产业智力资本协同创新研究。”

    [作者简介]曾丽平(1993—),女,汉族,本科,广东龙川人,广东技术师范学院。研究方向:国际商务;指导老师:杨伟光(1970—),男,汉族,硕士,广东潮州人,广东技术师范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国际教育;区健鸿(1985—),男,汉族,硕士,广东广州人,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行政管理。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8:5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