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中国货物贸易商品结构的测算及国际比较
范文

    文巧

    [摘 要]货物贸易商品结构是一个随着时间和一国贸易发展动态变化的过程,是影响贸易发展和制定贸易政策的重要因素。文章利用贸易商品结构系数(TCI)测算了中国2000—2015年的贸易商品结构水平,其结果显示,中国的贸易商品结构指数TCI是逐年增加的,说明作为制造业大国的中国贸易结构在逐渐改善。而其他如俄罗斯、马来西亚等国家贸易商品结构迅速下滑说明其贸易过度依赖初级产品的出口。虽然美日欧等发达国家TCI指数逐年下降,但其下降的原因是其服务贸易已经逐渐成为发达国家主要增长的贸易商品。因此,目前我国TCI指数增长乏力的情况说明制成品出口的压力逐渐增大。为了稳定地改善我国贸易商品结构,应当增加服务贸易的出口。

    [关键词]货物贸易;贸易商品结构系数;产业结构

    [DOI]10.13939/j.cnki.zgsc.2017.12.246

    在开放型经济的背景下,贸易商品结构从初级产品到制成品再到服务的转变是反映该国产业结构沿着“第一产业到第二产业再到第三产业”的轨迹演进,总体上遵循由低级向高级转变。因此,贸易商品结构的变化反映为国家的产业结构和分工的特征(佟家栋,2000)。而对贸易结构的考察不仅可以了解贸易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关系的变化,还能反映贸易产业结构的竞争关系,进一步为贸易商品结构升级调整提供依据。

    Mazumdar(1996)认为贸易能否促进经济增长取决于贸易结构,而不同的作用机制和不同研究样本使得此后学者的研究结果各异。王永齐(2004)、易力等(2006)研究中国的贸易商品结构的优化过程认为,贸易商品结构调整并不显著影响经济增长,其原因可能是这一变化对经济增长有时滞,即短期不明显,长期有稳定的促进作用,且长短期之间不存在双向因果关系。但认为工业制成品出口强有力推动了经济增长,而初级产品则影响甚微是大家的共识(Levin & Raut,1997)。李欣广(2011)也认为随着生产能力的提高,国际市场的开拓促进了商品出口的增长,从而更有利于技术的扩散和吸收,进一步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在贸易结构的衡量测算上有Holst & Weiss的劳动技能贸易指数(ELST)(2004)、Lall在2005年提出的复杂性指数、传统竞争力指数RCA测算(鲁晓东、李荣林,2007)、和施炳展、李坤望(2009)提出的标准化贸易均衡指数(NB)和转移矩阵技术等。

    1 中国货物贸易商品结构现状

    改革开放后,中国贸易迅速增长,出口依存度变化明显,从1995年的38.6%快速上升到2004年的64.8%,然后逐渐回落到2015年的40%。中国已是世界最大的贸易商品国,随着出口规模的扩大,商品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贸易商品的重心由初级产品逐渐转变为工业制成品出口为主,到2015年,中国的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在出口分别为1041亿美元和21777.5亿美元,占出口比重分别为4%和84.8%,可见在我国的对外贸易中工业制成品的出口占据着绝对主导地位。

    1.1 出口商品结构

    在我国出口的初级产品结构中,占主要地位的是SITC分类中的0类目(食品及活动物)和3类目(礦物原料、润滑油及有关原料),分别占比为56%和27%(2015);且从1995年来呈现持续增长趋势,0类商品从102.3亿美元,3类商品从53.3亿美元增长到2015年的582.2和279.4亿美元。而出口份额最少的是4类(动植物油及油脂),2015年仅占初级产品出口比重的1%。

    在工业制成品出口中占主要地位的是SITC.7类(机械及运输设备),占比约全部制成品出口的一半;且增长迅速,1995年出口额为313.68亿美元,仅排在第三位,而后逐年上升到2015年的10670.94亿美元,占比49%,这充分显现了我国机电产品制造大国的地位。第二位的是SITC.8类(杂项制品),1995年544.22亿美元是当年占比最多的贸易制成品,虽然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到了2015年5855.26亿美元,占比27%;这说明我国小商品制造非常活跃,国际市场上具有一定的优势。SITC.9类商品是制成品贸易中最少的,2015全年贸易额仅有20.31亿美元,占比为0.93%。

    近二十年来中国出口商品结构主要特征:①工业制成品是货物贸易中最主要的出口商品,且比重持续上升的趋势,具有主导地位;②初级产品的出口结构在样本年份没有发生较大变化,各类目出口商品所占份额相对稳定;③工业制成品随着经济贸易规模的扩大,其出口结构逐渐优化,机械及运输设备类迅速增长成为制成品中的主导出口商品。这意味着,代表资本技术密集型的机械及运输设备主要由高新技术产品组成,通常附加值较高,其出口的增加不仅显现我国国际分工地位的提升,还反映国内技术水平和相关产业的发展,能有效地促进制成品贸易产业结构的升级调整。

    1.2 进口商品结构

    在我国初级产品进口结构中,占主要地位的是SITC.2(燃料以外的非食用粗原料)和SITC.3类(矿物原料、润滑油及有关原料)商品,2015年,这两类商品占初级产品进口的44.5%和41.9%,其中,SITC.2类商品从1995年以来就一直是进口最多的初级产品(101.55亿美元),然后逐年上升至2015年的2112.2亿美元;SITC.3类商品,1995年进口了51.27亿美元,排在第三位,而后快速上升超过SITC.0类(食品及活动物),到2015年,进口额为1986.68亿美元,上升为第二位。这两类商品占进口的绝对优势地位,说明中国发达的制造业带来了大量原材料的进口。在初级产品进口最少的是SITC.1(饮料及烟类),2015年进口仅有57.74亿美元,占比1.2%。

    我国进口的工业制成品结构变化不大。其中,最主要的进口商品是SITC.7(机械及运输设备),且从1995年以来一直保持主导地位。1995年,进口额为525.74亿美元,占比49%,到2015年,进口额为6882.86亿美元,不仅占比没有减少,反而上升至57%。SITC.5(未列名化学品及有关产品),2015年进口额为1708.87亿美元,占比14.2%,且从1995年的第三位,在2005年上升到第二位;第三位的SITC.6(主要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2015年进口额为1350.43亿美元,占比11.2%。进口最少的是SITC.9类商品,虽然呈现逐年快速上升的趋势,但2015年进口为805.25亿美元,仅占比6.7%。

    我国进口商品结构的特征:①初级产品以原材料进口为主,SITC.2-3类占据全部初级产品进口份额的86.4%。而食品及活动物的进口比重下降幅度较大;②工业制成品的以技术含量较高的机械及运输设备类的中间产品进口为主导,且在样本年份逐年增强,充分显现中国制造业在国际分工中的产业内贸易的格局;③进口商品结构的变化充分反映了我国正处在产业结构的调整的阶段,由于两者的相互影响,伴随着中国产业结构的升级转型,对高科技类设备需求进一步增强,从而强化了此类商品进口的份额和强度。

    2 货物贸易商品结构的测算

    中国的货物贸易规模持续扩大,贸易商品结构正在升级调整,但这一结构变化与发达国家和主要发展中国家比较存在怎样的不同,是否在不断的优化?通过实证我们可以很清晰地知道中国货物贸易结构的准确变化,通过对比我们能更好的定位中国的货物贸易结构发展的阶段,从而为我国不断优化货物贸易商品,乃至于优化贸易产业结构提供参照和依据。

    Andrés Rodríguez-Pose等(2004)提出了专门测算贸易商品结构系数方法,该公式既考虑到不同分类贸易商品的相对变动,也考虑到贸易依存度对贸易结构的影响,能较全面地分析一国贸易商品结构的变化,其公式为:

    式中,TCIit-0表示的是i国在t年的出口贸易商品结构系数,而AEi、MEi分别表示的是i国初级产品的出口额和工业制成品的出口额,Ti表示的是i国贸易总额,用Ti/GDPi(贸易总额与国内生产总值比)来表示i国的贸易依存度,变量下标的0与t分别表示基准年份和分析年份。在测算中,随着时间的变化,若初级产品贸易相对于工业制成品贸易的比重上升了,贸易结构系数则会逐渐变小;反之比重下降则这一系数会逐渐增大,意味着一国的贸易商品结构逐渐改善。

    1995—2015年中国的贸易商品结构系数

    从上图可知,中国的贸易商品结构系数(TCI)从1995年开始都维持在正值区间,且逐年增加的趋势,即工业制成品出口在出口比重中持续增加。其中,最高年份是2007年的0.343,然后略有下降至2015年的0.282。持续增长且波动很小充分说明中国的出口商品结构逐年改善。与中国类似,泰国的贸易商品结构也处在正值区间,有持续改善的趋势,但不如中国增长平稳,最高年份出现在2005年的0.265,再下降到2011年的-0.073,然后反弹至2015年的0.220。其他国家,如印度、巴西、俄罗斯、马来西亚等,都出现贸易商品结构与中国相反的方向发展,即贸易更加依赖初级产品的出口。特别是俄罗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初级产品出口比重持续增加,TCI指数逐年下滑至2014年的最低点1.107,次年反弹至0.70。这可能源于俄罗斯拥有丰富的油气等资源,出口资源优势的商品更能在国际市场上获利,但这也形成过度依赖初级产品出口来支撑俄罗斯贸易的单一贸易市场格局,容易受到单一商品供需关系变化较大带来的贸易波动。马来西亚与俄罗斯非常类似,严重依赖初级产品的出口,且从20世纪初有所改善的局面迅速跌落到2005年的负值,最低的年份是2012年的1.422,且波动明显。

    纵观发达国家,美国、欧盟和日本,从贸易商品结构系数(TCI)上看是逐渐下滑的,這说明发达国家制成品出口在逐年下降,而初级产品相对变动不大。其中,日本变化幅度最大,1995年到2000年的TCI指数是有所上升的,处在正值区间,而后波动下滑,在2004年后完全进入负值,且逐年下降到2014年的最低点0.490,这说明市场上日本的工业制成品呈逐渐减少的趋势。美国和欧盟类似,TCI指数从1995年以来经历了持续缓慢的增长,其中美国最大值0.081出现在较早年份的2000年,欧盟则出现在2001年的0.105;随后都出现逐年下滑的趋势,都在2008年进入负值区间,最低的年份分别是美国的-0.113(2014年)和欧盟的-0.216(2013年)。发达国家TCI指数的下滑说明了发达国家工业制成品出口的衰退,但并不意味着发达国家贸易结构出现了失衡和问题,更主要的原因是,发达国家逐年增加的是更具附加值的服务贸易。

    3 中国贸易商品结构持续改善的措施

    3.1 扩大对外开放

    我国应该进一步扩大国内优势特色产品及产业的出口规模和保持一定的贸易增长速度。通过贸易有效地带动国内资源不断地优化配置,从而加速产业结构地优化升级。贸易产业不断地升级才能维持出口产品结构持续不断地改善。

    3.2 调整对外贸易产业结构我国贸易的比较优势依然靠丰富而低廉的劳动力,特别是加工贸易,其产品出口的国内环节少、增值低。从而在全球的贸易产业链中只是处于国际分工协作的较低端水平。推动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是提高我国贸易增值率,实现贸易商品结构稳定、持续改善的重要基础。

    3.3 发展现代服务业

    通过比较发达国家可以知道,服务业增值率高,对贸易商品结构有着很好的调节作用。而目前,我国服务业有,但主要集中在交通运输等传统服务业上,一些新兴服务业,特别是服务制造业的现代服务业占比较少,远低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因此,发展现代服务业是促进货物贸易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升级的重点。

    参考文献:

    [1]佟家栋.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及其阶段划分[J].世界经济文汇,2000(6):39-44.

    [2]J Mazundar.Do Static Gains from Trade Lead to Medium Run Growth?[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96(6):1328-1337.

    [3]王永齐.对外贸易结构与中国经济增长:基于因果关系的检验[J].世界经济,2004(11):31-39.

    [4]易力,李世美,等.出口商品结构优化与经济增长相互作用的实证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06(9):5-12.

    [5]李欣广.产业对接理论与产业结构优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23-28.

    [6]Andrés Rodríguez-Pose and Nicholas Gill.How does Trade Affect Regional Inequalities?[R].Paper Submitted to the 44th Congress of the European Regional Science Association Porto,August,2004:25-29.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4: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