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制度变迁与路径依赖:匈牙利农地制度的演变与启示
范文

    李晓晗+余有斌

    [摘要]匈牙利自1945年获得解放后,农地制度几经变革,最终确立了私人所有、国家所有、合作社集体所有的混合土地所有制,其高效的农地经营效率成为世界各国农地制度的典范。通过运用路径依赖理论,发现影响匈牙利现存农地制度形成的因素包括其特殊初始禀赋和可作为“偶然事件”的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路径依赖的特征表现为农地制度的演变离不开中央政权的推动、集体所有的农村合作社制度的确立和存在依赖于初始制度安排。从匈牙利农地制度的变迁过程可以看出,农地私有化并非就能提高农业经营和生产效率,最关键的应该是对产权进行界定,使之更加清晰,同时,政府的引导和制度供给也十分重要。

    [关键词]匈牙利农地制度;制度变迁;路径依赖;农地产权;政府引导

    [DOI]1013939/jcnkizgsc201717115

    匈牙利农地制度的变迁呈现交替反复的过程,目前的混合所有制的形成依赖于先前发展中的初始制度,体现了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特征。研究运用路径依赖理论来深入考察匈牙利农地制度演变的内在逻辑,从中获得经验启示。

    1制度变迁和路径依赖理论

    11制度变迁

    新制度经济学认为,制度是约束人们行为的规范和规则,制度变迁是指制度的产生、替代和转变的动态过程。[1]它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前后,诺斯是这方面的代表人物,他曾经指出,研究制度变迁是理解历史演变的关键,因而他在一系列著作中发展了关于制度变迁的理论。之后,林毅夫等人进一步发展和拓宽了制度变迁理论的应用范围。

    制度变迁理论认为,制度变迁的主体可以没有,也可以是政府、一个企业、一个组织、一个自愿组成的团体,还可以是个人。由于不同的主体进行制度变迁的特点不同,因此制度变迁存在诱致性变迁和强制性变迁两种方式。由政府或团体进行的制度变迁往往具有强制性的特点,因为政府确立了某种制度以后,居民不论是喜欢还是不喜欢,都得按照国家规定的制度行动,这就表现为自上而下的强制性变迁。而诱致性变迁,具有自下而上的特点,是由个人进行的制度变迁或无主体的制度变迁。而无论是哪种变迁,其根本原因都源于个人或团体对获利机会的反应。

    12路径依赖理论

    路径依赖理论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对技术变迁的分析,由Arthur和David最早提出。他们认为,路径依赖是一种技术的无法预测、很难改变或被锁住和无效率的情形。[2]路径依赖如同物理学中的“惯性”,只要进入某一路径,就会对其产生依赖,无论是“好”还是“坏”,都很难发生改变。关于路径依赖的解释:诺斯认为,同技术变迁的过程一样,报酬递增和自我强化机制的存在是引起制度变迁的内驱动力。[3]它们使制度变迁一旦进入某种路径,便会沿着既定的方向发展下去并产生不断强化,因此,人们现在的选择实际上都受到过去行为因素的影响。

    就本质而言,利益因素是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形成的重要原因,当一种制度形成之后,相应的压力集团便会随之产生,为维护既得利益,他们有着强化现存制度的强烈需求,会对新的制度路径产生排斥,即使这种新的制度比既有制度更加有效率、更能促进社会发展。因此,初始制度的选择会对现存制度形成刺激和惯性。

    2匈牙利农地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分析

    21匈牙利农地制度的特殊初始禀赋

    以明晰的产权制度为基础、以集约的农地制度为主体、以政府的强制权力为引导,不断提高农地规模经营、提高农地资源利用效率的农地制度矩阵体系是匈牙利农地制度的特殊初始禀赋。

    211贫乏的矿产资源要求农地资源的有效利用

    匈牙利是一个矿产资源十分贫乏的国家, [4]在资源缺乏的背景下,土地资源特别是农地资源成为促进匈牙利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20世纪70年代初,匈牙利的农业在发展中出现了一些困境,为了改善农地状况,提高利用效率,匈牙利从70年代中期开始,采取了一系列保护性措施。到1983年,开始取得初步成效,土地逐步得到整治,耕地面积稳步增加。1983年至1986年,耕地面积共增加24万公顷,平均每年增加6000公顷,匈牙利成了苏东国家中第一个耕地面积稳步增加的国家。

    212优越的宜农地理环境是农地制度为主的根本原因

    匈牙利位于欧洲中部,属于内陆国家,国土面积93万平方公里,占欧洲总面积的1%。[5]在地形上,匈牙利以平原和丘陵为主,其中平原面积占陆地总面积的2/3,地势较为平坦,为匈牙利发展农业创造了独特的优势。此外,匈牙利的气候以海洋性气候、地中海亚热带气候和大陆性气候为主,常年气候湿润,加之天然肥沃的土质、较适合的地形以及良好的灌溉条件,为农业生产和人类生存提供了良好条件。

    22影响现今农地制度安排的重要历史事件

    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中还存在经济动态发展中的偶发事件对制度变迁的影响,它们不仅仅是“确定结果时无法避免的时间载体”,更是对结果产生影响的重要因素,所以,研究现今匈牙利混合的农地制度的确立时,必须要认真考察以往发生的一系列历史事件。

    1945年4月,匈牙利在苏联红军帮助下全境解放,并于1946年2月1日成立匈牙利共和国(从路径依赖角度可称为偶然事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匈牙利农地制度从独立前以小私有制为主的农地产权变为以集体所有制为主。但是,“义务征购”及不合理的惩罚措施对农民的劳动积极性造成了严重损害,也侵犯了他们的合法权益,大量农民开始从合作社退出。由于强制的农业合作化方式和不合理的价格政策,1956年10月,爆发了匈牙利十月事件(仍从路径依赖角度设为偶然事件),新政府开始实施农产品的自由买卖和合同契约制度。但是,由于匈牙利事件并未从根本上改变匈牙利的政治体制,这段时期的农地制度并未实现新的路径替代,只是对原来制度的小修小补。

    1989年的东欧剧变对匈牙利的土地制度变更具有重大影响。它使得匈牙利从原来社会主义的政治体制开始向资本主义过渡,推行土地私有政策。然而,在资本主义的政治体制下,土地私有产权是保持利益稳定的核心,代表资本主义利益的掌权压力集团为了维护自身既得利益,不可能投入大量的初始成本来配置新的制度,于是新的路径依赖无法启动。匈牙利也就形成了現今以国家所有、合作社集体所有和私人所有混合的农地制度。

    23匈牙利现今农地制度确立的路径依赖特征

    匈牙利现今以国家所有、合作社集体所有和私人所有混合的农地制度的确立,本身是制度变迁的结果,而这一制度在变迁过程中又显示出了路径依赖的特征。

    231农地制度的演变无法离开中央政权的推动

    从匈牙利解放到现今农地制度确立的演变过程来看,每一次的路径更替都与政治体制的变更密切相关,而且都是在新政府或执政党的推动下,以出台相关法令为实施保障的强制性变迁。例如,匈牙利解放后,为了实现从独立前小私有制性质的农地产权向独立后集体所有制的转变,中央政府出台了第六号法令。从集体所有制向私有制改革的过程中,又出台了紧急过渡条例、赔偿法、合作社改组法,作为实现制度变迁的保障。

    232集体所有农村合作社制度的确立和存在依赖于初始制度安排

    匈牙利现今的农地制度是以国家所有、合作社集体所有和私人所有的混合制。其中,合作社集体所有制度的确立和存在是初始制度路径依赖的结果。在20世纪40年代获得解放到1989年之前,掌握匈牙利土地所有权的主要是国家与集体合作社。[6]在20世纪90年代进行土地的私有化改革后,匈牙利土地所有权的主体主要是私人农场主和私有公司,2004年以后新兴农村合作社不断涌现并不断发展。目前匈牙利土地所有权主体的分布为私人占759%、合作社占63%、国有农地占178%。集体所有的农村合作社制度不仅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制度初始安排的痕迹,而且还表现出历史事件对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的影响。

    3匈牙利农地制度变迁的经验和启示

    31农地私有化并不一定就能提高效率

    匈牙利在1989年之前曾长期实行以国家和集体合作社为主的农地制度,并一度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国家经济的进步,而在20世纪90年代进行了农地的私有化改革后,不但没能促进农地资源的高效利用,反而造成了土地破碎、利用分散、流失严重等问题,严重损害了农民的权益,迫使他们不得不自发地建立农村合作社制度,以规模经营带动生产效率的提高。从匈牙利农地改革的过程来看,清晰、完整的产权界定是推动制度变迁、保障农民基本权益的重要条件,因此,在我国推进农地制度改革的过程中,首先应对产权进行确认。

    32政府对农业改革的引导和管理必不可少

    作为公共权力的掌握者和公共规则的制定者、实施者,政府对制度变迁的供给和运行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匈牙利农地制度的发展过程中,无论是20世纪50年初解放时废除封建地主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还是十月事件后新农业政策的颁布,以及20世纪以来私有化改革后新农村合作社制度的出现和确立,都离不开各个时期执政政府的管理和引导。在推进我国农业改革的过程中,政府应该不断健全相关法律,完善征地程序,合理划分公益性用地和经营性用地,拓宽农民利益诉求和权利意愿的表达渠道。

    4結论

    综上所述,匈牙利现存私人所有、国家所有、合作社集体所有的混合土地所有制的形成是其农地制度演变过程中路径依赖发挥作用的结果,路径依赖的驱动力包括其特殊的初始制度禀赋和作为“偶然事件”的一系列历史事件。其中,特殊的初始制度禀赋——矿产资源的贫乏和优越的宜农地理环境,两者共同作用形成了匈牙利以集约的农地制度为主体、以政府的强制权力为引导,不断提高农地规模经营、提高农地资源利用效率的农地制度矩阵体系;一系列历史事件的发生则为匈牙利农地制度的变迁引入了外生变量。在中国当前农地制度改革不断推进的社会背景下,匈牙利农地制度的演进和变迁提供了良性经验,一方面,农地私有化不一定就是有效率的,中国农地制度的改革首要的是确权;另一方面,中国的农地制度离不开政府的制度供给和引导,政府应加强立法、完善征地程序、合理划分公益性用地和经营性用地、注重农民的权利表达。

    参考文献:

    [1]张卫东新制度经济学[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0

    [2]刘汉民路径依赖理论研究综述[J].经济学动态,2003(6):65-69

    [3]张铭洪简单路径依赖模型及其经济学含义分析[J].厦门大学学报,2002(5).

    [4]道格拉斯·C诺思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M].杭行,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5]宣杏云匈牙利耕地保护的经验和启示[J].世界农业经济资料,1989(2):10-17

    [6]林翊,张燕梅,林卿匈牙利农民土地权益保护及其启示[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2009(2):93-96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4:4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