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农业供给侧改革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范文

    [摘 要]“十三五”以来,中央及各界政府把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重点任务。文章从农业当前发展情势以及当前各地农业供给侧改革的现实状况着手,提出了农业供给侧改革呈现的问题,认为农业供给侧改革可以从三大调整、围绕六个重点、体现五个突出方面进行,为农业供给侧改革提供了思路。

    [关键词]农业;供给侧改革;现状;对策

    [DOI]10.13939/j.cnki.zgsc.2018.11.061

    从现在到2020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农业对实现两个百年目标至关重要。

    1 农业改革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1.1 农业的重要性

    农业是国家经济基础,是我国经济自立、社会政治稳定的基石。国民经济中物质生产主力是农业,农业得不到发展,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就会受到制约。农业发展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的整体布局,农业的发展除了直接关乎人民大众的切身利益和整个社会的安定,还影响国家在国际竞争中的角色。

    1.2 社会主要矛盾的内涵变化要求必须进行农业改革

    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已成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人们美好生活的需要非常广泛,在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的同时,也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农业人口占我国总人口的50.32%,他们对这种矛盾的解决更迫切。

    1.3 农业改革具有必然性

    我国的农业产业结构比改革开放时已经有了较大的改善,但目前仍要继续优化。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是农业发展新阶段的内在要求。伴随农业的生产力水平提高,制约农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从以前简单的资源约束转变为需求和资源的双因素约束,从而农业发展的突出矛盾表现为农业产品结构和自身质量问题。城镇居民收入和购买力的提高,消费结构上,优质农产品的需求比率显著提高,同时需求呈现多样化态势。随着市场需求的这种变化,农业生产迫切要求其从满足消费者的基本生活需求向适应品质化、多样化的消费需求转变,从数量需求为主向数量、质量并以质量为重转变。

    调整农业结构是增强农业对外开放的必然要求。伴随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农业的国际化态势越发显著。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农业的国际化进程大大加快。面向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的需求来安排农产品的生产,利用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的生产资源来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有利于扬长避短发挥优势,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农业结构调整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当前,供求已发生变化,单依赖提高农业产品数量或者提升农业产品的价格从而增加收入的效用不高。但是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业产品的质量和品质,塑造优质新产品,不但可以满足市场品质化、多样化的需求,还能提升农业的经济效益,让农民创收增收。

    农业结构调整是合理开发利用农业资源的重要手段。我国农业资源相对稀缺,但开发过度,在配置上有失合理性,利用效率低下,有严重浪费现象。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充分挖掘区域内相对优势,发挥区域资源潜力,合理配置农业资源,在广度和深度上提高资源开发利用率,这样可以有效地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 农业供给侧改革

    去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向社会发布,首次提出以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未来一段时间农业农村工作的主线。从供给侧的角度对农业改革的核心目标予以确立,就是解决农业优质农产品供给问题,发展农业新业态。一号文件要求:要以市场需求为核心,不断适应市场消费需求的变化,不光要让大家吃饱、吃好,而且要吃得健康、吃出个性;不光要满足对农产品品质的要求,同时满足对农业农村的观光休闲等服务性需求,满足人们对绿水青山的生态化、绿色化、人文化需求。

    2.1 农业供给侧改革現状

    近年来,各地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调整农业结构,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农业农村经济保持了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一是农产品供给能力稳步提高;二是农产品品牌建设逐渐加强;三是农业发展呈现新业态;四是农业改革有序推进。

    2.2 农业供给侧改革呈现的问题

    一是农产品结构不优,农业主导产业不强。中低端农产品占比较大,优质、特色农产品种植面积不大、产量不高,生产能力不足。

    二是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不高,适度规模经营存在困难。近年来,虽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涌现,但是传统的以家庭为单位的生产模式仍占主导,且随着农村劳动力的转移,留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85%以上都是中老年人和妇女,对农业发展新技术、新模式的接受能力不强,不能有效地进行规模化经营,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一直在低位徘徊。农技服务“最后一公里”没有完全打通,乡镇技术干部从事专业的不多,农技推广还是沿用老办法、老传统,缺乏创新,效果不好。

    三是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不高,产业融合不紧密。农业细分品类多、分布散,农业上下游各类经营主体联合不紧密,产业链条短,尚未形成一条配套完整、关系紧密、特色突出的产业链。农业企业“小、散、杂”,龙头企业大多处于成长阶段,规模不大,企业、基地与农户关联度低,对农户带动力不强。多数农产品还处于原始产品销售阶段,即使加工,也只是简单的初级加工,农产品附加值不高。农产品流通上,还是“各自为政”、小打小闹地营销,流通渠道不是很畅通。

    四是农业政策用得不活,农业发展内生动力没有完全释放。涉农资金整合不到位,政府投入“四两拨千斤”的杠杆效应没有发挥出来,农村金融发展迟缓,农户融资渠道狭窄,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向农业农村的不多。农村集体资产交易平台建设进展较慢,土地流转不规范,依然存在弃田抛荒的现象。集体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和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三变”改革尚处于试点探索阶段,农用地、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宅基地“三块地”尚未完全盘活,制约了乡村旅游、养老等新产业新业态的发展。

    3 农业供给侧改革对策

    针对农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结合供给侧改革理论,农业供给侧改革须依据“365”改革策略结合区域实际进行,即进行三大调整、围绕六个重点、强调五个突出。

    3.1 进行三大调整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从供给侧角度来解决农业、农村、农民的结构性问题。即从三个方面对农业生产方式的结构性调整以及农业产业体系的结构性调整。一是调产品结构,剔除无效供给,提升有效供给,降低低档供给,提高高档供给;二是调生产方式,以绿色生产为标准,修护生态环境,改善生产环境提高产品品质,为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的健康提供保障;三是调产业体系,着重提倡和建立农村新产业新业态,促进农业与二、三产业的高度融合。

    3.2 围绕六个重点

    以区域主要农作物、畜牧业为重点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以资源维护和增效减量为重点,降低污染促进农业资源环境保护;以帮扶农民和返回原地大学生返创业为重点促进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以“互联网+”发展电子商务为重点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以推进产品、产业标准化和可追溯为重点,确保农业产品品质安全和品牌形象;以发展形式多种化经营规模适度化为重点推动经营方式的转变;以节本增效为重点推动农业生产方式转变。

    3.3 强调五个“突出”

    即“突出”规模经营,确保区域内农产品有效供给;“突出”优化升级,提升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突出”融合发展,增强现代农业发展活力;突出改革创新,进一步释放发展动能;“突出”以市場需求为导向,提高农业产品营销力。

    参考文献:

    [1] 陈锡文.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几个重大问题[J].农业工程技术,2016(15).

    [2] 张周烨,周成名.深入推进中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20).

    [3] 罗必良.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关键、难点与方向[J].农村经济,2017(1).

    [4] 孔祥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本内涵与政策建议[J].改革,2016(2).

    [基金项目]课题项目成果:山东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计划项目(项目编号:J17RA116),课题名称:“社会营销视域下的农业供给侧改革推动农村脱贫致富的政策研究”,主持人:凌利。

    [作者简介]凌利(1981—),汉族,安徽人,硕士,讲师,主要从事市场营销方向研究。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4: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