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系建设的研究 |
范文 | 杨洋 [摘 要]事业单位是政府部门设立开展公益事业的机构,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是财务管理的基本属性。事业单位在开展经营活动中应重视财务管理体系建设,保证固定资产安全和完整、统一协调调配使用、合理配置各部门,加强财务管理体系建设,充分发挥财务监督控制职能,避免出现浪费现象。文章阐述了事业单位建立和完善财务管理体系应以预算管理为主线,辅以国有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完善会计核算制度、健全各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建立和完善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增强财务信息透明度、提升财会人员的素质等方面,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系建设;预算管理 [DOI]10.13939/j.cnki.zgsc.2018.23.082 随着经济改革的深入,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为了适应经济体制内部和外部环境发生了变化,我国已建立公共财政管理的基本制度,市场经济在不断地发展。事业单位管理财务工作需要对涉及财务的管理制度进行系统性建设,形成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 1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基本属性 事业单位是政府部门设立开展公益事业的机构,财务管理有利于事业单位更好地为社会提供公益服务。因此,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基本属性是发挥财务管理职能,坚持为创造社会效益服务。 2 财务管理在事业单位中应尽的职责 财务管理部门开展经营业务活动,必须重视经济核算,加强绩效管理,努力提高投入产出比,避免浪费资源,尽可能提高资金使用的效益。此外,国有资产是一项重要的经济资源,是公益事业经营活动的基本条件,也是公益机构赖以生存和保障的物质基础。合理配置部门,确保固定资产的安全性和完整性,协调和分配固定资产的使用,充分利用其职能,避免浪费。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是国家财政预算管理的延伸,科学的财务管理是确保预算平衡,优化财务资源配置的途径,有利于促进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建立健全财务体系,加强经济核算,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准确反映财务状况,依法分配经营收入,合理节约开支。 3 当前财务管理存在的不足和问题 当前,财务管理中仍存在以下一些问题:一是财务管理账务不全面。许多单位对于资产账、总账、明细账等会计制度不全面,通过捐赠形式获得的捐赠资产登记维护不及时,经常出现没有记载,或有物无账,或有账无物,或账物不符现象。有些单位自办企业利润管理混乱,在账面上不能真实体现国有资产所产生的效益,监管部门无法准确掌握资产使用情况,难以根据实际状况进行科学合理的编制预算,不能把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有机地结合。二是资产配置管理体系还不完善。虽然有资产配置标准体系,但在实践中执行不够严格。由于资产配置标准体系不完善,導致预算安排对行政事业单位缺乏约束力,执行预算存在随意性,导致行政事业单位普遍存在随意购置资产和重复购置现象。三是财务信息化建设薄弱。当前薄弱的财务信息管理系统不能反映单位资产的动态变化,也不能及时准确反映预算执行情况,不能有效监管提供真实有效财务信息。 4 财务管理体系建设的举措 4.1 需要强化预算编制管理 根据法定程序做好预算编制是财务工作的基本职能,编制预算要全面体现事业单位的年度收入和控制支出的计划,经审批后的预算具有法律约束力。当前的财务预算,普遍缺乏对预算管理职能的理解,运用方法不当,仅仅局限于财务表格数字,没有把各种管理制度有机地结合起来,预算编制流于形式,没有发挥管理的作用。因此,必须加强预算约束,严格执行预算,坚决维护预算的严肃性;优化投资结构,以最低成本获得最大效益;加强预算审批审核的权威性;健全预算绩效考核激励机制,全面执行预算,对执行预算效率好的单位提供一定的精神和物质奖励,落实问责机制,对于不履行执行预算管理的单位进行跟踪问责,进一步强化预算执行的必要性。 4.2 加强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制度,防止资产流失 事业单位是国家机关利用国有资产从事社会公益服务的组织。因此,需要强调资产管理的重要性,对增加以及固定资产折旧统一纳入财务管理体系,严格规范国有资产的占有,定期清查盘点资产使用情况,使资产管理有据可依;加快财务管理体系建设,完善财务管理把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提高资产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实现资产管理信息化,及时盘点把握固定资产的增减,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财务管理部门牵头与有关部门对经营性资产和非经营性资产进行实时登记,形成资产所有权和使用的实时信息,在所有级别的预算部门之间共享,同时,加强审计监督,维护资产的运行和增值,防止国有资产的损失。 4.3 建立与社会公益事业相适应的会计制度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要与社会公益事业相适应,社会公益事业活动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因此,对财务管理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事业单位完善会计科目,优化会计报表,加强财务风险分析,进一步细化增加的会计项目和内容;加强固定资产实物的价值管理,计算折旧和摊销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价值,防止没有规范的会计核算制度,会出现随意处理账务,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会计工作陷入混乱的局面。 4.4 完善经济问责制 事业单位坚持责任与权利相结合的原则,逐步建立责任制相结合的成本控制体系,对于工作人员,需要依法建立约束机制,增强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对自己的行为承担相应的经济责任。同时,为了调动各个部门的工作积极性,建立相应的激励制度,落实国家有关政策,执行财务管理制度。 4.5 重视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增强风险防范能力 国家财政部特别要求行政事业单位规范执行内部控制,充分说明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在财务管理中的地位。事业单位利用大量资金设备采购、进行大型建设等重大经济问题,充分发扬民主决策制度,由集体研究决定。事业单位在在岗位设置上,应明确分工,确保责任预算管理、资金管理、文件管理、印章准备、物资采购、固定资产管理岗位分开,限制和监督财务状况责任制的落实,对主要岗位,主要工作人员,要定期实行轮岗;重视风险评估,进一步增强风险防范能力和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4.6 公开财务信息,接受社会监督 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的要求预算不仅为决策的领导提供了可靠的依据,而且使外部门根据法律程序得到准确可靠的会计信息,审计监督控制独立于预算审批、执行单位,是第三方审计机构。需要定期通报执行预算进展情况并让负责人能尽快地做出决定,确保顺利执行预算,及时公布项目预算和执行情况,接受群众监督。 4.7 重视财务管理人员提升素质 事业单位应充分重视财务管理工作随着机构改革的不断深化,财务管理方法也在改变,财务人员需要在加强自我提升的同时,获得外界资源的有效利用,财务管理人员既要具备较高的良好的职业道德思想素质,又要具有专业技能。各级主管部门要加强财务人员的培训组织工作,扎实做好年度继续教育工作,尽量创造条件,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使财务管理人员熟悉法律法规。 5 结 论 随着社会经济结构的调整,社会公益活动形式呈现多样化,推动深化改革事业单位势在必行,财务管理工作是事业单位开展业务的主要管理部门,需要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系建设,发挥财务管理职能作用,提高公益活动的服务能力和水平,才能加强预算监督,提高预算约束力,优化公益服务,进一步促进公益事业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芳.基于管理会计的消防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探讨[J].中国集体经济,2015(19). [2]陈修亮.浅谈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现状及强化措施[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2). [3]谷佳伟.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流程的优化途径探讨[J].中国外资,2012(17). [4]王娟.事業单位改革进程中的财务管理优化初探[J].中国农业会计,2012(6). [5]杨波.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制度改革与管理[J].中国国际财经,2016(21). [6]张会玲.新预算法视角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的探讨[J].财会学习,2017(10). [7]金玉.新时期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认识与思考[J].现代商贸工业,2016(34). [8]郑颖妮.大数据背景下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探析[J].现代商业,2017(6). [9]赵海蓉.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思考[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7(6). [10]陈艳.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改革与完善[J].中国市场,2017(12). [11]杨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探究[J].中国市场,2016(26). [12]张海平.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对策研究[J].中国市场,2016(21).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