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几点思考 |
范文 | 王虹 [摘 要]企业集团财务公司是企业集团设置的一种非银行金融机构,其目的是为了强化企业集团整体资金管理,提高集团资金的使用效率,这种模式仅在我国应用。随着网络技术的发达,信息传播飞速。集团财务公司管理模式在许多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得到应用。其运营框架是在行政事业单位设置会计核算中心,并且将下属单位的财务账务核算都集中到会计核算中心来,下属基层单位只设置报账员,在其他方面,如人员定岗定编上,还是老的传统考核模式。文章分析了会计核算中心在发展过程中与旧的传统模式存在的一些冲突。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心;财务管理 [DOI]10.13939/j.cnki.zgsc.2017.33.206 在行政事业单位设置会计核算中心,将下属单位的会计账务进行统一核算,这样既可以掌握下属单位的资金活动状况,又可以对下属单位的运营起到监督作用,堵塞了许多漏洞,避免了小金库、坐支、白条等事件的发生,为行政事业单位的社会公共服务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实际工作中,由于缺乏认识、沟通,再加上监督不及时,人力资本配置不合理等原因,出现了一些制约行政事业单位健康发展的新问题。作为一名会计核算中心的管理者,笔者想浅析自身的感受,希望有助于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 1 当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一些不足 1.1 认识不够 行政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上习惯了旧的模式,那就是过去的财务报表层层报送、层层整理汇总模式,财务活动一切都是在本单位进行,也就是申报、审核、审批于一体。新的体制的引进让一些下属财务管理人费解,他们认为,账务在核算中心,所以在财务管理上就不用操心。但是审核在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核算中心,申报、审批还是在下属各单位进行,并且还实行了追责制,这让一些基层财务领导在内,感到“委屈”,导致工作热情不高,影响了工作效益。 1.2 沟通不够及时 我们知道行政事业单位这种运行模式是经济业务发生在基层,核算统一在上级部门,并且上级会计核算中心的财务人员并不是对基层单位每项经济业务都是十分熟悉,所以沟通与协调就显得十分重要。但是这一重要环节却被基层财务人员以及上级会计核算中心人员所忽视。具体表现为,基层报账员机械地将业务发生结果简单核对报送,重视了形式与法律,却忽视了经济内容的合理与过程。而上级会计核算中心也按照程序机械地履行职责,也很少关注业务的详细内容。这样时间长了,上级行政事业单位一些经济业务的处理不符合下级基层的实际业务,这样就会影响上下级的关系,从而影响工作效益与服务质量。 1.3 人力资源结构安排不合理 行政事业单位的职称岗位实行定员定编,并且都由上级部门统一安排,经费也由财政部门根据定员定编情况统一安排。这样就出现了一个现实的客观问题,那就是职称岗位的设定与单位的级别以及在编人员的总数紧密相连,因此基层的重要岗位特别是高层次岗位就比上级的要少,如高级职称岗位,有的基层单位自设1~2名,在上级行政事业单位,高级岗位设置就要多得多,但是多数业务,如预算的编制、申请、审批都在基层进行。这让一些有才华、有能力、有水平的人才在职称参评上、职务晋升上都受到不公平的待遇,影响了一些人员工作的热情以及内在潜力的发挥,还影响了工作效率,甚至出现了人才流失的现象。 1.4 固定资产管理混乱 许多行政事业单位都是全额或者差额财政拨款,尤其是在固定资产的采购上,一般都是全额财政拨款,这就出现了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的管理上,注重申请与审批,轻视管理与养护,特别是基层单位,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更是带有随意性。如年度的固定资产盘点流于形式,而导致家底不清,进而对固定资产的申请与报批就无法合理控制,再加上有些部门为了抢占资源而弄虚作假,致使固定资产重复购置。还有固定资产的账务之间账账核对、账实核对以及固定资产清理等不及时,导致固定资产账实不符。固定资产的使用率以及国有资产的安全保值无从谈起,这些问题的确实实在在地摆在我们面前,有待于我们去解决。 1.5 监督不给力 监督辐射的面积应该范围很大,应该全员参与,尤其是在行政事业单位实行会计核算中心集体核算的情况下,监督更是完善上述管理的重要手段。但是目前,由于基层领导以及一些相关人员缺乏认识,或者是对这种管理模式有分歧、有意见,敷衍了事。再看看行政事业单位的主管部门,他们只是例行公事而已,很少下基层检查与指导工作。最后我们看看社会监督机构以及政府机关的监督部门,他们也很少联合起来,对所属管辖内的基层行政事业单位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抽查,这样下来,监督成为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中主要的漏洞之一,这势必影响公共服务质量。 2 形成上述问题的原因分析 2.1 会计制度与财务管理体系不够配套 随着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模式也随着市场经济化做了大量的改革与调整,这是可喜可贺的,但是体制的改革应该与相应的会计制度相适应,而一些会计制度还是比较落后。 2.2 人员的素质不高 时代发展了,人们的物质丰富了,人们开始要求精神文明,但是许多人在自身综合素质修养上却很差。这样综合素质差的人在行政事业单位大有人在,尤其是在基层事业单位存在一些没有责任感、缺乏危机感的人。 2.3 缺乏高效的整体的财务系统管控 行政事业单位资金的投入大部分都来源于国家,国家是投资者,也是所有者,而对于使用单位来说是无偿的,既不需要给予补偿,也不需要提供经济效益,也很少计算投入与产出的比例。这导致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软件系统远远落后于企业,财务管理控制的弱化。 3 解决上述问题的对策及思考 3.1 完善会计制度 改革开放需要我们“两条腿走路”,同样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改革也急需新的、加以完善的会计制度。这一点国家财政局等相关部门也给予了重视,如国家在2012年特意出台了《行政事业单位内控管理规范》,强调了新的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办法,出纳岗位人员应具有的条件等。希望国家五部委等部门还要加大完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以此更好地推进其改革的进程。 3.2 完善沟通的平台 这一平台包括信息系统平台、数据库平台、机关人员与基层人员互动平台等。通过上述平台的互动与交流,让上级单位与下设的二级单位之间及时沟通。一来可以提高相关人员的认识,有助于业务的开展;二来可以及时地发现业务中存在的不足,并加以及时调整,因此也起到了监督作用。 3.3 留给基层人员展示自身能力的舞台 在人员的聘用与提升上,企业要好于行政事业单位,那就是只要人才有能力、有素质,不分工作单位的级别,该晋升的晋升,该提干的提干,也就是说,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并且不受单位性质的影响,即便是下属公司,在职称参评上也不受名额限制,即使是集团公司,没有能力,也不“生提硬拽”。这使人员不挑剔岗位,同时还积极促进自己在岗位中的能力释放。行政事业单位也要给予适当的参考。 3.4 加大财政监督力度 首先各种监督手段要与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系统相整合,这是非常关键的一点。让财务监督透明化,不但有利于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更有利于行政事业单位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其次开展内外监督相结合,在内部一定要强调行政事业单位内控管理的作用,将内控管理镶嵌到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中来;在外部要强调政府职能部门与社会中介监督部门的共同监督职能的发挥。 4 结 论 总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改革势在必行,但是我们不能急于求成,我们要求细、求稳,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改革进行到底。 参考文献: [1]蔣涛.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 [J].现代企业文化,2010(14). [2]周娴.事业单位绩效考核探索[J].现代经济信息,2013(19).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