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探究 |
范文 | 陈晓黎
[摘?要]城市群建设、区域经济整合已成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态势,粤港澳大湾区应运而生。粤港澳大湾区与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东京湾区并列作为世界四大湾区,其所担负的战略使命是要成为对世界经济具有主导作用的大湾区,从而在发展理念和经济结构方面引领世界经济发展新方向。粤港澳大湾区自成立以来,可以看到它所带来的经济的迅猛增长,但也不可忽视其发展所遇到的制约与阻碍,文章通过将粤港澳大湾区与世界三大湾区进行比较,从比较中发现其固有的优势与发展所面临的制约,最后以自己的理解出发提出一些解决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优势;发展制约;对策建议 [DOI]10.13939/j.cnki.zgsc.2019.26.026 1?引?言 粵港澳大湾区——粤即是指广东省珠三角城市群(广州、深圳、佛山、东莞、珠海、中山、惠州、肇庆、江门)这9个内地城市,港即是香港特别行政区、澳则为澳门特别行政区,它是继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东京湾区后成立的世界第四大湾区。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已经提升到了国家发展战略的层面,推进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有利于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深化内地和港澳地区各方面的交流合作与共同进步,并且对我国保持长期稳定繁荣具有重要意义。 2?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概念的提出 通过梳理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概念,提出历程:2014年深圳市政府在工作报告上首次提到“湾区经济”,由此这样的一种区域经济形态进入人民的视野中;2015年的“一带一路”规划中明确提出要“深化与港澳台合作,打造粤港澳大湾区”;2017年3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推动内地与港澳深化合作,研究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发挥港澳独特优势,提升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的地位与功能[1],这标志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制定已经上升到了国家战略,“十九大”报告中也明确提出要以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为重点,将港澳融入国家的发展大局中,以此推进与内地的互利合作。这实际上指明了港澳未来的发展前景与方向,而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建设也将随之进入新的高潮。 3?粤港澳大湾区与世界湾区的经济比较 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在规模上已是世界级湾区,与三大湾区相比粤港澳大湾区面积最大、人口最多,在2015年的调查中,粤港澳大湾区GDP与纽约湾区不相上下,是东京湾区的3/4,是旧金山湾区的1.8倍,四大湾区中其增长潜力最大。GDP占全国比例为10.8%,高于纽约和旧金山湾区。机场旅客吞吐量在四大湾区中列第一,且领先优势明显。[2]综上而言,与三大世界一流湾区比较,粤港澳大湾区在面积、人口、GDP规模上均具有较大优势,并且人均GDP、产业结构、创新实力等都具有较大提升空间,但是在国际影响力、环境品质、服务功能、区域发展等方面与世界三大湾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具体通过表1来说明。 表1是2015年四大湾区的一个比较,我们可以明显看出在人均GDP和第三产业所占的比重上粤港澳大湾区与其他三大湾区仍存在较大的差距。近年来,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的发展上,经济已经在一个低速增长水平,然而粤港澳大湾区作为一个新湾区,却正在爆发着自己的激情与活力,其经济增速稳定在7%以上,2016年经济增速达到分别是其他三个湾区的两倍以上。2017年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GDP总额首次突破10万亿元,其中深圳、香港和广州三个城市GDP均突破2万亿元。 4?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的优势与制约因素 4.1?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的优势 纵观“9+2”的发展版图,笔者可以发现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占到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因素,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地理位置优越——在“9+2”城市群的版图上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海港群和空港群,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唯一一个地处南海的主要经济核心区,这样的一种地理环境造就了海上交通的优越条件。 第二,对外开放程度高——在邓小平绘制的改革开放蓝图上,广东各城市成为了最早的对外开放城市,其中以深圳为首的珠三角9个内地城市利用外资额占到了全国总额的1/5。 第三,领军企业众多、创新能力突出。在“9+2”城市群的企业分布上,聚集了华为、万科、腾讯、格力等众多世界知名企业,这些企业的发展潜力巨大,全球市场占有额在不断增加,并且有大量创新型人才也聚集到了这些企业中,这些新鲜血液将为企业带来更大的活力与创造性的物质财富。在《2017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统计中,“深圳—香港”作为“创新集群”排名全球第二。 4.2?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存在的制约因素 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中,可看出经济总量的迅猛增长,笔者为此感到骄傲与欣慰,但从数据也要看到与其他三大湾区存在的差距,从拥有第三产业的数量上、人均GDP上、人民生活的幸福感调查上可以看出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仍然有很大的需要政府、社会、人民共同做出努力的地方。 4.2.1?政策的制定与执行受到“一国两制”的制约 众所周知,香港、澳门长久以来一直作为殖民地被其他国家占有,两者分别于1997年、1999年才回归祖国怀抱。由于其特殊的历史文化背景,于是港澳作为特别行政区施行“一国两制”方针,这就导致香港和澳门在经济和政治上都享有自主权和决策权,粤港澳地区作为统一发展体在具体的政策制定、法规制度制定、行业间标准规定上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并且粤港澳“9+2”城市群中没有一个城市能够各方面都处于核心地位,比如在定位上广州是政治文化中心、香港是金融中心、深圳则是科技创新中心,这种拥有多方位核心的关系确实可以让粤港澳大湾区更具潜力与活力,但是却使城市间的合理分工和资源配置成为了一个难题,这样的难题终究需要一个“领头羊”来解决,否则几个城市仍旧像以前的定位一样各自为政与延续,而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融合,这样最终会阻碍大湾区经济的发展。 4.2.2?粤港澳大湾区城市间融合发展的限制 粤港澳大湾区每个城市的差异巨大,各个城市间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都不畅通,虽然三者语言相通,但基于特定的历史文化原因社会融合度仍旧很差,基础设施上也仍然需要政府大力去发展,虽然现在珠港澳大桥的建成已经在一定程度上为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交通便利,但是珠港澳大桥对内地车辆的限制很多,港澳过关手续也依旧存在,并且由于这些内容涉及政府及其他人士的相关利益,这样的限制又很难得到解放,所以截至目前也终究仍有不便。一直希望找到一个三者都能容易接受的平衡点去协调、平衡港澳和内地的关系,但是这样的平衡点细分下来又涉及很多问题,比如说内地企业如何扩充港澳市场、港澳企业又如何以更加亲民的方式走向内地、港澳人士在内地生活的国民待遇问题、内地人才奔赴港澳的工作待遇和居民待遇保证等,所有这些问题都是需要去考虑去设想去解决的。 4.2.3?生态环境与社会发展制约经济发展 就目前的产业结构而言,广东省是以加工制造业为主,虽然经济上来了,但是对环境污染较为严重,老百姓也对环境污染怨声载道,这样一来就造成了两者中必有一个做出牺牲,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到底如何平衡?众所周知其他三大知名湾区所展示给世界的名片都是宜居宜业,环境优美,经济与环境都能得到认可,所以这也是粤港澳大湾区和其他湾区存在差距的一个方面。 5?粤港澳大湾区深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第一,政府利用“一国两制”的优势深化发展。首先,政府在政策制定和执行上应当找出新路径,积极探索“一国两制”下如何平衡粤港澳政策体制问题、法律法规上的衔接问题、社会发展上的优势互补问题,从政治、社会层面提升粤港澳大湾区的对外开放水平。其次,中央政府要发挥主导功能,在粤港澳大湾区“9+2”城市群中确立一个核心城市,并且作为辅助管理机构要建立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委员会,“核心+委员会”共同负责湾区的规划建设。最后,在社会发展上粤港澳要互相学习,学习各方先进的技术、完善的制度等,取其精华作为地区学习的榜样。 第二,加快推进跨境基础设施的建设,多方位鼓励社会融合发展。首先,实体空间上继续大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互通的轨道交通建设的进程,以普通公路、高速公路、铁路、轮渡等其他交通方式,形成综合性的交通网络,为三地居民的生活、工作、出行提供便利,虚拟空间上利用高速、便捷的交通网络连接各城市,实现网络空间共享化与一体化,特别是为企业间的联通与学习提供便利空间。其次,落实内地居民和港澳居民的待遇问题,大力倡导港澳居民来珠三角工作与学习,并对其实行同等国民待遇或相关鼓励性政策,包括子女的教育问题、医疗服务、社会保障、公积金缴纳、购买住房资格等方面的待遇。与此同时,港澳也应当放宽人才引进政策,招收更多创新型人才,并且制定包括社会保障、住房保障等方面的福利性政策,确保符合条件的内地居民在香港和澳门的工作生活能享受到与港澳居民同等的待遇。 第三,优化粤港澳大湾区产业结构,大力提升经济国际化水平,使经济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协调发展。首先,应当优化已有的产业结构,改变产业重点,作为大湾区必须要有属于自己的高端技术产业,这就需要做到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大湾区不同城市的产业优势,推进各城市产业协同发展与补充发展,加快向高端技术产业群迈进的进程。其次,优化区域合作创新发展模式,构建国际化、开放型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建立吸引国内外高科技人才、高级管理人才到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就业、创业、居住的配套制度,在此基础上形成创新人才富集区;大力吸引发达国家知名的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到大湾区合作建立科技创新中心和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办学,形成具有世界影响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密集区。最后,经济发展的同时注重生态文明建设,借鉴世界其他三大湾区生态环境保护的做法,共建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城市生活圈。老百姓需要经济发展,老百姓也需要蓝天白云。政府应当针对大湾区的建设发展出台相应的生态环境保护条例,社会各方也应当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去进行科研、开发和创造;推进区域间的旅游发展,既要经济发展又要环境优化,支持珠海、肇庆、惠州共同打造旅游教育培训基地,完善以城市群为中心的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合作机制,共建绿色大湾区。 6?结?论 本文从粤港澳大湾区的各个方面进行了全面分析,并提出了突破制约的新主张和今后发展新方向,在实践中应当充分发挥粤港澳大湾区的地理位置优势,并且充分利用搭上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顺风车,成为经济发展领先的世界第一湾区。 参考文献: [1]?劉成昆.融入城市群,打造湾区经济——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分析[J].港澳研究,2017(4). [2]综合开发研究院课题组.以“双转型”引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J].开放导报,2017(4).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