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加快铜陵产业转型升级的对策建议
范文

    内容提要: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是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铜陵作为全国“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先进典型,仍面临诸多问题亟待解决。必须以产业为核心,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以创新创新为引领,构建转型升级内生动力机制;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动力,构建开放型经济新體制;以园区升级为抓手,构建产业转型支撑体系;以提升首位产业竞争力为方向,构筑世界铜都。

    关键词:铜陵资源型城市 ?产业 ?转型升级

    当前,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既是主动适应新常态的应有之义,也是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铜陵自2009年被确定为全国第二批资源枯竭城市以来,初步走出了一条具有铜陵特色的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之路,成为全国唯一连续三年获得国家资源枯竭城市转型绩效考核优秀的城市。然而铜陵转型发展仍面临产业结构不优、环境容量约束加剧、民生改善任务繁重、生态欠账较多、基础设施相对滞后等诸多问题,转型发展仍然在路上。因此,进一步加快铜陵产业转型升级步伐,既可以促进铜陵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又可以为全国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提供“铜陵方案”。

    1以产业为核心,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立足现有产业和技术、人才基础,对接“中国制造2025”,着力构建以融合型新兴产业群为核心(最高层级)、精深延伸型产业群为中圈(次高层级)、基础资源型产业群为外圈(基础层级)的发展能级层层递进的三级产业发展体系。

    1.1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全面推进节能减排和清洁生产审核,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全面提升设计、制造、工艺、管理水平,促进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发展。全面提升传统产业绿色化、生态化水平,深化发展循环经济,实施产业循环化升级再造工程,不断延伸铜、硫(磷)、石灰石三大产业循环链,打造领跑和并跑国内外的产业循环链。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推动发展服务型制造。利用“互联网+”建立全球产业链体系,提高国际化经营能力和服务水平。推动传统产业向创新驱动、智能制造和服务化发展转型,着力提升质量和效率,锻造支撑铜陵发展的“硬脊梁”。

    1.2加速新兴产业升级替代

    坚持创新驱动,全面提升新兴产业智能化、集约化水平。引导生产要素资源加速集聚,重点加强新兴产业集群建设,全面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和层次。同时,培育发展生物制药与健康、特色食品深加工、文化创意与旅游等新兴产业,形成多点支撑的产业发展格局。

    1.3推进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

    推动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和服务业发展示范区建设,构筑与先进制造业相适应的生产性服务业体系。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以制造业为主要市场的金融、物流、研发等服务业。积极推进业态创新,着力发展新型服务业态,促进服务业与新型工业化联动发展,提升产业融合力。围绕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关键环节,推动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与互动。加强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引领区域服务业发展,建设皖江城市带服务业创新发展新高地和皖中南商贸中心城市。

    1.4实施“三重一创”行动计划

    推进新兴产业重大基地、重大工程、重大专项建设,建设创新型现代产业体系。重点规划建设4个市级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培育建设5个重大新兴产业工程;培育建设5个重大新兴产业专项。基本创建形成创新型现代产业体系框架和多点支撑的多元化发展新格局。

    2以创新驱动为引领,构建转型升级内生动力机制

    2.1加强政府服务创新能力建设

    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实施重大科技专项,积极支持高校院所与我市共建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实验室等。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市场体系、服务体系和激励机制,打造长三角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基地。发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作用,推动创新成果与产业需求有机衔接,在若干技术领域形成核心竞争力。推进科技金融合作,构建科技金融结合的支撑体系,形成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体系和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的科技创新投入体系,促进科技成果资本化、产业化。

    2.2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实施创新型企业成长路线图计划,着力培育一批引领性的创新型龙头企业,培育一批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的专精特新科技型中小微企业集群,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发展。引导企业创新管理制度,鼓励企业通过技术购买、人才引进、企业并购等方式,缩短研发周期,迅速提升创新能力。

    2.3推进科技协同创新

    打造功能完善、专业化、社会化的创新资源共享服务平台。鼓励和扶持领军企业联合科研院所共建创新平台和产业技术研究院,加强产业共性核心技术的协同攻关。支持龙头企业牵头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深化与科研院所的合作共建,建立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协同创新体系。

    2.4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创新文化,营造创新创业的浓厚氛围,优化创新环境。着力推进创新园区、创新小镇建设,盘活创新资源,建设一批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众创空间。运用政府购买服务、无偿资助、业务奖励等方式,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建设。实施重点人才建设项目,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开展创新创业人才股权和分红激励试点,建立科技成果、知识产权归属和利益分享的市场化导向机制,充分调动各类人才创新创业激情。

    3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动力,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全面落实国家和省改革举措,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释放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潜能活力。

    3.1先行先试“多规合一”

    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为实体经济服务的政务商务生态。全面实施《铜陵市推进“多规合一”工作实施方案》,统筹考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确定“多规合一”核心目标、指标体系和产业转型升级空间布局;整合各类规划空间信息,规范和统一“多规”基础数据标准,建立多部门共建共享的规划空间信息管理平台及相关部门子系统,实现规划信息的“多规合一”和多部门业务信息的“互联互通”,形成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合力。

    3.2建立适应产业集群化发展的园区管理体制机制

    按照产业集群集聚发展要求,改革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园区和重点特色试点园区管理体制,探索建立适应“块状经济”发展的群组式管理体制和协调机制,推进园区管理机构向服务协调型转变。鼓励园区产业集群企业建立行业协会、行业联盟和战略合作联合体。优化园区服务协调机制,构建形成宽松发展环境和亲商富企的园区管理体制机制。

    3.3创新民营经济集聚发展新模式

    推动本市中小民营企业转型升级,整合园区和社会各类要素资源,搭建更多的创业园、孵化器、电商平台,引导和支持中小微民营企业实现集群集聚发展。推动本市具有一定规模的民营企业进入资本市场直接融资。鼓励民营资本通过多种形式,参与国有企业改制重组、增资扩股及经营管理,促进民营企业“借力”国企进一步做大做强。

    3.4健全促进走出去战略新体制

    对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加强对企业“走出去”的统筹谋划、指导和政策支持。放宽境外投资限制,简化境外投资管理,推进境外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创新对外投资合作方式,鼓励企业和个人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创新企业便利化港航管理体制,推进港航一体化建设,打造自由、开明、便捷的对外开放口岸,健全促进走出去战略新体制。

    4以园区升级为抓手,构建产业转型支撑体系

    4.1实施“园区倍增计划”

    优化配置园区各类资源,增强园区要素集聚能力。大力支持铜基新材料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及其他特色集聚区建设;突出园区特色,引导园区围绕首位产业和主导产业,促进产业集群式发展,努力实现园区倍增目标。

    4.2促进园区集约低碳发展

    全面推进开发园区循环化改造,推进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园区创新闲置土地盘活方式,探索工业用地弹性出让,健全存量建设用地的二次开发机制。探索江北港新区建设“低影响开发”模式,开展低碳、生态化园区建设试点。

    4.3加快园区产城融合发展

    优化园区产业、服务、生态功能的用地比例,鼓励有条件的省级开发区探索建立与行政区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实施园区产城融合项目,加速园区产城一体化步伐。支持铜陵经开区争创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培育发展江北港新区。

    5以提升首位产业竞争力为方向,构筑世界铜都

    5.1建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支撑体系

    突出铜陵特色和优势,以铜为基,做大做强超大规模铜产业,打造铜陵参与国际竞争的巨型航母、领跑全球铜产业发展的世界标杆。到“十三五”末,形成铜产业相互融合、一体多元发展格局。重点加快铜加工产业发展,加速铜产业链向下游应用领域延伸,促进与其他产业深度融合。壮大铜再生利用产业,健全拆解利用产业链,提升铜再生产业附加值。建设国内规模最大的千亿级铜集散市场和再生铜交易市场,形成百亿再生铜产业。推进铜产业参与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支持在价值链高端掌握了核心技术、核心业务的在铜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建立外贸基地、合作平台和营销网络,提升铜陵铜产业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

    5.2建立世界级的铜产业研发基地

    重点支持铜陵有色公司等龙头企业,联合世界先进或国内一流的铜产业领域的高校、科研院所及研究机构,建立铜产业技术创新研究院,开展铜冶炼及深加工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全产业链的前沿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工程研究,实现铜产业创新能力从“跟踪、并行”为主向“并行、领跑”为主转变。支持铜陵有色公司进军世界500强,打造世界级铜产业研发基地。

    5.3树立世界铜都文化形象

    彰显铜文化独特魅力,以中国(铜陵)青铜文化博览会、铜博物馆、金牛洞遗址等为载体,发展铜工业文化旅游产业。做好铜工业遗存保护,着力建设大铜官山公园,推进铜艺产业园和铜艺术品创意设计、研发、展示和交易中心建设,发展铜产品会展业务、铜工业旅游和产业体验,提升铜都形象和铜文化内涵。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是资源枯竭城市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由之路。铜陵必须进一步坚持在发展中转型、在转型中发展的工作思路,坚持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发展并重,全面深化供给侧改革和持续推进生态环境改善并举,转型载体优化提升和对外开放合作扩大并行,持续推动经济社会健康平稳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铜陵市党史和地方志工作办公室课题组.江南解放第一城凤凰涅槃新铜都[J].党史纵览,2014(10)

    [2]查英.銅陵的谋与略[J].决策,2015(11)

    [3]胡美林.新常态下内陆资源型城市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研究[J].区域经济研究,2015(6)

    [4]王亮,陈忠明.基于钻石模型的铜陵铜文化产业竞争力提升路径研究[J].铜陵学院学报,2015(1)

    作者简介:查全红(1969—),男,安徽铜陵人,安徽省社会科学院铜陵分院副研究员,中共铜陵市委党校政治教研室副主任、副教授,研究生学历,研究方向:行政法学。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2:3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