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农村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三个着力点 |
范文 | 王继红 [摘 要]人口老龄化是当前我国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建立完善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现。铜陵老年化程度高于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且老年人口近七成在农村,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难点在农村,短板也在农村。加快铜陵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必须以问题为导向,抓住政策创新、服务提质增效、多元参与三个着力点,有的放矢推进。 [关键词]农村;养老服务体系;人口老龄化 [DOI]10.13939/j.cnki.zgsc.2020.21.023 人口老龄化是当前我国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建立完善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现。铜陵自2000年进入老龄化城市行列,老年化程度始终高于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至2018年年末60周岁及以上常住人口为 32.56万,占常住人口总数的20%。其中农村老年人21.68万,占比66.58%;城镇老年人10.88万,占比33.42% 。与2017年相比,农村老年人口占比上升1.32个百分点,城镇老年人口占比下降1.32个百分点。由此可见,铜陵农村老龄化程度比城镇更高、进程更快,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难点在农村,短板也在农村。加快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必须抓住主要问题,有的放矢推进。 1 创新破题,促进农村社会养老服务政策完善落实 农村养老服务需求和供给,与城市相比存在巨大差别,因此,农村养老服务体系的构建,面临与城市不同的问题,存在着不同的路径和方式,需要有专门的规划和相关系列政策的推动。但是,现行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各地没有做城乡区分,铜陵也缺乏针对农村老年人养老服务的专门性规划和政策,致使养老服务的关注点和投入等主要在城镇地区,一些地方的农村养老社会化服务还处于空白状态。另外,涉农养老服务政策覆盖面过窄。当前铜陵农村的养老服务基本还是针对五保、特困等特殊群体,面对一般老人的养老服务,政策上关注较少。城乡差距的存在,保障体系的残缺,决定了政府的推动和引导必须作为农村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第一推动力,并贯穿规划、发动、组织等各个环节和过程,才能取得更好成效。 1.1 出台专门针对农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 针对农村老人的现实需求,根据生活方式和居住条件的不同,制定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明确各级政府及部门的投入责任和相关政策制定实施的责任。明确铜陵农村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中养老机构如何监管、社会力量如何发動、人才队伍如何培育等相关具体问题。根据不同区域、不同老年群体的服务需要,分阶段、分项目提出农村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具体实施目标和任务,并将此作为硬性指标纳入县乡镇政府工作目标管理绩效考核范围,实施目标管理责任制,对目标完成情况严格考核。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把养老服务产业的发展放到优先位置,通过推进养老产业与乡村旅游业、民俗业、健康产业等的深度融合,实现农村产业的转型发展和农村老年人的老有所养和老有所乐。 1.2 落实县(区)政府、村级组织的主体责任 县(区)政府作为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责任主体,承担着统筹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职责,而村级组织作为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直接面对群众的需求,具体承担养老服务供给的实施职责。县(区)政府要统筹考虑农村各类老龄人的生活服务需求,从当地实际情况出发,动员和组织各种社会力量和人员,推动建立农村养老社会化服务体系,包括村组互助体系、社区服务体系、机构供养体系等。村集体作为乡村自治组织,要将农村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作为完善乡村治理体系的一项中心任务,明确村集体组织的收入主要用于养老等公共服务,优先考虑解决本村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村“两委”要主动与上级政府、企业、本地或外地NGO、其他社会组织联系帮扶指导,用人力资源输送和土地资源开发换取共建地区、机构的养老帮扶资金和社工/志愿者团队的技术支持。 2 服务先行,促进农村社会养老服务提质增效 铜陵农村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机构200多个,绝大多数是利用闲置资源改造而成,部分养老服务机构地处偏远,交通不便,生活设施不配套,基本处于保生存、保运转的最基本服务状态。相当部分农村养老机构的适老设施,如坡道、扶栏和防滑要么没有,要么设计不够科学,无障碍卫生间和适老洗浴设施尚未普及,基本的理疗和护理设备配置普遍缺乏。铜陵农村老年人空巢率达74.4%,精神慰藉的需求较大,但多数养老机构缺乏基本的心理慰藉、情绪疏导等方面的多元服务,适合老年人精神心理需求的文化娱乐项目也较少。专业护理服务严重不足,全市2万多失能(伤残)老年人中,农村超过1.4万,对失能(伤残)老人的长期照料服务急缺。 2.1 加快硬件建设与改造 将农村公办养老机构设施改造提升行动进一步纳入市委、市政府民生实事,合理安排升级改造经费,确保专款专用。严格按照无障碍化和适老化规范要求,在农村养老服务环境和设施规划、设计、建设、维护等环节加强相关标准的实施与监督,尤其要加强对养老机构坡道、防滑、扶手等节点的改造。把护理型床位作为农村养老设施建设重点,满足农村失能(伤残)老人对机构照护服务的刚性需求。改变以往对所有养老床位“一刀切”式的补贴方式,加大对护理型床位和收治失能老人的养老机构的政策倾斜力度。 2.2 拓展服务内容提升服务层次 明确照护是养老服务的核心,重点提高照护服务的技术含量,尤其是农村公办养老机构要将服务重点放在风险大、技术要求高、民办养老机构不愿提供的服务项目上,以有效弥补市场供给不足或市场失灵。重视心理关爱和文化生活的丰富,根据不同的传统和地域特点,经常开展乐老助老敬老活动;结合老年人的特点,引导鼓励老年人参与力所能及、风险系数较低的经济活动和公共事务,如指导和帮助农村老年人组建“老年人协会”,让老年人以集体形式参加农村公共事务;鼓励老年人参与院寓管理;充分发挥部分老人有养殖、种植、手工经验的优势,发展院办经济等。让老人在社会参与中找到自己的社会价值,增强老年人的社会认同感,实现老有所为。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