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校企合作模式下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
范文 | 裴枫 摘 要: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已经成为大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当前高职院校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但是当前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方面还存在着认识不到位、校企合作基础不牢靠等问题。因此,当前需要在校企合作基础上通过各种方式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在对校企合作模式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当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同时提出相应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校企合作;高职院校;创新创业 中图分类号:G712? ? ? ? 文献标志码:A? ? ? 文章编号:1673-291X(2021)03-0130-03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高职院校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成为了保障学生就业的重要能力之一。就目前来看,创新创业教育不仅能够帮助学生解决其就业问题,同时还能够为整个社会创造出更多的职位,缓解整个社会的就业压力[1]。但是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方面存在着很多不足和问题,大大抑制了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而校企合作能够弥补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的不足,因此在校企合作模式下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一、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 高职教育是职业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其基本功能是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应用型人才,为企业培养更多的有用人才。就目前来看,校企合作模式主要包括了以下几种模式。 (一)订单培养模式 该校企合作模式主要指的是高职院校和有相关专业需求的企业进行合作,通过企业的实际需求来定向培养学生。在这一模式下,企业会以自身实际情况为基础同高职院校签订合作协议,同时在经过学生同意之后,选拔一部分学生签订相关的三方协议[2]。在形成合作模式之后,高职院校和企业都会派出一部分人员来共同制定学生培养计划、方案以及内容等,以此来满足企业、学生以及高职院校的实际需求。当前,订单培养模式在各大高职院校中已经被广泛应用,同时也获得了一定成效。 (二)校企互动模式 校企互动模式是一种企业和高职院校合作,企业为学校提供相关的技能训练场地,以及为学生提供实践基地和相关设备的合作模式。该模式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技能实用性。在该模式下,企业可以根据双方合作程度的深浅来派遣相应的技术人员到学校中提升学生的技能水平。同时,学校也可以派遣教师到企业中参与实践,提升教师本身的技能水平,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在该模式中,合作形式更加多样,如企业可以设立奖学金来激励学生的学习,再如企业可以建立校外实训基地供学生进行实习等[3]。当前,该模式在高职院校中也被广泛应用。 (三)引进企业模式 在该模式中,学校会将企业中的一部分内容移动到校园中,比如企业的生产线、企业的部分业务等,这主要由校企双方实际合作的实际情况来决定。学校在引进企业部分内容之后,就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直观和方便的实训场地或者是实习场地。因此,这一合作模式不仅能够帮助学校解决学生实训设备的问题,同时也能够帮助企业解决场地不足的问题,真正意义上实现了校企资源共享。另外,在该模式下,企业會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予学生补贴,这样就解决了学生实习期间的收入问题。从目前来看,相较于前两种模式,这一模式在高职院校中应用还不够广泛,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 二、校企合作模式下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在校企合作模式下,目前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在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方面还存在着不少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校企合作认识存在偏差 目前,尽管在国家大力支持和推动下,各大高职院校都提升了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加强了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同时还强调了校企合作在其中的重要作用。但是从实际操作来看,很多高职院校本身对于校企合作以及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还存在认识上的偏差,导致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方面,同本科院校相比存在着资金、人力以及物力投入的差距。部分高职院校并没有充分认识到在校企合作中进行各项活动对于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也没有认识到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学生未来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之一。正是因为认识上的偏差,导致很多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模式下,重视的是学生技能水平的提升,但是对于强化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提升学生创新和创业能力方面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4]。比如,一些高职院校尽管与企业达成了合作协议,甚至合作建设了培训基地,但是双方的合作内容还仅仅只是停留在培养学生理论知识和技能上,忽视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二)校企合作基础不牢靠 在校企合作模式下,高职院校对校企合作认识存在偏差是导致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存在不足的原因之一,但是如果仅仅将这样的认识偏差进行纠正也不能够充分发挥出校企合作在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中的优势。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是因为当前很多高职院校和企业的合作尽管存在有各种不同的形式,内容也十分丰富,但是基本只停留在表面,没有深厚的合作基础。对于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来说,要想充分发挥出校企合作的作用,就必须要加强校企合作的合作基础。就目前来看,很多高职院校和企业已经合作建设了实训场所或者是实践场所,但是基本没有形成系统的基于校企合作模式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案,也没有制订能够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实训计划,更没有形成合理的评价机制,导致校企合作模式在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方面并没有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另外,在很多高职院校和企业的合作过程中,学校所派遣的教师和企业所派遣的员工都没有真正发挥出其应发挥的作用,极大地影响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效率。 (三)校企合作模式机制不完善 一般来说,学生本身的创新创业能力主要体现在学生的日常思维以及实际操作方面,所以要想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就必须要重视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性、创新性以及操作性。但是从当下高职院校实际情况来看,在校企合作中,对于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运作机制还不够完善,运行还不够顺畅。当前的机制仅仅只是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方面发挥了作用,在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方面还存在很大缺陷。要想在这一方面做得更好,就需要政府、学校以及企业三方加强合作,共同发挥作用,建设能够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校企合作平台,营造更好的创新创业环境,从而形成更为合理和紧密的校企合作培养机制[5]。比如,学校可以对自身的专业体系、课程体系以及培养模式等方面进行调整,为学生营造更好的创新创业环境,强化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企业可以与学校合作开发专业课程,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政府可以完善相关政策,促成学校和企业的合作,并帮助企业和学校形成完善的校企合作模式下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机制。 (四)对创新创业教师队伍建设重视程度较低 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中并不重视对创新创业教师队伍的建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教师队伍中的教师普遍缺少实践经验。当前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的教师主要是以专业课的教授为主,并没有参与过实际的创新创业活动,也没有深入到企业中去了解相关活动。所以,大部分教师本身对于创新创业没有足够的了解,也没有相关的经验,对于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所提供的帮助很小。其次,对教师进行创新创业培训的机会较少。创新创业教育是一种综合各个方面的教育活动,并不只包括理论知识,还包括其他各个方面。因此对于教师来说,需要教师对创新创业有更加深入的认识以及具有足够的创新创业经验。但是目前针对教师进行的创新创业培训较少,即使对教师进行了培训,往往也只是流于表面,没有深入创新创业的内核。因此,大部分教师在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方面所发挥的作用较小,没有取得实质性的成效。 三、校企合作模式下培养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途径 (一)加强校企合作,丰富创新创业教育的方式与内容 首先,高职院校和企业需要构建创新创业教育基地。高职院校可以与企业签订共同构建创新创业实训基地的协议,促使创新创业教育能够得到更多的保障。实训基地的构建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亲身参与到创新创业实践中的场所,促使学生在创新创业实践中把握自身实际情况,并为自身的未来发展打好基础。其次,高职院校需要开展创新创业讲座。高职院校可以从合作企业或者是行业中邀请相关创新创业专家、创业精英等来学校讲授创新创业的相关知识。这样不仅能够促使学生学习到更多的关于创新创业的知识,还能够促使学生了解其他人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从而总结其他人失败的原因,为自己未来的创新创业提供一定的借鉴。同时,通过创业精英还能够为学生树立起榜样,增强学生创新创业的自信心,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的热情。最后,高职院校和企业需要合作编制优质的创新创业教材。学校可以充分發挥出自身在科研方面的优势,企业可以发挥自己在实践方面的优势,共同编制创新创业教材,促进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 (二)加强校企合作创新创业培养保障机制建设 首先,高职院校和企业需要共同设立创新创业基金。从以往的经验来看,很多学生在面对创新创业项目时往往会因为资金方面的问题而放弃或者是难以实现目标。因此,学校和企业需要设立这样的创新创业基金,在资金方面去扶持学生[6]。同时,学校和企业也需要对实际情况进行调查,以学生的实际为出发点,把控好扶持学生的时间节点,为学生实现其创新创业目标提供时间上的保障。其次,高职院校和企业需要为学生共同营造出一个良好和稳定的创新创业环境。学校和企业可以通过互联网、建设创新创业指导机构等方式来加大创新创业的宣传力度,促使更多的学生了解创新创业的作用和优势,从而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此外,学校和企业可以为学生树立起创新创业的典型,强化学生的自信心,营造好的创新创业舆论环境。最后,高职院校和企业需要共同建立创新创业平台。学校和企业需要发挥出各自的优势,将拥有教学经验、管理经验以及法律经验的人员组成创新创业平台。创新创业平台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创新创业内容,还能够保障创业项目的顺利进行。 (三)构建校企合作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 在加强创新创业培养保障机制的基础上,学校还需要联合企业构建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综合体系。就目前来看,很多高职院校在和企业合作中,与创新创业能力有关的内容,系统性较差,只是作为一种辅助内容来开展教学。甚至在一些校企合作中,根本没有与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相关的内容,只有理论知识掌握、专业技能水平提升以及实践操作等方面的内容[7]。因此,要想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充分发挥出校企合作的作用,就必须要构建完善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具体来说:首先,学校和企业需要共同构建课程体系。在课程体系建设过程中需要充分结合企业实际需求,以此来保障完善课程体系的形成。其次,学校和企业需要共同构建出实践平台体系,通过实践平台体系能使学生实践能力得到提升,同时促使学生通过实践平台体系更好地展开创新创业活动。 (四)创建专业教师团队,强化教师队伍创新创业教育能力 首先,学校可以从企业中引入员工,请其做兼职教师。高职院校可以根据自身教师队伍的实际情况从企业中引入相应的专家、管理者等来做兼职教师,组成教师队伍。这样可以为教师队伍注入新的活力,促使教师队伍整体水平得到提升,从而能够更好地进行创新创业教育[8]。其次,学校需要和企业共同构建教师实践通道,让学校教师深入到企业中进行实践学习,提升教师对创新创业的理解以及增加教师的创新创业教育经验。最后,学校需要对教师对进行技能培训,不断加强教师对创新创业的认识程度。比如,学校可以邀请企业中的管理人员来对教师进行培训,在丰富教师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强化教师本身的创新创业能力水平。 参考文献: [1]? 孙婷.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实施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8. [2]? 吴彬瑛,倪锋.“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应用研究[J].职教论坛,2017,(2):30-34. [3]? 庄永辉,徐劲飞,李杰. 校企共建创新创业平台下四川省高职院校科研成果转化路径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A5):61-62+74. [4]? 刘妍.校企合作范式下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构建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24):76-79. [5]? 周密.基于校企合作一体化的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J].西部素质教育,2018,(22):63-64. [6]? 潘堂忠,覃媛.校企合作开展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的探索[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8,(6):96-99. [7]? 孙授卿.“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智库时代,2019,(11):282+284. [8]? 雷重熹,周士敏.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现实困境与实施对策——以河北省为例[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8):84-89. [责任编辑 百 合]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