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教育现代化背景下高职中文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策略研究 |
范文 | 摘? 要:本文从教育现代化背景下入手,分析了当前高职中文基础课程教学的现状,并提出了教育现代化背景下高职中文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建议,以期可以为高职中文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借鉴和学习作用。 关键词:教育现代化背景;高职;中文基础课程;教学改革;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9年度秦皇岛市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教育现代化背景下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关键能力培养策略研究”(课题编号:2019129)的研究成果。 随着教育行业现代化步伐的加快,促进高职教育稳步向前发展已经成为了相关教育工作者探讨的重点课题。如何运用发展的眼光和教育理念促进高职中文基础课程更加适应教育现代化的需求,需要从课程本身的教学现状出发,寻求有效的改革途径。 一、高职中文基础课程教学现状 可以看到,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部分教育工作者教育教学理念存在滞后性和片面性,教学目标的设定难以贴近实际、服务专业,从而直接导致教学内容的选取缺乏灵活性和针对性、教学模式的设置缺乏应用性和职业性、教学手段的运用缺乏实践性和操作性、教学评价方式缺乏持续性和科学性等问题。教学过程中,虽然保证了既定教学大纲的相对完整和知识目标的输送,却忽视了学生未来职业目标岗位所需的关键能力的培养,无法最终达成“知行合一”的人才培养目标,不利于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持续性和可塑性。因此,探讨并尝试通过高职中文基础课程改革,增强学生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意义重大。 二、教育现代化背景下高职中文基础课程教学改革 (一)改革高职中文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设定 面对职业迁移和发展,高职中文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应与职业核心能力相结合,明确学生未来职业和岗位需要。传统的中文基础课程教学往往只注重对学生某一方面显性的具体知识技能的训练,而忽视对学生隐性综合素质的培养。所以,基于学生适应职业发展能力培养的中文基础课程改革,应把培养目标进行能力分解及重构,使之更加贴近实际,服务专业。 (二)改革高职中文基础课程的内容构建体系 1、融合多门学科,改革中文基础课程教学内容 结合岗位工作过程,明确学生职业成长历程中的工作任务,以做好职业岗位工作任务所需的专业技术、素质素养,挑选与学生将来工作岗位有关的课程知识内容。涵盖必备的知识传授与技能训练,为学生的稳步发展提供必备的技能知识储备。打造以综合实训中心为平台,在改革中文基础课程中,融入职场礼仪、应用写作以及口语表达等内容,大大加强学生职业能力,为学生个人职业生涯更好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2、重视素质养成,突出“职业准备” 高职院校以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为主。从人才发展层面入手,专业人才的能力可分解成为社会能力、专业能力、方法能力。汉语表达能力与沟通课程重视德育与能力的教育,并贯穿于学生整个生涯中,强调在汉语应用实践中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合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以及较强的职业素养,使学生未来面对职业迁移和发展,具备与之相适应的关键职业核心能力。 (三)改革传统 “教师一言堂”式教学模式 1、突破时空限制,打造线上教学平台 信息化教学平台为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提供了有效途径的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更广阔空间。学生即便走出课堂,也可以借助网络课程平台随时随地参与学习,实现与教师无时空障碍沟通,随之相适应的就是教师的角色和任务的改变,从单纯的知识传输者,变成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参与者、辅助者。帮助学生利用互联互通的网络课程平台,结合岗位工作需求,针对性开展个性化教学。 2、线下实战训练,培养创新型人才 线下教学活动与学生专业学习与实践相互融合,结合企业对新时代人才的需求,全面打造职业人。以职业活动为主,训练学生口语表达能力,营造良好的、和谐的学习气氛,打造开放化、系统化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学生扮演职业人角色来进行一系列任务,从而进行应用写作与口语交际实践,更有热情的参与中文基础课程教学中,充分发挥了高职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中的主人,进而在素养、知识以及技能等方面上得到普遍提高。 (四)改革传统“一纸定乾坤”的评价方式 1、线上评价:发展性评价与伴随性评价的融合 在线课的线上教学评价应结合学生个性化学习以及日后发展的现实需求,传统的教学评价只是为了评等划级,而发展性评价则重视纵向对比学生,关注学生将来的发展。虽然发展性评价形式多是以建议性呈现于学生眼前,但其价值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指导。在“互联网+评价”下,使伴随性评价成为教师评价学生的有效方式,使高职教师可以随时随地了解学生学习状态,结合学生学习的轨迹与学习个性予以相应的帮助,进而帮助教师全面分析线上教学中的学习记录,便于更好的改革高职中文基础课程教学。 2、线下评价: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融合 在线课的线下教学评价以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互结合的方式。这两种评价方式各有优缺点。形成性评价将定期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互融合,以多种方式来评定学生学习成绩,如:学生自评、学生互相评价以及小组评价等,以此来对学生学习成绩综合评定。终结性评价不但有量化笔试评价,而且也有定性与定量相互结合的质性评价。评价人员与被评价人员可以互动,不但提高了高职学生主体地位,而且还让评价推动学生主动参与中文基础课程学习过程。同时,教育现代化背景下的多元化评价方式让高职学生积极的、主动的完成线上学习互动与线下小组任务,并将学习的中文基础课程认知应用于实践中,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高职中文基础课程教学的改革应从“互联网+”背景下考虑,结合高职学生的生源基础进行探索,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才可以取得预期的改革效果。同時,“互联网+”下的高职中文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这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样才可以使中文专业的基础课教学更有针对性、目的性。 参考文献: [1]曹高菲. 基于“互联网+”的高职中文基础课改革研究[J].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04):38-40. [2]韩锋,辛禄高. 浅论普通高校中文专业基础理论课程教学的实践性[J]. 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4):455-457. [3]冯明卿,冯玉东,袁帅. 互联网环境下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研究[J]. 教育教学论坛2016(15):101-102. 作者简介: 张松竹(1980.12-),女,汉族,河北省秦皇岛市,硕士,副教授,主要从事汉语言文学研究。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