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不同类型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的临床特点及心脏结构变化
范文

    王文荣

    

    【摘要】目的 对不同类型心力衰竭合并房颤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及心脏结构变化进行研究。方法 以我院50例心力衰竭合并房颤患者作为研究组,以50例心力衰竭无房颤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患者疾病诱发因素、临床症状以及心脏结构进行比较。结果 高血压是导致心力衰竭发生的主要因素,其次为冠心病、陈旧性心梗、心律失常、风湿性心脏病。研究组患者高血压病因数据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多以急性、舒张性心衰为主,对照组多以急性收缩性心衰为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临床中均以高血压为主要合并症。研究组患者左心房内径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合并高血压的心衰患者发生房颤的几率更高。

    【关键词】心力衰竭;房颤;心室结构;高血压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9.27..01

    心力衰竭是心血管疾病终末期症状,患者随时处于死亡的边缘,且本病在老年人群中的发病率逐渐升高,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1-2]。心力衰竭患者发生房颤的几率非常高,而房颤会加重患者心力衰竭病情,导致病情恶化,因此,对疾病的临床特点进行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且能够加深对患者病情变化规律以及特征的了解,为患者治疗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100例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组,根据其是否合并房颤表现将其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干预组患者平均年龄(59.7±6.4)岁,男26例,女24例,心功能分级为Ⅱ级者9例、Ⅲ级者32例、Ⅳ级者9例;对照组患者平均年龄(59.8±6.2)岁,男25例,女25例,心功能分级为Ⅱ级者10例、Ⅲ级者32例、Ⅳ级者8例。患者均符合心力衰竭诊断。研究组患者合并房颤诊断,对照组患者无房颤表现。患者/家属知情且同意参与调查。

    1.2 一般方法

    对两组患者病情资料进行整理,包括现病史、既往史,同时对患者生活习惯、饮食习惯、临床表现等资料进行调查。所有患者入院后均予以心脏彩超检查,对患者心脏结构进行调查,包括左心房内径、左心室舒张末内径等指标。

    1.3 统计学方法

    文中数据采用SPSS 18.0软件处理,t、x2视为检验指标,P<0.05视为具有统计学差异。

    2 结 果

    2.1 病因比較

    高血压是导致心力衰竭发生的主要因素,其次为冠心病、陈旧性心梗、心律失常、风湿性心脏病。研究组患者高血压病因数据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患者临床症状比较

    研究组患者多以急性、舒张性心衰为主,对照组多以急性收缩性心衰为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临床中均以高血压为主要合并症。见表2。

    3 讨 论

    心力衰竭合并房颤的患者左心房内径大于无房颤的患者,证明患者心脏功能受到损伤的程度更为严重,患者发生并发症的几率更高。因此,临床中要结合患者具体表现以及临床特点开展针对性治疗,提升患者抢救成功率。

    参考文献

    [1] 严毓勤,朱雅琴,周龙女,等.不同类型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的临床特点及心脏结构变化[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9,22(02):247-250.

    本文编辑:赵小龙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15:5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