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区块链在员工培训学习系统中的应用 |
范文 | 张宏卫 [提要] 互联网共享经济时代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们的工作和生活,现代企业要想在全新、复杂的竞争环境中获得持久的竞争优势,就需要突破传统的培训模式,提高培训长期效益,促进员工的深入学习、长期学习和共享学习。本文提出利用现代化的区块链技术使企业或行业的培训活动平台化。首先,提出区块链在员工培训中应用模式的构建;其次,分析区块链员工培训体系构建的条件;最后,探讨区块链培训体系在应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障碍。 关键词:去中心化;区块链;员工培训 基金项目:2019年度秦皇岛市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秦皇岛‘三农智库建设问题研究”(2019065) 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0年3月20日 互联网大数据的时代,区块链技术在金融、供应链等在诸多行业中逐步推广开来,给员工培训新模式带来了新的契机。 一、区块链技术在员工培训学习系统中应用的重要意义 区块链将改变传统企业员工培训和教育的过程和结果,就像它已经并将改变诸如财务、零售、制造和供应链等行业一样。该项技术的应用能够解决企业传统员工培训中存在难以克服的重要问题,为学习型组织的构建提供了基本的模式。首先,区块链技术的应用能够满足员工自主、分散学习的需求;其次,能够增加培训过程和培训结果的透明度并提高监控水平;最后,区块链将员工企业学习与社会学习结合起来。 二、区块链结构介绍 区块链的英文名为Blockchain,亦可译为“模块链”或者“数据块链”。一个区块就是一个单独的数据结构,而区块链则是把这些数据块通过hash算法链接起来。每个区块包含三个部分,其中块头和块主体是主要部分,区块头负责通过主链连接到下一个区块,区块主体负责存储需要记录和保护的数据信息,当区块和链形成时,系统会自动在数据信息打上时间标签,即形成时间戳,这种链条式的结构设计保证了数据信息在传输的过程中不被篡改。 三、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员工培训学习系统构成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员工培训学习系统如图1所示。(图1) (一)员工(或团队)。员工自入職之日起就可通过注册企业培训平台,获取培训资格,进而申请培训项目。员工(或团队)是培训项目实施的主要客体,他们通过培训平台可查询相关的培训项目,培训项目来源于项目池,系统可依据员工(团队)的岗位职责的相关性或紧迫性对培训项目进行排序。当员工(或团队)接受某一培训学习任务,就依据事先系统存储的智能合约履行此项任务。培训项目池中的项目经过企业审核方可进入,这些项目的发起者可以是自公共部门、行业协会,亦可以是企业内部或员工自身的发展需求。培训项目可与员工岗位内容相关,亦可不相关,视企业培训管理和培训理念而定。培训费用的支付可以是企业,亦可是员工个人,视企业的战略规划和财务状况而定。 (二)智能合约。系统中的每一个培训任务指派给某个特定的员工,就意味着签署了智能合约。这一智能合约约定基本内容包括:培训的内容、培训完成后的考核标准、培训经费的使用、培训后的奖励等,员工不需要再经过费用审批流程,不需要再等待公司考核业绩,更不用再依靠上级主管的心情决定奖金多少。 (三)积分系统。员工只要完成一个满足智能合约的培训项目,声誉机就会自动记录这一结果,同时声誉机又对应着一个员工个人成长的积分系统,员工每完成一项培训任务,其积分值就会有增加(分值增加的多少视培训任务的难易程度、与实现组织目标的关联程度等因素的影响)。 (四)共识机制。共识机制即合约(培训任务)完成与否,完成的数量和质量如何,需要双方或多方的认同,这一过程即为培训完成的共识机制。共识机制是区块链技术应用基础和核心,共识机制直接和员工积分系统对接。 (五)项目池和项目备选池。培训需求来自于四个方向:行业领域发展的培训需求、公共部门的培训需求、企业的培训需求、员工个人的培训需求。这些切实的培训需求首先进入任务备选池,经管理员审核后可进入项目池。项目池即待完成培训任务邀约的集合。 (六)状态机和声誉机。状态机是记录合约完成情况,即培训项目的完成情况。声誉机对应着员工成长积分系统,即当员工完成培训计划,获得认证时,可以通过其雇主在区块链上进行验证,其积分值就会有增加(分值增加的多少视培训任务的难易程度、与实现组织目标的关联程度等因素的影响),并使用该验证创建更强大的专业资料(即给每位受训员工贴上各类学习成果的标签并归类)。过去的学习成长成不会被遗忘,内部培训计划和技能验证可以跟随候选人整个的职业生涯,都将具有持久价值。 (七)系统过程。第一,挖掘培训需求,形成培训项目。将项目投入项目池中,然后由组织中符合项目限制条件的员工或团队来承接或竞标;第二,当承接人作为受训人员接受了该培训项目,系统就默认他(或她)接受了与该项目相关的智能合约(即培训的内容、培训完成后的考核标准、培训经费的使用、培训后的奖励等),有了智能合约无需再经过管理层的审核,培训项目按部就班开始实施;第三,当智能合约的所有条款达成的时候,培训结果会传输到状态机上,即显示培训已完成,然后此结果经过共识机制并记录,同时每一项智能合约的完成都会形成独一无二的时间戳,保证区块传输信息不失真。 四、区块链员工培训学习体系构建的条件 (一)需要重构企业和员工去中心化学习培训平台。员工入职后注册培训平台,就具备了领取培训项目的资格,企业与员工之间的界面转变成了培训项目界面。需平台提供培训学习任务、资源、培训完成的标准及相关激励项目。培训的任务由企业或员工培训需求演变而来,即培训需求需结合企业战略发展的需要、岗位能力素质要求的需要或员工个体的学习需要。培训所需资源可来自企业内部,亦可来自其他相关平台(如:政府公共部门、行业协会等)。所谓去中心化,是指平台中的所有节点都是平等的,培训体系中的中心节点根据需要在企业、员工、任务之间随时切换,颠覆了传统培训以企业需求为中心的体系。 (二)需要极富有弹性的组织边界。传统人力资源管理认为员工培训是在企業的组织边界内进行,但在今天平台型经济、大数据经济的大环境下,人力资源管理角色需要从组织边界以内逐步向组织边界外扩展,逐步形成跨组织边界的或平台化的员工学习大环境。这就需要企业管理层或人力资源部转换传统观念,由原来的“我花钱培训出来的人,必须为我创利”的观念转变为“共育—共享—共赢”的观念,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关系由传统的雇佣关系转变为“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这一转变可能需要较长的一段时间才能实现,但这的确是在共享经济大环境下必须要果断推进的重要思想意识的转变。 (三)需要坚实人力资源管理技术基础。首先,企业形成员工职业生涯培训记录。员工完成培训项目后,达到相关标准,即可获得认证,可以通过其雇主在区块链上进行验证,这一培训记录就可以计入分布式账单中,且不可篡改。内部培训计划和技能验证可以跟随候选人的整个职业生涯。利用区块链技术,可以消除员工在不同公司任职时的培训壁垒,分布式账本,可以存储学习者在不同公司的培训记录,从而建立起即时更新的、不可篡改的学习培训经历,形成员工的学习进步记录系统网络,增强员工职业信用和职场竞争力。其次,建立培训社区虚拟币的发放与流通机制。目前,有些企业建立了企业内部培训积分体系,员工通过参加培训、获得证书等形式获得企业奖励的内部积分,积分数值可以作为晋升或岗位调整的依据,但只局限于企业内部使用,无法在企业之间通用。而区块链技术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可能性,员工参加培训获得的加密代币(类似比特币),也将大大减少HR的积分记录等相关的事务性工作。员工可通过发帖、提问、回答等行为赚取虚拟币,并可利用虚拟币购买社区学习资料与服务。最后,自我驱动学习机制的形成。使用区块链后,培训学习将不再是通过培训师来讲授,而是通过使用代币(如比特币)查看不同人的记账本和不同人分享的知识,来进行自我驱动、自我学习。所谓自我驱动学习,即被培训者不仅仅机械地完成企业安排的培训流程,更能根据自发地投入整个培训流程,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主动求学、互动式参与学习、持续性学习。另外,这种“链上”学习也能够实现培训资源知识共享,这样整个网络将是一个大的知识库。 五、区块链培训体系在推广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障碍 (一)平台谁来建的问题。基于区块链的人力资源培训学习平台建成后,行业相关的企业和个人都将会是直接的受益者,但是此项工程单凭一己之力是很难达成的,课题组结合其他行业区块链平台的建设模式,提出三种构想: 1、公共部门牵头。纵观区块链在其他行业中的应用,绝大多数都是由公共机构部门来牵头,主要承担区块链平台搭建、维护和监督运营的职责。在人力资源管理的培训方面的区块链平台同样也需要公共部门来承担这一系列的职责,如要求参与主体(包括政府各部门、社会培训组织、高校、企业和员工个人等)对所掌握的数据进行哈希运算(借助第三方专门技术机构),并在区块链中予以记录。通过区块链技术,每个数据集登录或使用信息都会被“封存”(即不可能删除或更改),由此确保数据信息的安全性和保护隐私,并且为各个主体追踪使用数据的其他人提供了便利。在这种模式下利用政府的资源可以保证平台建设和运营的稳定性,同时政府部门可通过对平台的直接管理及时获得相关行业的人力资源信息,便于做出的宏观决策和行业调控。 2、行业主导。行业主导型运营模式是指平台的投资、建设、运营和维护由行业内部分或全部企业负责。这一模式适用于集中度较高的行业,如石油行业、汽车行业等,通常由行业中的领袖企业牵头,本着互惠共享、协同共赢的原则,吸引行业中的若干龙头企业共参与。通过行业协会的协调,此系统逐渐发展形成行业内人力资源的共享中心,有利于企业集中培育优秀顶尖的人力资源,共同抵御国外同行业竞争者。 3、委托第三方。委托第三方运营模式是指平台的建设由政府或企业出资,将平台具体的开发建设、运营管理任务外包给可以提供专业服务的第三方企业。通过第三方企业的加入,一方面可以缓解政府或企业的技术压力;另一方面第三方企业一般是能够提供优质服务,具有专业化的业务水平,可以使平台的建设与运营更符合用户的需求和行业的发展。委托第三方的运营模式可以降低投资方建设初期的压力,为投资方在平台的业务流程、技术标准、信息服务、价格指导方面提供专业化指导。该模式适合于行业的集中度较低的行业。 (二)如何监管。区块链最高效的特点之一就是“去中心化”,参与主体多元化,更好地体现公平性和透明性,但是带来的直接问题就是监管的难题,在人力资源培训领域,有些业务可能做不到完全去中心化,例如:在资源的整合方面需要“中心化”的协调和管理。这就需要公允的第三方或公共部门参与到区块链中,对培训项目的发起、运行、结果验收起到全程的跟踪和监管作用,也就是采用“管理的中心化,业务的去中心化”的理念,让区块链成为学习型组织成长的翅膀,而不是牵绊。 (三)思想“上链”的问题。要想让人力资源的培训资源整合插上区块链这一翅膀,只有数据、业务上链还不够,更重要的是思想意识的“上链”。唯有如此,区块链培训资源的整合才能真正实现,学习型组织氛围才能真正形成。思想意识的“上链”最核心的要求就是各主体要树立共享、共赢的大局意识。对于不同的主体思维的转变有不同的具体要求与表现形式。对于公共部门来说,思维“上链”就是要转变工作方式,重视并尊重社会力量,为其参与链上共建、链下共享提供多种渠道,营造浓厚的大众学习氛围。对于企业来说,观念更新的真正体现就是从企业角度具体化员工的学习需求,从行业角度明确人才培养的方向和路径,突破企业固有边界,树立大局意识、共享意识。对于员工个体来说,思想的转变要体现在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增强学习的内在动力,通过内外部的激励,实现自我超越和提升。 主要参考文献: [1]杨现民,李新,吴焕庆,等.区块链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模式与现实挑战[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7(2). [2]劳萃,成竹.智能合约:基于区块链的人资匹配[J].企业经济,2019(5). [3]李彬,曹望璋,祁兵,等.区块链技术在电力辅助服务领域的应用综述[J].电网技术,2017(3). [4]周继平,陈平,叶正茂.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学分银行构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18). [5]陈媛媛.基于“自我驱动”的出版社人才培养模式优化[J].中国出版,2018(10). [6]张宇.区块链视域下高校人力资源培训体系研究[J].当代经济,2018(22). [7]徐晓林,李海波,马敏.区块链+旅游服务:创新前景与潜在挑战[J].中国行政管理,2019(4).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