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地方高校产学研合作现状及对策 |
范文 | 唐不不 陈烦 [提要] 产学研合作是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和学校办学实力,增强科技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以凯里学院为例,对当前地方高校产学研合作特征以及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区域创新;地方高校;产学研合作 本文为省州校联合资金项目:“区域创新背景下黔东南地区产学研合作状况调查研究”(课题号:黔科合LH字[2014]7234号)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0年7月7日 区域创新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产学研合作是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和学校办学实力,增强科技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在区域创新背景下如何促进区域内产学研的合作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以凯里学院为例通过对其产学研合作的状况进行分析,以期能够正确定位其在区域创新中的角色以及作用,从而能够更好地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为提升区域创新能力提供巨大的帮助。 一、产学研合作与区域创新关系分析 英国学者库克(1992年)最早提出区域创新系统的概念,这之后国内外众多学者都对区域创新系统展开了研究,综合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认为:“区域创新体系是指在特定区域中,以区域经济、社会或产业的持续发展为目标,以技术创新为核心,以区域内新技术/新知识的生产、扩散、更新和转化为目的,由参与技术创新与扩散的企业、大学及科研机构构成,有政府及中介服务机构等参与开放的技术/知识创新与流转的网络系统。”产学研合作是指企业、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之间的合作,是我国科技创新中的一种重要方式,是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科技成果转化的关键,是促进经济发展的战略措施。在区域创新体系中,高校人才济济,人力资源丰富,但是高校缺乏资金以及缺乏对市场需求的敏感;另外,企业缺乏技术创新的人才、技术储备、科研设备等各类资源。因此,高校、企业以及科研院所趋向于采取合作的形式,以满足各自所需,以进一步提升区域的创新能力。 二、地方高校产学研合作现状分析 (一)地方高校产学研合作特征分析。在产学研合作的实践中,一直都是国家以及省属和部属等重点大学引领产学研合作理论的发展和模式的创新,地方高校紧跟着其后积极地开展产学研合作的探索和实践。但由于地方高校的功能定位以及资源禀赋等状况与国家以及省属部属高校不一样,其发展呈现出了不一样的特点,归纳起来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1、合作形式多样,但合作层次较低。通过对凯里学院相关教师的调研数据显示,地方高校教师与企业合作的形式比较多样,如提供技術服务、到企业进行实践、合作研发联盟、提供意见或建议、委托技术开发、合作发表、学生就业等人员来往、专家培训、技术或专利许可等各种形式基本上都有,但是主要以技术服务、到企业去进行实践为主,这两项分别占到44.44%和38.89%,而技术或者专利许可的形式较少仅5.56%。通过对近几年凯里学院产学研合作的合同进行分析,发现大部分合作都是提供技术服务、咨询服务以及共建学生实习实践基地等内容,委托进行技术开发的方式并不多。企业出资金,学校出人才和技术,以横向项目的形式进行立项,当项目完成合作则结束,对凯里学院横向项目的梳理发现,凯里学院近年来横向项目的立项数以及引进经费逐年上升,对目前所有横向项目的梳理没有2次以上合作的情况,缺乏长期的合作机制,下次还需要合作时则又需要重新磨合。 2、松散合作为主,紧密伙伴关系少。一方面通过对凯里学院相关产学研合作的合同以及横向委托项目的委托方进行分析,我们发现连续多次进行合作的紧密伙伴比较少,合作过3次以上的合作伙伴不足10%。大部分合作都是松散的形式,紧密伙伴关系少,并且缺乏长期合作的机制;另一方面有些合作主要是为了拿到项目,而较少地真正地深入合作或者说是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思考共建合作实体。 3、从合作内容上来看。大部分合作都是为了解决企业单项的技术问题合作,针对成套产品的技术开发以及产品技术创新的合作相对较少。 4、创新改良合作模式。受到自身科研实力以及经济实力的影响,很难直接采用与企业共建科研基地等模式进行产学研合作。地方高校在进行合作时大多都是利用校内资源与结合当地经济和产业发展特色,通过“自建科研机构”,在具有一定的研究基础后才与企业合作。或者通过与区域内各级政府签订“校产、校企、校地合作协议”、规模企业、经济开发区,利用系列较低合作等级的双边协议,推动全方位的产学研合作。 (二)地方高校产学研合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政府引领作用不强,支持力度不够。产学研合作是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提升区域和企业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政府以及相关部门也越来越重视区域内产学研的合作,在国家级省级层面上出台了一系列的促进产学研合作的相关政策,但是具体到地方相应的政策文件以及配套措施还不完善。我们梳理了黔东南州的相关政策文件,仅2016年黔东南州发布了《关于以科技创新推动新经济的实施意见》(黔东南党发[2016]32号),意见中明确提出了:“引导和鼓励新经济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共建研发机构,组建一批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协同创新平台,支持新经济企业牵动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推动产学研协同发展。”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我们却发现政府对产学研合作的引导作用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政府以及相关部门通常会忽视对合作项目的跟踪管理和实际成效的评估,政府以及相关部门更关注的是项目签约的数量以及营造声势,而忽视实际效果。因为管理不完善,对合作效果缺乏后续的监督和跟踪,就很容易出现项目拿到后,就没有开展实际的合作等情况发生。另外,地区促进产学研合作的中介服务体系不健全,服务水平低,不能很好地为合作各方当好桥梁。 2、合作各主体价值取向和思想观念的差异,限制广泛深入的合作。我们都知道产学研合作实质上就是合作各方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优势互补的过程,是促进合作各方共同发展的重要途径。但因企业、高校以及研究机构类型不同,在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上也存在差异,他们对项目的选择、项目的效果评估等都会有一定的差异,这对合作各方合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限制了产学研持续和深入的发展。差异具体体现在:一是大部分高校尤其是地方高校科研评价机制以及职称晋升机制不完善,高校更多地以专利、论文、项目立项、项目结项等作为教师职称晋升和教师科研工作评价的关键因素,更加关注理论性和学术性,而忽视应用性和实用性,这导致教师们主动开展合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够,或者选择一些出成果比较快的项目进行合作,缺乏深入持久的合作。我们对凯里学院相关教师开展的调研数据显示,有55%的教师未参加过与企业的合作,并且大部分教师仅参与了1~2次合作,与企业合作超过5次的教师仅为2.5%。二是相对来说在黔东南区域内高校以及科研机构数量不多且科研实力有限,企业对地方高校也心存偏见,更愿意寻求一些知名度高的学校进行合作。三是黔东南区域内企业的数量不多,并且大多数为中小企业,对技术创新的需求也相对较少;另一方面这些中小企业经济实力以及技术创新的能力都比较弱,他们害怕承担风险,不敢投资,在选择合作项目时,更偏向选择技术成熟度高或者容易见效益的项目,缺乏长远的规划,不敢挑战从源头开发新技术。 三、地方高校产学研合作发展模式及优化對策 (一)地方高校产学研合作发展模式选择。产学研合作模式是产学研主体的具体对接方式,是指在一定的制度环境下,合作主体为了实现各自的组织目标,对科学技术、资金、设备、人员等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及产出的合理分配的方式和途径。以什么样的模式进行合作不仅关系到合作的效果,还直接关系到合作成败。因此,在开展产学研合作的过程中,在选择具体模式时不能盲目跟风、也不可一味地求高求大,应综合考虑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符合区域经济发展和创新体系建设的需要;二是充分利用合作各方的自身优势和需求;三是市场的需求。合作各方应充分权衡各方利弊找到一个能够平衡各方利益的最佳模式,对原来的模式不断改良和创新,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合作模式,从而促进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 (二)地方高校产学研合作发展优化对策 1、政府为主导,营造良好的合作环境。产学研合作是提高区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首先,政府应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对产学研合作以及区域创新的宣传,改变产学研合作各主体对产学研合作认识的局限,使合作各方认识到产学研合作是为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服务的,对合作各方来说是优势互补,资源整合,充分调动各主体参与产学研合作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挖掘创新潜力,为区域内产学研合作的开展奠定基础。其次,政府应该出台系列具体的有针对性的促进产学研合作的具体制度以及相关配套政策,更好地为区域内产学研合作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再次,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加强对产学研合作项目的跟踪管理,转化观念,不仅要注重合作的数量以及形式更要关注合作的内涵以及实际效果。最后,建立健全中介服务机构,规范中介业务流程,提升服务质量。 2、立足地方和高校实际,多形式地开展产学研合作。立足地方,为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是地方高校生存之道。地方高校应该主动融入到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去,积极地开展产学研合作,探索符合自己发展和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特色产学研合作之路。在产学研合作实践中,由于高校人才培养的要求和区域内企业的数量少,且大多数为中小企业,对技术创新的需求相对较少的实际情况,可以选择“订单培养”、教师到企业实践、企业人员到高校学习等多种合作形式,与企业建立良好的人才互动交流机制。其次,地方高校也应充分发挥其人才优势,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一方面要积极增加合作的对象,另一方面要加强与同一对象进行深入持久地合作,找准时机建立产学研合作联盟,深入地推进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等全方位的合作关系。长期以来,凯里学院一直致力于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在其办学过程中主动立足地方,充分发挥黔东南地区的地缘和资源优势,利用黔东南生态环境和民族文化两个优势,整合资源,打造民族学、旅游管理、植物学、园艺学、生物学、设计学、音乐学等8个省级重点特色学科、重点学科以及重点支持学科,构建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学科专业群。同时,不断依托行业企业,发挥特色优势。2014年以来积极地选派近30余名教师作为省级、州级科技特派员和三区科技人才到一线去、到基层去、到企业去开展科技服务工作。学校主动与区域内的相关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办学协议。2012年以来,学校充分利用学校优势,学校牵头相关企业成功申报了“苗族侗族文化传承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2011协同创新中心”、“凯里市舟溪镇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黔东南民族药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大学科技园等30余项各级各类平台和产学研合作项目。 3、健全和完善科研评价机制。区域性和地方性是地方高校的两个重要特征,这决定地方高校的发展要符合应用性和实用性的要求,地方高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型,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正是因为这样,地方高校的科研评价机制不能唯论文、唯项目,而是要关注成果的转化以及其实用性和应用性。因此,地方高校应该不断地健全和完善科研评价机制,要强调产学研合作、成果转化、强调面向市场、面向行业、面向一线开展的应用研究。学校可以通过对职称评聘、年度考核政策等相关政策和制度的修订,积极引导教师“在大地上作科研”,“把文章写在大地上”,着眼于解决实际问题,积极主动地进行产学研合作。 主要参考文献: [1]史琳,戴磊,宋薇.区域创新体系中产学研合作模式与动力机制研究[D].第八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2012.11.24. [2]陈燕赟,王海华.区域创新体系下地方高校产学研合作模式研究[J].鸡西大学学报,2014(02). [3]聂娜,谭树华.地方高校产学研合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0(07). [4]刘国玲.简述区域创新体系下的陕西地方高校产学研合作模式[J].农家参谋,2019(17). [5]苏团,温德才.地方高校产学研合作存在问题及对策——以龙岩学院为例[J].龙岩学院学报,2014(12).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