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基于“互联网+”的地方高校会计专业改革研究 |
范文 | 李亚玲 郑欢 摘 要:互联网飞速发展背景下企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呈现差异化、多元化趋势,高校会计人才培养依然存在课程体系设置落后未融入“互联网+”时代元素、教学方式落后未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教学内容平淡无行业特色等问题;互联网条件下的会计专业改革应与时俱进,设置满足市场和学生需求的课程教学体系,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更新教学内容彰显行业特色,并实现教学考核方式的多样化。 关键词:“互联网+” 地方高校会计教学 改革实践 “互联网+”主要指当前我国社会上的各行各业通过利用网络技术、信息数据技术以及互联网技术使自身得到创新性发展战略的目的[1]。互联网与会计行业的结合,出现了云会计、大数据、云会计+AI、财务共享中心等一批新事物,使得传统会计的内涵、工作模式发生了巨大改变。可以说,信息技术的发展颠覆了传统会计行业的发展,同时企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发生重大变化,也对培养会计人才的高校提出了改革的要求。作为培养会计管理人才的高校要紧跟时代发展潮流,改革现有的培养方案,设置新的教学体系。本文就地方院校会计专业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及改革的内容展开讨论。 一、地方高校会计专业改革的原因 (一)课程体系设置落后,未融入“互联网+”时代元素 目前,大部分地方高校会计专业课程设置还是沿袭以前旧版本的课程体系[2],基础课程设置有数学、英语、计算机等,专业课程设置有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税法、审计、会计管理信息系统、ERP沙盘实验、成本会计等课程。基础课程里计算机课程大多仿照大部分高校开设的内容,近年来学校未进行创新和内容更改,与会计专业、会计信息化紧密相关的Python、C++等课程却未及时开设,而这两门课程是计算机与会计专业衔接较为紧密的课程,学生掌握了这些计算机内容后,可以对会计软件进行简单的编辑并可以从会计软件里提取所需数据,迎合了互联网时代对会计人才的需求。专业课程仍旧沿袭以往的课程体系,未融入“互联网+”的元素及行业背景,加入新的内容。所以,现行的会计专业课程不论是基础课程设置还是专业课程设置,都没有体现当前的时代背景,也未彰显行业特色。 (二)教学方式落后,未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 在高校会计专业教学中,无论是理论教学还是实验教学,都以主讲老师讲授为主,基本上还是填鸭式教育,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很少,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潜力未得到开发[3]。在理论课程上,主讲教师采取满堂灌的方式将内容讲授给学生;在实验课上,老师将实验内容演示一遍,学生接下来模仿操作,大部分实验课程仍然以手工做账为主,小部分课程运用某一商用财务软件,但学生以模仿为主,基本上没有创新性的内容,且学生不能深入了解数据与数据之间的关系,明显与大数据发展的潮流不相吻合。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今天,学校、教师、学生在课堂中未能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提高课程效率,激发学生激情,提升学生学习能力,显然不能与时代发展共同进步。 (三)教学内容平淡,无行业特色 据统计,在全国970所本科院校中,有606所高校(含三本)招收会计专业本科生,学校数量占625%,会计专业在校本科生数量达到575261[4]。在校生规模如此庞大,但不同学校培养的会计专业本科生使用完全统一的教学体系和统一的教学内容,难以体现各自的办学特色。作为普通地方高校,和更高层次的专业财经院校相比,硬件和软件都比较薄弱,如果不在行业特色上下文章就难以体现出自身的办学特色。 (四)实践课程考核方式呆板、陈旧 据调查,大部分本科院校实践课程的考核方式以学生出勤情况、实践课程的表现和实验报告构成,而实验报告所占比例较高。会计实验课程灵活,仅依据实验报告的成果来考核不足以测评学生的学习情况。会计实践课程更加看重学生在课堂的动手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出勤考核和实验报告成绩仅仅肤浅的体现了学生实际参与了实践课程。会计技能考核与传统的书面命题试卷有很大的不同,书面命题试卷一般体形固定、题量有限,尤其是对业务题的考核,是要求学生根据经济业务的描述进行会计处理,考核的重点是学生对会计准则的理解。但是,对于会计技能考核而言,主要是考核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而不是停留在表面的文字考核。 (五)会计技能竞赛活动开展少,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 开展会计技能大赛是促进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校企合作开展和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是检验教育教学成果和学生掌握技能的重要手段,但是目前大部分本科院校参与竞赛的积极性不高。教師认为上好自己的课,课外时间搞科研,参与竞赛对提升职称没有帮助;学生认为我这阶段课程很多,没有更多时间去准备竞赛活动,双方都不愿意参加。同时,目前我国尚缺少由权威部门牵头举办的本科和更高层次会计技能大赛[5]。 二、地方高校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思路 (一)与时俱进,设置满足市场、学生需求的课程教学体系 在信息技术与会计专业融合的时代,要充分设置与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相关的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且需实时更新教学内容。例如,基础课程里可开设python、C#、mysql等计算机课程,而非一些简单的word操作课程,这已不能满足学生和企业对信息技术的需求;专业课程里可设置Excel在财务会计或财务管理中的应用,适当拓展会计管理信息系统的内容,而非简单的软件操纵内容。 (二)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创新教学方式方法 目前的在校生接触到的新鲜事物比较多,如果课堂上教师还将采取满堂灌的方式授课,势必会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可根据专业特色采取讨论法、任务驱动法或自主学习法等学习方法,同时,教师可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开展慕课、微课教学,既提高了讲课效率,又带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三)更新教学内容,彰显行业特色 在我国,70%以上的高校都开设了会计类相关课程。但与实力雄厚的财经类院校相比,地方工科院校财经专业并不占优势。地方院校培养的会计人才主要服务于地方经济,人才培养要满足地方经济服务和产业升级对高级技能型人才的需求[5]。例如,地方工科院校可将工程会计作为特色专业来培育,适当增加有关行业的课程。“行业特色+会计”就是办学特色的体现,以特色求生存求质量。 (四)考核方式多样性 学校应视不同学科,允许教师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考核学生,而不是采用统一的模板。会计专业实践课程更多的是考察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应用能力,而非卷面上的成绩和实验报告,这就需要教师将平时实践课程中学生的表现能力记录下来,并构成总成绩的一个重要部分。对于以计算机操纵为主的课程,学校可以和软件公司合作,建立自己的考核平台,通过软件实现对学生的考核。 (五)组织学生参加学科竞赛活动 开展学科大赛、技能大赛是检验教育质量和测试学生技能水平的重要手段。学校、学院应制订相关政策鼓励教师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学科竞赛,通过“以赛促学,以学促教,以教促练”,不仅能夯实学生的实践技能,更能激励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发挥,个性的发展。 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迅速崛起以及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市场对会计专业的学生需求呈现多元化、差异化趋势,作为培养会计人才的高校,要与时俱进,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对教学作出改革,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更新教学内容,以满足市场对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同时提高自身的人才培养效率和效果。 参考文献: [1]王瑞娟“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改革与实践[J].山西农经,2018(05). [2]孟焰,李玲市场定位下的会计学专业本科课程体系改革[J].会计研究,2007(03). [3]李佳妍高校会计专业教学改革趋势和路径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02). [4]李芸达,陈国平等现代职业教育背景下会计技能教学改革与创新[J].会计研究,2015(02). [5]李曉慧我国高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会计研究,2013(04).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