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从“七有”到“七好”促进民生优质均衡发展 |
范文 | 高朋 近几年来,北京市顺义区提出,要促进民生优质均衡发展,实现从“七有”到“七好”的跨越,其中也进行了不少创新性探索和进一步的战略思考,认清现状、分析问题、谋划未来,对民生事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对“七有”内涵的深化认识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领会十九大精神,对“七有”进行进一步的深化认识体现在:首先,“七有”的核心要义是更均衡的民生保障。从“五有”到“七有”的转变,意味着民生保障领域得到了丰富和拓展,其背后反映出的核心思想是追求覆盖面更广泛且更均衡的民生保障。其次,? ?“七有”的根本途径是发展和改革。在我国现阶段,“七有”的实现有赖于经济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要真正实现“七有”,推进改革是必不可少的路径。最后,“七有”的主攻方向是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保障和改善民生最重要的抓手是切实推进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当前基本公共服务在区域间及城乡间的配置还存在较大的不平衡现象。在“七有”民生保障框架下要更加注重推进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二、以“七有”为视角:顺义区民生领域发展现状 育幼领域,优孕优生服务持续改善。儿童健康服务不断完善。儿童关爱服务取得明显成效。困境儿童保障服务有序开展,儿童合法权益保障持续加强。儿童服务设施保障逐步加强。全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不断完善。儿童福利设施不断建立健全。学前教育服务不断改善。全区学前教育资源总量高速增长,普惠性学前教育资助基本实现。? ?教育领域,教育投入持续增加。近10年来,全区不断加大教育领域资金投入力度,区教育总投入年平均增长近20%。教育总规模持续扩大。教师队伍不断壮大,能力素质不断提升。教育公平持续改进。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教育综合水平稳居全市前列、全国第一方阵。就业分配领域,基本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不断提升,“互联网+”公共就业服务模式广泛推广。就业援助服务与区域就业均衡化取得进展。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高。职工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全区国有集体企事业单位全部建立职代會制度,非公企业职代会建制率达85%,百人以上企业独立建制率达90%。医疗卫生领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医疗卫生系统人才支撑能力不断加强。公共卫生服务水平继续强化。医疗卫生领域改革深入推进。医联体建设持续推进,实现了医联体区域全覆盖。养老服务领域,养老保险服务不断完善。探索养老机构“医养结合”新模式,进一步推动医养结合发展。养老社会化、产业化发展取得明显进展。住房保障领域,租购并举的住房保障体系不断完善。棚户区改造、老旧小区综合整治与农村危房改造工作稳步实施。扶弱助残领域,社会救助服务体系基本建立,扶残助残服务成效明显。努力做到残疾人基本住房保障,不断推进残疾人职业培训和就业服务等工作力度。 顺义区民生领域取得突出成效的同时,还存在不少问题和困难:如学前教育供给仍不充分,幼儿入园需求不断增加,总体学位供需仍处于“紧平衡”状态;且存在城乡区域供给不平衡现象。基础教育优质资源不均衡矛盾仍然突出,城区教育水平明显优于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优质教育资源主要集中在城区和新城地区。全区就业状况较好,但就业压力在不断趋大。医疗卫生资源欠账明显,相比北京市平均水平,顺义区医疗卫生资源存量缺口较为明显,尤其是床位等硬件设施;优质医疗资源短缺且空间分布不均衡,“过密—过疏”现象仍较为突出。养老服务设施分布不均衡,养老服务体系仍有待进一步健全。保障性住房供需矛盾也在不断加大,棚户区改造难度大,老旧小区改造工作仍面临一系列难题。社会救助存在救助资金与需求仍不相适应、机构和队伍建设与工作要求失衡、残疾人服务资源不足及空间可及性不强等问题和困难。 三、 实现从“七有”到“七好”,促进民生优质均衡发展的路径 实现从“七有”到“七好”,在于聚焦广大群众美好生活需要,加快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使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更多、更好、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从幼有所育到幼有乐育。进一步做好改善优孕优生、儿童健康和儿童关爱服务等工作。最终要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幼有所育公共服务体系。要进一步优化扩大优质学前教育资源,对顺义区来说尤其如此。要多种形式增加普惠性资源供给,高质量实现“双普”目标。对人口密度较大的中心城区,合理确定布点,采取公建、民建相结合的方式,逐年科学适度安排新建、改扩建一批幼儿园。要着力促进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均衡,重点加强河东地区优质教育资源引进布局,完善教育均衡优质发展模式。进一步强化规划统筹,使学前教育逐步纳入全区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 从学有所教到学有优教。大力扩充教育资源,增加学位供给。依据顺义的发展基础,可以适度超前部署教育现代化,以教育现代化支撑城市现代化。要加大教育领域资源投入,并积极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进入教育领域。优化全区教育布局。着重解决城乡之间、河东河西之间优质教育资源不均衡问题。强力打造优质师资力量。建立更加灵活的教师总量动态调整机制,建立义务教育阶段后备教师周转池,满足教育需求。不断提升教育质量。以北京市疏解非首都功能为契机,全力承接中心城区优质教育资源疏解,积极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在顺义落地。继续深化、推广集团化办学模式,推进教育集团建设,推动一体化办学向实处发展。 从劳有所得到劳有丰酬。实施就业优先战略。要着力建立健全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与扩大就业良性互动的长效机制。对顺义区来说,就要聚焦促进河东河西协调发展,制定实施河东地区专项提升计划,促进河东地区劳动力就业增收。要突出高技能人才培养。有效集成全区优质培训资源,打破户籍限制、拓宽培训工种、提高鉴定层次,加紧储备产业转型升级急需的高技能人才。再有,要千方百计促进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力争2020年底实现现有在档困难职工家庭解困脱困。 从病有所医到病有良医。加快推进医疗卫生机构建设。通过整合存量资源、引入优质资源等方式,全力推动医疗卫生资源总量有序增加。调整优化区域医疗资源布局。逐步解决城乡之间、河东河西之间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问题。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质量。 从老有所养到老有颐养。健全养老保险制度。完善养老助老服务,推进养老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推进养老服务驿站建设。督导社区配建养老服务设施落地,完善养老机构服务资源合理布局。加大镇办养老机构改扩建支持力度。加强养老服务人员队伍建设。整合教育资源,打造护理员培训实操基地。 从住有所居到住有宜居。进一步完善保障房供应体系建设。建立制度化的资金保障机制。提升保障性住房管理水平。坚持“建管并重”,进一步完善住房保障法规建设。加快实施棚户区改造。继续推进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和农村危房改造工作。提升城镇老旧小区综合整治项目工程质量和标准,保障工程按时完工。 从弱有所扶到弱有善扶。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强化社会救助基础设施建设。探索“互联网+救助”建设,实现社会救助事项网上受理。完善扶残助残服务。建立残疾人“两项补贴”标准增长机制。全面落实无业重度残疾人最低生活保障。推進残疾人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保险全覆盖,积极发展志愿者助残服务。 四、实施促进民生优质均衡发展相关的政策措施 促进民生发展,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工作,需要系列的政策保障措施。对顺义区来说,一是积极承接资源。以北京市集中疏解非首都功能为契机,积极承接民生领域优质资源落户顺义。要加强政策引导,创新承接形式,可灵活采用直接搬迁落户、设立分院(校)、合作办院(校)等多种方式,推动优质资源落户顺义,提升公共服务优质均衡水平。二是加强资金保障。要健全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经费的体制,提高民生领域政府补贴标准,增加民生领域资金投入。挖掘民生领域资金潜力,合理分配和使用专项资金。推动新增财力向民生领域倾斜。三是夯实设施支撑。要聚焦民生领域基础设施建设,做好民生项目用地保障和项目审批工作。针对不同地区实际情况要分类施策,要优先建设基层医疗卫生、教育、养老等机构,补齐基层民生短板。四是加强队伍建设。要建立“七有”迈向“七好”各领域人才库,加强干部的培养,完善选报、培训和考核制度。强化基层工作者队伍建设。针对当前存在教育、医疗卫生领域人才资源不足问题,大力推进教育、医疗卫生领域人才队伍建设,建设全区教育、医疗卫生领域人才库。五是发展民生产业。将改善民生与促进产业发展紧密结合,引导促进民生产业有序发展。鼓励社会办学、社会办医、社会办养老,推动教育产业、医疗产业、养老产业、租房产业等民生产业有序发展,增加高品质产品和服务供给,做长做细相关产业链。六是完善政策法规。加大社会领域立法立章立规力度,增强社会立法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前瞻性,努力实现政策效应最大化,同时,着力去解决好相关领域的体制机制问题,破除社会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拓展民生提升的空间。七是建设智慧社会。对接未来经济社会发展趋势,通过完善智慧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智慧社会建设,提升社会治理的智能化水平。包括进一步推进城区—农村、河东—河西间智慧基础设施建设的均等化水平;逐步提升“七有”各领域智慧化水平。 (作者为中共北京市顺义区委书记)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