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坚定不移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范文

    郭斯兰 杨祖增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十四五”时期“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指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成长潜力巨大的产业,是新兴科技和新兴产业的深度融合。浙江省委十四届七次全会《决议》,把“做优做强数字经济、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作为建设“重要窗口”的13项重大标志性成果之一。“十四五”浙江将开启奋力打造“重要窗口”、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省的新征程,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对浙江高起点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全面塑造创新驱动发展新优势,在育先机开新局、率先探索构建新发展格局上展现更大担当作为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在复杂多变的外部形势下,浙江紧紧抓住新一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机遇,纵深推进数字经济“一号工程”,深入实施数字经济“五年倍增计划”、生物经济发展行动计划、新材料产业发展行动计划、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行动计划、5G发展行动计划以及集成电路“强芯”行动等举措,战略性新兴产业持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对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发展质量持续提升产生了巨大推动作用,持续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对经济支撑引领作用日益凸显

    浙江战略性新兴产业实际增速近年持续高于同期 GDP和规模以上工业增速,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增长在一定程度上对冲了经济增长下行的压力,成为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和主引擎。规模以上工业中,2017年至2019年浙江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11.17%,2019年浙江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到31.1%;规模以上服务业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营业收入占比提升至46.2%。数字经济发展水平领先,2019年浙江数字经济增加值占全省GDP的比重提升至42%以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全省GDP比重突破10%;“数字经济第一城”杭州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已连续21个季度保持两位数高速增长,对近年杭州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50%。今年以来,疫情下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行业保持快速成长,前三季度,浙江战略性新兴产业、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8.2%、14.4%,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人工智能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20.9%、18.6%,增速均高于同期规模以上工业,新兴产业发展为经济稳步复苏、强劲回升发挥了支撑作用。

    (二)产业创新能力持续增强

    浙江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已连续4年居全国第三位,创新实力稳居全国第一方阵。浙江在数字经济若干领域已形成了独特创新优势,2019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有效发明专利达49137件,在EB级大数据计算平台、射频芯片、类脑芯片等领域取得一批标志性成果。人工智能领域,海康威视、大华股份、新华三、吉利分别在视频图像识别、智能感知、智能网联汽车等领域走在国内前列;集成电路材料领域,江丰电子研发的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用超高纯金属及溅射靶材,改变了长期依赖进口的“卡脖子”局面;生物医药领域,贝达药业成功研发出世界第三个、中国第一个小分子靶向抗癌药盐酸埃克替尼。“2020浙江省百强企业”榜单显示,上榜百强企业2019年拥有专利数78120项,增幅达20.79%。2019年末,全省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数增长到16316家、63677家,大量创新性企业快速涌现。天能控股、吉利控股、超威电源、阿里巴巴、舜宇集团、桐昆控股、海亮集团、新凤鸣、宁波金田、浙江大华、正泰集团、闻泰通讯、巨化集团等跻身“2020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军企业100强”榜单。

    (三)新产业集聚态势初步形成

    在环杭州湾及甬台温沿海产业带,以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为特色的新兴产业区域化聚集日益明显。浙江产业数字化发展指数居全国第一,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产业快速成长(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已跃上千亿级,云计算产业为全国贡献70%的云计算能力)。浙江电子信息制造业规模跃居全国第三,软件业规模稳居全国第四、综合发展指数居全国第三,人工智能产业区域发展竞争力评价指数排名全国第四。浙江已拥有5个超千亿级数字经济产业集群,而华为鲲鹏、龙芯智慧、中芯(绍兴)、长电科技、中芯(宁波)、中晶(嘉兴)等一批新产业项目落地浙江,正在推动集成电路、网络通信等基础产业崛起。从生物医药看,基因检测、生物制造、智能诊疗等领域的高成长企业持续涌现,杭州钱塘新区的创新药物研发等已形成了较强的产业发展集聚度,产业规模持续增长。从新材料看,浙江磁性材料、氟硅新材料、高性能纤维等产业集聚优势突出,2019年新材料产业总产值占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32.47%。杭州信息技术服务、生物医药和宁波新型功能材料等三个产业集群成功入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四)创新平台载体建设取得积极进展

    近年来,杭州、宁波温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先后获批建设,杭州、德清获批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阿里云城市大脑、海康威视视频感知入选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浙江被列为首批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同时,布局之江、西湖、良渚、湖畔等首批4家省实验室,以及推动西湖大学、中科院宁波材料所、浙江清華长三角研究院、北航杭州创新研究院、阿里达摩院、华为杭州研究院等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和新型研发机构建设,高能级科创平台集群已初步形成,促成一大批院士、顶尖科学家和各类创新要素快速集聚。2019年以来,浙江11个市全部实现人才净流入,杭州、宁波中高端人才净流入率分别居全国第一、第二位。特别是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已成为承载人工智能、智能感知、智能制造等前沿产业发展的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国内外有重要影响力的创新策源地。各地聚焦新产业发展还推进“万亩千亿”新产平台、高新特色小镇建设。

    浙江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具有一定的特色和优势,但产业仍处于培育发展阶段,与北京、上海、广东等地相比,还存在着明显的短板和差距。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平台载体能级不高、行业头部企业缺乏、人才供求矛盾突出、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可控性亟待提升等问题比较突出,直接影响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战略性新兴产业迎来历史性的发展机遇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十四五”时期将是布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关键五年。尽管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面临着中美经贸摩擦的负面影响、区域竞争空前激烈等各种挑战,但是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着未来产业变革的新方向,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为新兴产业创新发展提供了历史性机遇,多重利好叠加有望助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迈向新高度。

    (一)国内大市场潜力加速释放将为新兴产业发展提供新空间

    传统产业规模扩张主要依靠低成本生产要素,而新的产业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则主要依靠稳定增长的市场需求,在超大规模国家基础上形成的超大规模市场可以有效助推国内新兴产业发展。我国人均GDP已经突破1万美元、中等收入群体超过4亿人,是全球最大和最有潜力的消费市场。五中全会《建议》明确提出,“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重要任务。随着国内统一市场的加快建设、营商环境的不断完善、新兴产品和服务应用的速度加快、新兴消费需求的不断释放,国内市场将更加强大。巨大的市场容量无疑将为新兴产业的创新发展提供坚实的需求支撑。如今立足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新兴产业投资逆势增长已成为重要亮点。浙江正在着力率先打造国内大循环的战略节点、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枢纽,而站稳扩大内需的战略基点,“从抢占市场向创造市场跃迁”,力推以高质量供给满足日益升级的需求、以供给创新引领需求结构升级,将会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蓬勃兴起。

    (二)“科技自立自强”战略布局将为新兴产业发展提供新动力

    作为科技创新产业化的成果,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是以科技创新和自主研发能力为核心支撑。当今世界产业创新竞争日趋加剧,产业链供应链风险不断凸显,技术引进的可操作空间越来越小,凸显了加快提高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的紧迫性,同时也倒逼我国关键领域技术突破。事实上,经过“十三五”时期的发展,我国科技创新正从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向系统能力提升转变,拥有巨大的创新潜能。五中全会强调,“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建议》提出“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举国体制,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着眼于建立自主可控的现代化产业体系,预计“十四五”及未来一段时期,随着我国持续加大对基础研究和核心技术攻关的研发投入,在集成电路、基础材料、基础软件、生物技术、重大装备等领域的自主可控将会实现历史性突破,化解在重要产业、关键技术领域受制于人的局面。从省内看,着力建设三大科创高地、加快建设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启动之江实验室、良渚实验室、西湖实验室、湖畔实验室4个省级实验室建设,推进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这都将推动浙江科技创新能力提升,为高起点打造创新策源地、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坚实保障。

    (三)新一轮高水平开放将为新兴产业发展提供新机遇

    当前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但是开放、合作、共赢仍然是历史大趋势,我国的开放步伐仍会不断加快,五中全会提出“十四五”时期“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基本形成”目标,高水平对外开放将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带来一系列新机遇。从国际看,全球化演进的动力机制已由资本和成本驱动快速向知识和创新驱动切换。通过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强化开放合作,更加积极主动地融入全球开放创新体系和创新网络,探索创新成果共享化,破除新技术应用国际市场壁垒,将有利于构筑互利共赢的产业链供应链合作体系,培育产业发展生态。同时从区域看,国家要求把长三角地区打造成为全球创新高地和新增长极,赋予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新使命,对应对浙江提出新的产业布局要求。而浙江自贸试验区扩区,将着力打造以油气为核心的大宗商品资源配置基地、新型国际贸易中心、国际航运和物流枢纽、数字经济发展示范区和先进制造业集聚区。这都将有利于在全球范围内谋篇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建立高效的上下游产业链,凝聚推动新兴产业发展的外部市场力量。

    (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将为新兴产业发展提供新平台

    五中全会《建议》提出,“系统布局新型基础设施,加快第五代移动通信、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等建设”“加快数字化发展”“发展数字经济”。以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为主要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体现国家的产业政策和政府引导重心。“新基建”作为数字经济、智能经济等的技术支撑,不仅本身将带来巨大的投资需求,还将通过数字技术产业化,创造新的产业、新的业态,带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启新一轮的快速增长。以5G网络、数据中心为例,数据中心的单位机架间接产出是直接产出的近20倍,未来5年5G商用会带动直接产出3.3万亿元,更多产业将直接或间接受益,在发展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等新技术新产业方面的带动效应更明显。伴随新一代信息技术蓬勃发展,以5G、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数字产业将逐渐成为产业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国家政策将为新兴产业发展提供新支持

    现代产业体系的核心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国家科技政策和产业政策的重心正在转向以战略性新興产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链和产业链集群建设,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正迎来新一轮政策窗口期。近年来,国家围绕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政策措施接连出台,与科技、金融、人才等政策形成叠加互补。今年以来,国务院先后印发《新时期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等文件,特别是9月国家发改委等四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 培育壮大新增长点增长极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提出将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物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材料产业等八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新的投资增长点,推动重点产业领域加快形成规模效应。五中全会《建议》提出,“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实行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对新产业新业态实行包容审慎监管”等。5G、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也将有望纳入“十四五”国家专项规划。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3:0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