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三全育人”背景下高校学生社区管理优化 |
范文 | 李梓鑑 高校学生社区作为学生日常学习与生活的主要阵地,在新时期拥有非常雄厚的文化内涵,在高校培养学生期间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三全育人”背景下,高校学生社区管理育人模式依然存在很多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社区管理育人功能的发挥产生直接影响。鉴于此,高校需要构建全过程、全员及全方位育人的社区管理育人模式,从而使高校学生社区育人的工作职能得到充分发挥。 一、高校学生社区工作的内涵 (一)高校学生社区工作的内涵 社会工作重视服务观念,经过构建完善的服务机制,标准化的服务管理,高素质的服务队伍,培育身心健康综合发展具有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的青少年,从而逐步构成研究教育对象、尊重教育对象、服务教育对象及发展教育对象的良好格局。通过重新整合与归纳学生社区资源,将管理与服务模式进行完善,同时把专职学生工作人员的主要场所成立在学生社区或者是宿舍范围中,与教学课堂或根据专业划分院系方面联系进行对比,在学生日常生活区会更频繁、更直接及更全面的接触,学生可以直接感觉到教师、辅导员等教育服务群体对自己的关心与指导,从生活方面更容易建立良好的关系,增强信任感,让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日常工作的各个方面,逐步进入学生群体范围中。与此同时,学生宿舍的社区化,学生管理服务工作将社区作为核心,削弱了将院系作为单位管理与服务的学生工作职能,不断将院系工作重心向提升教学质量、调动学生加入竞赛、科研等实践能力方面转变,为提升教师与学生专业知识的系统性与综合性提供便利条件。 二、高校学生社区管理育人模式的缺陷 (一)管理理念落后 高校学生社区管理工作开展工程中全面贯彻了将教师为中心、将政府为中心及将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管理观念,但是将政府作为核心的教育管理模式重视管理的同时,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与主动地位;将教师为核心提倡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将教师与教育管理人员制定的目标与标准开展,降低了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尽管将学生作为中心能够摆脱从上到下的教育管理方式,提倡学生在高校教育管理当中可以回归本位,但是过于重申符合学生所有要求的观念导致过于服务偏向蔓延,导致学生不能增强对规则的认知,对学生形成良好价值观念造成直接影响。从整体方面来看,这些教育管理观念呈现出“单中心”、“一元化”的特征,和新时代背景下“以人为中心”、多元共治等教育管理观念相比存在较大的差异,其在学生社区管理当中的蔓延,导致“三全育人”的观念不能全面贯彻至高校学生社区实践当中,致使学生社区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缺少合理的思想引导,最终使观念层面的供需不均衡。 (二)绩效政策未落实,育人缺少持续保障 首先,社区发展不完善,还未构建健全的绩效管理机制。绩效管理在高校学生社区管理效果提高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想要在学生社区明确绩效评估机制具有一定的难度。从主观方面来看,因为绩效管理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人力及财力等,所以通常而言其总体框架一旦确定,就不会进行改变,所以每个高校对绩效政策的落实保持严谨的态度,这样导致绩效管理远远落后于社区管理的具体行为,部分高校的社区建设在试验或者是试点阶段,管理制度与人员部署存在不稳定性因素,同时还未明确划分其岗位职责,所以不能确定绩效评估的对象与内容,导致绩效管理在新建立的学生社区不能全面落实。其次,由于缺少数据的支撑,导致绩效考核工作难以开展。绩效评价和绩效考核需要将完善与众多的原始数据资料当作参考,然而因为高校现有技术与观念比较落后等,还未建设数据充足、资料周全的数据库,加之社区管理参加人员均是从其他岗位调换而来,现有信息和职位的衔接存在漏洞,因此对后期工作的开展带来不良影响。另外,高校学生社区居住人数众多、职业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各自的行为与工作任务存在较大差异,很多不明确的因素互相重复,为学生社区管理的绩效评估造成严重阻碍。 (三)还未构建学生参与管理的健全机制 学生在大学管理中发挥着主体作用,是教育与培养的主要对象,高校拟定学生管理要求旨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成长。虽然当前许多高校从政策方面明确要求学生拥有加入高校管理的权利,但是在具体工作当中还未得到全面落实,随着奖学金评估、研究生保送、学生违纪等一些和学生具有紧密联系的政策出台,大部分高校都没有给予学生参与权、知情权及评议权。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高校内部的原因和高校外部环境因素。从高校内部方面来看,一直以来,我国高校管理采用将官僚模式为核心的管理方式,未针对学生构建完善的参加学校民主管理的机制,所以学生积极加入学校管理的意识较低。从学校外部环境因素方面来看,主要是因为学校管理的开放性与参与性较低,还未使用学生资源有机整合学校和社会,不能保证学校和社会信息的流畅性,同时不能在大学中充分呈现出民族氛围。 三、“三全育人”背景下高校学生社区管理优化策略 (一)创新教育观念,全面落实“三全育人”指导思想 行动是由思想所支配,在“三全育人”背景下,高校想要逐步提升自身的教育管理水平,就需要从思想观念上跟随时代发展的脚步。“三全育人”主要将“育人”作为高效工作的核心,主要涵盖了“以生为本”的教育思想,有效回答了“培養哪种人才”这个本质性问题,把推动学生成长发展当作所有教育管理工作的起点与终点,这种做法非常符合高校学生社区立德树人的定位。基于“如何培养人”的前提下,明确指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全方位立体化育人方式。其重点提出所有和社区育人相关的人力资源,从学生成长发展的完整路线与实际要求入手,为学生创设全元素育人的成长氛围。这样既需要为社区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提供合理思路和方法,同时具备具体可操性的教育管理抓手,所以高校需要在学生社区全面落实“三全育人”的观念,让其真正发展为社区管理育人的思想动力。 (二)从绩效管理入手,确保管理育人效率与效果 首先,强化学生绩效认知,明确绩效管理机制。学生社区落实绩效化管理是管理发展的必然形势,同时还是社区实现管理育人目标的基本保障条件。在学生社区成立开始就需要确定绩效管理制度,让专业绩效管理机构依据社区内有关的因素拟定整体绩效目标与分享绩效指标,同时经过广泛宣传与解读,让社区成员从心理上接近于社区育人目标,快速符合绩效管理政策。从管理人员招聘选拔环节,采取“以岗定人、择优录用”的方式,构建完善的奖罚制度,让绩效和人员奖惩、升迁等利益构建密切关系,增强绩效考核在学生社区管理中的影响,在学生社区中全面贯彻绩效管理机制,让其逐步发展为推进学生社区育人的重要保障。 其次,将学生发展作为中心,采用完善的绩效管理手段。学生社区绩效管理工作主要是为高质量的人才提供优质服务,所以绩效管理整个过程都需要将学生发展作为中心,明确其工作职责与方法。一是社区工作是将学生加入社区之前的成长发展水平当作起点,同时还是绩效管理的原始参考,高校需要对学生基础资料的搜集提高重视程度,同时将构建的数据库当作后期步骤的基本条件。二是高校可以借助大数据信息管理技术搜集与提炼生活水平、学生学习、交往偏向及行动路线等各个方面的信息,同时采取个别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对学生成长发展要求进行充分了解,通过“数据画像”,明确社区管理服务的内容与目标,考核参考社区管理服务的质量与数量,进而实时调整社区服务供给,保证供给水平和质量,从而可以全面发挥社区管理育人的功能。 (三)为学生构建完善的参与管理机制 高校为学生构建完善的参与管理制度,既是“以学生为本”的大学管理观念的选择,同时还是新时代背景下育人目的的客观要求。从大学生心里特征方面来看,在大学生阶段,逐步增强了大学生自尊、自立及自爱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他们拥有管理自己非常强烈的愿望,不愿意让别人进行太多的干涉。在他们的主体意识不能被尊重时,就不能使他们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得到全面发挥,乃至学生会出现逆反心理。所以,在学生管理工作当中需要尊重学生的主体作用,针对学生构建参加管理的有效制度,从而提高学生参加管理的主观能动性。 四、结语 现如今,学生社区对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分担高校教育管理职责方面具有重大意义,因为我国新型学生社区建设还不健全,缺乏丰富的理论与实践经验,社区运营模式不能将立德树人的教育管理价值进行充分发挥。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政教育发挥上重点强调,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构建质量体系,逐步构成全员、全过程及全方位培育人才的格局。这样不仅为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带来新的想法,而且还为教育管理工作引进合理模式。高校需要在学生社区全面落实这个观念,创新学生社区教育管理模式,从而全面提高管理育人的质量。 (作者单位: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