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经济低碳发展的途径与潜力分析
范文

    赵倩

    我国无论是在经济、政治还是文化等方面,都在世界上产生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现阶段,我国还处在快速工业化发展的进程中,主要发展的方向还是较为倾向于重工业,也正因为如此,势必会消耗大量的资源,很多环境和资源方面的问题也逐渐暴露了出来。对此,我国正式出台了《京都协定书》,虽说它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但对我国未来发展方向的影响是不可限量的,尤其是对于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更要时刻做好迎接挑战的准备。因此,本文主要以低碳经济的内涵为出发点,重点对经济低碳的发展途径和潜力进行了深入探讨和分析。

    在金融危机和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下,世界市场正在遭受极大的挑战,全世界范围内的各个国家都在努力提高自身经济的发展速度和水平,所以低碳经济应运而生,这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旨在为了实现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了顺应这一经济发展潮流,我国做出了许多相关的努力,并对很多领域的技术都做出了一定的创新和改进,从而进一步推动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打破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束缚,转而贯彻低碳经济的发展方针和思想。我国在充分结合目前国民和经济发展情况的基础上,正在努力开辟出一条带有中国特色的低碳经济发展道路。

    一、关于低碳经济内涵概述

    (一)低碳经济内涵

    低碳经济具体就是指低能源消耗和低排放等为一体的从高碳能源转向低碳能源的经济发展新模式,通过此模式来从根本上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和方式,从而为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做出突出贡献。低碳经济的核心就是尽可能的减少单位范围内的能源使用量和排放量,并严格把控二氧化碳的排放,简单来说就是用最少的资源来获得经济的最大增长。而要想发展好低碳经济,首先就要合理控制人民对于高碳消费方面的需求,尽可能减少不可再生资源的浪费,真正实现低碳化。

    (二)低碳经济的现实意义

    从目前来看,全球范围内的气候环境恶化对于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都产生了不小的影响,我国同样在发展过程中陷入了相似的困境。近些年来,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逐渐被许多国家所推崇,并进行了诸多的实践。为了更好的应对全球气候问题,我国应该为低碳经济提供良好的社会和法律土壤,同时还要积极吸取国外先进的技术,来促进我国低碳技术产品的研发和生产,加大低碳经济的宣传力度,让人们充分认识到低碳经济的重要性。因此,低碳经济发展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在保持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要尽可能的将资源消耗和对环境的污染降到最低,从而实现环保和经济发展的同步推进。

    二、我国实现低碳经济的发展途径分析

    我国目前在气候方面并没有设立相关的法律和政策,但是通过结合以前的工作经验可以发现,通过人口控制,资源控制和能源控制三个方面,可以有效的防止气候恶化,具体分析如下:

    (一)正确评估我国温室气体减排工作的义务和责任

    在进行温室气体排放量评估工作时,首先我们要始终坚持国家的整体利益,根据现代贸易的实际发展情况,结合我国发展过程中所涉及的各种影响因素,进行有效,准确的评估和分析。重点分析高碳产品的排放情况。将生存和发展放在必要考虑层面,通过发展的不同阶段制定合理的规划,并将碳排放量与西方国家进行对比,从而寻找出改善和控制碳排放量最完善的方法。我国政府以及相关企业必须要严格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必须要严格按照产品的碳排放规定进行生产,并且积极改善排放买单的情况。这样,才能够更好的使我国所需要面对的温室气体排放压力明显降低。政府和企业必须明确自身在温室气体减排工作当中的义务和责任,并责无旁贷,认真落实和实施。只有政府和企业明确了这一点,才能够好的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二)企业要严格遵守国家碳排放规定,避免经济往来过程中被设置套路和陷阱

    政府以及企业的相关人员应该要严令禁止随意为温室气体排放买单,尤其是企业在于发达国家进行经济贸易合作时,一定要擦亮眼睛,严格禁止发达国家给我国的经济发展设置套路和陷阱。各国的贸易合作都应该建立在低碳,环保的经营理念上,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达到双赢。在合作的过程中,我国的企业要始终坚持我国自身的发展战略和路线,将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放在第一位,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各个技术和产品进行详细的评估和检验,并且针对产品成本反复验算,最终以最理想、公正、公开的程度进行排放交易。从而有效的避免通过经济往来贸易使发展中国家成为发达国家的碳排放平台。

    (三)完善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落后内容以及发展理念和形式

    国家想要更好的实施低碳经济,就要积极的投入到节能减排的工作當中,不仅要对低碳经济进行深入的研究了解和分析,同时还要采取合理的手段进行全面干预。首先,政府部门要结合当地企业机构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个相对比较完善的发展模式,然后给予企业的经济发展状况进行宏观调控。同时,政府还要积极构建相关的正常扶持制度,分阶段的扶持地方企业开展低碳转型,而不是急于求成,大规模整改。政府要在保证企业经济稳定发展的同时,结合多方情况,合理的解决企业在转型中存在的问题。其次,政府要重视节能减排的宣传工作,要做到管辖范围内的人民和企业都能够重视节能减排,配合政府号召,从而自觉参与到低碳经济发展的工作当中,有效的确保了节能减排效果的实施和开展。

    (四)通过打造试点区,寻找低碳经济发展的具体方法

    不同的企业和地区对节能减排都有着不同的要求。因此,政府和企业不能盲目的模仿其他地区的节能减排策略。为了更好的找到低碳经济发展的方法,政府可以通过打造试点区域的方式进行。选取典型的地区或者企业,打造成为试点区,然后按照预定的节约减排规模进行落地实施,并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完善和调整,当试点区域节能减排达到预定效果后,再落实到相同的企业与地区上。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设置试点企业或者地区在进行节能减排的过程中一定要立足于经济发展和居民的生活,要结合现实情况来考察节能减排的制度方法是否合适,而不是为了响应政府而让企业迎合制度,导致经济发展出现问题。设立试点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让节能减排制度更好的符合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政府切记不要本末倒置。

    (五)丰富轻轨地铁路线,提倡绿色出行,减少汽车尾气排放

    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虽然近年来一直在实行计划生育,但是人口控制导致中国现如今老龄化严重,为了更好的促进社会经济发展,除了计划生育外,政府还要从人们的生活习惯入手,不仅要提倡绿色出行,还要减少汽车尾气排放,对于一线城市,可以通过限号的方式,减少私家车上路。对于二三线城市,要积极建设交通线路,丰富轻轨,地铁路线,这样不仅能够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便利,同时还能从根本上减少尾气污染,真正落实节能减排,绿色经济的发展和实施。

    三、我国实现低碳经济的发展潜力分析

    (一)企业发挥空间较大,转型效果相对显著

    从目前来看,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还存在一定的局限,在传统经济向低碳经济过渡的道路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不过相较于一些低碳经济较为发达的国家,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我国经济发展以往主要依靠高能耗、高排放的模式,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背后,环境污染问题广泛存在,并且这种经济发展模式在很长时间内一直占据主体地位。为了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我国正在努力实现经济模式的转型,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可行性政策和措施,以此为基础,运用科学合理的措施来进行节能减排,从而实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推动低碳经济的良性循环。

    (二)我国拥有先天资源优势

    虽说近些年来我国存在过度消耗能源的现象,但我国的能源储备是极为丰富的,在世界上也是名列前茅,能源种类更是数不胜数。我国的煤炭资源储备是相当可观的,但是随着建国以来的大力开采,导致我国煤炭资源储备量急剧减少,虽然还没到枯竭的程度,但形式不容乐观。可除了煤炭资源以外,我国绝多数的新型低碳能源根本没有得到充分开发,要是能使这些资源得到全面开发,我国的低碳经济发展绝对会产生质的飞跃。值得一提的是,我国的新型低碳能源目前已经得到了初步的开发和利用,在我国的一些地区,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发电的单位和设施已经初具规模。

    (三)我国的低碳技术合作潜力相对较大

    首先,我国和西方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无论是在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还是技术层面都存在一定的差距。比如,在电力行业当中,我国的煤电整体煤气化同循环技术和热电多联产等新兴的技术还处在摸索和起步阶段,同时在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方面,像风力发电设施和燃料电池技术等等,我国的发展还不够完全。另外在交通行业中,供汽车所使用的能源并没有得到最大化利用,而在冶金和建筑行业中,节能减排问题并没有得到全面改善,这主要是因为我国的技术手段还不够成熟,还有较大的發展空间。其次,我国正在不断的在低碳经济领域寻求和世界各国的广泛合作。并且联合国相关组织也发布了规定和呼吁,低碳经济发展较快的国家应该适当的给予一些发展中国家帮助,此外,一些多边、双边的合作规划目前也广泛的存在于低碳经济的发展当中。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世界经济危机和瞬息万变的市场形式的影响下,我国必须要进行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向低碳经济发展的转变。但要想更好的促进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应该时刻坚持以我国的经济发展现状为基础,公正客观的看待我国传统经济模式,只有这样,我国才能逐渐适应低碳经济的发展节奏,紧跟时代潮流。发展带有中国特色的低碳经济是势在必行的,但要想实现这个目标,必须要依仗一些科学有效的措施的帮助,才能从根本上推动我国低碳经济又快又好发展。

    (作者单位:中共铜仁市委党校)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3:3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