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研究护理风险管理在先天性心脏病围手术期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
范文 | 卢杨 【摘要】目的 研究护理风险管理在先天性心脏病围手术期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在2018年1月~2019年2月)收治的58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实验组(29例,应用护理风险围手术期管理方法)和对照组(72例,应用常规围手术期管理方法)。采用统计学分析两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并发症(胸腔积液、肺部感染以及低氧血症等)发生率以及平均机械通气时间。结果 实验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胸腔积液、肺部感染以及低氧血症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平均机械通气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护理风险管理在先天性心脏病围手术期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 【关键词】护理风险管理;先天性心脏病;围手术期;安全管理;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9.32..01 先天性心脏病好发于婴幼儿人群,据资料显示,大多数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在发病时其病情较为严重,因此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1]。手术治疗方法是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常用有效方式,但是围术期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各项器官组织发育不成熟,另外加上手术前极易发生呼吸道感染,手术后病情变化快等导致护理工作难度极强。基于此,需配合积极有效的安全管理措施,便于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收治的58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实验组中有22例男患儿、7例女患儿;平均年龄为(1.65±1.02)岁;疾病类型:10例单纯室间隔缺损、19例单纯房间隔缺损。对照组中23例男患儿、6例女患儿;平均年龄为(1.72±1.01)岁;疾病类型:11例单纯室间隔缺损、18例单纯房间隔缺损。 1.2 方法 对照组应用常规围手术期管理方法,主要内容有:(1)术前管理;(2)术后监测;(3)用药指导。 实验组应用护理风险围手术期管理方法,主要内容有:(1)成立护理风险管理小组。小组组长由护士长担任,组员由5名骨干护理人员组成;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围术期的护理管理制定针对性管理措施,结合临床实际制定监控标准,明确小组成员的岗位职责,组长负责统筹规划,组员负责指导和质控;(2)查找原因且制定针对性解决对策。小组讨论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围术期间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如技术因素、护理人员因素,再由小组汇总具体危险因素,如宣教效果不佳、未及时书写护理记录以及术前术中术后未仔细清算手术物品等,再由小组制定具体措施,落实到实处,让每一位护理人员都具备识别护理风险能力,再采取相应护理措施;(3)加强健康宣讲。积极向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家属讲解与疾病有关的知识,提高认知度,注重缓解其不良心理情绪;(4)定期评估和改进工作。定期讨论护理风险管理的相关内容,再对不良事件进行综合分析,制定出针对性措施,积极鼓励护理工作人员能够反馈护理具体问题,再提出预防性护理干预措施。 1.3 观察指标 分析两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并发症(胸腔积液、肺部感染以及低氧血症等)发生率以及平均机械通气时间。 2 结 果 实验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胸腔积液、肺部感染以及低氧血症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平均机械通气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 讨 论 護理风险管理是一种质量控制方法,能够有效控制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缩短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平均机械通气时间。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胸腔积液、肺部感染以及低氧血症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风险管理能够全面掌握护理过程中的潜在风险,再提出针对性地解决措施,最终降低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邵艳杰,徐 瑾.护理风险管理在先天性心脏病围手术期患者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8,29(15):2503-2504. [2] 赵孝英,金 娟,钟前进等.探讨风险管理在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颈内静脉置管维护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循环杂志,2017,32(z1):222. 本文编辑:李 豆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