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关于高校业余运动队的管理研究探析 |
范文 | 刘强 中图分类号:G62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9)12-119-01 摘 要 高校运动队的建设是我国高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高校业余运动队动队的发展该如发展, 首先应对高校业余运动队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只有将高校业余训练看作体育教学的延续,并将高校运动队打造优秀校园文化,把训练成效的好坏与队伍科学管理和正能量的引导相互结合,才能有效促进高校业余运动队的发展。 关键词 高等学校 业余运动队 校园文化 组织管理 一、普通高校业余运动队的特点 (一)開展形式的多样性 高校体育培养目标、以及体制的规定、决定了想在高校体育活动中的形式多样化,其主要表现为、体育部的直属业余运动队和体育发展俱乐部,以社团为主的社团联合会体育协会,以各学院和系为主的体育代表队,以及一个人为主的自发性体育组织,在不同的组织中其练习的目的和任务存在着不同,制度和要求也有不同区别,其教学水平也有差异。 (二)组织方式的灵活性 高校业余运动队面对的大部分以普通学生为主、组织训练主要以没有基础的学生为主,其教练以辅导性和监督为主,在学校基本规章制度下,组织各类活动、交流、竞赛训练条件、服务保障、经费投入上加大建设力度等 (三)训练开展的局限性 由于高校学生都有自己的本专业课程以及自己的各种提升自我的考证和课外生活,那么集中训练的时间就遇到了制约性,既要满足学校场馆需要,又要适合学生训练时段,使训练不能很好的系统起来,影像训练质量。 二、高校业余运动队训练管理的内容 (一)训练周期计划的管理 科学地预测和决策制订不同发展时期的计划。要科学地组织实施训练计划保证训练目标的顺利实现。如针对每四年一届的大学生运动会或是各省市的锦标赛、邀请赛等,应有计划地进行阶段性训练利用比赛来检验运动队的训练效果并找出尚存的不足之处,在下一阶段的业余训练中不断改进与完善努力提高技术、战术水平。 (二)运动训练的管理 一个好的业余运动队要不断完善训练队伍内部的管理机制全面系统地运用科学的管理机制的各种方法、技术和手段合理有效地发挥教练员与运动员及有关工作人员的作用,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合理采用各种先进、科学的训练手段,努力实现训练的科学化,保证各项工作能高效率地顺利进行,完成训练任务和预定目标。 (三)运动员选拔机制的管理 要打造一支能打比好赛的业余运动队,使训练工作成效显著,从一开始组队时就要明确目的任务。首先运动队选材是以学校竞赛中表现突出的体育尖子为基础,再由各系各班学生自愿报名或者经过各教练员对报名学生进行机能测试和素质等测试,经过一定的试训期,重点观察其运动能力和潜力,掌握技术的快慢及身体素质的提高幅度等,多方面进行筛选,对吸收入队的学生展开系统的训练工作。 三、实施业余运动队训练管理的方法要点 (一)要加强训练工作的计划性 业余运动队训练工作要尽可能参照国家有关单位编写的训练大纲,切合实际地制订多年、年度和阶段训练计划,经教练组研究讨论并报学校主管领导批准后执行。计划要严格实施,并定期检查,如有不妥之处及时修订。 (二)严格执行运动队的管理制度 业余运动队训练是一个教育训练实体,必须要有一个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对个不遵守纪律,违反规章制度或缺训次数过多的学生要采取必要的管理措施,即使是最好的队员,也不能姑息迁就,以免在全队造成不良的影响,破坏运动队的凝聚力。 (三)在业余训练过程中要注意基础训练 业余运动队的训练工作就是使运动队员在增强身体素质,完善基本技术、战术的同时,增长基本知识,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和过硬的心理素质, 扎实打好基本功。另外,根据高校学生存在流动性,每年都有老队员毕业离校的特点,要注重每年新生力量的发现与挖掘,及时补充,使每个运动队常年都保持有较强的战斗力。 (四)在训练过程中要密切关注学生的文化学习和加强生活管理 文化学习是学生学习的重点,文化学习成绩不好,势必造成学校领导、家长、教师的不满,由此将给训练带来不必要的包袱。所以在业余训练过程中,应注意时间的安排,业余训练过程中,应注意时间的安排,尽量不占用学生太多的课余时间;教练合理安排运动量及强度,避免学生因训练疲劳而影响上课。要解决好学生生活中的一些基本后勤保障问题。 我们坚信,随着竞技体育的魅力越来越大,业余运动队的竞赛对校园文化建设的促进作用越来越大,在普通高校各级领导的支持下和关心下,逐步增加训练方面的投入,完善运动队的管理政策与条件,合理调整工作量,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上下一致,共同努力,业余运动队未来会更加精彩。 参考文献: [1]高志敏关于终身教育与学习化社会理念的探讨[J].教育研究,2001(3). [2]邰学群.可持续发展,主体性培养与教育民主化[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1999. [3]池秀梅.校史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J].集美大学学报,2008(2):71. [4]陆璐.中华传统文化与运动员竞技体育精神铸造[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0(2):185-187. [5]赵克.现代体育思想与校园文化建设[J].体育学刊,2002,9(6):87-88. [6]王义伟.高等院校业余运动队训练管理的策略研究与分析[J].才智,2016.6.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