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把宝贝带到你面前
范文

    吕彦妮

    

    晚上7点30分,演出开场——这似乎已成为了所有剧场的起始时间,但殊不知,国家大剧院的展览却以另一种艺术展示形态,让大剧院的艺术时段延长了许多。

    著名画家、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靳之林先生来大剧院看“华夏遗韵——中原古代音乐文物特展”,从下午3时开始到展厅,一直到晚上演出开始,老先生在展厅里整整呆了四个多小时。参观之后,他激动地说:“如此珍贵的出土文物集中在一起,让我们了解了中国音乐文化发展的历史,它是如此的古远,又如此的丰富,如此广泛和民族社会生活融为一体。由此可见我们民族对人类文化的发展、音乐的发展做出的卓越贡献……”

    国家大剧院的主要展区包括北水下廊道东展厅、西展厅、艺术沙龙、现代艺术馆和公共空间五个部分。这5000余平方米的广阔空间,几乎相当于一个中型博物馆。但国家大剧院负责策展的日常工作人员,只是一个十人的小团队。其中年纪最大的也不过42岁。然而就是这样一群对艺术充满执著和热情的人,在短短几年的时间策划组织了百余场展览,让非盈利性的展览创造出了最大的价值。

    每一件展品都价值连城

    “你的工作就是每天在故宫修古琴,什么好琴没有见过,为什么还要到我们大剧院来看古琴展览?”

    “展览的那批琴确实是我们修的,但自从修完入库,我们就再也没机会看到它们了。”

    这是一段真实的对话,发生在2010年10月国家大剧院“高山流水——古琴艺术展”开展之前,国家大剧院艺术品策展人陈非和一位故宫博物院工作人员之间。

    这位故宫博物院的工作人员是陈非的一位同学,在故宫博物院做文物修缮工作,专门负责古琴的修缮和保护。可就是如此接近文物的工作人员,都要借国家大剧院展览的机会,才能见这些古琴,可见文物的珍贵和文物展的级别。

    大剧院的展览请来的都不是一般的宝贝。2011年9月,“中国玉石雕刻作品天工奖九年回顾展”在大剧院举行,负责此次展览的国家大剧院艺术品部庞杰介绍,这次展览遴选出的198件展品,都是九届天工获奖作品中的精中之精,白玉、河磨玉、青玉、和田籽玉、独山玉、黄龙玉、玛瑙、水晶、翡翠、昌化石、寿山石……每件精品玉件都价值不菲。

    为了这些珍贵玉器的安全,大剧院的展厅不仅配备了先进的防盗预警设备,而且24小时都有安保人员看护,几乎每个展柜都配有一名保安,大剧院中所有的门禁也都改为电子控制。

    2010年12月举办的“华夏遗韵——中原古代音乐文物特展”中,有一个黄釉扁壶,可以说在中国古代的音乐史上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陈非介绍,黄釉扁壶出土于安阳范粹墓中,壶的两面画有胡腾舞的图案,这个扁壶的出土说明了胡腾舞在北朝时就已经风靡。他记得,当时有一拨中央音乐学院的教授,带着不同的学生来看了五六趟。他们说,本来是打算专门出差去河南博物馆看的,打电话到河南博物院时,对方表示文物已经在国家大剧院了。

    陈非说,这次展览中,还有很多展品,都是只能在教科书上见到的文物,比如具有8000年历史的骨笛(出土于河南舞阳贾湖),证明早在七八千年之前,我们的祖先已经具有了这样的音乐水平;距今3000多年的排箫,是中国最早的排箫实物,它的出土填补了商朝只有甲骨文记载而无实物的空白。

    每一个展览都提心吊胆

    负责展览的每一个工作人员都深知,眼前这些文物价值连城,用陈非的话说就是“动辄上千万或者上亿”。每一展览,都让他们提心吊胆,布展的时候更是如此。

    “布展时,剧院的工作人员不能上手。定展厅的位置、柜子的位置,把文物往柜子里放的,都是文物保管方面的专业人员,这些文物一般人不能随便碰。”陈非说,“封上柜子,上锁,钥匙封在信封里,对方在信封上签字,再把信封交给剧院。虽然钥匙交给了剧院来保管,单方并没有开锁的权利。做‘赤壁怀古——《大三国志展》归国汇报展的时候,有一天发现某一个展柜里面的玻璃没擦干净,为这事儿又专门把专家叫来,开信封取钥匙。”

    “中国玉石雕刻作品天工奖九年回顾展”的玉石们则更为娇气。庞杰说:“布展的时候得格外小心,前前后后都是展品,不小心的话,转身一碰就会碎。另外,展品不能用手摸,手上有汗,得带上手套,而且还要时刻保持手套干净,基本上两三个展品就得换一副。”

    “展览的工作,就麻烦在‘文物这两个字上,运输、保险、布展、撤展,所有的环节都不能出一点纰漏。我们对每个展品都有湿度、温度的测量和记录,冬天干燥,湿度不够,我们就会摆一杯水,或者用加湿器加湿,夏天温度高,就要用干燥剂排湿。”庞杰介绍,“国家大剧院原创剧目展有很多用原木做的舞美場景模型,比如《爱之甘醇》的舞美场景模型有一个农场场景,为了打造农场的感觉,我们使用的是未经过任何加工的原木,每周我们都要测量温湿度,咨询专家需要加水的量。另外,由于是原木,容易长虫,我们还得注意放一些驱虫剂。”

    每一件作品都来之不易

    从2007年至今,国家大剧院因展览产生的艺术品捐赠95件,因展览而促成艺术品征集85件。当问负责艺术品征集工作的杨学晨,所有藏品中,哪一件来的最不易,她笑笑之后马上回复:“哪样宝贝都不容易!”

    国家大剧院西侧咖啡厅旁放着一只乐器形状的木船,名为“无尽的航程”,它是希腊当代艺术家瓦盖利斯·瑞纳斯捐赠给大剧院的。在杨学晨的印象中,那是一次最曲折费力的捐赠。

    2010年的一天,在中国美术馆,杨学晨和同事第一次看到这件作品,就被深深吸引了,“它的甲板上镌刻着汉字的散文诗《梦舟》,流线型设计很像中国的琵琶,非常符合国家大剧院的气质,于是我们就想与艺术家商谈捐赠一事。”

    在艺术品工作人员的盛情邀请下,瓦盖利斯·瑞纳斯夫妇来到国家大剧院参观,看过了丰富多彩的艺术展览,瓦盖利斯·瑞纳斯难掩兴奋心情。艺术品部的工作人员向他讲述了国家大剧院这一高雅艺术的殿堂正致力于收藏全世界的优秀艺术成果,并表示希望争取“无尽的航程”作为永久收藏时,瓦盖利斯·瑞纳斯经过慎重考虑,同意了这一提议。

    但是,当工作进入实操阶段时,问题来了。由于这次在美术馆的展览属于文化部报批的海外展览项目,根据国际惯例,所有此类展览的展品,都必须在展览结束后,原样如数运回本国。

    “我们那一阵子为了这条‘船,不停交涉,和文化部、北京市外办多次联系,几番周折后,还是没能阻止它回到自己的祖国去。”杨学晨说,“之后又经过多方接洽,才把它从希腊接回来,前后历时三个月。那是7月一个非常热的深夜,当看到历时近100个日夜的‘船终于来到大剧院时,大家异常兴奋。”

    “船”来了,问题也来了。杨学晨说:“这件作品本来是用钢筋吊在半空中的,当艺术家来大剧院看场地时,格外喜欢,甚至点名要放在大剧院橄榄厅的上方,可是在那里吊一个重400斤的作品,万一出事,后果不堪想象。最终还是协商成功,为配合大剧院的展示,他专门设计了一个有机玻璃托。于是就有了大家今天看到的这件作品。”

    作者单位:国家大剧院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6:5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