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兴学之本 先重师范 |
范文 | 高燕+赵光远 提及历史学家易中天,大家一定不会陌生吧?他的成功受益于母亲周树奇很多。周树奇女士,是战时儿童保育院的一名幼稚教师,曾就读北平幼稚师范学校。这所幼稚师范学校是香山慈幼院的创始人、民国慈善家熊希龄先生创办的。熊希龄先生力主教育为“立国之本”,多次提出“兴学之本,先重师范”,幼稚师范学校是香山慈幼院的一部分,办学目的非常明确:一是为发展教育而培养师资,期待香山慈幼院的师范教育在全国起到示范作用;二是对学生高度负责,着意为他们谋一个好前途,终生报效国家。 从1923年起,熊希龄针对师范教育提出了“面向农村”和“为平民服务”的办学方向和办学宗旨。幼稚师范教育是从我国国情出发,培养学生勤俭节约、吃苦耐劳、自食其力的精神,学习农村的劳作和家政等活动,同时坚持不懈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酬报社会的教育。学校制定了培养合格师范生的五条标准:有科学的头脑、劳动的身手、宗教般的热情(敬业精神)、平民的生活和团结的精神。 幼稚师范学校既重视文化课也重视专业课,强调学习、实践、训练相结合,所学科目主要有:教育史、教育心理、儿童卫生、儿童学、儿童文学、儿童游戏、幼稚教育概论等十二门课程。毕业生可任幼稚园教师或小学低年级教师。 由于办学方针正确,方法新颖,重教学质量,培养出的人才切合社会实际需要,因此每届毕业生都被抢聘一空。当然,教育办得好与该校的高水平师资是分不开的。当时在学校主持教务的幼教专家是张雪门、张逸园,文学教师和幼稚教育教授是梁佩珍,音乐老师是老志诚等。 据不完全统计,从1923年到1936年该校培养的各类师范生总计五百八十余名。这些毕业生服务于祖国各地,许多人长期服务于教育事业并奉献终生。比较突出的人才有: 赵志刚(早年参加革命,建国后曾任邮电部副部长,是邮电学院创始人。并任全国政协委员,为新中国邮电事业做出重大贡献。) 郭清文(毕业后参加革命,建国后任水产部海洋司司长,广东粤中区地委第二书记,湖南常德地区地委书记,湖南省省级干部。著有回忆录《波澜壮阔的一生》。) 葛琳(热爱国文、音乐,后入示范大学深造,毕业后教书育人一生,深得学生敬爱。曾任教于台北师范学院及辅仁大学。学术上曾获中国语文学会语文奖。晚年旅居加拿大。) 华霞菱(与林海音齐名的台湾儿童文学家,作品有《小糊涂》。终身从事教育事业,深得学生敬爱。她还是我国著名作家王蒙的老师。) 朱益明(邓克明将军的夫人,抗日战争时期参加革命,建国后长期任福建省妇联副主任,为社会主义妇女事业献身。) (北京市海淀区档案馆馆藏)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