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初中数学教学的分层教学课堂实践研究 |
范文 | 巫锡祥 【摘要】在当前的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为了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不断丰富着教学方法,其中,分层教学法对不同数学基础的学生有很好的教学效果,可以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本文从分层教学的概念出发,并对分层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简要分析,希望可以有效提升初中数学教学水平,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成绩. 【关键词】初中数学;分层教学;课堂实践;研究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初中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存在着差异,所以教师就要兼顾每一名学生的需要去开展教学活动,做到“因材施教”,让学生时刻保持学习的动力,实现数学成绩和数学核心素养不同程度的提升. 一、分层教学法的概念 分层次教学是对学生在理解能力和认知水平上的不同差异而开展的教学活动,对不同学生制订出特定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在初中学习中具有很好的效果,既能满足数学基础较好的学生深入学习,又可以很好地让基础一般的学生吸收课堂教学内容,同时也实现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营造了和谐的学习氛围,让每一名学生都参与到数学知识的学习中,切实提高教学的有效性[1]. 二、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方法 (一)对学生进行分层,制订不同的教学目标 在每个班级中,学生的学习水平都有所不同,然而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按照教学大纲采取“一刀切”的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很多基础较差的学生不能跟上教师的教学思路,造成很多学生学习吃力,甚至失去了学习的动力,课堂教学效率也比较低,这样的教学方法明显不符合素质教育理念.所以,要针对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能力进行分层次的教学.具体说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把学生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把数学基础知识掌握较好、具有浓郁的学习兴趣、主动学习新知识的学生设定为A层;把数学基础一般、具有良好的学习兴趣的学生分在B层;对学习基础较差,并且对数学学习兴致不高的学生分为C层.教师要根据三个不同层次的学生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为A层的学生设定更多带有解答技巧的题目,培养其思维发散能力;为B层的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的巩固,对一般难度的题目,要求正确解答即可;对C层学生要侧重于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设置一些便于解答的题型,这样就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各取所需,共同进步[2]. (二)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完成教学目标 实施分层教学法的关键环节在于教学方法的制订,切合实际的教学方法会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实现共同进步.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方法:对A层的学生,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课前的自主学习,利用翻转课堂的方法把需要掌握的重点和难点知识进行预习,并且尝试自己解答,这样就可以使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培养,通过课上与教师的共同探究,强化学习内容.针对B层的学生,他们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只是思维发散能力没有形成,教师要多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共同探究能力.针对C层的学生,教师要制订一些基础性的问题,想办法让学生进行思考,然后结合教师的引导,帮助他们解答,树立学习的信心[3]. 在具体的问题中也要体现出分层教学的理念,比如,计算252-52的值,这道题就需要运用平方差公式a2-b2=(a+b)(a-b),对A层和B层的学生来说,都可以对平方差公式很好地掌握,进而得出252-52=(25+5)×(25-5),但是C层的学生往往对数学理念不能很好地掌握,容易和完全平方差公式(a-b)2=a2-2ab+b2混淆,结果就会得出错误答案. 数学基础较好的学生在教师正常的教学中就可以融会沟通,对在学习上比较吃力的学生,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比如,利用一节课时间学习“一次函数”的时候,教师先要让全体学生对一次函数的定义有所掌握,然后让教学难度由简到繁,逐步实现C层学生的学习到A层学生的学习.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同学们可否借助所学知识自己画出一次函数y=4x-1的图像?”然后学生就会在同一个平面直角坐标系内按照正比例函数的画图方法,画出y=4x-1的图像.教师要根据学生画出的图像进行提问:“同学们已经正确地画出了函数图像,但是同学们知道y=4x-1这个函数图像经过了哪些象限吗?同学们知道y=4x-1,y=x-1以及y=4x之间有怎样的关联吗?最后,随着x值不断变大,相对应的y值会发生怎样的变化?”通过这些问题的引导,学生就会认真观察直线在象限中的变化情况,进而总结出规律,学生就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斜率和x值的关系,进而明确函数增减性的问题,接下来的时间继续为C层学生布置基础的习题.这种教学方法对数学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更加易于接受和理解.在C层学生进行习题解答时,教师开始增加教学难度,对学习成绩中等的B层学生和基础相对较好的C层学生,教师就要这样开展教学活动:教师在黑板的直角坐标系上画出两条直线l1和l2,同样都是一次函数图像,但是教师已经不能分别出哪条直线是函数y=4x-1的图像,教师请在座的学生帮助找出来.通过教师这种灵活的提问,学生的注意力就会更加集中,愿意“帮助”教师找到问题的答案.在课堂剩余的时间里,教师还可以让小组成员分别画出函数图像y=x,y=4x和y=-2x,然后让每个小组的代表根据所画函数图像总结其特点,比如,随着x值的变化,y值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然后通过几次练习,教师要对函数知识进行延伸.对刚接触函数知识的初中生来说,会感到学习起来比较吃力,需要教师多加指导,不过有一定数学基础的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都可以总结出一次函数的性质,并且能够举一反三,实现知识的灵活运用,这样一节课的时间就被充分利用起来,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也各取所需. 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性设置出多种类型的问题,这样就可以把一个题设通过不同形式呈现出来,实现由易到难的教学梯度,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问题解答能力.比如,学习“二次函数”的内容时,教师可以根据题设提出具体的问题,题设:抛物线y=ax2+bx+c交x轴于A,B两点,与y轴相交于点C,已知抛物线的对称轴为x=1,B,C兩点的坐标为B(3,0),C(0,-3).问题一:求二次函数y=ax2+bx+c的解析式;问题二:在抛物线对称轴上是否存在一点O,使点O到BC的距离之差最大;问题三:平行于x轴的直线和抛物线相交于M,N两点,如果以MN为直径的圆恰好和x轴相切,求圆的半径.随着问题难度的逐步深入,分层教学活动就得以展开. (三)开展教学评价,提升教学效率 以往的教学评价只是对考试成绩的评价,不具有客观性,学生在课堂的表现很少被教师参考,此外,教师通常对成绩较好的学生更加关注,对成绩较差的学生容易“放任自流”,这样就容易产生学生成绩的两极分化,这样的教学评价都与素质教育的理念背道而驰,难以提升教学效率.所以教师要用平等的眼光看待班级里的学生,让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也感受到被重视, 例如,如图所示,一艘轮船在近海处由南向北航行,C点为灯塔,轮船在A处测得灯塔在其北偏西38°的方向上,轮船又由A向北航行30海里到B处,测得灯塔在北偏西76°方向上.问题一:求∠ACB的度数;问题二:轮船在B处时,到灯塔C的距离. 对这道题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教学方法:先让A层的学生把题中的数据转化成三角形有关内角的度数;让B层的学生计算三角形各内角的度数;最后让C层的学生口述A 层和B层学生的解题思路,这样数学基础较差的学生在教师的带动下,逐渐培养了学习兴趣,在课堂上积极发言,能认真对待每一道数学题的解答,教师要对C层的学生更加用心地辅导,教学层次由基础难度向一般难度递进,帮助他们脱离学困生的行列,这样就会有更多的学生受到感染,实现成绩的提升;对优秀的学生,教师要给予表扬,这样有助于其长期对数学产生兴趣,并且可以“帮助”教师开展分层教学,让数学基础较差的学生得到更多的帮助,这样就从根本上提升了课堂教学效率,实现共同进步[4].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合理地利用分层教学法是可以兼顾学生学习的方法,可以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构建高效课堂.首先,教师要对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分层,让成绩较差的学生也能学到简单的数学知识;其次,在评价环节上也要做到面面俱到,让学生时刻保持学习的动力;此外,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掌握解答问题技巧.这样,就可以在实现教学目标,践行新课改的教学理念的同时,也让全体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陶余琴.浅谈分层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2016(5):156. [2]李静.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探讨[J].求知导刊,2015(13):68. [3]黄志斌.分层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J].知音励志,2016(8):189. [4]董顯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分层教学的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6(26):95.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