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高校档案分层管理评价指标权重分析 |
范文 | 摘??要:本文以实际调查数据为依据,运用层次分析法,对高校档案分层管理的导向性指标逐层计算权重并排序,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对各指标的重要性及其对分层管理的价值进行解读。 关键词:高校档案,分层管理,指标权重 Abstract:Based?on?actual?survey?data?and?using?the?analytic?hierarchy?process,?the?paper?calculate?the?weight?of?leading?index?of?college?archives?hierarchical?management?step?by?step.?On?the?basis?of?data?analysis,?interpret?the?importance?of?each?index?and?the?value?of?the?index?of?hierarchical?management. Keywords:College?Archives;?Hierarchical?Management;?Index?Weight 高校档案分层管理,针对不同层次的对象实行不同的管理策略,即管理的导向性不同[1]。每一种管理导向及其各元素对高校档案分层管理的作用,需要进行定性及定量评价,才能充分证明选择此种导向的科学性。笔者已另文以管理导向为主线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了定性分析,下文将运用层次分析法原理,进一步对各项评价指标进行定量分析。 1??层次分析法及其流程 层次分析法(Analytic?Hierarchy?Process,简称AHP),是由美国匹兹堡大学教授萨第(T.L.Saaty)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提出的。它是将与决策总是有关的复杂元素分解成目标、准则、方案等层次,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决策方法。其基本思想就是将组成复杂问题的多个元素权重的整体判断转变为对这些元素进行“两两比较”,然后再转为对这些元素的整体权重进行排序后确立各元素的权重[2]。具体流程如图1。 2??层次分析法在高校档案分层管理评价中的应用 2.1??建立递阶层次结构。运用AHP原理,把高校档案分层管理策略问题中涉及的元素,按照相互关系及隶属关系进行分类,构建一个由目标层、准则层、方案层组成的三级递阶层次结构。第一层目标层为档案建设水平总体评价A,第二层准则层包括资源B1、技术B2、服务B3,第三层方案层包括十二个指标C1-C12,指标体系如图2。 2.2??构造判断矩阵。对每一层次各元素的相对重要性用数值形式判断,这一部分数据由业界专家填写AHP调查表得出,并写成矩阵形式,如表1。矩阵B1/B2表示相对于A而言,B1与B2的相对重要性,通常取1—9及它们的倒数作为标度,标度含义见表2所示。若B1/B2=5,表示B1比B2明显重要,则B2/B1=1/5。 2.3??层次单排序与一致性检验。层次单排序时根据判断矩阵计算对于上一层元素而言,本层次与之有联系的元素之间的重要性权值,此权值是本层次所有元素相对于上一层次而言重要性排序的基础。层次单排序需要计算特征根λmax与特征向量W,本文采用和积法计算[3][4]。 由于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判断矩阵具有片面性,为了减少误差,需要对判断矩阵进行一次性检验,只有通过检验的矩阵才能被采纳。检验采用随机一致性比率CR来判断一致性,CR=CI/RI,其中CI表示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指标,有公式CI=(λmax-n)/(n-1);RI为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其取值有规定值,见表3。当CR=0,表示完全一致;CR<0.1,表示具有比较满意的一致性;CR>0.1,则需要对矩阵进行调整。 表3 2.3.1??判断矩阵B1-B3相对于A的重要性比较。在介绍完了上述原理之后,下面以B1-B3相对于A的判断矩阵为例计算权重并检验一致性。第一,根据业界专家以及高校档案管理人员填写的AHP调查表,得出判断矩阵如表4。 表4 第二,计算判断矩阵权重,结果如表5。 表5 第三,一致性检验。求得CR的值,首先要求出λmax,根据公式λmax=? AW=? 则λmax=1.747/(3 2.3.2??判断矩阵C1-C4相对于B1、C5-C8相对于B2、C9-C12相对于B3的重要性比较。依据上述方法,对方案层元素相对于其对应准则的矩阵权重向量进行运算,并检验一致性,得出下列结果,如表6、表7、表8所示: 上述三个判断矩阵,均通过一致性检验。 2.4??计算总权重与一致性检验。计算出B层各元素相对于A的权重、C层各元素相对于B的权重之后,还需要计算C层各元素相对于A的权重,这个权重值即对应的上两层权重值之积。计算结果及排序结果如表9。 一致性检验计算如下: 其中CI是C层元素对应B层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指标,RI是随机一致性指标。经检验,总权重及总排序具有比较满意的一致性。 3??结果分析及应用 从分析数据可以看出:对于高校档案事业发展而言,资源是基础(占0.5815),资源建设是高校档案事业发展的核心环节,完整性是资源建设的最重要指标(总排1);服务是出发点(占0.3090),利用档案资源服务民生是高校档案工作的最终目标,主动性是做好服务的关键(总排2);技术是保障(占0.1095),技术能够拓宽档案工作的广度和深度,技术的安全性尤为重要(总排6)。 高校档案工作的建设层次,是依据高校分层、外部资源配置、内部资源保有量来划分,内部资源保有量就是档案资源的保有量。高层建设对象档案资源丰富,技术方面也能够保持同步发展,那么坚持服务的导向性,以服务创新方能促进事业发展;中层建设对象资源基础比较扎实,应立足于以技术创新推动服务创新,坚持技术的导向性;低层建设对象,资源基础薄弱,加强资源建设,坚持资源导向,稳扎稳打才能为档案工作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当然,坚持某一种导向性,并不意味着其他方面可以忽略,而是在制定工作规划时,将某一方面的工作作为阶段性工作重点来抓,待到目标实现、水平提升之际,可以进行角色重新定位,实现角色转型,逐步向高水平迈进。 *本文为2012年江苏省档案局科技项目《高校档案分层管理模式研究》(项目编号:2012-17)研究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陈海静、沈荣.谈高校档案分层管理模式的构建[J].档案与建设,2014(1). [2]徐俊、刘娜.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思想与实际应用[J].情报探索,2008(12). [3]曹茂林.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及Excel计算[J].江苏科技信息,2012(2). [4]王小云、蓝少华.档案信息质量评价之指标权重分析及运用——基于层次分析法[J].档案学通讯,2010(1). (作者单位:常熟理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来稿日期:2014-10-15)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