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中国航天记忆的建构与开发利用
范文

    兰松 过旭艳

    

    摘 要:中国航天事业在新老更替、发展转型等过程中正面临着“失忆”威胁。航天档案部门作为核心历史记录的保管者,应肩负航天记忆建构、维系和传承的使命。启动航天记忆专项工程,收集和编研航天型号任务、重大项目、重大经营决策、名人名家、传统特色活动及组织沿革、建筑、基地等方面的文件、照片、录像、实物、手稿等,打造“立体”航天记忆,加强航天记忆资源开发,增加航天人归属感和认同感。

    关键词:航天记忆;档案部门;档案利用

    Abstract: China aerospace industry is facing the loss of memory in the processes of the new superseding the old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development. As the keeper of core history record, aerospace archive departments shoulder the mission of aerospace memory construction, maintenance and inheritance. Based on the archive resources , the aerospace memory project should be booted,and the records, photos, images, objects, manuscripts of aerospace products, major projects, important business decisions, aerospace celebrity, traditional characteristic activities, Organizational evolution, base and architecture should be collected and compiled, building three-dimensional memory. The space peoples sense of belonging and identity will be enhanced by using the aerospace memory resources.

    Keywords: Aerospace memory; Archive departments;Archive utilization

    经历了近60年发展,中国航天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一项接一项的航天型号任务的研制以及成功发射,为国家国防力量日益壮大提供支撑,为国家的繁荣昌盛提供保障。经过几代人的努力,航天人逐步形成了以“热爱祖国”、“自力更生”、“无私奉献”为核心的航天文化。“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航天精神深入人心,得到了历届国家领导人和人民的高度认可。

    航天记忆是航天人自我认知和社会大众对航天事业认知的集合体,是航天思想、航天文化、航天精神的结晶,是中国航天事业持续发展的凝聚力、创造力所在。航天档案部门作为航天事业发展核心历史记录的保管者和守护者,肩负建构、维系和传承航天记忆的使命。

    1 航天记忆建构的必要性

    1.1 档案记忆建构理论基础。早在1996年的国际档案大会上,加拿大著名学者特里·库克就指出,后保管时代的档案工作者不仅仅是档案保管者,还应该积极参与社会记忆的建构,成为社会记忆的建构者、维系者。国内冯惠玲教授也多次提出“档案是建构集体记忆重要且不可替代的要素,档案工作者有责任通过自身的业务活动积极主动参与集体记忆的建构、维护与传承”,[1]徐拥军还进一步从总体设计、资源建设、技术研发、应用拓展、运营保障五个方面提出了建设中国记忆数字资源库的设想。[2]胡芳、杨琴茹对航天记忆工程概念进行界定,并指出航天记忆档案收集范围包括航天事业发展变迁历史档案的收集,航天文化、航天精神的收集,以及名人档案的收集。[3]

    1.2 社会记忆工程实践经验。社会记忆建构最早的实践源于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世界记忆工程”,该工程旨在抢救和保护世界、地区和国家意义的文献遗产,特别是处于濒危状态的文献遗产,包括手稿、图书馆、档案馆保存的任何介质的珍贵文件以及口述历史的记录等,从而使人类记忆更加完整,截至2013年6月,中国已有9份文献遗产入《世界记忆名录》。受此影响,国家档案局于2000年启动了《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抢救和保护国内文献遗产,揭开了档案部门参与社会记忆建构的序幕。

    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城市风貌日新月异,老城、老街、老建筑逐渐被新城新貌取代,城市记忆陷入危机。为抢救城市文化遗产,由档案部门牵头组织的“城市记忆工程”在国内风生水起。2002年,青岛市率先开展“城市记忆工程”,对青岛主要街道、建筑、村庄、河流、特产、古遗址、建设项目等进行录像和拍照,形成城市面貌档案库,随后又将城市文化、社会生活作为“城市记忆工程”建设的新领域。北京、武汉、广州、上海、长沙、大连等二十余座城市也随后开展了“城市记忆工程”建设,形成一股“城市记忆工程”热。归纳起来,这些“城市记忆工程”主要关注以下内容:

    一是街道、社区、建筑、商铺、文物、遗址、村庄、河流、重要建设项目;二是文字、语言、文献、风俗、乡土、特产等;三是名人名家、历史事件、历史地图、家族等。

    档案部门通过拍照、录像,建立口述史等方式,利用多媒体、数字化技术,建成集地理、人文风貌为一体的城市记忆档案数据库,并制作专辑、宣传片,甚至摄制电影,向社会大众推送,大大提升了城市的影响力,引起了很大反响。这些以档案部门为核心开展的“城市记忆工程”建设实践为航天记忆的建构积累了宝贵经验。

    1.3 航天事业持续发展的现实需求。目前,中国航天科技工业正面临重要战略机遇期和转型关键期,构建创新型、开放型、融合型的航天科技工业新体系成为新的发展目标。在军民融合、国际化发展过程中,必须先揭开军工神秘面纱,打破传统的封闭式发展模式。对外塑造航天企业形象,让更多的人关注和支持航天企业发展,推动航天应用技术产业发展;在国际树立品牌,推动军贸、国际合作,都需要我们全面建构航天记忆,宣传中国航天事业。

    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年轻队伍加入到中国航天事业,并逐步走上重要的科研岗位,航天工业系统普遍面临着第二代航天人向第三代过渡问题。老一辈们留下的航天企业文化、航天精神、科技成果支撑中国航天事业一次又一次走向辉煌,在承担高密度、快节奏科研生产任务的年轻队伍面前这些记忆却被慢慢淡化,中国航天事业面临着“失忆”的威胁。

    长期以来,档案部门作为历史记录的保管者,以存档、存史、提供档案利用的方式守护着最为核心的航天记忆。随着航天企业规模的扩大、新专业新领域的出现、电子记录逐步占据主流,传统的历史记录保管模式正面临着严重挑战,档案部门所保管历史记录的完整性和电子记录能否长久保存也受到质疑。正所谓“当我们有一天都说不清我们从哪里来的时候,也就道不明未来我们要到哪里去”。航天档案部门尽快转变理念,利用资源优势,参与航天记忆建构,由档案保管者向记忆建构者转变,为后人、为社会保存完整的航天记忆,是新时期赋予档案部门的使命。

    2 航天记忆的建构与开发利用

    航天记忆建构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众多部门通力配合才能完成。航天档案部门掌握了几乎所有型号产品从研制到生产、使用全过程形成的档案资料,参与了所有重大建设项目的验收,并保存其历史记录,保管着各类照片、录像、实物、大事记等,这些资源使得航天档案部门在航天记忆建构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2.1 记忆建构。航天记忆是航天人的集体记忆,应以航天型号任务发展为主线,融合各种航天元素,动态性、连续性和整体性[4]地展现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在前期要充分做好调研,听取各方面意见,理顺建构内容。结合社会记忆建构实践和航天工业系统自身特殊性,笔者认为,航天记忆工程应重点做好实物记忆库、影像资料库、档案文献库、名人名家库及专题库的建设,具体内容见表1。

    表1 航天记忆建构内容

    实物记忆库:收集航天事业建立以来研发的所有型号产品、重要设备的真机、模型及获奖证明材料,以专题形式征集重要领导的题词、赠品,对航天系统所属基地、老建筑、发源地进行统一登记、备案,作为“活档案”管理。通过建立展厅或网站展览对这些实物记忆进行系统建构和开发利用。

    影像资料库:拍摄或收集重要领导视察、重大经营决策、重点型号产品任务、重大项目建设的现场照片、录像,摄制航天系统所属基地、老建筑、发源地的照片、录像,收集获奖颁证及媒体对航天事业报道的影像资料。

    档案文献库:对现行文件、档案、手稿、图书、期刊、会议文集、媒体报道稿等信息资源进行系统整理和集成开发,并基于此,建构历史记忆,编写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历史读物。

    名人名家库:走访航天名人名家,尤其是航天老专家,建立航天各专业领域名人名录、名人事迹、口述档案及相关作证材料、物品。举办名人名家展览,弘扬前辈积累的航天精神。

    专题记忆库:向型号产品研制单位征集档案资料,建立以重点型号产品研制历程为主线的型号产品专题记忆库;摸清航天各单位在设立、隶属、建制、地理位置、科研生产方向等方面的历史变迁,收集相关依据文件、印章、地图、现场图片等,建立航天企业组织沿革专题记忆库;收集航天人传统特色活动、节目、仪式,如学术会议、学术沙龙、各种体育文化竞赛、航展等,建立反映普通航天科研生产、社会生活的专题记忆库。

    在航天记忆的建构过程中,应充分利用数字化、多媒体、云计算、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对非电子载体和异地保管的档案文献、实物进行数字化处理;加强与网络媒体、电视栏目等的合作,制作宣传片、专辑,宣传航天企业文化;建立航天记忆门户网站,举办网上展厅,作为社会大众了解航天事业的窗口,逐步打造成集电子、实物、纸质、照片、录像、缩微胶片等多种载体形式为一体的“立体记忆”。

    2.2 开发利用。航天记忆建构的目的在于开发利用。让年轻的航天队伍更加深刻知悉航天记忆,航天文化、航天精神才能得以传承;让国家、社会、相关方更加全面了解航天记忆,中国航天事业才能持续地获得更多关注和支持。因而,在不违背国家有关保密规定,确保不发生失泄密的前提下,加强航天记忆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才是中国航天事业长远发展之道。

    充分发挥航天记忆资源在经营决策、科研生产、人才培养、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汇集航天名人名家的经验和建议,理顺各航天单位的历史发展定位,为经营决策提供支撑;收集型号产品研制、试验、生产、发射信息,提供相关档案资料、专家信息获取渠道,为科研生产提供服务;为年轻骨干和新进人才提供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史教育素材、场所,建立面向航天系统内部人员的航天记忆展厅,增强航天人荣誉感、认同感,形成凝聚力和向心力,激励他们以更高的热情投入到中国航天事业。

    充分发挥航天记忆资源在航天企业外塑形象,增强民族自豪感、自信心中的作用。建立航天记忆门户网站,介绍部分可公开的航天成就与荣誉,如“神舟”、探月、卫星等,宣传反映航天精神的典型人物和事例,介绍航天传统特色活动等,作为外界了解中国航天事业、航天人的窗口。此外,还可以通过《军工记忆》、《军情解码》、《档案》栏目及微信、微博,甚至小说,向社会大众推送航天记忆。笔者所在单位档案部门就曾公开出版了一本名为《我们这十年》(国防工业出版社,2014年9月出版)的小说,该小说以发生在我单位各类人员的真实故事为情节,通过讲述2004年进入我单位的4名员工的成长故事来反映我单位十年的发展历程,让读者在生动有趣的小说故事中,原汁原味地体验航天人的真实科研生产生活,构造一个丰富多彩的航天记忆库。

    3 航天记忆建构的保障机制。航天记忆工程是支撑中国航天事业战略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专项工程之一,应争取领导和相关部门的持续关注和支持。航天档案部门虽然保管航天事业发展的核心历史记录,拥有相对稳定和可靠的人员队伍,但在话语权、财力及其他资源方面的调配能力存在一定短板,而航天记忆工程的开展,需要长期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的投入,因而,争取领导和相关部门的长期支持是该工程长期开展下去的关键所在。

    为确保航天记忆工程能顺利推行,应对航天记忆建构工程立项,在调研的基础上,明确航天记忆工程的建设目标、建设内容、建设周期、建设方案、经费预算、实施部门及相关部门等,成立覆盖主管领导、实施部门领导和相关部门领导的建设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明确职责与分工,使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此外,在航天记忆建构过程中,应注重做好保密安全工作,密件、密品的形成、交接、管理、开发利用应符合国家保密规定,对外发布的信息、展品必须经过保密审查,确保国家信息安全。

    4 结语

    航天记忆工程是一项全面梳理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历程、服务航天事业转型与持续发展、造福未来的工程,与档案部门“存史”、“资政”、“为民”宗旨是相一致的。航天记忆建构是大数据时代赋予航天档案部门的新使命,同时也是我们通过审视保管的历史记录的完整性、可靠性,来审视档案工作的科学性、合理性的一次尝试。作为为国守史的航天档案部门,不能把自己仅仅定位为部分工作记录的保管者,而应逐步发展成为中国航天记忆的建构者、维系者与传承者。

    参考文献:

    [1]冯惠玲.档案记忆观、资源观与“中国记忆”数字资源建设[J].档案学通讯,2012(3):4~8.

    [2]徐拥军.建设“中国记忆”数字资源库的构想[J].档案学通讯,2012(3):9~13.

    [3]胡芳,杨琴茹.基于档案工作的航天记忆工程构建研究[C].2012年全国档案工作者年会论文集(上),2012:81~87.

    [4]汪芳,严琳,吴必虎.城市记忆规划研究——以北京市宣武区为例[J].国际城市规划,2010(1):72.

    (作者单位: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 来稿日期:2015-02-15)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3:3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