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兄弟档案期刊集萃 |
范文 | 谢建波 数字档案馆建设若干实践问题思考 张晋周在《中国档案》2015年第2期撰文,指出数字档案馆建设应根据各馆发展条件、功能需求,设定总目标和合理的分段目标,分步实施,逐步完成。作者认为有以下几个阶段:第一,构建档案目录数据库阶段;第二,馆藏存量数字化阶段;第三,传统档案信息化管理阶段;第四,局馆功能结合阶段;第五,电子文件自动归档进馆阶段。目前,国内正在建设或已投入使用的数字档案馆大部分处于第一到第四阶段,第五阶段发展还不太成熟。作者认为,第五阶段的建设,不宜简单地套用现成的国际国内标准规范,更不能将规划与建设实施工作全盘委托给承建单位。作者认为,从现实应用角度考虑,应理清几个关系:一为全局性信息化系统与独立建设的数字档案馆的关系;二为机构电子文件管理与电子档案管理的关系;三为面向党政机关的档案系统与面向全社会的档案系统的关系;四为全面规划标准与阶段性规则标准的关系;五为档案业务规则标准与通用性技术规则标准的关系;六为系统规划与纸上规则的关系。作者指出,在数字档案馆建设项目推进过程中,要注意以下方法的研究与把握;一是数字档案馆开发的关键要求业务部门与技术部门的充分协调;二是数字档案馆开发的基本功在于调研;三是检验数字档案馆成败的标准在于能否支持业务运行与业务创新;四是数字档案馆设计功能必须能够逐项验收。为此,项目开发除制定规则标准、建成数字档案馆信息化系统外,还必须编制完整的系统使用说明书和周密的应用培训手册。 数字模拟影像技术发展创新与应用 马淑桂在《中国档案》2015年第3期撰文,首先,简单明了地介绍了缩微摄影技术复制出的档案原文图像称为模拟影像,它是记录在缩微胶片上的;把应用计算机扫描技术复制出的档案原文图像称为数字影像,一般存储在磁盘上。接着,介绍了缩微技术的特点是体积小、密度高,可有效节省存储空间;缩微品信息不可更改性使其具有凭证作用;以缩微品代替原件提供利用;缩微品信息可直读,在没有阅读器的情况下,用放大镜可以阅读;不会受计算机病毒感染和黑客的攻击;制作成本低;具有稳定性和影像的不可逆性,是长期存储的最佳介质;可多套备份拷贝复制并异地保存。其弱点是,检索速度慢,用一件档案需在一整卷胶卷中查找,无法实现信息快速远距离传输和共享。数字化技术的特点是,存储信息可以是文字、图表等静态信息,也可以是集图、文、声像于一体的动态信息;网络传输不受时间、空间限制,便于信息的交流与共享;可远程利用档案,可异地备份;数字化后的原件可封存。其弱点是,对设备的依赖性、不同系统和设备的不兼容;存储载体寿命短、格式更新换代快,易造成不兼容,不能读取;计算机病毒入侵造成数据丢失或被删除、修改、复制;法律凭证作用未得到认可等。通过比较,得到一条共识:缩微技术优于“存”,数字技术优于“用”。同时找到了两种技术的最佳契合点和最佳平衡点,即在现阶段,充分发挥两种技术优势,存储在缩微胶片上的模拟影像作为档案信息长期保存的最佳载体和方式,存储在磁盘等介质上的数字影像作为档案提供利用、信息共享的最佳方式。最后,介绍了数字模拟影像技术的创新与发展情况。一是缩微胶片数字化技术。缩微胶片上的档案信息转换成数字影像,称为缩微胶片档案数字化,也称模转数技术。二是计算机输出缩微品技术。通过COM技术,可将电子档案、已经数字化的档案信息打印在缩微胶片上,称为数转模技术。三是彩色COM技术(这项技术正处于研究、测试阶段)。四是缩微、数字一体化技术(一次加工同时保存两种数据)。 大数据时代档案信息安全管理新思考 崔海莉在《档案学研究》2015年第1期撰文,指出大数据时代的档案管理不同于以往的工作内容,档案信息更不容忽视。档案安全历来就包括实体安全和信息安全,档案信息正迎来大数据时代和云计算环境下的新风险、新挑战。作者从档案管理的工作实践中,提出了大数据时代档案信息三个安全管理的问题:一是档案数据采集安全。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1.档案数据收集范围扩展;2.纸质档案数字化过程和结果安全。二是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安全。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1.数据支持平台安全。构建档案大数据平台至少要实现四个层次的部署:第一,云服务商提供全面可视化服务;第二,收集海量数据,并解决各个数据的兼容问题;第三,数据库有识别目标,锁定威胁来源和相关设置;第四,基础设施具有可扩展性。2.数据计算环境安全。大数据时代的档案安全解决方案应包括足够强大的、能够针对不同层次的人群提供不同的展现界面和工具。三是档案数据提供利用安全。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1.档案数据对比分析;2.档案咨询服务。大数据时代的档案信息是主动地提供档案数据安全保障,而不是等出现了无法挽回的损失再进行补救。所有的思考都是基于这一认识。 全媒体时代江苏音像资料馆服务方式探讨 朱健在《档案与建设》2014年第12期撰文,指出随着大数据、云计算和全媒体时代的到来,拥有核心战略资源和宝贵财富的音像资料馆现有的服务方式受到挑战,急需进行创新和发展。目前其服务现状为:一是参观、培训服务。接待参观的同行近百家。培训服务是当前的基本工作之一,培训对象是节目生产一线的编辑、记者,内容为媒体资产管理系统检索知识,并将培训内容做成视频文件上传至办公网。二是文件资料柜服务。文件资料柜类似于U盘,用户可通过文件柜上传、存储、下载和共享音像资料。三是检索下载服务。四是主题资料服务。根据一定时期新闻宣传报道热点、重点及用户需求,对音像资料进行二次信息整理加工、形成主题资料包(如“建党”90周年),供一线制作人员使用。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发展,用户对服务方式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因此服务方式要不断地创新和发展,需要推出广泛化、各样化、个性化的服务。一个是个性化服务。它包括推送服务和定制服务。一个是资料导演服务。资料导演服务是音像资料馆,以资料导演的身份参与重大电视主题创作的各个阶段和环节,对资料梳理、编目、复制等环节,从资料角度为编导的素材选择、选题策划、文稿撰写提供借鉴参考。 开发区拆迁档案收集工作的实践与探索 周晓红在《档案与建设》2014年第12期撰文,指出拆迁档案真实记载了城乡的历史原貌和变迁过程,是最原始最真实的珍贵记录。它是城乡建设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为今后查询拆迁情况和城乡建设提供依据。其特点:一是形成时间长;二是文件易散失;三是可单独成类。存在的问题有:一是制度不全,管理分散;二是职责不明,业务有待提高;三是拆迁周期长,收集整理不规范;四是重文字档案,轻声像档案。明确归档范围的要求:一是政策法规性文件材料;二是拆迁前期准备的综合性文件;三是拆迁过程中形成的文件材料;四是回迁安置前后的文件材料。做好拆迁档案收集工作的对策建议:一要强化制度,提高认识;二要明确职责,提高素养;三要统一管理,拆迁要与建档同步;四要文字和声像文件并档保存。 加强工业遗产档案的抢救与保护 孙成德在《兰台世界》2015年第1期(上旬)撰文,指出工业遗产档案蕴藏着大量的历史信息,真实记录了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发展轨迹,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文化价值。由于历史年代久远等原因,有些重要的工业遗产、工业企业留下的档案数量很少,内容不全,有的已破损濒危,亟须抢救和保护。为此,作者提出如下建议:一是增强全社会对工业遗产档案的保护意识。工业遗产的实体部分,如企业的厂房、车间、设备等可直观地展示其历史、社会、科技、经济和审美价值,而工业遗产档案则可展示上述各个方面的深刻内涵,同样是工业文明发展的重要物证。工业遗产档案包括企业建立和生产过程中产生和保管的文书、科技、音像、实物等档案,这些档案对于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利用都是十分重要的科学依据。要充分认识工业遗产档案的证据性作用,通过各种新闻媒体,广泛宣传工业遗产实体和档案保护的意义和实例,在各类工业遗产保护措施中增设档案宣传展示内容,从而增强全社会保护和利用工业遗产档案的自觉意识。二是加大对工业遗产档案的抢救和保护力度。它有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和时间赛跑,抢救工业遗产档案;二要明确搜集工业遗产档案的范围和内容;三要明确当前抢救工业遗产档案的方式和重点。三是强化对工业遗产档案抢救和保护工作的各项保障。如:一为组织保障;二为制度;三为资金保障;四为人才保障。 电子病历归档前的质量控制 尹成芳在《浙江档案》2014年第12期撰文,指出电子病历归档前的质量控制,是医院电子病历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把好电子病历的质量关,对于确保电子病历的原始性、真实性、完整性以及提高医院医疗水平和服务品质具有重要意义。作者认为,电子病历归档前的质量控制要做好,必须达到以下要求:一是加强制度规范,确保电子病历的真实与安全。它包括三项内容,即医院信息中心要设立修改痕迹保留功能、关闭计算机光盘、U盘等插接口和权限管理。二是提高思想认识,切实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培训。培训内容为《电子病历基本规范》、《电子病历系统功能规范》等。三是实施登记备份,探索进行第三方监管。如2012年,绍兴市档案局对全市各大医院的电子业务数据启动登记备份工作,要求各大医院将电子病历档案数据进行在线登记备份,每日对数据进行更新。四是使用电子签名,加强业务指导和监督。只有把电子签名落到实处,才能做好电子病历归档前的质量控制工作。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