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新时代优化乡风文明实践的机制探析 |
范文 | 杨军剑 长期以來,党管农村工作一直是我们党的一个优良传统和重大原则,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调“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在这五个方面的总要求中,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和有力保障。加强乡风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特别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进而在农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客观需要,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然要求。因此,必须优化新时代乡风文明实践的机制建设,传习践行文明实践活动,久久为功,不断提高农民道德素质和乡村文明程度,凝聚起推动乡村振兴的强大精神力量。 一、科学思想引领机制 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建设美丽乡村、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创见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强调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美丽中国要靠美丽乡村打基础,要继续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农民建设幸福家园。强调新农村建设一定要走符合农村实情的建设路子,注意乡土味道,体现农村特点,记得住乡愁,留得住绿水青山。强调乡村文明是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主体,村庄是乡村文明的载体,耕读文明是我们的软实力,要保留乡村风貌,坚持传承文化。强调搞新农村建设要注意生态环境保护,因地制宜搞好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尽快改变农村脏乱差状况,给农民一个干净整洁的生活环境。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些重要论述,饱含对农村和农民的深情,不仅为建设美丽乡村、美丽中国指明了方向,也为以美丽乡村建设为主题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基本遵循。因此,要深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宣传,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弘扬共筑美好生活梦想的时代新风,深入推进新时代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利民为民惠民,把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基层思想政治工作同精神文明创建紧密结合起来,重在建设、久久为功,方能取得实效。 二、产业发展支撑机制 当前,我国城乡利益格局深刻调整,农村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农民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做好农民群众的思想工作尤为重要。要深入宣传中央全面深化农村改革、优化农业结构、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民增收等重要举措,把党和政府强农惠农富农政策讲清楚。要密切围绕土地流转、农产品价格、农民工权益、征地拆迁、合作医疗等农民群众关心关切的问题,把对群众的利益安排讲明白,解疑释惑、疏导情绪,增强信心、凝聚共识。要广泛开展科学知识、实用技术、职业技能培训,引导农民群众树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观念,提高创业本领和致富能力。要以五大发展理念引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努力使农村农民美起来。要发展生产,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农产品品质,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培育新型农民是关键。没有新型农民,就没有美丽乡村。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具有较高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新型农民。要在农民群众中深入浅出地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梦宣传教育,开展法治意识、国家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宣传教育,开展形势政策宣传教育,引导农民群众听党话跟党走。 三、生态环境助推机制 美丽乡村建设是小康社会在农村的具象化表达,是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凝练概括。它既有传承古朴民风的一面,也有创建现代文明风尚的一面。绵延五千年之久的中国乡村文明,正处在历史十字路口。从生态文明时代大背景看,乡村文明复兴会成为时代的必然,从文明与历史视角看,文明乡风是基因的携带者、中国文明之载体、文化传承之根、文化自信之源、复兴之动力、梦之根魂,必须加快发展、强化载体、完善机制。 加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呵护好农村生态环境,努力使人居环境美起来,坚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一要坚持规划先行,让田园风光、农家情趣永驻乡间;二要整治脏乱差,建设干净整洁、安居乐业的美好家园;三要加强环境保护,还农村绿水青山蓝天白云。 四、文化自信传承机制 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战略任务。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弘扬共筑美好生活梦想的时代新风,深入推进新时代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在建设文明乡村的过程中,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乡村建设的方方面面,一要大力推动农村文化繁荣发展,努力使文化生活美起来;二要在加大优质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上下功夫,丰富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三要在传承乡村文明、乡土文化上下功夫,留住乡韵、记住乡愁;四要深入推进新时代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继承发扬传统美德,传承弘扬中华文化。要继承和弘扬有益于当代的乡贤文化,从中提炼出符合当今时代需要的思想精华,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培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与美丽乡村建设相适应的新乡贤文化。要发挥农村优秀基层干部、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的示范引领作用,用他们的嘉言懿行垂范乡里,涵育文明乡风。要以乡情为纽带,吸引和凝聚各界成功人士回乡支持农村建设,用他们的学识专长、创业经验反哺桑梓,支持家乡发展,建设美丽乡村。 五、乡村治理复合机制 核心价值观是最持久最深层的精神力量。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村落地生根,努力使乡风民风美起来,就要精心设计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主题实践活动,在贯穿结合融入上下功夫,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比如用新乡贤文化推动乡村治理现代化。乡贤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乡村的一种表现形式,它植根于乡村社会土壤,蕴含见贤思齐、崇德向善、诚信友善等优秀文化基因。新乡贤文化作为一种“软约束”“软治理”,有利于健全乡村居民利益表达机制,营造新乡贤参与家乡建设的氛围,激发村民参与乡村事务的积极性,建设乡村共同体,并提高其凝聚力和自治能力。 培育優良家风。中华民族历来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的典故世代相传、流芳千古。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家风建设的重要性,把家风建设摆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重要位置来抓,推动文明家庭建设,在全国人民心目中取得了共识共鸣。培育优良家风就是要适应农村家庭组织、家庭结构的深刻变化,切实加强农村家庭文明建设,广泛开展诚信教育、孝敬教育、勤劳节俭教育,促进家庭和睦,促进亲人相亲相爱,促进下一代健康成长,促进老年人老有所养,将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发扬光大,让核心价值观在家庭里生根、在亲情中升华。 培育文明乡风。几千年来,淳朴敦厚的乡风一直备受推崇,孕育了农村敦亲睦邻、融洽祥和的生活氛围。要发挥传统文化在农村底蕴深厚、流传久远的优势,充分运用村规家训、牌匾楹联、俗语格言等乡风教化资源,使优秀的传统鲜活起来,潜移默化地影响农民群众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观念。广泛发动村民按照核心价值观要求,制定完善乡规民约,树立鲜明正确的价值导向,使农民群众内心有尺度、行为有准则。广泛开展乡风评议活动,充分发挥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禁毒禁赌协会等群众组织的作用,促进移风易俗,用民间舆论的力量引导农民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提高。广泛开展农村志愿服务活动,以农村社区为依托,以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为重点,把志愿服务做到村村寨寨、做进家家户户,营造你帮我、我帮你的良好风尚。培育文明乡风,既需要正面引导,也需要依法治理。要下力气整治农村黄赌毒、封建迷信、非法宗教等突出问题,打击黑恶势力和涉农犯罪,激浊扬清、抑恶扬善,把不良风气压下去,把新风正气树起来。 健全自治、德治、法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这是十九大报告提出的重要方案,实践中,这种乡村复合共治、多种方法相互参照使用的治理方案,能较好地处理乡村矛盾事务,各个地方应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运用村规民约因地制宜综合施策。 六、基层党建质量机制 加快建立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乡村社会治理体制。十九大报告强调,要“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因此,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和组织力如何,直接关系到能否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宣传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凝聚农民群众一心一意跟党走的信心,在创造美好生活中提升文明素养和乡村文明的程度。这就要求我们基层党员领导干部不断提高工作水平,不断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综合部门统筹协调、各部门各司其责的农村精神文明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以党建促进脱贫攻坚、促进民生发展,持续抓好“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率先垂范,带好队伍,办好实事,打造一支懂农村、爱农村、爱农民的基层干部队伍。改进农村工作体制机制和方法,不断强化政治和组织保障。创新和完善乡村治理机制,加强乡镇服务型政府建设,发挥好村规民约在乡村治理中的积极作用。要充分认识到,乡风文明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持久发力、久久为功,还要不断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明乡风建设的常态化机制的深入研究和探讨,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按照乡村振兴的战略要求提升广大农村的社会文明程度,让乡风文明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焕发出勃勃生机和持久活力。 (作者单位:中共河南省委党校)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