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购物节“一月一次”消费者从“买买买”到更理性
范文

    孔德晨

    “双11”“双12”“天猫女王节”“618年中大促”……随着消费新业态的发展,曾经“一年一度”的购物节逐渐变成“一月一节”“全年都是节”,让消费者应接不暇。购物节何以吸引消费者纷纷“剁手”?在消费升级大背景下,购物节反映了消费者怎样的倾向和心态?未来购物节又将何去何从?

    赚人气也赚真金白银

    ——“每次在购物节消费就像真实过节一样热闹、过瘾”

    “五一”采购热潮刚过,“618”购物节又开始了。

    北京白领小陈打开手机京东App,满目喜庆的红色洋溢着节日气息。作为一名网购达人,小陈很热衷在购物节囤货“剁手”。她回忆,去年“双11”她购买了近8000元的商品。“今年‘618我在京东给男朋友买了块手表,还买了一些猫粮囤着。”小陈说,“购物节有大额优惠券、跨店满减,每日整点还有限时秒杀,算下来是很划算的。”小陈表示,现在购物节越来越多,虽然并不是国家法定节假日或者传统的购物节,但配合一些平台夺人眼球的宣传和大力的折扣,每次在购物节消费就像真实过节一样热闹、过瘾,即使“剁手”也心情愉悦。哪怕购物节结束了,一个一个陆续到手的包裹,仍会延续这种愉悦感。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各类新兴购物节贯穿一年始终,不仅包含了国家法定节假日衍生的购物节,还有不少商家为促销、增加平台知名度而自己造的“节”。从元旦开始,经历“跨年大促”“年货节”“情人节”“三八女王节”,再到4月份的“书香节”“五一”“618”年中大促,据记者统计,在国家正常节假日之外,全年以电商“造节”形式为促销手段的节日近40个。以天猫为例,一家平台就创造出了多达16个购物节,仅6月上旬,就有“亲子节”“爱美日”“风尚日”“进口日”。

    多数新兴购物节,不仅赚到了人气也赚到了真金白银。

    数据显示,去年天猫“双11”全天成交额达2135亿元,相比前一年的交易额1682亿元高出了许多,物流订单量首次超过单日10亿笔。去年“双11”期间,京東全球好物节累计下单金额达1598亿元。

    购物节带来的大量销售额不断刺激着商家神经,电商平台由此变着花样吸引消费者“买买买”。

    从“积分兑换购物津贴”,到“加入战队瓜分红包”,再到玩“叠猫猫赚喵币”分红包,各大平台越来越“会玩”,购物节的打折方式和补贴手段越来越多样化。很多消费者对此乐见其成。小陈说,通过转发链接邀请好友一起加入战队、砍价、分红包等形式不仅能得到实惠,还有利于增进与好友的感情。

    消费者从“买买买”到更理性

    ——“质量好”“性价比高”“服务好”成为热门搜索的关键词

    购物节的变化,也反映出当前中国消费者偏好的变化。

    不论电商怎么营造氛围,商品购买的必要性以及与个人需求的匹配度,仍是影响用户最终消费的核心要素。而热门的购物节一方面注重观察消费变化、投其所好,推出“进口商品节”等购物节,另一方面也成为消费的风向标,平台方往往通过促销活动,在消费者体验购物流程后,利用大数据进行分析,对消费者的购物心理、潮流动态等进行跟踪对比,从而调整电商平台的规划,为消费者提供定制化流程。

    从种类看,消费者最爱的囤货品类集中在家用物品及食品等实惠、常用的商品。“70后”肖女士告诉记者,“双11”时她最喜欢买卫生纸、米面之类的家庭常用物品,买的量越多,优惠力度越大。“90后”小张也表示,购物节时他更倾向买猫粮、零食、洗发用品,这些东西都是早晚会用到的,钱花在该花的地方不算亏。

    从消费结构看,用户在购物节中目标更明确,对购物的衡量标准集中在对于产品品质、体验、服务等维度的描述。相比前几年购物节搜索关键词排名靠前的“优惠券”“促销”“打折”,近年来“质量好”“性价比高”“服务好”成为热门搜索的关键词。

    此前有人认为,购物节火爆在一定程度上有冲动消费的因素。但多家电商平台的反馈显示,从决策上看,用户购买正日趋理性,购买决策过程较平时网购更加谨慎,冲动消费的现象逐渐减少。数据显示,用户售后的咨询占比在降低,售前咨询占比在升高。用户的购物决策不再以价格作为唯一考量因素,而是兼顾对品牌、品质、服务、价格等多重因素理性判断。“往年‘双11我买回来的衣服大多最后都退掉了,但是今年不同,基本上没有出现冲动购买的情况,买的都是自己提前看好、需要购买的东西。”正在北京读大学的小李表示,身边的同学也大多对“双11”购买的物品很满意,几乎没有人疯狂“剁手”一些自己不需要却便宜的物品。

    既要热闹又要精耕细作

    ——在购物的同时,也在社交和娱乐,“节庆”的味道更浓

    新兴购物节为何持续火爆?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祝宝良分析,主要有三方面的因素。其一,消费主力群体发生变更,“80后”“90后”消费能力增强、边际消费倾向更强,带来消费理念的更新,更容易被新兴购物节吸引。其二,消费渠道改变。电子商务不仅是服饰、家电、家居用品等商品的销售主渠道,而且在生鲜等领域的存在感也在增强,“生鲜节”等购物节应运而生。其三,购物和社交正日益融合,消费者参与各种主题的购物节,在购物的同时也在社交和娱乐,“节庆”的味道更浓。

    不过,购物节过于频繁、不够精细的状况也影响了买卖双方的体验。从供给方来看,一开始促销对于商家的意义更多的是利用活动来清理库存,这样在减轻库存压力的同时,引来的消费者还会增加其他商品的销量。但随着促销越来越多,很多供货商发现电商促销的初衷也发生了变化。济南荣达华通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波说,在很多电商节日中,电商网站本身不会有很大程度的补贴,大多数的让利还是品牌、商家自己在承担,参加促销节日有时是在赔本赚吆喝。从消费者来看,反感“购物节”成“套路节”的声音也不少。北京市民小杨表示,自己曾经是众多抢“双11”“双12”零点限时折扣的消费者一员,但当她越来越熟悉商家的“套路”之后,在购物节消费变得更谨慎了。

    随着新零售进入存量竞争阶段,购物节正由拼销量、打价格战转为拼服务、拼体验。

    祝宝良指出,购物节也是一种宣传手段,在某种程度上说是传统口碑相传的一个很好的运输器,一旦有用户在平台体验到低价质优的产品,就很有可能自己对其进行宣传,拉着身边的亲朋好友进行购买。形成良性循环后,电商平台才有可能进行下一轮的宣传和促销,引导消费者增加购买。因此,未来随着消费升级,提高用户消费体验、满足用户消费需求的精耕细作式购物节,才可能成为赢家。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2:1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