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 全力推进开发区建设
范文

    王松华

    实施“沿江突破”战略,着力打造沿江经济走廊,是宜昌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作为宜昌市沿江经济发展速度最快、发展活力最强的地区之一,宜昌开发区未来几年将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力推进“一区多园”建设,努力打造沿江经济走廊的重要战略支点,为宜昌加快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走在全省发展和中西部同等城市发展前列积极贡献力量。

    深刻认识开发区发展面临的新形势

    开发区进入新的发展阶段,面临的发展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

    产业转移呈现新趋势。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和国际产业结构加速调整,国际产业转移速度不断加快,层次不断提高。呈现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制造业向服务业、低附加值产业向高附加值产业不断提升的新趋势;在国内,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由于劳动力价格上涨以及地价和环境承受能力的限制;也开始大量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中的劳动密集型环节。宜昌开发区位居湖北省省级开发区发展前列,在全省来说具有一定的承接产业转移比较优势,但和中部六省同等城市开发区相比,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势并不明显。

    国家宏观调整凸显新特点。近年来,为抑制投资过快增长,防止经济由偏快转为过热,国家开始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手段加强对土地、金融、财税和产业等的宏观调控,特别是在土地管理上,国家开始实行最严格的土地制度。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整,给开发区带来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制造业发展空间进一步缩小;以遏制工业用地低成本扩张为重点的土地调控使开发区工业用地更趋紧张;节能减排等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对化工等行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环境容量成为开发区城市化、新型工业化进程中最大的压力;开发区原有政策优势逐步被取消和淡化,优惠政策普惠化,使开发区在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上不再具有明显的政策优势。

    后开发区时代面临新走向。全国开发区清理整顿后,为更好地发挥开发区的窗口示范辐射作用,促进开发区转型升级,国家对开发区提出了“三为主,二致力、一促进”的发展方针,表明进入后开发区时代,开发区的经济结构将由单纯发展现代制造业为主向发展现代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并举转变,从注重规模效益向注重质量效益转变,从偏重引进向注重消化吸收创新转变,从依靠政策优势向依靠体制优势和综合投资环境优势转变。但宜昌开发区目前的发展现状与后开发区时代转型的要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二、三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产业结构亟待调整优化;产业层次相对偏低,缺乏对产业发展起支撑带动作用的旗舰型龙头企业;创新能力较弱,拥有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少,高新产业对经济发展的驱动力不够明显。

    “一区多园”形成新格局。2004年7月,为加快宜昌开发区发展,市委、市政府对宜昌开发区进行了体制调整,将宜昌开发区和猇亭开发区合并,组建新的宜昌开发区,并且开拓创新、大胆实践,对新的宜昌开发区探索实行“两区合并,一区多园”的管理体制。三年来,“一区多园”运行平稳,发展成效明显。此后,省政府正式批准设立宜昌开发区白洋园区,并指出,白洋园区作为宜昌开发区的区中园,实行由开发区“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建设和统一管理”的运行模式。白洋园区的设立,使宜昌开发区的发展空间进一步扩大,发展潜力进一步增强。但与此同时,开发区自身素质问题逐步显现,越来越不适应“一区多园”快速发展的要求。主要表现在:体制“复归”倾向明显;动力机制相对不足,激励约束机制不够灵活,政策运用不足、不活。

    找准定位,科学制定发展新目标

    根据中共湖北省委和宜昌市委对开发区发展的一系列指示精神和目标定位,赋予了开发区新的历史使命。2008年8月中旬。中共湖北省委书记罗清泉、省长李鸿忠到宜昌调研时,明确要求宜昌开发区要抢抓发展机遇,壮大经济总量,夯实经济基础,成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示范区、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聚集区、发展外向型经济和体制创新的先行区,加快国家级高新区创建步伐,充分发挥开发区的窗口示范辐射作用,带动沿江地区抢抓新一轮产业转移机遇,“争当‘沿江突破排头兵,成为宜昌新的经济增长极”。立足于这个目标定位,宜昌开发区在未来的发展中,将重点发挥好以下三方面的积极作用。

    一是在科学发展上发挥示范作用。坚持在发展中调整、提升产业结构,在结构优化中发展经济,全面推进新型工业化;坚持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增强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注重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推进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努力把宜昌开发区建成全市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示范区,建成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

    二是在产业发展上发挥支撑作用。发挥南玻、三新、宜化、兴发等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和精细磷化工、多晶硅及光伏、生物医药、新材料、光机电一体化等现代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对全市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不断延伸产业链,形成特色产业集群,努力把宜昌开发区建成全市现代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聚集区,建成国家级高新区。

    三是在开放创新上发挥带动作用。坚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加快开放开发步伐;加快服务型政府建设,不断优化发展环境,打造承接产业转移的最优平台;以开发区的开放创新带动全市的开放创新,努力把宜昌开发区建成发展外向型经济和体制创新的先行区,建成中部地区一流的投资“洼地”。

    未来几年,宜昌开发区将以争创“两区”,确保“两位”,建立“两个基地”,实现“两个高于”为目标,努力在“沿江突破”战略中优先发展、率先突破,打造沿江经济走廊的重要战略支点。争创“两区”,即争创国家级高新区和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确保“两位”,即确保在全省省级开发区中保持第一的地位,在全市“沿江突破”中处于“排头兵”的地位;建立“两个基地”,即建立全国最大的精细磷化工产业基地和全国重要的多晶硅及光伏产业基地;实现“两个高于”,即主要经济指标高于全省省级开发区和全国、全省及全市的平均水平。力争“十一五”末,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0亿元,年均增长30%以上;工业总产值500亿元,年均增长30%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累计139亿元,年均增长30%以上;全地域财政收入10亿元,年均增长30%以上;外贸出口5000万美元,年均增长30%以上;实际利用外资10000万美元,年均增长50%以上。

    创新思路,精心谋划发展新举措

    打造沿江经济走廊的重要战略支点,必须要有新思路、硬举措,必须要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推进宜昌开发区又好又快发展,不断增强宜昌开发区的经济实力和综合竞争力。

    (一)创新招商,着力提高引资质量。

    坚持招商引资工作重心,转变招商引资观念,调整招商引资思路,创新招商引资方法,抢抓产业转移机遇,努力实现招商引资的新突破。一是推进“三个转变”:即招商引资观

    念由主要依靠优惠政策招商向主要依靠提供优质服务、诚信合作吸引客商转变,由注重招商引资数量向注重招商引资质量转变,由项目招商向产业招商转变,不断提高引资水平。二是搞好“四个结合”:即引进外资和引进内资相结合,引进资金与引进技术、人才相结合,扩大引资规模与提高引资质量相结合,发挥政府引导作用与突出企业主体相结合。三是实现“五个对接”:①观念对接,树立新思想。善于学习先进的思想观念,坚决革除一切羁绊手脚、阻碍发展的条条框框,牢固树立大胆探索、勇于创新的意识,以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胆识开拓进取,用改革的精神和市场经济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矛盾和问题。②优势对接,打造产业群。宜昌开发区的优势在于紧邻三峡大坝,拥有丰富的电能;周边磷矿资源富集,储量居全国前列;经过多年的建设,已具备完备的基础设施和较强的产业基础。同时,随着“一区三园”发展战略实施,宜昌开发区的发展空间更广、潜力更大。要依托这些优势,加快引进一批关联产业,延伸产业链,发展产业群,全力打造全国最大的磷化工产业基地和全国重要的多晶硅及光伏产业基地。③企业对接,形成企业群。依托宜化、兴发、南玻、三新磷化等优强企业和广大中小科技型企业,对接引进一批经济实力强、带动能力好的龙头企业,以龙头企业带动相关配套产业和企业集聚开发区;大力推介企业,对接引进战略投资者,开发产权、股权转让项目,发展壮大优势骨干企业,形成高规格高质量的企业群。④技术对接,提升竞争力。依托已有的科研机构、国家级创业中心,积极引进高新技术产业和与之配套的零部件产业、物流业和研发中心,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利用先进生产技术改造落后生产技术,提升区内企业技术水平和研发能力;充分发挥各类科研机构和科技型中小科技企业优势,引导企业自主引进战略投资者进行科技项目开发。⑤人才对接,壮大人才链。通过多种渠道积极引进一批开发区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社会工作人才,充分发挥各类人才作用,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的良好环境。

    (二)做强项目,迅速壮大经济规模。

    继续坚持大项目主导工业发展,加快项目建设进度,促进项目落地生根,发展壮大。一是着力培育优势产业。按照“核心企业—产业链—产业集群—制造业基地”的发展思路,立足精细磷化工、多晶硅及光伏等产业,加大上、下游产业招商引资力度,带动相关企业聚集和配套,实现上下游企业的聚集和产业链的延伸,做大做强磷化工、多晶硅及光伏产业,全力打造全国重要的多晶硅及光伏产业基地、全国最大的精细磷化工产业基地,努力形成两个或更多特色优势产业集群。二是全力推进项目建设。加快多晶硅项目建设,力争项目一期尽快建成投产,二期尽快开工建设;加快三新磷化年产40万吨窑法磷酸项目建设,推进项目早日完成全部建设任务;加快宜化工业园、兴发集团宜昌精细化工园、KAWAI钢琴、三峡医药产业园、贝因美等重大工业项目建设,努力推进重大项目落地生根,顺利投产。努力打造4个产值过100亿元的大企业,2个产值过500亿元的大产业。三是尽力扶持优强企业。推动优强企业“倍增”工程,对优强企业投资的产业带动型、经济支撑型、高科技和财源性项目,在法律和财力许可范围内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促使企业做强做大;加大对中小科技企业扶持力度。加快培育一批成长性好、竞争力强的中小企业。

    (三)完善配套,提高项目承载能力。

    一是优化园区功能布局。按照“一区多园”的思路,对东山园区、猇亭园区和白洋园区进行产业布局调整和园区功能重组;以发展规模化、专业化的特色产业园区为主要形式。明确各园区的功能定位,有效配置生产要素,实现各园区的错位分工、优势互补、有机链接、协调发展。白洋园区要按照“新型工业化的道路,循环经济发展理念,开发区的管理方法,市场化的运作模式”的原则,加快启动和建设步伐;猇亭园区依托宜化、兴发、南玻、三新磷化等企业,重点发展精细磷化工、多晶硅及光伏产业;东山园区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总部经济。二是完善基础设施配套。按照大配套一步到位。小配套随项目跟进的原则,坚持多元化筹资机制,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快猇亭园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加快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变电站等重大基础设施工程建设;建管并重,不断完善东山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管理水平;白洋园区启动后,资金投入适度向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倾斜,尽快提升园区配套能力,为项目入园提供初步的基础设施条件。

    (四)优化环境,营造和谐发展氛围。

    高度重视良好的投资环境在吸引产业转移方面的重要作用,努力营造具有开发区比较优势的投资环境。一是营造规范有序的体制环境。不断创新、完善“一区多园”管理体制。建立机构精干、办事高效的管理机制和宏观管住管好、微观放开放活的减事放权机制,简化工作程序,减少办事环节,切实发挥开发区体制机制活力,促进行政提速、服务提质。二是营造宽松优惠的政策环境。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学懂弄通、用好用活用足法律和政策,在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企业融资、科技改造等优惠政策上适度向高科技、高投入、高附加值项目倾斜。积极应对宏观调控,努力克服政策调控带来的困难。切实帮助企业解决用地难、融资难、招工难、办事难等方面的问题。三是营造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严格执行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加强监督,严格问责。对项目和客商的需求实行跟踪服务、全过程服务、零障碍服务,对投资者提出的各种问题,做到有事必办,难事帮办,急事急办,特事特办,切实为投资者提供便捷周到、优质高效的服务。四是营造公平公正的法制环境。坚持依法行政,促进司法公正。坚决制止乱检查、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乱拉赞助和“吃、拿、卡、要、报”等损害投资者利益和损害投资环境的不良行为。五是营造和谐安定的社会环境。努力增加群众收入,扩大失地农民就业,推动管理区转型发展;完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稳步推进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体系建设;大力发展文教卫等社会事业,努力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加强安全生产,加大劳动监察力度,认真接待群众来访,切实完善社会治安综合防控体系,努力创造有利于开发区又好又快发展的安定祥和的社会环境。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23:2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