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胺碘酮对慢性心衰急性加重期心功能的影响 |
范文 | 蒋厚银 【摘要】目的 观察静脉泵入胺碘酮对心衰患者急性加重期心功能的治疗效果,明确胺碘酮在慢性心衰急性加重期综合处理中的治疗意义,方法 回顾本院2年来按照《2018年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标准诊断明确的慢性心衰急性加重期74例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小剂量胺碘酮静脉泵入治疗38例,治疗前后评估患者静息心率、左室射血分数(LVEF)、测定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的变化,结果 与常规治疗比较,小剂量胺碘酮治疗慢性心衰急性加重期短期内使静息心率平稳达标,LVEF增加、NT-ProBNP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衰症状体征明显改善。结论 胺碘酮对慢性心衰急性加重期有协同治疗作用。 【关键词】胺碘酮;心衰急性加重期;LVEF;静息心率;NT-ProBNP 【中图分类号】R96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20.6..02 慢性心衰是各种心血管疾病的严重和终末阶段,常因原发疾病进展、感染、心律失常等导致病情复发加重,左室泵血功能骤然降低,导致肺循环淤血以及周围组织器官灌注不足,需静脉给药积极救治。本文旨在探讨通过处理心律失常间接提高心衰的治疗效果,现对我院住院的38例慢性心衰急性加重期患者,将使用胺碘酮治疗后的效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74例患者男45例,女29例,年龄28~89岁,平均68.4岁,肺源性心脏病30例,高血压性心脏病10例,退行性心瓣膜病22例,扩张性心脏病6例,陈旧性心肌梗死4例,先天性心脏病2例,伴肾功能不全者2例,病史最长21年,最短5年,平均16.4年。 1.2 ?心功能评估 心功能(NYHA分级):III级心功48例,VI级心功26例;活动耐力(6分钟步行实验):100~150米25例,50~100米36例,<50米13例;心胸比率(胸片):大于65%31例,55%~64%36例,<54%7例;心律失常:窦性心动过速12例,快速房颤合并频发房早或室早48例,合并短阵室速14例; 1.3 ?辅助检查 心率>150次/min18例,120次/min~150次/min32例,90次/min~120次/min24例;LVEF>45%5例,45%~30%45例,<30%24例;NT-ProBNP>35000 pg/ml16例,20000 pg/mL~35000 pg/mL22例,10000 pg/mL~20000 pg/mL25例,5000 pg/mL~10000 pg/mL11例。两组患者治疗前心衰情况无统计学差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4 ?治疗方法 将患者分为两组,常规组36例,积极控制肺部感染,给予能量合剂营养心肌,呋塞米强化利尿、洋地黄类强心、川芎嗪改善血液循环,适时启动“金三角”(厄贝沙坦、螺内酯、美托洛尔)治疗;治疗组38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小剂量胺碘酮3 mg/kg/日+5%GS 48 mL,起始以2.5 ml/h泵入,逐渐增加至5 ml/h泵入,以收缩压不低于90 mmHg, 心率不少于60次/min为原则调整滴速,泵完为止,治疗6天后评估静息心率,复查LVEF、NT-ProBNP。 2 结 果 所有患者心功能治疗后均有改善,心累气促症状缓解,治疗组效果显著,心率稳定达标(60~70次/min)LVEF增加,NT-ProBNP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 论 心衰患者心室产生大量的脑钠肽/NT-proBNP,其生物活性具有参与钠调节,维持血压动态平衡;促进尿钠排泄和利尿作用、扩张血管等作用;其体外合成的药物—“新活素”在急性心力衰竭的治疗中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治疗效果,NT-proBNP浓度明显降低。动态监测NT-proBNP浓度可协助诊断心力衰竭、评估其危险程度,甚至指导心力衰竭治疗[1],血浆NT-proBNP在心衰急性加重期显著增加,心衰严重时NT-proBNP升高更明显,本文列入研究的患者NT-proBNP普遍偏高,>35000 pg/mL者16例,部分患者反复住院,常规治疗效果欠佳,经加用胺碘酮治疗短期内症状体征均有明显好转,NT-proBNP浓度下降大于30%,心衰患者NT-proBNP浓度下降与LVEF的降低有很好的相关性,监测NT-proBNP浓度简便快速、结果客观准确,利于推广运用。 慢性心衰往往并发各种房性和室性心律失常,中晚期患者多数并发心房纤颤,快速房颤常诱发心衰急性加重,两者相互影响,形成恶性循环。房颤可使正常心脏泵血减少25%左右,心衰患者影响更为严重,此类心律失常是心衰急性加重期,尤其是难治性心衰治疗上的盲点,临床上容易忽略其存在和处理。胺碘酮是近年兴起的广谱抗心律失常药物,曾用于心房纤颤的药物转律,负性肌力作用小,随着血药浓度增加,其减慢心率和降低血压特点突出,用于慢性心衰急性加重期具有独特优势。 研究证实:伊伐布雷定通过特异性抑制窦房结起搏电流减慢心率致小于70次/min以下,可使慢性心衰患者左心功能和生活质量均显著改善,心血管死亡和心衰恶化住院的相对风险降低18%[2]。给予慢性心衰急性加重期患者静脉泵入胺碘酮,心电监护下将目标心率控制在60~70次/min,血压稳定在90 mmHg左右,每日泵入剂量3 mg/Kg,连续6天后患者LVEF、NT-proBNP明显改善,说明胺碘酮与常规抗心衰药物合用治疗心力衰竭急性加重期患者,有类似伊伐布雷定的作用。推测与胺碘酮纠正各种心律失常,减慢心率、扩张冠脉血管、改善心肌血供、降低血压等作用有关[3]。正因如此,心率缓慢、血压较低的心衰患者不宜使用胺碘酮,单独使用可能加重心衰,另外,患者病情稳定后的后续治疗需要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赵庆军.黄 ? 丽.《慢性心力衰竭病人NT-proBNP水平与心功能分级的关系》.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4年2月12卷第2期.158. [2]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8年10月第10期《中国心力衰竭和治疗指南2018》.768. [3] 盧佃华.《胺碘酮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研究》.北方药学2014年11卷第3期.22.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