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基于博弈论下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 |
范文 | 张道斌 摘要 会计信息对信息使用者的有用性完全依赖于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如果会计信息不真实、不可靠,那么它不仅无用而且有害。在会计实务上,常将不真实、不可靠的会计信息称为失真的会计信息。因为会计信息具有协调利益分配的功能,而经济学研究的正是资源配置和利益分配的问题。因此,利用经济学的一些理论,如博弈论来分析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 关键词 博弈论 会计信息 失真问题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码:A 一、会计信息失真和博弈论的主要问题解释 市场机制是以价格为信号,通过民间经济主体追求利润的竞争性经济活动,来有效的利用稀缺资源。市场资源达到最佳配置状态的一个前提条件是私人决策拥有充分、准确、全面、及时的信息,会计信息是市场信息中最重要的一部分,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有助于区分效益良莠的企业,降低利益相关者决策过程中面临的不确定性,促使社会资源趋利性流动,最终达到改善资源配置效率的目的。 但近年来,国内资本市场频繁发生的会计信息失真事件(本文所指的会计信息失真皆为因故意性行为引起的会计信息失真,不包括由非故意性的行为引起的会计信息失真),使投资者损失惨重,市场信心降到冰点,致使许多有发展潜力的企业因得不到投资而痛失发展契机,从而使国家利税和其他国有资产大量流失,同时还助长了社会上的腐败之风,严重影响了我国政治、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十分不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立。因此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毒瘤”,如果不能及时铲除这个“毒瘤”,它的破坏势必是毁灭性的。 博弈论(GAME THEORY),在某一经济活动中,常有相互影响的两方或各方参与,而各方将采取的行动具有不确定性,各方都期望得到最大的利益。参与博弈的各方在进行决策时,需要了解对方的行动,要得到明确的信息非常困难,因为某一方将采取的行动取决与其他各方将采取的行动。博弈论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当时,计算机之父冯.诺伊曼和经济学家摩根斯坦合作出版了《博弈论和经济行为》一书,后来,博弈论就开始被广泛的用于经济学、政治学、管理学和工程等领域。 二、“囚徒困境”与会计信息失真 (一)“囚徒困境”。 “囚徒困境”是博弈论当中的一个经典案例,通过构建会计信息失真的“囚徒困境”模型,可以很形象的看到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 。 它讲述的案例是:有两个嫌疑犯,他们在作案后被警察抓住,分别关在了两个不能互通信息的房间里进行审讯。警察肯定两个人都有罪,因为缺乏足够的证据,因此这两人当中至少得有一个人坦白。警察分别告诉这两个人:如果他们两人都不坦白罪行,那么他们两个人都只会以轻微的罪行论处,那就是各判刑1年;如果两人都坦白了,那就各判刑8年;如果他们两个人中的一个坦白,而另一个人抵赖,那么坦白的人就放出去,抵赖的判刑10年。在这样的条件下,这两个嫌疑犯就各自面临了4个都有可能的结果:获释(即自己坦白罪行而同伙抵赖罪行);被判刑1年(即自己抵赖罪行而同伙也抵赖);被判刑8年(即自己坦白罪行而同伙也坦白);判刑10年(即自己抵赖罪行但同伙坦白)。 从理论上来说,他们最应当也是最理性的选择应该是:互相合作,即都抵赖到底,因为这样他们俩个全都能得到比较好的结果:各判1年。但在现实中,他们俩个是无法交流的,谁都不能知道对方最后的选择是什么,因此他们都不得不在考虑因素中加入对方可能的选择。在这种无法掌握全部信息的情况下,罪犯甲根本无法相信罪犯乙不会向警方提供对他不利的证据,然后获释出狱。但他也意识到,罪犯乙也不是傻子,也会这样来设想他。所以罪犯甲唯一理性的选择就是背叛同伙,把一切都告诉警方,因为假设如果罪犯乙笨得选择抵赖到底,那么甲就会是那个获释出狱的幸运者了。而如果罪犯乙也根据这个逻辑向警方交代了,那么罪犯甲就要服8年刑,但这比起冒选择抵赖到底要服的10年刑,选择坦白是最理性的;显然,不论同伙选择什么战略,每个囚徒的最优战略就是“坦白”。 所以罪犯乙的考虑过程和最后的选择也一定是坦白。因为对于像罪犯甲乙这类思想上大多很自私又有问题的人,由于出于对集体利益的考虑而使两个人都抵赖,各判刑1年,在现实中是不太可能发生的。因为,他们都不愿意承担自己抵赖而别人招供的风险,这种选择只能在收益最大、损失最小的原则下做出。所以这件案子的最后结果就是:两个囚犯同时选择坦白,然后都服8年刑。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囚徒博弈”模型。 根据上述模型,我们可以构建一个企业会计人员在反映会计信息时的行为选择的“囚徒博弈”模型。 我们假设有两个企业:企业甲和企业乙,两家企业的会计人员在反映会计信息时有两种选择:反映真实会计信息、反映虚假会计信息,行为选择所获取的利益设为每个单位为1,两家企业在参与博弈的情况下,选择不同,获得的利益也会不同。用类似于上述“囚徒博弈”的矩阵模型表示如下:(左边数字代表甲所获得的利益单位,右边数字代表乙所获得的利益单位) 在上面的模型中,我们可以看到四种情况。 情况一:如果企业甲选择反映真实会计信息、企业乙也反映真实会计信息,那么企业甲可以获得2个利益单位,企业乙也可以获得2个利益单位; 情况二:如果企业甲选择反映虚假会计信息、企业乙选择反映真实会计信息,那么企业甲就可以获得高达6个的利益单位,而企业乙却只能获得1个利益单位,远远低于企业甲的利益获得; 情况三:如果企业甲选择反映真实会计信息,而企业乙选择反映虚假会计信息,那么同样,企业乙就可以获得高达6个的利益单位,企业甲只能得到1个的利益单位; 情况四:如果企业甲选择反映虚假会计信息、企业乙也选择反映虚假会计信息,那么这两家企业都可以获得比反映真实会计信息要多的4个利益单位。 从上面的这四种情况可以得到的结论就是:无论是企业甲还是企业乙,选择反映虚假会计信息都是他们获得最大限度利益的唯一途径。 因此,从利益获得最大化的角度来说,企业选择反映虚假会计信息是他们出于理性的必然选择。正是这种情况导致了如今在会计信息领域,大多数企业都“不造(假)白不造”,虚假会计信息大面积泛滥,会计信息失真情况严重。 三、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各方面原因分析 (一)信息不对称引起的会计信息失真。 这里所说的不对称信息是指:市场上,由于买方和卖方双方之间各自掌握的信息不对称,从而导致市场的失灵、资源配置效率的下降。 我们知道,由于会计信息的不完全性和非物质性,所有的市场参与者都同时面临着由于信息不对称而引起的市场风险,而会计信息供求关系的隐蔽性和复杂性使市场的不确定性增加。这种情况从博弈论的角度而言就是:在一个会计信息十分不值得的信赖的市场条件下,所有的企业都无法确定其他企业所公布的会计信息是否是真实的,在这种情况下,自己对外公布会计信息的真实与否将直接影响到自己企业的利益所得,那么,这家企业为了自己的利益只能有选择的公布会计信息,甚至于更改会计信息,于是会计信息就失真了。 (二)造假成本和收益的不对称。 目前,在我国的市场环境下,企业如果要对会计信息进行粉饰和造假,在实施过程中所付出的物质耗费与造假的日后所得相比,这点成本绝对可以忽略为零的。造假行为实施后,如果这种行为没有被发现,那么企业将不必再付出任何代价,即使被发现了,他们要付出的代价与他们的所得相比仅仅只是“九牛之一毛”。 (三)道德风险和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博弈。 当今社会的许多重要的经济交易都有如下特征:在买卖双方达成谅解后,他们中的一方能采取行动以影响另一方的支付,而且这个行动不能完全被另一方观察到。“这种对局中人有影响的交易称为道德风险,而这种道德风险的模型成为委托人——代理人博弈。”(全贤唐,2003) 在委托代理制下,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由于交易双方对相关信息占有的不对称而导致在交易完成前后分别发生“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严重降低市场运行效率。从博弈论上说,政府和其他资财委托者或所有者构成博弈甲方,企业经营者构成博弈乙方。企业所有者不直接参与企业的经营过程,只能通过经营者提供的会计信息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在相关信息占有方面,乙方相对处于优势地位,甲方相对处于劣势地位,而且双方对于这种情况是清楚的。这种博弈双方信息占有的不对称,甲方就不能对企业资产的保值增值情况、企业获利能力、企业未来发展前景等作出可靠的判断,也没有一定的标准去比较选择众多的乙方。由于兼并市场和经理人市场的存在,乙方为了避免企业被兼并以至自身从经理人市场中被淘汰而利用信息优势寻机粉饰财务报表,达到夸大经营业绩的效果。 四、对于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治理建议 博弈论的精要之处就在于“防”,也就是针对他人、对方可能采取的措施来制定自己的战略。博弈的一个主要宗旨在于减少自身的交易费用。所谓的“纳什均衡”,指的就是这样一种人与人相互关系所处的状态以及给定其他人所采取的战略,一个人只能采取某种战略才能获得最大利益或使交易费用最低,而必须经过“多次博弈”才能达到这种境界。 (一)加重惩罚力度,增加造假成本。 对于企业而言,进行会计信息造假是因为这种行为的所得到的非法远远高于所耗费的成本,即“投入”〈“产出”,那么为了防止这一情况的发生,我们就要让这个不等号倒过来,即让“投入”〉“产出”,这样,企业会因为造假行为没有任何作用而不得不作罢。 (二)完善监督体系。 1、博弈双方的信息公开。 既然在一个没有透明信息的环境下进行的博弈,它的规则和裁判公平度是否可靠值得怀疑 ,那么在在众目睽睽之下这一情形便会自然消失了 2、会计制度公平。 通过会计制度在政府与企业间的多次博弈,来进一步完善和修订会计制度,以使各种利益得到更好的兼容,最终达到较为理想的“纳什均衡”状态。 (三)改革企业内部治理结构。 对复杂的新、老三会进行责任、权利、义务的明确划分,可予以整合,形成有效的权力相互制约的管理机制,从源头上减少会计信息失真。 (四)改进企业业绩评价体系。 对于企业的业绩评价体系应当进行适当的改进,应当格外注重业绩评价过程的合法性、合理性和科学性,考核方案设计和业绩评价指标的选择中应加强对会计信息产生全过程的考核,避免对于结果状态的偏爱,以正确引导会计工作的运行,保证代理人可以向委托人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 五、结论 总之,我国目前对于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治理所取得的成绩是瞩目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制度框架也已经基本形成,改革和建设对于控制会计信息质量和建立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都建设起了重要的支持作用,对资本市场的发展也发挥了适当的作用。但是我国对于会计信息领域的建设还没有达到“均衡”,离理想状态“纳什均衡”更远,博弈论在这一领域的示范作用还有待进一步发挥。 (作者单位:烟台开发区医院) 参考文献 [1]谭劲松.提供会计信息质量的经济学思考.会计研究,2000,(6):24-25. [2]陈信元.我国会计信息环境的初步分析.会计研究,2000,(8):66-69. [3]陈国辉.论会计市场失灵与政府监管.会计研究,2000,(8):77-80. [4]李君.会计信息失真为什么越来越严重.税务与经济,2000,(3):15-17. [5]刘彗风,罗新华.提高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策略选择.当代财经,2000,(5):66-68. [6]谢德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会计规则制定权的合约安排.经济研究,2000,(5):36-38. [7]蒋尧明.论会计信息的质量保证体系.财经研究,2000,(4):55-57. [8]黄志邦,刘翰林,等.谈会计信息质量保证系统.会计研究,1997,(3):19-21. [9]何建国,汤寿珩,何雪峰.会计舞弊的经济博弈.中国财经报,2002-09-18. [10]秦永和.博弈论及其对会计理论的影响.中国财经报,2002-09-06. [11]杜兴强.会计信息产权的逻辑及其博弈.会计研究,2002,(5):52-58. [12]张维迎著.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4. [13]RobertH.Frank著. Principles of microeconomics.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6. [14]谢识予著.经济博弈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8. [15]李传宪.论现行财务报告及发展趋势.特区经济,2004,(12):211-212.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