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佛山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研究 |
范文 | 麦银凤 陈晶瑛 黄楠 詹佩敏 彭海泉 欧阳颖钊 罗钧雄 基金项目:本文感谢佛山科学技术学院2019年度学术基金课题“佛山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研究-基于创新型人才发展战略视角”和佛山科学技术学院2019年度校级质量工程项目“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团队”的经济资助。 摘 要:本文以经济学、管理学等相关学科理论为基础,以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一般理论为依据,从创新型人才发展视角对如何佛山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进行研究。本文认为创新型人才是制造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根本保证和有效途径。作为广东的制造业城市、全国的制造业中心之一的佛山若要有效地提升制造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则政府应出台具有优势的创新型人才政策;加强创新型人才载体建设;企业不仅要吸引创新型人才,还要对人才进行有效管理、使用和激励。 关键词:佛山;创新型人才;创新能力 一、引言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积极承接国外转移产业,在制造业上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也得到提高,部分行业已经逐步和国际接轨,比如中国高铁事业,都紧随着制造业的发展而壮大。自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报告中多次指出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制造业的发展便引来更多关注的目光。广东力促制造业转型升级,并在《实施珠三角规划纲要2017年重点工作任务》中提及要大力发展广东制造业,启动第二批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提高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开展智能制造生产模式推广应用计划,加快发展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发展基地。作为广东的制造业基地的佛山,“佛山制造”早已享誉海内外,佛山市委十一届八次全会提出,佛山将“全力打造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坚持“制造业立市”。然而,在建设创新型佛山确立为该市重要发展战略背景下,制造行业普遍存在的成本、人才资源、环境等的压力和挑战。在当前全国加快建设创新性国家以及佛山未来经济发展对自主创新能力越来越依赖的背景下,佛山如何基于创新型人才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问题研究是十分必要的,这对于维护佛山良好的经济发展势态,促进自主创新能力提升,进而进一步加快创新型佛山的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二、佛山制造业创新型人才队伍发展现状 截至2018年,佛山市制造业具有技能人才108万,高技能人才有29.4万,占比达27%。全市两院院士7人,新引进领军人才58名,新引进硕士2206名、博士323名;新增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才1048名、高技能人才11010名;新增博士后工作站2个,新建博士工作站14个。2018年,佛山市各级工程中心2630所,其中省级工程中心737所,市级工程中心1016所;具有高新技术的企业3849所(见表1)。 三、佛山制造业创新型人才队伍发展问题 (一)政府创新型人才政策优势不明显 随着改革开放程度向纵深推进,内地经济崛起,长三角等地区的区域发展壮大,佛山政府在政策、体制上吸引人才的优势逐渐减弱,人才高地发展建设面临威胁。创新型人才“孔雀东南飞”逐渐被“北归”现象所取代。近年来,佛山虽出台了《佛山市技能人才扶持政策》、《佛山市创新领军人才选拔认定方法》和《佛山市重点产业人才引进培育暂行方法》等政策文件,建立了涵盖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引进、激励等多方面的政策体系,但政策相比广州、深圳等地区的优势仍不明显,推进力度不大,政策落实打折扣。 (二)人才载体建设有待加强 佛山高等院校偏少,只有6所,深圳有11所,广州有83所。佛山本科院校仅有2所,全市万人拥有本科院校数量为0.0023,深圳和广州分别为0.0037和0.024,广东为0.013个。人才载体建设力度不强导致制造业后继创新型人才匮乏。 (三)企业应用型技术创新型人才短缺 在实际创新活动中,面向应用技术创新型人才匮乏,极大影响了企业的自主创新活动,越来越多的企业在自主创新过程中感到人才资源压力。据对100家制造业企业的问卷调查显示,在回答“你認为目前企业在自主创新活动遇到的最主要困难”这一问题时,有47企业认为是“创新型人才缺乏”(见表2)。在回答你认为“企业在创新活动中最缺什么样的创新型人才”这一问题是,42家企业认为最缺消化-吸收-再创新的高技术人才,33家企业认为最缺产学研技术转化运用的创新型人才,还有16家企业认为最缺各种能进行先进工艺设计的高技能人才(见表3)。 表2企业在自主创新活动中遇到的最主要困难 表3 企业在创新活动中最缺的创新人才 (四)企业创新型人才创新积极性不高 管理、使用问题。长期以来,计划经济体制下传统人事管理习惯性,使得大多数企业对创新型人才管理的透明度和科学性不高,管理方法较僵化。表现为:管理手段与对企业其他人员管理没多大区别,创新型人才并没有得到足够的尊重和授权,对创新型人才的使用往往急功近利,创新型人才一旦过了创新高峰期,就有可能被企业边缘化。 缺乏公平合理的评价机制。多年来创新型人才评价存在许多问题:一是过于强调职称、资历、学历,这与我国近年来科技人才评价标准“四不唯”的发展趋势相违背;二是对创新人才的创新能力评价过于重视科研成果,而轻视成果的市场转化。三是评价模式以定性为主,以量化为辅,主观性和随意性大。对300名科技工作者调查结果显示:研发人员积极性不高的主要原因中“缺乏公平合理考评”占31%;“缺乏针对性的激励”占28%;“知识产权保护的政策不完善”占37%,“其他原因”占4%。(见表4)。 表4 创新型人才积极性不高的原因 四、对策 (一)政府 政府要积极转变角色,将激励重点转向奖励有创新性成果的制造业企业。创新型人才主要是服务于创新制造业企业,所以用人单位应当是激励的主体,对于有杰出创新性成果的个人应以用人单位奖励为主体,政府激励为导向,设立创新型人才、创新制造业企业创新性成果的专项奖励。继续推行“佛山人才卡”,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持续从管理体制、人才引进、人才培养、人才评价激励服务这四个方面保障来吸引、留住人才。出台战略性新兴产业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奖励政策,修改现有的《佛山科学技术进步奖励实施办法》的奖励力度,使奖励方法与时俱进。 (二)人才载体 佛山是广东省第三大城市,广东省政府和省教育厅应加快发展佛山市的高等教育,增加佛山高校的数量,常言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目前,佛山已获得广东省同意,拟新建造一所以国际化和教学科研产业融合为办学特色的创新型、研究型本科高校——“佛山理工大学”(暂定名)。佛山应加紧调研,设计论证办学方案,启动筹建工作。2016在省政府和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开始进行高水平理工科大学的建设,2019年进行更名建设,该校应努力搞好这两个建设,并努力打造与佛山制造业契合度高以及能够提升佛山制造业创新能力的专业,助力为佛山市制造业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 (三)企业 1.引进人才,注重人才发展。不仅要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高技术人才、产学研技术转化运用的创新型人才和进行先进工艺设计的高技能人才,还要注重内培养创新型人才,为企业将来的长远发展作铺垫。进行有效管理使用。佛山制造业要提升自主创造力,则需要具有创造力的创新型人才。要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创新能力,则应让他们得到足够的尊重和授权,要建立完善的创新奖励机制,鼓励员工自主创新。设立公平合理评价机制。一是对创新型人才评价不应过分强调职称、资历、学历;二是对创新人才的创新能力评价除了重视科研成果,更应重视成果的市场转化;三是制造业企业应设置一些与企业的战略目标挂钩量化考核指标来考核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刘凤朝.基于集对分析法的区域自主创新能力评价研究中国软科学[J].2005(11). [2]宋河发.知识产权保护强度与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研究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J].2006(03). [3]宋成.创新型人才特质测量研究.国研网 (http://www.drcnet.com.cn/DRCNET. Channel.Web),2007(08). [4]郭文海,俞进.佛山市重点产业人才引进培育暂行办法[M].佛山年鉴,南方出版传媒广东人民出版社,2017:621-624.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