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关于商业网点布局的国内外研究 |
范文 | 王阔 刘邦凡 摘 要:商业网点是城市商业经济发展中的基础,是繁荣城市经济重要支撑,而商业网点布局是否合理,不仅严重影响着商业网点本身的发展,而且影响着城市资源的优化配置。所以无论是国外学者还是国内学者,对于商业网点布局的研究都十分注重。本文从国内外学者对于商业网点布局研究现状出发,分析有关商业网点布局研究的起源与最新动向,从而为商业网点布局研究提供理论与实证支持。 关键词:商业网点;布局;零售商店 一、国外研究现状 经过对于城市内商业网点布局规划的不断探索实践,西方学者归纳总结出了多套较为完善的理论体系,伴随着城市商业的进一步发展,国外有关商业网点布局规划的研究也越发深入化、越发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经过大量的文献查阅,我们可以将国外学者对于城市商业网点布局规划的理论研究大体分为三个阶段。 (一)第一阶段 理论的开发阶段,这一阶段的特点是学者注重于对基础理论的开发,主要理论有区位理论、商圈理论与多核心城市理论。区位理论关注点在于人的经济行为的区位空间择取和区位空间内部经济活动组合的合理性问题。由冯杜能于1826年提出,基于对连续分布的生产空间与点式分布的消费空间的假设,他构建了第一个农业区位模型,阐明了农业区位的选取,为在他之后的城市区位经济活动模型的构建开辟了道路。商圈理论全称为商品与服务中心地理论,是地理学家克里斯泰勒在1930年提出的,这一理论经过发展,产生了众多学说。其代表学说包括雷利零售引力法则(1931)、康维斯法则(1948)与赫夫模型(1963),商圈理论认为,某商业中心的范围大小主要取决于附近消费者前往该地消费的意愿,也就是它对附近消费者的吸引能力,消费者越多,该商业中心的范围也就越大。这一理论的提出,合理的解释了造成不同商业中心范围大小不一的原因,同时也为不同商业中心的选址研究提供了思路,为政府对于城市商业网点的布局规划提供了一项重要的理论依据。 多核心城市理论认为,城市内部的各个功能区域的发展事实上呈现出一种多维化态势,而不是围绕着城市的单一核心集中发展。特别是对于商业区域而言,除了主要的商业中心以外,城市内部往往存在多个次级商业中心,它们对于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不容忽视。 (二)第二阶段 理论的夯实阶段。这一阶段的特点是学者通过对实践的分析研究,在原有理论的基础上做出修正,发展出一系列新的理论学说,这些新的理论学说实质上是原有理论的发展延伸。主要理论包括布莱克模型、集聚效应理论、零售区位论。在研究赫夫模型的基础上,美国学者布莱克建立了一种更为完善的模型,即布莱克模型。与赫夫模型的双因素影响观点不同,布莱克模型认为店铺对于消费者的吸引取决于诸多要素,不同的要素在不同的条件下对于消费者的吸引能力也是不同的。布莱克模型对赫夫模型进行了改进和延伸,提出了多个因素的作用模型,加深了人们对商圈理论的认识。 集聚效应理论,从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的角度上看,集聚效应理论是区位理论的进一步发展。Bolton(1980)最早将集聚效应理论应用在商业网点布局方面,并且将理论归纳为十种类型[1]。Paul Krugman(1997)对集聚效应理论在商业网点布局方面的应用进行了补充,从经济学的角度认为商业网点、人流和各种活动的聚集能够产生外在的经济效益[2]。严格来说,零售区位理论是中心地理论的发展。中心地理论提出后,国外的学者将研究重心放在了商业结构的剖析上,同时在这个基础之上,对不同商品服务中心进行层级分类。就在这一时期,John B.(1988)提出了著名的零售区位理论。他认为影响商业网点的规模以及分布的因素包括很多,比如网点自身的业态、消费者数量、同类网点数量、交通因素、市场规模等等。 (三)第三阶段 研究的现代化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是学者对于商业网点布局的相关研究与现代方法技术与政策形势相结合,研究方法与手段多种多样。英国学者James J.V.BH(2010)在研究英国城市商业网点规划时,从立法的角度出发,认为政府应重视对大、中城市的城市商业网点的规划及立法修正[3]。Graff(2011)比较了Kmart、Target 和 Wal-Mart三大购物中心的经营扩张情况及競争差异情况,提出要合理划分市场腹地,制定合理可行的规划策略[4]。而Johan P.Larsson与Ozge Oner(2014)使用地址匹配技术(Geocoding)评估了大城市地区商业网点的选址定位,同时也从多个角度评价了商业网点集群及其在城市空间中的地位[5],为政府规划商业网点布局提供了另一种思路。Pilsik Choi(2015)在研究商业网点选址时指出,消费者需求与商业网点自身属性(价格、产品分类、距离、产品质量)才是决定商业网点选址的关键[6]。通过以上对于国外相关文献的发掘,我们不难发现,国外学者在有关商业网点布局规划的理论研究上成果较为丰富,这些丰富的研究成果对于我国研究商业网点的布局规划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他们的研究过程大致经历了理论的建立、理论的深化、理论研究的技术化与量化三个阶段,并且我们可以预测国外对于商业网点布局规划的有关研究会随着城市商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技术的进步与新技术的出现更加深入化与多元化。 二、国内研究现状及分析 一般认为,国内对于商业网点的布局规划研究最早起源于1964年,标志是严重敏教授将德国城市地理学家W.Christaller的中心地理论引入到中国,并将这一理论与中国商业地理研究相结合,为日后中国学界关于城市商业网点空间布局的研究开辟了道路。改革开放以后,经过数十年的研究发展,我国学者对于商业网点布局规划的研究从单纯的对国外理论的追踪性研究逐渐发展为在研究过程中结合多种分析方法与技术路线,从不同角度出发展开研究。当前国内学者对于商业网点布局规划的研究涵盖了以下三方面内容。 (一)对于城市网点规划的研究 这方面的研究主要是从政府规划角度出发,对于城市商业网点的长远规划提出相关建议与对策。周滔、李毓敏、刘芹君(2019)对重庆江南片区内街区商业网点调查研究后提出政府应将商业用地布局于区域的人口密度重心区域,促进商业网点的集聚,缩减市民购物距离[7]。申立(2019)则通过对于商业设施布局方式由市场配置向政府引导转变的考量,认为应当强化对商业服务业设施的分类规划引导和政府管控,加强市区级设施单体规模控制与布局优化,确保商业网点的基本供应功能,鼓励商业设施综合设置、功能提升与弹性管理[8]。 (二)对于布局影响因素的研究 这是指国内专家学者对于影响商业网点布局相关因素的分析研究,这些因素主要包括交通状况、人口分布、新兴技术等。何伟纯(2018)等人在研究综合类零售商业网点布局时认为公共交通条件对综合零售类商业网点的区位选择有显著影响,随着公共交通条件的提高,综合零售类网点表现出离心布局的特征[9]。郝艳婷等人(2019)在研究电子商务这种新兴商业技术对于社区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后认为在电子商业影响下,社区商业网点的选址主要“依赖”于消费者的出行频率和出行距离两个方面,社区商业网点选址应考虑周边消费者接受的“消费距离”,即消费的可达性[10]。 (三)对于多种商业业态的研究 对于不同商业业态的研究是系统分析研究商业网点布局规划的基础。所谓业态是指业务经营的形式、状态。陶伟等人(2015)通过实地调研的方式对广州某大型连锁超市布局模式研究后认为大型连锁超市在城市内的布局是比较均匀的,而非传统意义上的集聚,一般会在主干道上或者交叉路口并偏向于居住区附近选址[11]。张远翼等人(2018)利用AHP技术与GIS技术对厦门思明区二十四小时便利店的选址展开研究,他们认为二十四小时便利店的规划选址除了要选在人口稠密的区域以外还要重点参照该区域人口年轻化程度,同时认为消费者步行五分钟至十分钟之内即可到达的距离为选址的最佳条件[12]。 纵观国内学者对于有关城市商业网点布局规划方面的研究,我们发现现阶段国内学者的研究方法主要是实证分析,这使得研究的结果可信度较高。但是在对象上,国内学者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大型城市,特别是对国内一线城市研究较多,而对于中小型城市研究较少,这显然难以满足当前我国中小型城市商业发展与规划的实际需要。至于研究内容,通过以上的简要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目前我国学者在这方面的研究虽然缺乏理论上的创新,但内容较为丰富,并且很多研究对城市规划具有很大程度上的指导意义。 结束语: 纵观国内外商业网点布局的研究过程,我们不难发现,由于西方国家最先开展城市化的原因,有关商业网点布局理论多是由西方学者提出,并且结合西方不同的城市化阶段,不同理论也得到了符合不同时代城市发展需求的延伸与完善,形成了比较完备的理论体系。而我国由于城市化总体起步较晚,对于商业网点布局的研究往往引用西方理论较多。但也应看到,现代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我国学者对于商业网点布局的研究呈现出结合新兴科技的特点,这不能不说是一种研究进步。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我国学者对于商业网点布局研究还应牢牢把握我国城市商业发展具体形式,结合具体国情,这样才能真正体现研究价值,为商业网点布局提供指导。 参考文献: [1]J.L.Bolton.The Medieval English Economy[M].London, 1980:15. [2]Paul Krugman, Increasing Returns and Economic Geography[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97, 99(3): 56. [3]James J.V.,Etlen H.S.The research status abroad urban commercial network planning[J].Geo journal.2010,09(23):22-25 [4]Graff T.O.Unequal competition among chains of super centers: Kmart Target and Wal-Mart[J].The Professional Geographer,2006,58(1):54-64. [5]Johan P.Larsson, Ozge Oner,Location and co-location in retail: a probabilistic approach using geo-coded data for metropolitan retail markets[J].The Annals of Regional Science volume 52, pages385–408(2014) [6]Pilsik Choi,Lead Products and Retail Store Choice Decisions,Revolution in Marketing: Market Driving Changes,2015,01. [7]周滔,李毓敏,劉芹君.街区型商业网点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以重庆市江南片区为例[J].城市问题,2019(01):48-54. [8]申立.从市场配置到政府引导:城市商业服务业设施规划管理的思考[J].城市规划学刊,2019(03):74-80. [9]何伟纯,李二玲,崔之珍,张娣.开封市主城区零售商业空间布局及其影响因素[J].经济地理,2018,38(09):158-167. [10]郝艳婷,张毅,李曦.电子商业对社区商业发展的影响研究[J].居舍,2019(13):5-6. [11]陶伟,林敏慧,刘开萌.城市大型连锁超市的空间布局模式探析——以广州“好又多”连锁超市为例[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02):97-100. [12]张远翼,万博文,曹浩然,林筠茹,戚荣昊,刘淑虎.基于AHP与GIS技术的24 h便利店选址适宜性评价研究——以厦门市思明区为例[J].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46(04):497-503. 作者简介:王阔(1995-),男,汉族,辽宁省辽阳市人,燕山大学文法学院,在读研究生,硕士。研究方向:城市与区域管理。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