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河南省推进数字经济发展的对策研究
范文

     唐晓乐

    

    

    

    摘 要:本文根据2019年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中所提供的数字经济发展指标,对河南省从2016年至2019年的数字经济发展情况进行评价,在评价过程中,运用熵值法确定权重,并用指数法测算,结果表明在2016-2019年,河南省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在平稳上升,4年间提高了4.23倍。然后利用灰色相对关联度分析分类指标之间的关联性,并对河南省数字经济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灰色预测。

    关键词:数字经济发展;河南省;灰色相对关联度;创新策略

    随着现代通信技术不断的发展,数字经济规模不断扩张,在2019年,我国的数字经济占GDP的比重已经上升至36.2%,进一步凸显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将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在2018年,河南省数字经济规模达到1.25万亿元,在全国排名第10名。2019年,由腾讯研究院发布的《数字中国指数报告(2019)》可以看出,河南省排名居全国第6位,在中部地区占据第一位。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给各国各地区的经济带来了一定的衰退,但数字经济的发展进步却在某种程度上缓冲了这种衰退,人们的购物需求、娱乐需求、办公需求迅速调整至线上,丰富的线上数字经济服务是人们的生产生活需求得以满足和持续,不仅降低疫情传播风险,更是成为了稳定经济增长的强劲动力。在《2020年河南省数字经济发展工作方案》中,提出要以建设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为抓手,积极培育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促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和城市数字化“三化融合”,不断壮大数字经济产业新能级,为培育新经济发展、形成发展新动能提供有力支撑。本文试图从基础设施、产业及融合指标、政府政策指标进行分析,根据可获取的数据真实、客观地评价河南省数字经济发展质量,为河南省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可靠的数据参考和进行科学决策。

    一、数字经济的相关文献综述

    目前对数字经济的界定尚未达成一致,G20峰会、美国商务部、中国信息化百人会等众多学者、部门从各个角度对数字经济提出相应的理解。本文参考中国信息化百人会提出的数字经济的含义。主要是全社会信息活动的经济总和。数字经济是以数字化信息为关键资源,以信息网络为依托,通过信息通信技术与其他领域紧密融合,形成了基础型、融合型、效率型、新生型、福利型五个类型的数字经济。

    目前学界和政府部门对数字经济的测度一般分两类:一是直接法,即在界定范围之下,统计或估算出一定区域内数字经济的规模体量;二是对比法,即基于多个维度的指标,对不同地区间的数字经济发展情况进行对比,得到数字经济或具体领域发展的相对情况。本文主要关注后者,参考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赛迪顾问机构发布的《2019年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指数》中提到的数字经济指标体系进行分析。该文提出由基础指标、产业指标、融合指标、环境指标等4个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38个三级指标组成,对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进行评价。该经济指数具有一定的创新性,能反映数字经济在各个领域的渗透情况。但是数据来源不一定稳定、无法国际可比也是这类指标的共性缺点。这也是本文的不足之处。

    二、河南省数字经济发展的测度及分析

    (一)指标的选取

    根据科学性和数据可得性的原则,本次数据的研究将产业指标和融合指标合为一类,最终形成3个一级指标、11个二级指标,对2016年至2019年河南省数字经济发展状况进行分析。具体指标体系如下。

    (二)指数测度分析

    由于各指标之间存在着数值的差异、量纲不一致等问题,需要对这些评价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和加权综合,具体过程如下:

    第一步,构建分析指标矩阵;

    X=(xij)nm(1≤i≤m,1≤j≤n)

    第二步,建立标准化矩阵;

    对基础数据进行初值化变换,转换为可比较数列,由于本文搜集的数据均为正指标数据,其标准化方法如下:

    Vij=xijx1j(i=1,2,…,m;j=1,2,…,n)

    第三步,采用熵值法进行赋权;

    首先,计算第i年第j项指标标准化后Vij数据的特征比重%,对第j项指标,标准化后的指标值%的值差异越大,表明该指标提供的有用信息就越多。

    公式为:

    其次,计算第j项指标的熵值ej。ej∈[0,1]

    最后,计算第j项指标的差异性系数gj,权重wj。

    第四步,计算第i年数字经济发展质量综合指数和分类指数。

    根据以上公式,可得如下结果:

    根据图1的数据计算可以发现,从2016年以来,河南省数字经济综合发展在平稳上升,2019年发展迅猛,相比于2016年,提高了4.23倍,年均增速达到73.6%,2019年环比增速超过了100%。从分类指标来看,其中数字经济在产业及融合方面呈现出较快的增长趋势特征,四年来,提升了5.07倍,年均增速为82.49%,在数字经济发展过程中,产业及融合发展水平的贡献率为最高,为89.13%。其次是基础设施的发展,相较于2016年,提高了近2倍,年均增速为43.24%,最后是政府政策环境的发展较为稳定,年均增速比较低。由此表看出在基础设施的发展和政府政策环境上,还应该继续优化要素投入结构,完善政府政策制度,使河南省数字经济发展实现高效率的发展。

    (三)灰色相对关联度分析

    对分类指数间的相对关联度进行测算,关联度大意味着指标间的联系紧密,相对于始点而言,它们的变化速率比较接近,分析步骤如下。

    1.确定原始数据序列

    本文先選取基础设施发展指数作为母序列,其他分类指数作为子序列。同理,再采取另一指数作为母序列,其余指数作为子序列。以此类推,分别计算出各分类指数间的灰色关联度。

    2.初值像和始点零化像

    对三个分类指数的原始数据序列初值化变换后的结果即为图1中各分类指数对应的数值。始点零化像,即分别用同序列的各个初值像后的数据减去第一个数据,即各数据序列始点零化像为。

    3.根据下列公式,计算灰色相对关联度? ?γ0i

    具体结果如下:

    由表2的数据可知,三个分类指数间的相对关联度数值分布在0.6307-0.8349之间,其中,产业及融合指数与基础设施发展指数关联度较大为0.8349,这表明两者联系较为紧密,基础设施越完善,产业发展的规模将会越大,工业数字化、农业数字化、服务业数字化就越能得到深入发展。政策环境指数与基础设施发展指数、产业及融合指数关联度都比较低,说明三者之间存在着发展的不协调性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数字经济的发展。

    (四)灰色预测

    根据2016-2019年的河南省数字经济发展综合指数情况,对其未来6年的发展变化进行灰色预测,主要采用GM(1,1)模型。预测结果如下:

    从图2可以看出该模型灰色模型的模拟值与河南省数字经济发展综合指数的实际值变化趋势是基本一致的,对比表4中的在进行模型构建后,相对误差值越小越好,一般情况下小于20%即说明拟合良好。在该表中,可以看到相对误差小于20%,说明拟合结果良好,方差比C小于0.35,小误差概率P=1,都能说明该模型对河南省数字经济发展综合指数的拟合是较为良好的。

    三、结论及建议

    一是河南省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总体上处于快速发展的趋势,但在发展的过程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基础设施的发展还有待提高和政府政策环境仍需要继续改善。政策和制度的完善是提高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保障,能够深入地优化数字化发展环境。因此政府还应继续加强公共数据公开,实现数据互联互通,深化数字经济领域“放管服”改革,应打造资源共享、安全可信的政务大数据系统,完善公共数据资源,由政府数字化向全省全方位数字化发展。

    二是培育高质量数字产业集群。打造更多的全国“两化”融合示范点,使数字技术和产业发展能够得到更有效的融合,提升数字经济集聚能级,优化数字化服务平台的运营环境。具体地讲,在制造业和数字技术融合过程中,应深度挖掘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空间,大力推进制造业向智能化、精细化方向发展。在服务业数字化转型中,应努力拉伸服务业数字化链条,使数字技术能够更好与生产性服务业、生活性服务业深入融合,发展新业态。最后,积极探索数字农业发展模式,推广数字化农业技术,不断地增加农业数字化示范基地,拓展农业产业链。

    三是继续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打造全国重要的区域数据中心,加快新一代数字技术的普及率,不断推进数字化创新,强化数字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技术发展,引进数字技术人才,优化要素投入结构,为河南省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后盾。

    参考文献:

    [1]张新红.数字经济与中国发展[J].电子政务,2016(11).

    [2]林跃勤.新兴国家数字经济发展与合作[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34(04):105-108.

    [3]赵星.数字经濟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J].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16(04):85-88.

    [4]辛金国,姬小燕,张诚跃.浙江省数字经济发展综合评价研究[J].统计科学与实践,2019(07):10-14.

    [5]张雪玲,陈芳.中国数字经济发展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生产力研究,2018(06):67-71.

    [6]刘思峰,杨英杰,吴利丰.灰色系统理论及其应用(第七版)[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63-85.

    [7]司晓,孟昭莉,王花蕾等.数字经济:内涵、发展与挑战[J].互联网天地,2017(03).

    作者简介:唐晓乐(1990-),女,汉族,河南省郑州市人,郑州财经学院,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经济改革与发展。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0 23:3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