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湖南省旅游经济发展的时空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 |
范文 | 杨晚华 邓闪闪
摘要:本文以湖南省14个地市州为研究单元,选取2005-2018年湖南省旅游经济数据,以旅游总收入、国内旅游收入和入境旅游收入为指标,利用基尼系数、泰尔指数、区位熵指数等方法,分析旅游经济发展的时空差异;研究表明:湖南省旅游经济发展差异呈波动下降趋势,国内旅游对总体差异的影响程度大于入境旅游;5大旅游区组间、组内的差异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入境旅游的组间差异低于组内差异;5大旅游区旅游总收入与国内旅游收入对总体差异的贡献率变化趋势一致. 关键词:旅游经济;时空差异;湖南省 一、引言 湖南省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优美的自然风光,丰富的旅游资源让其成为旅游大省,2018年旅游总收入位居中国第八位,旅游总收入达到8355.7亿元,国内旅游收入8255.1亿元,入境旅游收入15.2亿美元。2018年湖南省GDP的22.94%是由旅游产业贡献的,可见旅游产业对于湖南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但是由于资源、经济发展水平、交通、服务水平等各种因素对湖南省14个地市州的影响,区域经旅游经济发展存在差异。 我国对于区域旅游经济发展差异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后期,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分析区域旅游发展的各项经济指标,从而反映出旅游经济发展的空间差异;二是运用区域经济学理论,以入境旅游收入作为主要衡量指标,探究旅游经济发展存在的区域差异,分析其影响因素,提出一些缩小区域旅游经济发展差异的建议和对策。目前我国学者的研究大部分是基于全国层面、省区层面以及城市层面的;主要的研究方法有加权变异系数、基尼系数、泰尔指数、空间自相关模型、主成分分析法等。如邹家红、王慧琴等利用基尼系数研究了湖南省旅游经济的差异;吴吉林、刘晓良等利用加权变异系数、基尼系数等计算方法对湖南省旅游经济差异的时空演变进行分析。国内很多学者对湖南省的旅游经济发展差异进行过研究,大多是以国内旅游或者入境旅游为衡量指标,指标的选取较单一;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也是单一。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多指标多方法从不同角度分析其空间差异性,这样更能全面地反映问题。本文中将湖南省14个地市州2005-2018年旅游总收入、国内旅游收入、入境旅游收入作为衡量指标,利用基尼系数、泰尔指数和区位熵指数等研究方法分析湖南省旅游收入的时空差异,希望可以为湖南省区域旅游经济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二、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 (一)数据来源及区域划分 本文选取2005-2018年湖南省14个地市州的国内旅游收入、入境旅游收入和旅游总收入3个指标作为衡量旅游经济发展时空差异的主要依据。 本文的旅游经济数据主要来源于《2005-2018年湖南省统计年鉴》、2005-2018年湖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5-2018年14个地市州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5-2018年湖南省政府工作报告、2015-2018年湖南省14个地市州的旅游产业发展水平报告等。 按照地理空间将湖南省划分为5大旅游区域,分别是长株潭旅游区、大湘西旅游区、环洞庭湖旅游区、大湘南旅游区和湘中旅游区,并将其作为地区间差异分析的空间单元。长株潭旅游区包括长沙、株洲、湘潭;大湘南旅游区包括张家界、湘西州、怀化;环洞庭湖旅游区包括岳阳、常德、益阳;大湘南旅游区包括郴州、永州、衡阳;湘中旅游区包括娄底、邵阳(如图1所示)。 (二)研究方法 1.基尼系数。基尼系数能够反映出区域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的均衡程度,本文将其作为衡量湖南省旅游经济发展总体差异的指标,并将其分解为国内旅游和入境旅游,分别分析这两个组分对总体差异水平的影响程度,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2.泰尔指数。泰尔指数可以对所研究的区域进行多层次结构的分解,本文将湖南省旅游经济发展总体差异分解為5个旅游区域内部间差异和区域间差异,并计算出其对总体差异的贡献率,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湖南省旅游经济发展区域差异的演变特征,其计算公式如下: 3、区位熵指数。区位熵能够有效地反映出某一产业部门的专业化程度,本文利用区位熵来表示湖南省旅游经济发展在空间上的差异程度,计算公式如下: 上述式子(5)中,[Ej]表示的是某地的区位熵指数,[Wj]表示14个地市州各自的旅游收入,[W]表示湖南省的旅游收入,[Aj]表示14个地市州各自的土地面积,[A]表示湖南省的土地面积。 三、湖南省旅游经济发展区域差异的时空演变分析 (一)区域差异的趋势分析 选取湖南省的旅游总收入和人均GDP作为两个主要衡量指标,运用公式计算基尼系数和泰尔指数,以此反映出湖南省旅游经济发展区域差异的趋势变化。基尼系数小于0.2表示高度平均,在0.2-0.3之间表示比较平均,在0.3-0.4之间表示相对合理,0.4-0.5之间表示差距较大,大于0.5表示差距悬殊。 由图2看到,湖南省旅游总收入的基尼系数由2005年的0.4339下降至2018年的0.2365,呈现出波动性下降趋势,除了2013年、2016年和2017年略有上升波动。在2005-2018年,只有2005年的基尼系数在0.4以上,之后一直呈波动下降趋势,湖南省的旅游经济发展差异的空间差异性在2006年之后显著下降;2006-2010年的基尼系数均小于0.4,湖南省的旅游经济发展逐渐向合理方向发展;2011-2018年,基尼系数全部低于0.3,旅游总收入的泰尔指数由2005年的0.1655下降到2018年的0.0680,所以湖南省的旅游经济发展差异已经相对平均,总体差异不断缩小。从2006年开始,呈现出相对合理的经济差异,同时旅游经济发展的总体差异在不断地缩小,旅游经济发展水平逐渐向均衡方向发展。人均GDP的泰尔指数从2005年—2018年也是呈波动下降的趋势,但是下降幅度很小,并且人均GDP的泰尔指数明显小于旅游总收入的泰尔指数,说明旅游总收入对湖南省经济发展差异的影响更大。 (二)旅游区组间差异、组内差异分析 利用泰尔指数,计算出2005-2018年湖南省旅游总收入、国内旅游收入和入境旅游收入5大旅游区组间差异和组内差异,以及两者对总体差异的贡献率。 从表1看到,旅游总收入、国内旅游收入和入境旅游收入的总体差异、组间差异和组内差异都呈波动性下降趋势,变动趋势基本上是一致的,湖南省旅游经济发展差异不断缩小,对于湖南省旅游经济发展是一个好的信号。入境旅游收入的总体差异、组间差异和组内差异远远高于旅游总收入和国内旅游收入的总体差异、组间差异和组内差异,而且变动下降幅度比较大,这说明5大旅游区域差异主要受到入境旅游收入的影响;旅游总收入和国内旅游收入的总体差异、组间差异和组内差异变动幅度基本上保持一致,变动的幅度也很小,说明湖南省旅游总收入和国内旅游收入的经济发展差异比较小,不论是总体、组间还是组内,经济发展差异都是一种比较均衡的状态,也说明了5大旅游区域之间的差异受旅游总收入和国内旅游收入的影响很小。由此我们可以发现,5大旅游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主要受入境旅游收入的影响,每个旅游区之间入境旅游发展的差异比较大,比如张家界和长沙所在的区间,这种差异就比较小,两者作为著名的旅游城市,在世界范围内比较出名,故而吸引更多的海外旅游者;5大旅游区组间、组内的差异也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这与湖南省积极开展“全域旅游”是分不开的。 从表2看到,旅游总收入和国内旅游收入的组间差异对总体差异的贡献率主要在保持在50%-60%左右,而组内差异对总体差异的贡献率基本上是在40%-50%左右,呈现出波状起伏的态势,由此可以看出组间差异对总体差异的贡献率大于组内差异的贡献率,说明湖南省5大旅游区域的组间差异大。入境旅游收入的组间差异对总体差异的贡献率基本在20%-40%,组内差异对总体差异的贡献率基本在60%-80%,组间差异对总体差异的贡献率相比组内差异较低,说明湖南省入境旅游经济发展的差异受组内差异的影响更多一些。 利用泰尔指数对5大旅游区域的组内差异进行分解计算,并计算出2005年和2018年长株潭旅游区、大湘西旅游区、环洞庭湖旅游区、大湘南旅游区和湘中旅游区的旅游总收入、国内旅游收入和入境旅游收入的泰尔指数及其对总体差异的贡献率,见表3。 从表3看出,湖南省长株潭旅游区、环洞庭湖旅游区、大湘南旅游区和湘中旅游区的旅游总收入、国内旅游收入的泰尔指数呈现下降趋势,说明这4个旅游区的内部差异在不断缩小,其中下降幅度最大的是大湘南旅游区,下降幅度最小的是湘中旅游区,主要是因为大湘南旅游区的郴州、永州和衡阳近年来在旅游发展上积极合作,致使区域内的发展差异不断缩小;湘中旅游区的邵阳和娄底在旅游业上的发展确实是存在差异,邵阳近些年的旅游发展态势很好,但是两者都积极采取旅游合作,所以区域内的差异下降幅度比较小;而大湘西旅游区的泰尔指数都呈现波动上升趋势,说明大湘西旅游区的内部差异在不断扩大,大湘西旅游区的张家界、湘西州和怀化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张家界的旅游发展明显优于湘西州和怀化,旅游经济发展水平更高。长株潭旅游区和大湘南旅游区的泰尔指数的下降幅度相对较大,说明这两个旅游区的发展更加均衡,旅游业发展的差异比较小。 长株潭旅游区、大湘西旅游区、环洞庭湖旅游区和大湘南旅游区的入境旅游收入的泰尔指数大于旅游总收入和国内旅游收入的泰尔指数,说明入境旅游收入是造成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一大原因,特别是大湘西旅游区,这种影响更加明显,因为大湘西旅游区有张家界这样闻名世界的旅游城市,吸引了很多的海外旅游者。长株潭旅游区和大湘南旅游区差异则呈现缩小趋势,其中大湘南旅游区的差异最大,差异缩小的幅度也最大。大湘西旅游区、环洞庭湖旅游区和湘中旅游区的入境旅游差异则呈上升趋势,主要是因为区域内对于入境旅游开展的旅游活动不同,拥有的旅游资源特色不一样,对外国游客的吸引力也是不一样的,因此区域之间入境旅游差异呈现扩大趋势。入境旅游收入的贡献率呈下降趋势的只有大湘南旅游区,其他4个旅游区则呈上升趋势,差异贡献率最大的是大湘西旅游区,最小的是湘中旅游区。由此我们发现旅游总收入、国内旅游收入和入境旅游收入的差异贡献率最小的都是湘中旅游区,主要是因为湘中旅游区包括娄底、邵阳两市,旅游经济总体竞争力不够,因此对全省旅游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不高。 (三)旅游区域的空间差异性分析 利用空间自相关模型,分别计算出湖南省2005年、2010年、2015年和2018年的人均旅游总收入、人均国内旅游收入以及人均入境旅游收入的Morans I值。 从表4和表5看到,人均旅游总收入、人均国内旅游收的Morans I值都有一个从负值到正值的变化过程,负值主要出现在2005和2010两个年份,Morans I值也越来越大,呈现出上升的趋势,并且P值的置信度也来越高,到2018年时已经达到95%以上,根据Morans I值的范围界定,当Moran's I >0表示空间正相关性,其值越大,空间相关性越明显,由此说明湖南省14个地市州的人均旅游总收入和人均国内旅游收入存在正的空间自相关特性,空间相关性也越来越明显。 入境旅游收入的Morans I值在计算的四个年份中,从2005年的负值到2018年的0.094,中间经历了增加和下降,2010和2015两个年份数值达到了0.2,而在2018年却下降到0.094,而P值的置信度却是相反的变化趋势,置信度有所下降,总体看来湖南省人均入境旅游收入也是呈现出空间正相关性,但是空间相关性不是很明显。Z得分的变化趋势与P值基本上一致,2018年的Z得分相比2010年和2015年下降了很多,聚类特征没有之前明显了,14个地市州之间的入境旅游经济发展空间差异较大。 湖南省旅游经济发展的空间分布状况是不均衡的。长沙作为湖南省的省会,国内旅游和入境旅游的空间差异上,长沙市与其他13个地市州都存在较大的空间差异,在2005-2018年14个地市州的区位熵指数的平均值中,最大值都是长沙市。在国内旅游方面,区位熵指数最大的是长沙市的4.543,最小的是邵阳市的0.352,两者的区位熵指数相差4.191,高达12倍之多;空间差异也体现在五大旅游区域的国内旅游发展水平上,长株潭旅游区的区位熵指数平均值明显高于其他四个区域,最低的是湘中旅游区,说明湖南省国内旅游经济发展在五大旅游区域之间存在较大的空间差异性。在入境旅游方面,区位熵指数最大的依旧是长沙市,达到6.952,而最小的是永州市的0.058,前者是后者的120倍,可见湖南省入境旅游经济发展的区域空间差异更大;长株潭旅游区的区位熵指数的平均值远远高于湘中旅游区,相比国内旅游经济发展的空间差异,这种空间差异在入境旅游经济发展中表现的更加明显。我们可以看出,长株潭旅游区的区位熵指数高于其他四个旅游区域,尤其是大湘南旅游区和湘中旅游区,说明湖南省旅游经济发展在五大旅游区域之间呈现空间不平衡性。 参考文献: [1]白如山,戴其文,蔡朝双.福建省区域经济发展的时空差异[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9,21(03):11-15. [2]閻友兵,王璐.湖南省国内旅游经济的时空差异演变分析[J].怀化学院学报,2015,34(08):26-31. [3]于秋阳,颜鑫.区域旅游经济的时空分异及收敛性研究----以江苏省为例[J].华东经济管理,2019,33(01):11-18. [4]赵磊.中国旅游经济发展时空差异演变:1999-2009[J].旅游论坛,2014,7(02):6-15. [5]方叶林,黄震方,王坤,涂玮.基于PCA-ESDA的中国省域旅游经济时空差异分析[J].经济地理,2012,32(08):149-154+35. [6]丁洁,李冠英,张建新.基于GIS空间分析法的山东省旅游经济发展时空差异研究[J].商业经济,2015(08):64-67. [7]刘兆德,王婷婷,刘强,赵正昊.山东省旅游经济发展时空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鲁东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35(01):81-89. [8]汪德根,陈田.中国旅游经济区域差异的空间分析[J].地理科学,2011,31(05):528-536. [9]邹家红,王慧琴,潘芬萍.湖南省旅游发展区域差异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8(10):940-943. [10]吴吉林,刘水良.湖南省旅游经济差异及旅游空间结构重构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5,31(09):1141-1145. 作者简介: 杨晚华(1969.10-? ),女,汉族,湖南邵阳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旅游管理与经济研究。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