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请进来”、“ 走出去”的工程造价专业“工作室”模式职教改革实践 |
范文 | 杨明 温冬梅 刘树樾 摘要:工程造价专业“工作室”以提升专业实践训练效果为切入点,以“请进来”、“ 走出去”等手段提高工作室运行(实践)的可操作性,为将来的多元办学奠定基础。 关键词:请进来;走出去;工作室 一、研究背景 随着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业教育改革迈进了新的历史阶段。《方案》指出经过5-10年左右时间,职业教育基本完成由政府举办为主向政府统筹管理、社会多元办学的格局转变。这一转变的提出,标志着企业、社会应在职业教育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另一方面,高职院校教育中的工程造价专业应将培养技术应用能力强的人才,并侧重于实际工作和生产岗位[1]。为了弥补专业教师实践经验不足的劣势并提升专业教学质量,为了培养出毕业即能真正上岗的合格造价工程师,亟需企业专业、一线技术能手直接参与教学活动全过程。在当前院校经济主体所有制、企业认可度等方面限制之下,专业“工作室”模式无疑是一种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有益尝试。 二、工程造价专业“工作室”设立思路 工程造价专业“工作室”以提升专业(工程)实践训练效果为切入点,而传统的工程造价专业实践类训练有两种模式,第一种以校内实践为主,实训所用工程多为案例工程,工程单一与学生人数众多存在客观矛盾,实训效果有限;第二种以校外实践为主,学生到造价咨询企业进行实习,造价计算的风险性和学生专业能力的局限性,促使企业不能、也不敢把真正的工程任务指派给学生[2],实践流于形式。本工作室的设立通过“请进来”、“ 走出去”等安排,摒弃传统上述两种专业实践模式的缺点,将校内与校外、教师与专家结合起来,并提高可操作性。 另一方面,由于工程造价专业人数众多,本工作室通过一系列选拔活动和工作任务,让一部分刻苦学习、乐于思考、精通于业务、立足于行动的同学脱颖而出,在继续提升自己专业能力的同时,也影响到整个造价专业乃至全系的同学,从而树立优良的学风。 三、工程造价专业“工作室”主要工作活动 3.1请进来,开设“企业任务课” 为提高工作室成员的专业技能,为其开设“企业任务课”,聘请地区内造价相关企业的业务骨干担任“任务教师”,以真实的专项工作任务作为授课内容。 “企业任务课”有如下特点: (1)“任务教师”不设门槛,仅要求为造价或施工一线的认真负责的业务骨干和工程人员,不限其他条件,并形成“任务教师”团队; (2)“企业任务课”的课程内容为所聘请的“任务教师”正在或者已经完成的工作任务,降低“教”的难度; (3)“企業任务课”为任务式课程,授课要求仅为布置任务、解答疑难、公布答案等过程,授课方式相对“简单”,但专业性和可操作性强; (4)“企业任务课”为业余时间授课,课程短小,但针对性强; (5)通过“企业任务课”,工作室成员的专业能力从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都得以提升,同时,增加了许多与地区行业一线人员接触的机会,大大提升专业对口就业的可能性。 3.2走出去,拜访和服务地区行业企业,加深校企互相了解 工作室成员利用业余时间,定期拜访地区工程造价相关企业,增进互相了解。拜访深度分为单纯拜访、互留联系方式、学习性实习、顶岗实习、帮企业完成力所能及的工作任务、就业等多个层次进行。同时,依托逐渐完善的系列化的工程咨询软件、人力资源优势(人多)、创新的业务理念等特点,服务地区建设、施工、咨询等企业,独立完成工程造价相关咨询业务。 3.3在工作室中得以锻炼,通过选拔参加技能竞赛 通过以上活动,锻炼和选拔工作室中的专业人才,参加学院、地区或行业、国家等各级专业竞赛,其中包括全国性造价技能竞赛团体一等奖2次,单项冠军2次,团体二等奖2次,企业和地方性造价技能竞赛团体特等奖及一等奖5次等奖项,为工作室提升了专业影响力,为专业和院系争得荣誉。 3.4形成“工作室”的制度与文化,并不断传承 工作室的一系列活动,需要相关的机构进行组织和管理,并在这过程中形成制度、文化以及丰富的教学案例资源。工作室每年换届,而这些可贵的资源需要不断传承,最终形成“工作室”的发展历史。 (1)工作室成员随时收集各种资源,分类汇总,并传承给下届; (2)不断完善工作室的组织与制度; (3)创建宣传网站,构建一个集自学、资料共享、宣传专业于一体的网站平台,并联动微信、QQ群等即时通讯平台; (4)经换届考核后,合格的工作室成员的业务档案将长期留存于“工作室”; 四、总结 工程造价专业“工作室”通过“请进来”、“ 走出去”等方法手段拉近校企双方距离,提高校企合作的可操作性,为工程造价专业实践训练效果的提升提供一种解决方案。同时通过参加技能竞赛和“工作室”的制度与文化的传承,提升和积累“工作室”影响力。 [1]刘 璨. 浅析高职院校教育中的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问题与措施[J].建材与装饰,2017,(49):162. [2]郭喜庚. 校企共建造价工作室的实践探索[J]. 职业教育研究,2018(10):48-50. 作者简介: 杨明(1980-5),男,河北秦皇岛人,河北建材职业技术学院讲师,毕业于燕山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研究方向为土木工程、工程造价、BIM技术、高等职业教育。 温冬梅(1972-11),女,河北秦皇岛人,河北建材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经济教研室主任,毕业于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研究方向为工程造价、工程咨询。 刘树樾(1972-5)女,河北石家庄人,河北建材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毕业于内蒙古农业大学经济管理专业,研究方向为工程造价。 课题项目: 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课题(编号:1604435)“加强高职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研究—以河北建材职业技术学院‘造价之星工作室为例”,主持人:杨明。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